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本科研究生的文学研究各领域便捷中文书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033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导本科研究生的文学研究各领域便捷中文书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指导本科研究生的文学研究各领域便捷中文书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指导本科研究生的文学研究各领域便捷中文书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指导本科研究生的文学研究各领域便捷中文书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指导本科研究生的文学研究各领域便捷中文书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指导本科研究生的文学研究各领域便捷中文书目.docx

《指导本科研究生的文学研究各领域便捷中文书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导本科研究生的文学研究各领域便捷中文书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指导本科研究生的文学研究各领域便捷中文书目.docx

指导本科研究生的文学研究各领域便捷中文书目

********************************************************************************************** 

来自:

王敦,中山大学中文系文艺学教研室主任(自2012冬)、副教授,于2012年秋、冬,分类、选择、甄别、整理、简要评述。

不全面,有个人偏好。

 

********************************************************************************************** 

这个工程有点儿大,一类一类地完工。

目前包括:

 

1,@叙事学@叙事研究@中国小说叙事@国外小说研究@; 

2,@文学理论@符号学@; 

3,@晚清到民国的小说&社会文化@中国现代性@(关于这个阶段的文学研究+思想研究+理论研究)@晚明社会文化@中国封建社会晚期@; 

4,@城市文化研究@; 

5,@听觉文化研究@; 

6,@物质文化研究@视觉文化研究@; 

7,@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各种的文化理论,包括后殖民、女性主义、身体理论等@一点点电影理论@一点点国外民俗学理论和文化人类学@; 

8,@儿童文学@相关的儿童思维、语言、认知、文化问题@; 

9,@科幻@幻想@乌托邦@; 

10,@外国文学@; 

11,@戏剧@戏剧理论@戏剧史@。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在在列出的范围内实打实。

里面的每一类别,都是按照“可读性”,从“易”到“难”(浅->深)的大致顺序来排的。

其实,那易而浅的,也往往是超一流的标志。

大家慢慢体会吧。

而且,不是越学究越显得“专业”越好。

有营养是最实惠的,也最有效。

没有人要你阅读这个书目的全部、一半,乃至四分之一。

这纯粹是自选动作。

哪怕你参考这个书目,挑取读了一本,也是好的。

它的目的是让你在里面发现真正和自己合得来的“朋友”,可多可少。

 

每个人给出的书单,如同不同医者开出的药方,都不会一样。

我对这些书目的挑选结果,有我自己的理由。

再说说,关于古今中外大量的理论、批评,和文学的相关“原典”、“原著”的问题。

这些相关的原典原著,隐藏在这个书目的幕后。

没有把它们列出来,是因为通过这个书目的大量文本,自然会有的放矢地把你引领向相关的“幕后”。

子曰:

不愤不启;当你在阅读中内在地觉得不读原典就无法把这些书搞通时,带着具体问题去读原典吧,而不是徒增无路径可依的慌乱和压力。

 

本科大二大三的同学,建议挑选喜欢的门类的书单的前排的“浅显”读物来读,就很好。

(百分百。

)特别是大二写8篇“书评”的。

不要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读后排的大部头上面。

那不科学。

不科学就是不对的。

不要违反科学。

只有前排不具备挑战性了,依然得不到满足,才可以去读后排。

 

(考过GRE超出三界轮回之外的同学,会有另一些英文书目伺候哟。

) 

尽量在“新浪爱问”等地方寻找并下载PDF版,没有必要让一堆书砸死。

 

p.s.,这个书目不能当做文艺学考研书目使用。

原因有二。

一,我从来没有考过国内文艺学的硕士和博士,所以对考研书目完全不懂。

二,这是份个性化书单,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文化研究、外国文学、理论、中国近现代文化、小说研究等方面都远远超出国内文艺学考研范围,同时在文艺学范围内的中外古典文论、美学方面又基本没有列入。

 

所以,它适用于写8篇书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以及已经上了研的同学。

若此书目对你有所裨益,则对书评和论文等的切磋上,更为默契。

 

