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249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基于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基于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基于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基于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x

《基于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x

基于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基于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服装业是中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传统制造企业,为中国创造贸易顺差、解决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重要省份,但由于其纺织品服装中小企业居多,产品的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长期的低价竞争为主导的竞争模式频频受到发达国家反倾销及贸易壁垒的困扰。

近年来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原因,使一大批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举步维艰。

而与浙江纺织服装业有着相似产业集群模式的意大利无论是在纺织品还是在成衣服装方面,都代表着时尚界的潮流和趋势,这使得意大利在全球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上遥遥领先,保持着独特的竞争力。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际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方向找出浙江纺织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意大利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特点找出浙江在产业集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同时也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比较分析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并尝试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

1.以一典型省份的典型出口行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其出口竞争力的现状和地位,希望藉此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持续发展具有一些借鉴意义。

2.选择纺织服装业具有独特竞争力国家的产业集群进行特点分析,并结合目标省在这方面的特点进行比较,使论证分析更为直观、清晰。

关键词:

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论文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服装业是中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传统制造企业,为中国创造贸易顺差、解决就业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重要省份(据海关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④,2007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总值达1943.53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高达1756.16亿美元,浙江以370.66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年出口总额的21.09%),但由于其纺织品服装中小企业居多,产品的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长期的低价竞争为主导的竞争模式频频受到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及反倾销的困扰。

近年来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原因,使一大批出口企业举步维艰。

如何在“后配额时代’’不断保持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优势,使这个重要产业在浙江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是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

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对于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浙江纺织服装业有着十分相似的产业集群模式的意大利无论是在纺织品上还是成衣服装方面,都代表着时尚业的潮流和趋势,这使得意大利在全球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上遥遥领先,保持着独特的竞争力。

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浙江与意大利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差别从而对浙江纺织服装业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根据国际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方向对浙江纺织业提升竞争力提出对策和建议。

1.1.2纺织服装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满足了同益增长的国内消费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社会对衣着类产品的消费需求也随之扩大。

2006年衣着类消费零售总额约为7500亿元,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十分之一。

199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衣着人均年消费从480.9元增长到2006年的901.8元,农村人均衣着年消费从98.1元增加到167.3元。

2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纺织工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在解决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全行业从业人数超过2100万人.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2∞6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从业人数达1030万人,比2003年净增200万人,6年柬平均增长5.9%。

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纺织工业职工占16j3%,见

图1.1。

在一些地区.纺织工业已成为当地主要的致富产业和主导产业。

增加了固家的外汇储备、保持了国家的外汇收支平衡作为刨汇行业.纺织工业始终保持出n额和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有效地保证

了我国的外舡收支平衡,增加了国家的外扩储备。

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由1999年的43062亿荚元增K到2006年的1470.8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918%:

贸易顺差由1999年的31675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29034亿美元(2006年我目贸易顺差

1775亿黄元,其中纺织品为1290.34亿黄几.占7270%),见图l一2。

4.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纺织行业与当前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关联度相当高。

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投入产出表分析,纺织工业每增加1.OO单位的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系数是1.25,

高出各行业平均值25%,有效地拉动了农业、交通、建筑、卫生、石化、机械、物流、商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1.2研究意义

浙江作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重要省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当前的困境。

借鉴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导的意大利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模式方面的特点,对浙江纺织服装业的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不仅对于浙江同时也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研究方法

13.1个案研究法

通过大量阅读纺织服装行业的相关文献,选耿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重要省份一一浙江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纺织服装出口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3.2比较分析法

通过分析在国际纺织服装业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意大利纺织产业集群的特点,比较浙江省与意大利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方面的差异,从而借鉴意大利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成功模式。

1.3.3SWOT分析法

对浙江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国际形势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保持其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1.4创新点

论文选取当今国际的热点问题,即在国际竞争同益激烈、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频频遭受贸易壁垒、反倾销指控等问题困扰的背景下引出问题,以一典型省份的典型出口行业为研究对象,适时地捕捉到国际上在纺织品服装领域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意大利的产业集群特点为研究突破口,并与浙江省的实际相结合,使整个论证直观、清晰,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5论文结构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的意义、研究的方法及论文的创新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基于产业集群方面。

第二部分论述国际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趋势,包括行业结构分析和市场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是对意大利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分析,包括产业集群和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以及对意大利的具体分析。

第四部分是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产业集群分析,主要是对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第五部分为提升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第六部分是结语。

