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上机课Excel基本操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587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次上机课Excel基本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1次上机课Excel基本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1次上机课Excel基本操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1次上机课Excel基本操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1次上机课Excel基本操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次上机课Excel基本操作.docx

《第1次上机课Excel基本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次上机课Excel基本操作.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次上机课Excel基本操作.docx

第1次上机课Excel基本操作

实验Excel电子表格制作

【实验目的】

1.掌握Excel文件的建立、保存与打开。

2.掌握工作表的选择、添加、删除、重命名、复制与移动。

3.掌握单元格的输入、编辑、删除、修改、插入、复制与移动。

4.掌握工作表的修饰、公式与函数的应用(重点掌握)。

5.掌握文本的版面格式设计。

6.掌握工作表的高级应用

实验1.1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与要求】

1.创建如图1.1内容的工作表文件。

图1.1工作簿文件内容

2.在A1单元格输入标题“部分城市降水量”,在A2单元格输入“城市”。

3. 在B2单元格输入“第一季”后,拖动填充柄填充C2~F2中的内容。

其余单元格按所给内容输入。

4.将A1~G1合并及居中,表格自动套用格式为“彩色2”,为数据清单加“粗外边框、细内边框”。

5.标题字体格式设置为:

楷体、14磅、加粗、浅青绿色。

6.工作表sheet1重命名为“降水量表”。

7.利用函数计算北京市的年总降水量和季平均降水量。

(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拖动填充柄填充F4~F7和G4~G7单元格中的内容。

8.按“年总量”列数值降序排序。

9.第二行表头区设文字水平居中,字体为粗体。

10.B3~E7数据设条件格式,数值≤65的设为红色、粗体。

拖动方向

图1.2填充柄

【实验步骤】

1.数据填充。

用鼠标指针指向填充柄,光标变为细十字,拖动鼠标即可,如图1.2所示。

2.合并及居中。

鼠标拖过A1~G1,然后按格式工具栏上的“合并及居中”按钮(如图1.3所示);或者执行“格式/单元格”→[对齐]选项卡命令,按图1.4设置。

3.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执行“格式/自动套用格式”命令,在图1.6对话框中单击“彩色2”,按[确定]按钮。

图1.3合并及居中操作

图1.4合并及居中设置

图1.5字体格式设置

4.标题格式设置。

在图1.5中[字体]选项卡中进行各种选择设置。

5.计算年总量。

单击F3单元格,执行“插入/函数”命令,在图1.7插入函数对话框中单击SUM求和函数,[确定]后,用鼠标拖选计算范围,如图1.7所示,回车或按编辑栏上绿色的√对号,完成F3单元格的计算。

向下拖动填充柄直至F7单元格。

图1.6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图1.7插入函数

注:

常用函数可以用“常用”工具栏上的Σ按钮及旁边的小箭头调出,也可以单击编辑栏左侧的fx按钮调出“插入函数”对话框。

图1.8求和函数的用法

6.计算季均量。

单击G3单元格,仿照年总量的计算方法,此次函数要选AVERAGE。

7. 工作表中数据区加表格线。

用鼠标选取A1~G7区域,执行“格式/单元格”命令调出如图1.10[边框]选项卡;在“线条样式”区单击粗线,在“预置”区单击“外边框”;在“线条样式”区单击细线,在“预置”区单击“内部”。

8. 排序。

单击数据区中任一单元格,执行“数据/排序”命令,按图1.11排序对话框设置,主要关键字选“年总量”,降序。

图1.9求平均值函数的用法

图1.10数据区加边框

图1.11排序对话框

图1.12最终完成结果图

实验1.2公式和函数的灵活运用

【实验内容与要求】

完成下表计算内容。

图1.13计算用表及完成结果

1.用函数计算成绩列的结果,四个科目的平均分数≥60为通过,否则为不通过。

2.用函数统计不及格的人数。

3.用函数计算及格率,及格率=及格的人数/总人数。

4.用百分比表示及格率,保留小数1位。

5.工作表标签重命名为“数据1”。

【实验步骤】

⒈建立图1.13成绩表,其中F3~F9、A10~E11区域空白,需计算得出。

图1.14IF函数的参数

⒉成绩列的计算。

根据所给条件:

如果“四个科目的平均分数≥60为通过,否则为不通过”,选择函数IF,计算公式为:

“=IF(AVERAGE(B3:

E3)<60,"未通过","通过")”。

操作方法:

单击F3单元格,直接输入公式即可,或者采用如下步骤。

①单击F3单元格;,

②执行“插入/函数”命令,从图1.7“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IF函数;

IF函数有3项参数:

一是判断条件,二是条件为真时的取值,三是条件为假时的取值,

③依次按图所图1.14所示填写;

④在Logical_test一栏中,光标插入<60之前,再按编辑栏×号左侧的箭头,选择AVERAGE函数,如图1.15;

