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金版教程》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546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金版教程》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金版教程》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金版教程》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金版教程》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金版教程》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金版教程》答案.docx

《地理《金版教程》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金版教程》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金版教程》答案.docx

地理《金版教程》答案

地理《金版教程》答案

【篇一:

金版教程地理习题集-1-5限时规范特训】

1.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a.岛屿周围的浅海c.温暖清澈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解析:

本题以珊瑚礁的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从图中看,珊瑚礁(岛)分布在低纬海区,海水温暖且降水丰富,水循环速度快,海水清澈,因此珊瑚适宜生长在温暖清澈的浅海环境。

答案:

c

a.缓解全球变暖c.减轻酸雨污染

b.缩小臭氧层空洞d.加快洋流流速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海洋浮游植物可调节大气co2的浓度,影响全球气温变化,故a项正确;臭氧空洞大小变化,取决于大气中氟氯烃浓度的变化,故b项错误;酸雨形成与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浓度有关,故c项错误;洋流运动主要由盛行风驱动,故d项错误。

答案:

a

下图为北半球由赤道到极点景观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图所示内容体现了()a.植被高度变化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图中景观在水平方向上由雨林最终变为冰盖,这主要是由热量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c

4.关于图中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植被代表常绿硬叶林b.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大c.①至②景观的变化完全由热量决定d.南半球缺少①自然带

解析:

①为针叶林;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淋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小;①至②景观的变化主要由热量决定,但也受水分条件变化的影响;南半球在相对应的纬度缺少陆地,没有针叶林分布。

答案:

d

下图为某岛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导致该岛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的因素有()①地形②盛行风③太阳辐射④纬度a.①②c.①④

b.②③d.③④

解析:

根据岛屿轮廓、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该岛东部为热带雨林、西部为热带草原,主要是因为东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而西部位于背风坡。

6.该岛1月等温线的分布能够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现象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的等温线呈环状分布,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由此可带来自然景观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能够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d

7.m坡最有可能是()a.东坡c.南坡

b.西坡d.北坡

答案:

d

8.n坡缺失云杉林带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气温低b.海拔高,气温低c.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d.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解析:

依上题分析,n坡处于背风坡而水分条件较差,故无森林带分布。

答案:

c

9.序号①所代表的植被()a.在非洲分布面积最广c.能促进全球的水循环

b.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上d.破坏之后能快速恢复

解析:

图中①气候条件属于典型的高温多雨,应该是热带雨林,运用热带雨林的全球效应知识,可判断c项正确。

热带雨林分布区面积最广的是亚马孙平原。

答案:

c

10.序号②~⑤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草原苔原阔叶林针叶林b.苔原针叶林草原阔叶林c.针叶林阔叶林苔原草原d.阔叶林草原针叶林苔原

解析:

图中②分布区降水量较多,植被类型应为阔叶林;③降水量介于荒漠与阔叶林之间,应为草原;④温度较低,但降水量较多,为针叶林;⑤热量条件很差,为苔原。

答案:

d

a.热量c.地形

b.光照d.降水量

解析:

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较大,而向西北方向,由于地势渐高而水汽难以到达,从而植被带发生变化;也可从植被带由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变化中看出,水分条件越来越差。

故选d项。

答案:

d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跨江濒海,河湖众多,水网密布,素有“水乡江苏”之称。

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全省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水生动物资源也极为丰富。

江苏是湖泊大省,湖泊拥有率在全国省份中位居第一,拥有湖泊总面积排全国第三。

但1980年以来,江苏一共消失了11个湖泊。

(1)简述江苏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江苏形成由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

(3)试分析江苏省湖泊面积缩小对湖区周围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解析:

(1)问,可从水文、植被、土壤和生物等方面分析。

(2)问,主要是由热量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3)问,可从其对气候、河流和生物等方面的影响分析。

答案:

(1)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发育有黄壤和红壤,陆上和水

生生物物种丰富,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

(2)热量。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气候大陆性增强;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演化为陆地景观等。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什么自然带?