××××××××××××××××××××××××××××××××××××××××××× 

1,@叙事学@叙事研究@中国小说叙事@国外小说研究@ 

把关于叙事和小说的学问,从文学理论中单列出来罢,以突出一下。

 

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冯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营养。

 

伊恩·P·瓦特,《小说的兴起:

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研究》(高原董红钧译),三联书店,2003。

营养。

与其仓促地在空对空的理论里躲猫猫,还不如看看这本书,开阔开阔,找感觉。

 

吕大年,《替人读书》,上海书店,2007。

超一流的深入浅出的18世纪和19世纪小说等的书评,提供营养。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申慧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

洋洋洒洒只讲了几部小说。

寓学理于实在的文学经验中。

大师营养。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这是再版了)营养。

 

浦安迪(AndrewPlaks),《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三联书店,2006。

 

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韩南(PatrickHanan),《韩南中国小说论集》(王秋桂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徐侠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余国藩(AnthonyC.Yu),《《红楼梦》、《西游记》与其他》,三联书店,2006。

 

黄卫总(MartinHuang)《中华帝国晚期的欲望与小说叙述》,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上述几本都是北美汉学对中国小说研究的杰作,富于营养和启发。

他山之石啊。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中国小说叙述形式与中国文化》,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

 

徐岱,《小说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王炎,《小说的时间性与现代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很靠谱,而且比申丹的书要好读。

该作者对“教育小说”很有研究。

 

热拉尔.热奈特(GérardGenette):

《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W·C·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真正作为细读的理论工具来解剖文本时,比热奈特的体系要实用,虽然也有些繁杂。

挑着看。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希利斯·米勒(JHillisMiller),《解读叙事》(申丹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巴赫金,《小说理论》(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宝贝。

看是否识货了。

 

巴赫金,《巴赫金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米克·巴尔,《叙述学:

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卢丽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雅各布·卢特,《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徐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阿瑟·阿萨·伯格(ArthurAsaBerger),《通俗文化:

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姚媛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顾名思义。

well-done。

 

勒内·基拉尔(RenéGirard),《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罗芃译),三联书店,1998。

很少会有人推荐这本的。

其实是个宝。

佛洛依德、拉康的精神分析之外来从心理角度切入叙事的劲旅。

 

弗兰克·克默德(FrankKermode),《结尾的意义:

虚构理论研究》(刘建华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Kermode太有名了。

在基督教的时空框架下谈虚构问题,同学们可能看不太懂。

 

保尔·利科(PaulRieceur),《虚构叙事中的时间塑形:

时间与叙事(第二卷)》(王文融译),三联书店,2003。

很难。

但应该放进书单。

叙事的“时间”问题,“现象学”角度来看叙事的实质是时间。

 

××××××××××××××××××××××××××××××××××××××××××××××××××××××× 

2,@文学理论@符号学@ 

乔治·奥威尔,《政治与文学》,译林出版社,2011。

应该把它放在“专业”读物之前。

不吃亏的。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三联出的白皮小本,再版很多次了。

这是最高水平,所以才“浅显易懂”。

珍贵的本科阶段的首选。

我说的“易懂”,是不求“全懂”,但求启发。

本科大二应该行。

 

赵毅衡,《文学符号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我的本科读物,好评。

 

雷纳·韦勒克,《文学理论》(刘象愚译),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这个做到了浅显易懂,比文概课本强多了。

韦勒克是大师,退休时,后来的很多时髦理论还没有大量显现。

所以这书比较清爽,凸现作者思路的清晰。

 

乔纳森·卡勒(JonathanCuller),《文学理论入门》,有一个中英对照版,里面有本来就有的漫画式插图,最给力;还有一个中文版的。

 

希利斯·米勒(JHillisMiller),《文学死了吗?

》(秦立彦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标题本为“OnLiterature”。

“文学死了吗?