图1.15IF函数嵌套AVERAGE函数的操作方法

⑤AVERAGE函数参数选择可以输入或用鼠标拖选,如图1.16,按[确定];

图1.16AVERAGE函数的参数

⑥拖动F3单元格的填充柄向下至F9,成绩计算完毕。

⒊统计不及格的人数。

此为条件统计,需要使用统计类函数中的COUNTIF函数。

计算公式为“=COUNTIF(B3:

B9,"<60")”。

操作方法:

①单击B10单元格;,

②执行“插入/函数”命令,从图1.7“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COUNTIF函数;

③按下图填写参数,按[确定]按钮。

图1.17COUNTIF函数的参数

⒋计算及格率。

及格率=及格的人数/总人数,需要使用函数COUNTIF统计及格总人数和函数COUNT统计总人数。

计算公式为“=COUNTIF(B3:

B9,">=60")/COUNT(B3:

B9)”。

操作方法:

①单击B11单元格;

②执行“插入/函数”命令,从图1.7“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COUNTIF函数;

③仿照图1.17示例,第二行参数改为“>=60”,按[确定]按钮完成公式第一部分;

④在编辑栏公式后输入“/”号,再从左侧函数列表中选COUNT函数;

图1.18选择COUNT函数

⑤填写参数如下图,或用鼠标拖选要计算的区域,按[确定]完成整个计算。

图1.19COUNT函数的参数

⑥百分比样式。

执行“格式/单元格”命令,在[数字]选项卡中设置。

也可以按格式工具栏上的“%”百分比样式按钮和增加|减少小数位数按钮进行处理。

图1.20设定百分比格式

⑦拖动B11单元格的填充柄向右至E11,及格率计算完毕。

⒌工作表改名。

执行“格式/工作表/重命名”,键入新的名称即可。

更简单的方法是双击工作表标签,直接更名。

最终完成效果如图1.13。

实验1.3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

【实验内容与要求】

完成下表的计算,学习绝对引用的概念和方法。

前面已经熟悉了对单元格地址的相对引用方式,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大多数自动填充的计算任务,不过有时需要从固定的位置取数据,就需要用到绝对引用。

任务:

利用公式计算出各类项目的百分比,百分比=差额/各项目总差额。

(格式为百分比样式,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图1.21计算用表

【实验步骤】

第一种方法:

① 单击E10单元格,用SUM函数计算总差额;

② 单击F10单元,输入“=”,单击E3,输入“/”,单击E10,若此时结束输入,

图1.22输入公式

图1.23向下拖动填充柄出现相对引用错误(除数为零)

F3单元格可以得到正确结果,但用填充柄向下拖动则回出现“#DIV/0!

”错误,这是因为填充公式引用了E10以下单元格的地址,产生了被0除的错误。

我们希望填充柄向下拖动时对E10单元格的引用能够固定,解决的方法是将公式改写为“=E3/$E$10”,$E$10这种写法为绝对应用。

在公式中相对引用的单元格地址随填充柄的拖动而改变,而绝对引用的地址则固定不变,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

图1.24绝对引用获得正确结果

第二种方法:

① 单击F10单元格,输入“=”;

② 单击E3,在编辑栏公式后输入“/”号,再从左侧函数列表中选SUM函数;

图1.25调用SUM函数

③ 按[确定]按钮后,把编辑栏内公式改为“=E3/SUM($E$3:

$E$9)”;

图1.26SUM函数参数采用绝对引用

④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百分比样式按钮,数值变成百分比样式。

⑤向下拖动填充柄直至F9单元格,完成计算。

注意,因为向下拖动填充柄时列不发生变化,所以SUM的计算区域也可以写成SUM(E$3:

E$9)这种混合引用的模式。

图1.27SUM函数参数采用混合引用

实验1.4图表制作

【实验内容与要求】

按图1.28表格内容制作成绩分布图和平均成绩分布图,图表样式为簇状柱型图。

图1.28成绩分布图

【实验步骤】

1.成绩分布图。

选取数据区域B2:

E9,执行“插入/图表”命令,按图表向导指引逐步完成图表的制作。

完成效果见图1.28成绩分布图。

2.平均成绩分布图制作方法:

①用鼠标选取B2:

E2区域,按住Ctrl再鼠标选取B10:

E10区域;

图1.29选取数据区域

②执行“插入/图表”命令,如图1.30选取簇状柱型图,按[下一步]按钮;

③选择系列产生在“行”,如图1.31,按[下一步]按钮;

④如图1.32填写标题信息,按[下一步]按钮;

⑤图1.33数据标志显示为“值”,按[下一步]按钮;

⑥在“图表向导-4步骤之4–图表位置”对话框中选“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

⑦按[完成按钮],得到图1.34平均成绩分布图。

用鼠标拖拽坐标轴文字“科目”和“分数”到相应位置;