采取积极的措施化解浙江纺织服装行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不仅对浙江同时也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国际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趋势

2.1世界纺织服装业的发展

2.1.1世界纺织品服装生产中心的变迁

纺织产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其实现工业化的初期,大多是优先发展纺织工业,用价格比较低廉的纺织品占领出口市场以换取外汇,如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曾把纺织工业作为开路先锋。

世界纺织生产中心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较大的转移.第一次发生在产业革命时期,世界纺织生产中心从东方转移到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从美国、西欧和同本等发达国家转移到亚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第三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从新兴工业国又回到了以中国大陆为代表的亚洲本土。

世界纺织品生产中心经历20年后的回归,是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过程和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

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世界纺织生产中心不断向亚洲倾斜。

2.1.2目前国际纺织品服装业的三大板块

经过漫长的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已经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优势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不断改变着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和贸易结构。

目前,在世界纺织服装贸易领域已经形成了亚洲发展

中国家、欧盟和北美三个各具特色的贸易地区。

其中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是界纺织品服装的主要供应中心,欧盟、北美和同本则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的主要消费市场。

2.1.3纺织行业在发达国家的“夕阳化”

纺织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成为典型的“夕阳产业一,无论产值在GDP中的比重还是产业工人在总人口中比重都不大,而且还在持续下降之中。

发达国家纺织业的衰落是本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纺织产业向外转移的需要,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大量出口发达国家市场是发达国家本土产业劳动力成本提高、竞争力下降的结果,而不是发达国家纺织品产业相对衰落的根源。

这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标志和必然趋势。

2.2国际纺织服装行业结构分析

纺织服装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生产总量和贸易量在世界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从全球纺织品服装生产和贸易的产业链分析,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却处于一个尴尬地位。

发达国家掌握了核心竞争力,处于支配地位,享受着世界纺织品产业发展所带来的丰厚利润;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生产和贸易量巨大,但整体上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和贸易链的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少,并没有享受到多少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目前国际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和销售格局大致有以下几个特征:

2.2.1发达国家仍居世界纺织品服装生产、销售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纺织品行业的“夕阳化"并不影响其占据纺织品生产和贸易的高端。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国际分工也逐渐发生变化,发达国家专注于纺织产业链的两端,即前端的原材料生产和产品研发以及末端的深加工和市场渠道。

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利润附加值、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中部,受到发达国家的双重挤压。

1.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的构成

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纺织服装价值而连接生产和销售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主要从产业的组织层面(产业链条的全球组织)、空间层面(全球与地方)、产品和服务层面(链条各个环节如何切分)等方面研究技术与创新资源的全球化分配与流动规律以及对应的附加价值分配。

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看,全世界不同的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到营销、售后服务等活动。

纺织服装业在区域兴起之初,其研发、生产和营销等环节是在某些企业内部进行的,因而拥有相同的利润率。

随着技术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厂商参与到产业竞争中来,各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特点一般选择从事该产业价值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竞争使得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附加价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进入障碍不同,附加价值的减少也就不一样。

这样,就形成了产业价值链各环节与附加价值之间的“U一型关系,又称微笑曲线,如图2一1.

2.发达国家控制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更高的利润率,发达国家自己不断开发并垄断高附加值产品,一些技术相对落后的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就转移到了不发达国家。

在产业价值链内,存在着利润从产品的制造环节转向销售环节、从价值链的中间环节分别转向上、下游环节的趋势。

发达国家牢牢掌握着技术、品牌等高附加值部分。

这可以从近年来化纤行业的竞争态势、原料进口价格的不断增加和不断出现的反倾销诉讼得到证明。

2.2.2中国纺织品服装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中国目前作为_世界工厂一的地位已举足轻重,但是在价值链的高端基本没有中国的位置,中国生产商在全球纺织品价值链中仅占到10%的利润,90%的利润都属于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大多被进口国垄断,其余的都落入到了位于产业链两端的发达国家手中。

即使足同样的生产环节,由于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中国纺织品在世界市场的价格始终低于发达国家。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一份报告,以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高技术、高附加值、时尚性的服装为例,2002年欧盟出口到美国的均价是12.37美元/m2,日本出口到美国的均价是6.33美元/m2,而中国是4.92美元/m2;面料方面,意大利呢绒要高出中国呢绒一倍④。

虽然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原因,但是产品的品质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如化纤面料,韩同产品品质始终高于中国产品品质,中国必须要及时引导产业升级。