”是书商的噱头吧。

备“解读”课时,多有帮助。

现在发现中文版了。

译者Iknow。

 

胡经之等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二版(上、下两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本科生是能读懂大概的。

这是再版。

我本科时读过初版。

把两千年来西方文论大轮廓都讨论到了。

每章作者都是国内专家。

还是蛮有用的。

比较系统全面。

 

赵一凡,《西方文论讲稿: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三联书店,2007。

理论“八卦”,到也有益哟。

挑挑拣拣看即可。

 

赵一凡,《西方文论讲稿续编:

从卢卡奇到萨义德》,三联书店,2009。

又缕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批评一条线。

 

赵毅衡,《“新批评”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其实是再版老书。

20世纪上半叶的英美“新批评”很有营养,对目前我们这儿的“大而化之”毛病也是个偏方。

 

诺斯洛普·弗莱,《批评的解剖》(陈慧等译),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很有营养。

 

弗莱,《诺斯洛普·弗莱文论选集》(吴持哲编),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弗莱,《伟大的代码:

圣经与文学》(郝振益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弗莱的名书。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被伍晓明翻译并印了无数版的书。

伊格尔顿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文化理论大师当然如雷贯耳。

他本想写得通俗,前面还是做到了,但没有贯穿下去。

挑着读是很必要的营养。

 

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好吧,当你越陷越深时,这本书可以当工具书使,虽然有些词条解释得空气过于稀薄。

总之,不推荐,但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说。

 

M.H.艾布拉姆斯(Abrams):

《镜与灯:

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老牌名书。

 

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吴松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这是英语国家的业内学生和教师参考的名书。

这个版本是英汉对照。

 

FrankLentricchia等编,《文学批评术语》(张京媛等译),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英文版是名书。

此书译本在国内流传得不广。

 

赵毅衡,《意不尽言:

文学的形式——文化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比较杂,有理论的,有文学批评的。

有水平。

干了一辈子的眼力。

 

埃利希·奥尔巴赫,《摹仿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这是一本瑰宝,其难点不在于新理论,而是在于理论素养和西方文学素养的积累。

这是本20世纪30年代的老经典,极其有营养。

问题是中国人基本上不懂表征到底是什么,摹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重要。

所以知道了最新的理论概念名词也是白搭,实际操作起来仍然形同泼妇。

 

宇文所安(StephenOwen),哈佛大学汉学泰斗,有很多关于中国诗学、唐诗研究等的书被高质量地翻译了进来也快二十年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本书单虽然号称在文论上面比较在意,其实忽略了大量关于诗歌理论、古典文论的经典之作。

宇文所安在海外给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

 

叶维廉,《中国诗学》,三联书店,1992。

也是个海外视角,可做启蒙用。

当然无法和宇文所安相比。

 

******************************************************************************** 

3,@晚清到民国的小说&社会文化@中国现代性@(关于这个阶段的文学研究+思想研究+理论研究)@晚明社会文化@中国封建社会晚期@ 

这一部分不必考虑前排后排的问题。

重点在晚清小说,也不得不涉及近现代思想史、物质文化史、艺术、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有趣、有潜力领域,有些完全可以列入女性主义、城市化研究、物质文化研究框架下的中国研究。

理论性强的尽量都派送到前面1和2的部类去了。

纯粹对思想史进行思辨而不触及社会实际的,我不列入。

 

这一部分的规模如此庞大,远远超出了同学们的既有课程和阅读架构。

而既有架构的缺失,正好凸显了当下文学研究问题的理论症结。

——要在中国语境下真正靠谱地谈理论,应该以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事实为出发点。

我们当下文学话语的基因,从术语概念到思维模式,不在中古的唐诗宋词,而在晚清民初。

没有对这一百年来文学的深入研究就去谈理论,是空头理论家。

部分地借用说法,需要搞清楚4个方面:

其一,中国新文学开始于西学东渐下的晚清。

假如中国文学理论需要一个所谓的逻辑起点,当自晚清始。

其二,新文学始自翻译+创造。

因此,翻译问题,也即中外文化或中西文明的翻译交流,成为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

其三,与翻译密切相关,新民所需要的白话文问题,也是现代中国文学的重大理论问题,文言与白话之争,只是现代文学专业的人士讨论的问题,却未能受到国内文学理论家的重视。

其四,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现代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把建构中国历史作为使命。

