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全面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388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全面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全面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全面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全面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全面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全面整理.docx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全面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全面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全面整理.docx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全面整理

1、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答:

(1)少女不宜穿高跟鞋,穿高跟鞋容易使足前部受到挤压,引起脚趾外翻,造成扁平足,还会加重骨盆负担,造成骨盆处狭窄,给日后生育带来困难。

(2)要注意月经期的卫生,要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卫生巾:

避免着凉:

适当运动。

(3)拔胡须会损伤毛囊,会使细菌侵入身体。

(4)正确对待与异性的交往。

(5)吸烟和酗洒是少年健康的大敌。

2、进入青春期,我们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答:

努力学习,培养独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孝敬长辈,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

身高、体重增长较快,全身的骨骼和肌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血液总量等都有很大的增长,脑部发育逐渐完全,至青春期时,生殖系统发展很快,直至性成熟。

4、预测自己身高的三种方法:

(1)根据父母身高预测:

男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1.08

女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0.928+母亲身高)÷2

(2)根据现在的身高预测。

(3)根据自己的脚长预测。

预测结果并非绝对的,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锻炼和营养等。

5、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老年人为社会和家庭奋斗了一生,作出了很大贡献。

人老后,体质变差,记忆力减退,听力和视力下降,容易生病,所以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顾;而幼儿非常小,不懂事,没有自理能力,也需要得到大人的照顾。

★★6、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样做?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不挖鼻孔)

(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酗洒、合理安排每天进餐次数和时间)

(3)注意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正确的阅读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采光和照明)

(4)加强体育锻炼(游泳、跑步、踢球)

(5)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1-2年级10-11小时3-6年级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5小时、成人7-9小时)

(6)不迷恋电脑(7)科学用脑

★7、科学用脑五要素:

课程交替、动静结合、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8、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书写姿势,做到三个第一:

胸离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握笔的手与笔尖一寸;注意正确的阅读姿势,阅读一段时间后可以远望或看绿色的东西,以减轻疲劳;坚持按时做眼保键操;注意书写时采光与照明,不在强光或弱光下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在行走时或行驶的车辆上看书。

9、什么叫遗传?

什么叫变异?

遗传:

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传。

变异:

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不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最基本的两种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10、有关遗传现象的谚语和俗语有:

(1)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2)种豆得豆,种瓜得瓜;(3)物生自类本种。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二子会打洞。

★11、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12、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经过多年选育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2001年2月,他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3、谈谈你对生物遗传及变异现象的解释?

答:

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着一些差异。

人们把这些亲代与后代之间的相似现象叫做遗传;把亲代与后代之间存在着的某些差异甚至差异很明显的现象叫做变异。

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因为遗传,亲代的特征在后代中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因为变异,后代与亲代之间,后代各个个体之间性状上又存在着差异。

14、简述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并试着对他的实验做出解释?

答:

孟德尔通过实验发现在自然状态下,不同的豌豆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这些豌豆的后代形态特征大多和它们的上代相似。

当用同一种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发现豌豆花得颜色始终是同一的;但用两种不同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在第一代中的所有用紫花和白花配种的豌豆花都是紫色的,而在第二代中,既有紫色花,又有白色花。

★15、第一块恐龙化石是1822年被人们发现的,这是以往从未发现过的巨大无比的(爬行动物)一位科学家将它命名为“恐龙”。

发现并认识恐龙的是欧文。

★16、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主要通过化石来了解恐龙。

恐龙的模型、图形和影片是根据化石复制出来的。

17、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注意顺序)

答:

1、当动物死亡后,软体组织被分解,骨骼、牙齿等坚硬组织被保存下来。

2、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坚硬组织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

3、数千年后,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已经形成的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

4、岩石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

★★★18、恐龙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

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恐龙的灭绝。

但是,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目空一切地参与大自然的事物以后,这个灭绝时间表大大地提前了。

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19、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

你能使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对此现象作出解释吗?