(2)请说明丙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

(3)在甲、丁两处山地东侧,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

(1)甲: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丙:

热带荒漠带。

丁:

热带草原带。

(2)受高大山脉限制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

(3)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不同。

纬度位置。

(4)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三、探究性学习

青藏高原的隆起直接影响到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发展格局,它的动力和热力效应使其成为亚洲和北半球大气系统的控制区。

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

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

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

【篇二:

金版教程地理习题集-示范性金考卷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恩施大峡谷,是清江大峡谷的一部分,峡谷全长108公里,总面积300多平方千米,峡谷里几乎能找到喀斯特地貌的各种形态。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恩施大峡谷的岩石类型属于()a.甲c.丙

b.乙d.丁

解析:

据题干材料可知,恩施大峡谷里的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成分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类。

答案:

d

2.下列有关恩施大峡谷的形成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海陆变迁-地壳上升水平挤压-流水侵蚀b.海陆变迁-地壳上升-断裂下陷c.地壳水平挤压-地壳上升-断裂下陷d.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侵蚀

解析:

恩施大峡谷是浅海环境沉积形成沉积岩,后来随着地壳抬升成为陆地,在地壳运动中受挤压抬升并遭受流水长期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

a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

许多的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

读图回答3~4题。

3.此处应位于地球的哪一个位置()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c.位于美洲板块

b.位于板块消亡交界d.不位于板块交界处

解析:

夏威夷群岛属于火山岛。

该区域位于太平洋板块,并不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答案:

d

4.下列哪幅图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

(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的年龄分布情形(

解析:

链状火山岛的形成与板块的移动有关,其中4岛离火山口最远,形成最早,年龄最古老;1岛位于火山口处,形成最晚,年龄最轻。

答案:

b

读某地地质地形图,完成5~6题。

5.该地地形成因是()a.向斜成山c.背斜成山

b.向斜成谷d.背斜成谷

解析:

该区域中部岩层年龄较老,两翼较新,为背斜。

中部的大理岩是由于外围岩浆活动使得石灰岩深受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年龄介于石灰岩、花岗岩之间。

就地形而言,中部区域海拔较高,为低山。

可知该区域为背斜成山。

答案:

c

6.下列叙述不可信的是()a.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b.b处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d.a处修水利要注意塌方渗漏

解析:

b处为变质岩,是由于岩浆活动而形成的,不会藏有煤炭。

石灰岩形成于热带浅海环境,大面积石灰岩的存在表明该区域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

a处为石灰岩,渗漏性强,不适宜修建水库。

答案:

b

某地质考察队对图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k1、k2、k3、k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

在该水平面处k2、k3取得相同的石灰岩,k1、k4取得相同的砂岩,且石灰岩的年代比砂岩老。

读图回答7~8题。

7.a处属于()a.背斜成谷c.向斜成谷

b.背斜成山d.向斜成山

解析:

从图示河流流经可知a处位于河谷地带。

由“水平面处k2、k3取得相同的石灰岩,k1、k4取得相同的砂岩,且石灰岩的年代比砂岩老”可知a处岩石年龄较老,越往两翼越新,为背斜。

a处属于背斜成谷。

答案:

a

8.若在k2处钻30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k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a.35mc.65m

b.55md.75m

解析:

图示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m。

k4地面与k2处高差为(10,30)(单位:

m)。

若在k2处钻30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k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40,60)(单位:

m)。

故b为正确选项。

答案:

b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该处地质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下沉沉积—岩浆入侵—挤压褶皱—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b.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入侵—抬升侵蚀—下沉沉积c.下沉沉积—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d.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解析:

根据地质构造图,结合图例可知先是下层的石灰岩、页岩沉积,然后是石灰岩、页岩受到水平挤压发生褶皱,再受到岩浆的侵入作用,后来岩浆岩左侧发生断裂,接着岩体整体抬升,上部岩体受到侵蚀,最后整体下沉,上部先后沉积砂砾岩、砂岩。

答案:

d

10.图中①、②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a.石英岩、大理岩c.板岩、片麻岩

b.板岩、大理岩d.石英岩、片麻岩

解析:

结合图例可知①为页岩,经变质后形成板岩,②是石灰岩,经变质后形成大理岩,故b选项符合题意;ad选项中的石英岩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cd选项中片麻岩是由花岗岩变质而成的,故a、c、d选项均不符题意。