因此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关系,是大问题。

但现在叙事学研究停留在介绍西方理论,或笼统讨论中国从古到今的叙事理论,唯独与现代历史高度相关的晚清小说的叙事分析细读,未能得到重视。

 

涉及了这些领域,才能搞出有用的理论研究。

所以晚清民初这一段,对理论学习也是绕不过去的说。

假如中文系学生四年毕业,能就这些问题有些feel,就会对理论也有feel。

晚清民初问题,从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陈平原、范伯群、熊月之诸先生开拓出了这个领域。

但是到目前为止,除却国内优秀学者之外,国外学者群比国内更加稳准狠。

所以我在这一部分书单里,国外研究列出的比较多。

 

陈平原,《“现代中国研究”的四重视野——大学•都市•图像•声音》,《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年1期。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1897-1916》。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陈平原,《小说史:

理论与实践》。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陈平原、夏晓红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1897-1916》。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这三本书是老书,货真价实。

 

陈平原、夏晓虹,《图像晚清:

点石斋画报》。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看热闹吧。

看看点石斋画报是很好的。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回忆。

晚清文人写小说、办报纸、办教育的准现代生活实况。

长寿的包天笑做了件大好事。

 

安敏成(MarstonAnderson),《现实主义的限制:

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姜涛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中国人真地不懂这个。

因为从根子上,中国的现实主义不是现实主义。

 

安德鲁•琼斯(AndrewF.Jones),《狼的传人:

鲁迅•自然史•叙事形式》,《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6月),31-48。

(王敦,李之华译)。

 

安德鲁•琼斯(AndrewF.Jones),《叙事的“铁屋子”:

鲁迅及其晚清进化模式的历险小说》,《现代中文学刊》双月刊,(2012年第二期),10-27。

(王敦,李之华译)。

好吧——Jones是我的导师的名讳。

个人认为现代文学研究,国内比不上国外。

“发展观”来自于19世纪的进化论。

导师剖析了“发展观”的百年话语。

 

方维规,《语言与思辨——西方思想家和汉学家对汉语结构的早期思考》,《学术研究》,2011年第4期,从语言角度思考问题比较好的一个研究。

 

夏晓虹、王风,《文学语言与文章体式:

从晚清到”五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胡志德(TheodoreHuters),《“把世界带回家”——关于中国近代文学与文化的访谈》,《现代文学丛刊》2010年第四期。

 

胡志德,《一位汉学家眼中的中国书面语变革》,《上海文学》2012年第五期。

 

王敦,〈从晚清小说《新石头记》第一回看时空表述的现代重构〉,《中山大学学报》双月刊,(2012年第三期),38-43。

好吧,比较能展示细读分析+理论问题意识的特点。

 

欧阳健,《晚清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三十年代阿英的晚清小说史可以不看了。

但总得看一本。

为了了解资料,看欧阳健的吧。

 

杨联芬,《晚清至五四: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把晚清民初文学的方方面面都点到了,可以看看热闹。

 

夏晓虹,《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落到实处的营养。

 

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

历史·小说·叙事》,三联书店,1998。

名书。

 

王宏志编,《翻译与创作:

中国近代翻译小说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里面都是国内外名家的结晶。

 

胡缨,《翻译的传说:

中国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龙瑜宬、彭姗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不可多得的好书。

女性主义落实在细读与翻译研究的实处。

 

李奭学,《译述——明末耶稣会翻译文学论》,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2。

夹塞儿这一本,关于晚明的翻译。

考虑晚清问题到一定程度,很自然就以晚明来作为参照了。

情况多有不同,但同样有趣。

李是台湾中研院学者,芝加哥大学出身。

 

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在北大的八堂课》,三联书店,2010。

抒情传统问题,是49年以后的一些华人学者在台、北美、香港一代代构建的诗学和文学叙事命题/神话,基本与洋人无关,除了普实克。

近五年稍微有些人在国内关注了起来。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

 