⑧Y轴坐标文字“分数”需要顺时针旋转90度,在文字“分数”上右击鼠标,在菜单中选“图表标题格式”,出现对话框,选“对齐选项卡”,调整“方向”为0度。

图1.30簇状柱型图

图1.31系列产生在行

图1.32填写标题信息

图1.33数据标志显示为“值”

图1.34平均成绩分布图

实验1.5数据的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实验内容与要求】

图1.35自动筛选

1.按图1.37所给样表,用自动筛选方法查找出计算机优秀和不及格的学生的记录。

2.用高级筛选方法查找出计算机优秀而物理不及格的记录。

【实验步骤】

1.自动筛选。

①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在列标题旁出现小箭头,单击“计算机”字段旁的小箭头,在出现的下拉列表中选“自定义”;

②按图1.36填写筛选条件,按[确定]按钮,即可获得结果。

图1.36填写筛选条件

2.高级筛选

图1.37学生成绩原始数据表

①先在工作表空白处建立筛选条件区,如图1.38,条件为“与”的关系;

图1.38高级筛选的筛选条件区,条件“与”

图1.39确定高级筛选的3个区域

②光标放到数据清单区中任一格;

③执行“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如图1.39选择“条件区域”和“复制到”的位置;(注:

因为事先并不清楚筛选出来的记录有多少,所以复制到的位置并不需要用鼠标精确框选,只需要确定放置位置的左上角单元格就可以了。

④按[确定]按钮完成。

高级筛选可以完成比较复杂的或用自动筛选无法完成的筛选任务。

图1.40高级筛选完成结果(计算机优秀而物理不及格)

实验1.6分类汇总

【实验内容与要求】

根据图1.37实验数据样表,分别求出各班学生各个科目的平均成绩。

本实验需要采用分类汇总的方法完成。

分类汇总前需要先按分类字段排序,然后才能进行数据的处理。

操作步骤如下:

【实验步骤】

①光标放置于欲排序列中任一单元格,执行“数据/排序”,选择排序字段;

图1.41分类汇总前先按分类字段排序

②排序后,再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在对话框中选择分类字段、汇总方式和汇总项,按[确定]按钮。

图1.42分类汇总的各个选项

③最终得到结果如图1.43。

分类汇总表左上角按钮123可以折叠分类的明细项。

④如果想取消分类汇总数据,可以在图1.42的分类汇总对话框中按[全部删除]按钮,即可使数据还原。

图1.43分类汇总结果

*实验1.7数据透视表的制作

【实验内容与要求】

根据图1.37学生成绩原始数据表的内容,求各班英语、高数、物理和化学各科目的平均成绩,制作出如图1.44和图1.45所示的数据透视表。

【实验步骤】

1.数据透视表一的制作。

①选取要制作数据透视表的数据区域;

②执行“数据/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

图1.44数据透视表一

图1.45数据透视表二

③弹出如下数据透视表制作向导--3步骤之1,按[下一步]按钮;

图1.46数据透视表向导--3步骤之1

④弹出如下数据透视表制作向导--3步骤之2,选定数据区,按[下一步]按钮;

图1.47数据透视表向导--3步骤之2

⑤弹出如下数据透视表制作向导--3步骤之3,按[布局]按钮;

图1.48数据透视表向导--3步骤之3

⑥如下图,把各个字段按钮拖放到图中相应位置;

图1.48数据透视表—布局

⑦双击上图中[求和项:

英语]按钮,弹出如下对话框,在“汇总方式”栏中选择“平均值”,按[数字]按钮可以设置数字格式,但也可以后再做调整;

图1.49数据透视表字段—汇总方式

⑧其它求和项均依此办理,按[确定]按钮后,即得到如下数据透视表。

图1.50完成的数据透视表—

2.数据透视表二的制作。

①在上一个数据透视表的基础上,右击鼠标,在菜单中选“显示数据透视表工具栏”,调出该工具栏,按“设置报告格式”按钮;

图1.51数据透视表工具栏

②在如下“自动套用格式”对话框中选“报表1”,按[确定]按钮。

图1.52数据透视表自动套用格式

③对完成后的数据透视表还可以进一步修饰,如调整小数位数、修改单元格格式、修改字段名称、添加标题等。

④稍加修饰调整后,最终完成的效果如图1.53。

图1.53数据透视表二完成效果图

【说明】

数据透视表的功能十分强大,可以灵活方便地进行数据的各种分析。

初学时不太容易掌握,读者需要多多进行练习。

能否实现想要表达的结果,数据分析表的布局是关键。

下面利用本题提供的数据,举几个数据分析的实例,读者可以试做完成。

图1.54数据透视表示例1

图1.55数据透视表示例2

图1.56数据透视表示例3

图1.57数据透视表示例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