答: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由于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些高大的植物就容易倒伏,甚至折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只有那些矮小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这样一代一代地逐渐积累下来,就形成了“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的现象。

(3、)生物灭绝的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生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被自然淘汰,如恐龙;另一种是被人为消灭,如渡渡鸟。

20、为什么几千万年后有些生物还是老样子?

答:

生物的遗传性,使生物的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才使几千万年后这些生物不变。

21、为什么同一种生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化?

答:

生物的变异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形成新的物种。

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异,变异在一定条件下遗传下一代。

22、为什么不同年代的地层中会出现不同的生物?

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

答:

化石与地层的关系: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而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

证明生物是由单细胞向多细胞进化,由低级向高级,由水生向陆生进化。

23、为什么有些动物肢体的动作方式完全不同,而它们的骨骼排列会如此相似?

答:

它们的骨骼排列相似的器官,属于同缘器官。

24、什么叫食物链?

★1、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源头是(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3、大自然的清洁工-----分解者。

分解者:

地球上有一类生物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它们有一个荣誉称号----大自然的清洁工,即分解者。

4、构成食物链的群体: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

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来自光合作用。

如:

玉米、枊树、小麦、白菜、小草。

消费者:

以其它食物为食。

如:

蜘蛛、老虎

分解者:

如蔴菇、细菌、蚯蚓、霉菌。

★5、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在许多食物链。

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通过食物网,就可以发现一种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25、人类的那行为会破坏自然的生态环境?

在维护生态平衡的活动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答:

过度放牧、过度捕捞、喷洒农药、砍伐森林、污染水体、大量的捕杀野生动物等行为会破坏生态环境。

在保护生态平衡的活动中我们应该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制作喂鸟器、建设生态工程。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例如不乱扔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等,减少资源的浪费;不买不用野生动物支配。

26、是什么影响了生态瓶里动物和植物的生长?

答:

生态瓶里的动物和植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着。

如果生态瓶里的非生物环境很好,适于植物的生长,那么过多的植物就占领了动物生存的空间;如果动物繁殖过快,就会出现食物不足、空间过小的情况。

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生态瓶的平衡关系。

★27、人类和自然界如果没有能量,人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1、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1、能源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如: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3、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潮汐能就是在海水的涨落过程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形成的巨大的能量。

人们因此称海洋潮汐为“蓝色煤海“。

实验设计

一、研究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名称:

研究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目的: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能借助显微镜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

实验步骤:

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观察。

3、汇报交流:

你观察到什么?

是什么样子的?

实验结论: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

二、馒头发霉的条件

实验名称:

馒头发霉的条件

实验目的:

1、使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菌的世界。

2、在设计对比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通过认识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正确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实验器材:

新鲜馒头、培养皿、保鲜膜

实验步骤:

1、使第一块馒头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馒头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2、在第三块馒头和第四块馒头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

然后,把第三块馒头放进冰箱,第四块馒头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约7天可以观察到现象

3、观察填表。

实验结论:

我认为食品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三、火山喷发的原因

实验名称:

火山喷发的原因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实验器材:

铁盒、土豆泥或黏土、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

实验步骤:

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然后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实验结论: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火山。

四、地震形成的原因

实验名称:

地震形成的原因

实验目的:

用实验模拟地震,以正确理解震级和烈度的关系,强化学生防灾减灾自我救护的意识。

实验器材:

纸箱、小木块或积木、记号笔

实验步骤:

在纸盒上画出街道的图形,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然后在纸盒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结论:

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小,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此外烈度和地质构造也有关系。

五、探究蜡烛的变化

实验名称:

探究蜡烛的变化

实验目的:

1.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2.能从蜡烛的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实验器材:

蜡块、酒精灯、蒸发皿或金属片、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干抹布

实验步骤:

1、蒸发皿里加热蜡块;

2、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3、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4、将一只蒸发皿放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观察其底部。

实验结论:

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

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六、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实验名称: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实验目的:

1.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试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2.知道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实验器材:

无锈铁钉、试管、干燥剂、凉开水、植物油

实验步骤:

1.明确研究的问题。

2.组装实验装置.