普实克(JaroslavPrusek)、李欧梵(Leo-OufanLee)编,《抒情与史诗:

中国现代文学论集》(郭建玲译),上海三联书店,2010。

 

陈平原、王德威、商伟等,《晚明与晚清:

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都是名家啊。

上面两本书可以说是一对儿。

 

陈建华,《从革命到共和:

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陈国球,《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上述的陈建华是大陆学者留美又在香港任教,陈国球是港人,还有黄子平和许子东和前面两位相仿。

总之,在大陆话语圈之外,又在之内,寻找自身话语价值。

 

我总是习惯于把现代文学与晚清放在一起来说,不太喜欢在中间划人为的界限。

所以,钱理群、洪子诚等我喜欢的现代和当代文学研究者也在此备案,感兴趣可看他们的书。

而与晚清领域距离甚远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我就不太感兴趣,也不备案了。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以章太炎、胡适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

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法律出版社,2009。

营养。

 

李欧梵,《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毛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名书。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大专家的史料营养,提供材料。

 

熊月之等编,《上海的外国人(1842-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陈占彪编,《清末民初万国博览会亲历记》,商务印书馆,2010。

 

苏生文、赵爽著:

《西风东渐:

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中华书局,2010。

 

余新忠等,《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

以社会文化史为视角的探索》,三联书店,2009。

 

高彦颐(DorothyKo),《闺塾师:

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李志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名书。

明末清初,我也放进来了。

分类总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

 

史书美,(Shu-meiShih)《现代的诱惑:

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何恬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都很有用。

 

魏裴德(FredricWakeman),《上海警察,1927―1937》(章红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名书。

 

魏裴德,《上海歹土:

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1937-194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

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王小荷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叶文心(Wen-HsinYeh),《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冯夏根等译,刘文楠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名书,终于翻译进来了。

我也深知还有很多没有翻译进来,而翻译进中国时的时间,与在国外出现的时间,这个落差往往是随机的,两个时间性之间形成了无人预料的悬念和张力,如同《三体》里面何时对要输送到未来的人进行“冷冻”?

过多长时间“解冻”?

对当事人对后世造成怎样影响?

这都超出了一般想象力。

 

陈志让,《军绅政权:

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经典老书。

 

何伟亚(JamesHevia),《英国的课业:

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程》(刘天路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何伟亚,《怀柔远人:

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邓常春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张英进,《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

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秦立彦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张英进主编,《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苏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国外名家文选。

 

刘禾(LydiaH.Liu),《帝国的话语政治:

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杨立华译),三联书店,2009。

 

刘禾,《跨语际实践:

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宋伟杰译),三联书店,2008。

刘禾这两本,当然是经典。

但理论话语过于强大,看懂多少是多少。

 

***************************************************************************************** 

4,@城市文化研究@ 

你看到,这一类的里面,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研究话语,内容杂。

这是有意的。

不要让“读本”等框住。

读这一类,也会追溯本雅明等的原典。

前面类别里面的李欧梵、熊月之、魏斐德等的有些研究也相关。

也可联系30年代“新感觉派”小说、王安忆的《长恨歌》,和一些影视等来思考,以及自己的城市生活体验、见闻。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从网上可以方便找到全文哟。

不要笑,也不要皱眉。

不要以为讨厌了马克思主义,就是“非主流”的体现。

其实,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视而不见,早已是海内外的主流之主流了。

(不要看旗号,要看实质。

)于是实际得益者就是海内外的资本家和政客。

(不要放过这“实际”两字。

)当今海内外相关城市研究的隔靴搔痒、不知所云,是这种既得利益态势的客观需要,说什么历史性和时间性无关于空间研究啦,什么“第三度空间”啦,睁眼面对一滩屎一样问题重重的洛杉矶而振振有辞,还觉得牛X得很。

实际得益者当然害怕真正靠谱的城市文化研究出来,让洛杉矶和无数的海内外的屎一般的城市空间现出原形和症结所在。

这种靠谱研究的前提,是这一篇。

恩格斯仔细又精辟地分析了城市问题。

看完以后,你会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