答案:

b

国土资源部2012年4月28日发布全国土地石漠化报告显示,我国石漠化的总面积达到了11.35万平方公里,每年因为石漠化损失的耕地面积为30万亩。

这个石漠化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土地逐渐被石头占据,90%的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

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a.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d.④②③①

解析: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主要由石灰岩组成。

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故云贵高原形成过程①形成最早。

③表示地下溶洞发育最完好,空间最大,为发育晚期的喀斯特地貌。

答案:

b

12.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④地表径流缺乏a.①②③c.②③④

b.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广与多雨的气候,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和地表组成引起水土流失有关。

答案:

a

13.与上左图中地貌形成无关的是()a.河流含沙量大c.地势由陡到缓

b.河流流程长d.河道变宽

解析:

图中地貌为冲积扇,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其成因主要是河流在山区流速快,含沙量大,流出山口后,地势趋缓,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但是冲积扇的形成与河流流程长短关系不大。

答案:

b

14.郑州市有“绿城”的称号,该市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

郑州市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对应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

c

下图为2013年1月至2月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篇三:

金版教程地理习题集-1-4-2随堂对点练习】

读图回答第1题。

1.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①

c.③b.②d.④

解析:

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③处是上升岩块。

答案:

c

2.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①②③④⑤

c.⑤③②④①b.③②①④⑤d.⑤③④②①

解析:

由图可知,石灰岩形成后,顶部受侵蚀作用,形成页岩层和石灰岩层间的侵蚀面,然后是页岩沉积、砂岩沉积,之后发生岩浆侵入,最后发生岩层断裂。

故c项正确。

答案:

c

3.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页岩属于变质岩,不可能含有化石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解析:

化石形成于沉积岩中,页岩属于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砂岩属于沉积岩;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该地岩层发生断裂,存在岩层上升和下沉现象。

故c项正确。

答案:

c

4.某铁路在施工过程中经过下图所示区域,现有①②③三种线路方案,结合图示信息,判断关于这三种线路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线工程量较③线小

b.③线地质条件较①线好

c.①线对文物保护不利,不宜选择该线

d.③线经过地区地形平坦,施工方便,为最合理线路

解析:

①线工程量小,但经过大片古建筑群,不利于文物保护;②线经过小丘陵,工程量较大,但符合长远发展要求;③线从地质构造看,大面积带状泉水露出地表,说明地下有断层发育,地质构造复杂,不适合修建铁路,故③线最不可取。

答案:

c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新华社拉萨2011年7月15日消息: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了解到,墨脱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我国唯一不通等级公路的县——墨脱县有望明年实现通车。

正在建设中的墨脱公路2009年4月20日开工,工程概算总投资9.5亿元,由国家全额投资。

材料二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1)材料一中喜马拉雅山从山地类型上看是________,是由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

(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________。

(3)关于在墨脱修建公路的区位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是墨脱公路工程施工的最佳季节

b.资金不足是该地交通建设的最大障碍

c.该地修建的公路为县级公路,等级较低,对技术条件要求不高

d.该地地质条件复杂,有河谷地貌、冰川地貌和高山峡谷地貌等

(4)关于该地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布在北部,地势低,气温高

b.分布在河谷,取水方便,有便利的水运

c.分布在北部,地势抬升,降水较多

d.分布在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是主要的农业分布区

(5)材料二中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

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在地貌上b表现为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打算在材料二地区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a、b两处中的________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褶皱山;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合线,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夏季多雨,不适合施工;该地经济落后,但该公路由国家投资,故资金不是最大障碍;该地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对公路建设的技术条件要求高。

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是其发展种植业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因而其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而聚落则随农业的分布而形成。

根据岩层的弯曲变形情况可知,a处为背斜,c处为断层;b处是向斜形成的向斜山,是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

隧道工程选址应位于背斜地区。

答案:

(1)褶皱山亚欧印度洋

(2)内力作用

(3)d

(4)d

(5)背斜断层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6)a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的作用,又能使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小渗漏。

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大,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难度较小,也可降低工程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