3.观察记录发生的变化(一周后).

4.实验总结

实验结论:

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七、变色花

实验名称:

变色花

实验目的:

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实验器材:

紫甘蓝、温水、塑料袋、烧杯、牙签、白醋、洗衣粉、盐、试管

实验步骤:

1、将紫甘蓝撕成小碎块,装入塑料袋

2、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

3、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

4、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

实验结论:

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八、研究环形山的形成

实验名称:

研究环形山的形成

实验目的: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实验器材:

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

实验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一的石子。

实验结论: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有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九、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实验名称:

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简单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2、通过实验使学生简单知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

实验器材:

粘土、叶子、骨头或贝壳

实验步骤:

1、将粘土摊平

2、把叶子、骨头或贝壳放在摊平的粘土上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粘土模型晾干

实验结论:

晾干的模型上留下了动、植物的印子。

十、仙人掌耐旱原因实验

实验名称:

仙人掌耐旱原因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生物的形态是其适应所处生活环境的结果

3、使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

三张纸巾、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儿塑料布

实验步骤:

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包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是,平铺的最干,蜡纸包的最湿,结论是,仙人掌上的蜡质层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的储存水分

十一、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实验名称:

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实验目的:

1、知道什么是能量、能源以及能量的形式、能源的种类

2、知道能量是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的

实验器材:

吸管、剪刀、胶带、记号笔、橡皮筋若干、米尺

实验步骤:

1、制作吸管火箭,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吸管火箭模型。

注意不要剪到手,不要乱扔剩余的吸管。

将吸管火箭模型放到发射器上,在吸管下端标记0刻度,然后往下拉吸管火箭,用记号笔在吸管上以厘米为单位依次标上刻度。

2、制作发射器,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简易的发射器。

模拟不同能量发射吸管火箭,在发射器边放置米尺,调整米尺的零刻度。

将吸管火箭放到发射器上,将吸管火箭模型拉到1厘米处,发射,借助米尺,观察火箭上升后的高度,并记录,要求注意安全,不让吸管火箭对着实验的其他同学。

重复做三次。

重复以上过程,依次实验并记录不同能量情况下的发射高度。

实验结论:

橡皮筋给予吸管火箭模型的能量越大,吸管火箭升得越高。

十二、能量的转换

实验名称:

能量的转换

实验目的:

1、知道什么是能量、能源以及能量的形式、能源的种类

2、知道能量是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的

实验器材:

火柴、花生米、铁丝、木板、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若干)、温度计

实验步骤:

1、点燃花生米,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将花生米小心地穿在铁丝上,并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注意高度略低于三角架。

用火柴小心地点燃花生米。

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加热水,将三角架放置在点燃的花生米上,并迅速放上石棉网及装了水的烧杯,将温度计悬垂于水中。

等花生米燃烧完毕后,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并记录。

实验结论:

人滑动火柴,动能转化为热能,火柴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热能、光能。

点燃花生米后,花生米产生热能、光能,使水变热,花生米的热能转化为水的热能。

十三、解释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对流>

实验名称:

解释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对流>

实验目的:

1、知道什么是能量、能源以及能量的形式、能源的种类

2、知道能量是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的

实验器材:

试管夹、试管架、试管(水若干)、大头针、蜡烛、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

1、制作蜡烛块,用火柴点燃蜡烛,并使其熔化,收集蜡烛块。

将大头针小心地扎入蜡烛块,增加其重量。

2、加热,将蜡烛块放入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水(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二),并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点燃酒精灯,对着试管上部加热,注意试管口不能对着人,加热时要转动试管,以使试管上部均匀受热,然后持续给试管上部加热,直至水沸腾。

观察试管底部蜡烛块的变化。

正确熄灭酒精灯。

将热的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小心烫手。

实验结论:

试管上部的水受热后向上升,试管底部的水较冷往下沉,因此蜡烛块不会被熔化。

水的传热方式为对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