2.2.3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区域化程度不断加深

国际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区域内外实行差别待遇,在区域内实行优惠关税政策,区域外实行较高关税,从而使一国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扩展为对区域外的贸易障碍。

目前全球大大小小的区域贸易集团已超过50个,这些众多的区域贸易集团一方面便利了区内贸易,另一方面形成了对区外贸易出口方的歧视。

世界纺织品出口中,有58.7%的贸易是在区域内部循环,41.3%是在区域外。

对区域外的出口国构筑的壁垒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对全球贸易格局,特别是对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

大大加强的区域贸易优惠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达成的惠及所有WTO成员的自由贸易制度,对中国这样具有全球比较竞争优势的国家来说特别不利。

实施区域贸易安排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保护本国纺织业的一个有力的武

器。

正在谈判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和构想中的泛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都对纺织

品服装贸易问题做出了特殊的安排,促进区域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对抗区域外竞争者。

北美与拉美、西欧与中东欧独联体这两个区域的纺织服装业整合也已初具形态。

通过这些区域性的贸易优惠安排,中国的纺织服装对手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竞争优势。

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已成为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

2.3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

1.全球纺织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使得竞争愈来愈烈

<1)以产业链分工为主的跨国生产和经营,使产业链的低端技术、常规产能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达国家依靠资金、技术等优势,掌控世界纺织品高端市场,运用市场网络主导高附加值领域,随着国际纺织业的竞争已由“价格和质量’’竞争转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品牌竞争为焦点”的综合经济实力竞争转变,现代纺织服装业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提升产业和产品的质量,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未来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2)发达国家逐步退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国以及北非一些国家和地区,凭借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欧美区域性的贸易保护等有利条件,在中低端产品市场上发挥后发优势,成为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3)区域经济同盟和经济多边协议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兴起,促使纺织服装业生产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战略转移,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墨西哥、加勒比国家,欧盟内部具有纺织工业基础的部分新入盟成员国已成为美、欧纺织产业转移重点,欧盟还制定了扶持其新成员国发展纺织工业的产业政策。

2.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难以避免

2005年配额取消标志着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迈开了实质性步伐,一些发达国家出于政治考虑,保护本国不断萎缩的纺织工业和其经济、政治团体利益,千方百计设置种种障碍阻止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进程;同时,纺织工业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国际纺织品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纷纷保护本国的纺织品市场和产业发展利益。

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和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将不可避免。

可能遭受的贸易保护主义方式主要有:

(1)利用我国入世的承诺,如议定书第15条_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一、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工作报告书第242段“特保"条款,对我纺织品出口增长进行限制;

(2)利屠各种非关税壁垒,如环保标准、技术标准、社会责任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进行限制;

<3)利用区域贸易集团或双边自由贸易体制进行排斥;

(4)利用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没有得到普遍承认,对我国纺织品采取反倾销等手段,抑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

3.纺织产业高技术、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

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将成为纺织工业发展的主流。

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对世界纺织生产与消费将产生重大影响,运用复合、超细、多异、共聚、纳米等技术发展差别化、功能化纤维、高性能纤维将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疗、建筑、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在资源、环保约束日益加大的形势下,以加强生态环保为目标的生物工程,新型绿色纤维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应用将成为新时期发展的主要趋势;纺织行业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实现各生产工序的连续化、自动化和产品高质化;信息化技术将在企业生产、流通和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形成一套完整的快速反应和消费导向体系①。

4.产业集群升级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贸易一体化的形成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纺织服装业不仅要求产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及产业集群,更要求产业向设计创新和品牌市场运作这两个方向发展延伸,形成“哑铃型"的产业结构分布。

设计创新和品牌市场运作位于纺织服装全球价值链的两个顶端,代表着纺织服装业的最高利益板块。

小结:

本章对国际纺织服装行业进行了结构分析,明确了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层出不穷,同时我国纺织品出口还面临反倾销和新的非关税壁垒,这些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延伸产业链,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

升产品的附加值已成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意大利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

纺织服装业是意大利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意大利制造一,无论是在纺织品上还是成衣服装方面,都代表着时尚业的潮流和趋势,这使得意大利在全球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上遥遥领先,成为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意大利产业集群型模式被视为推动地方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范例,在国际上受到赞誉.这种独特的块状经济,即产业集群形成意大利纺织服装产业独特的竞争力。

人们不禁要问:

这种被誉为意大利中小企业成功之母的产业集群型生产模式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意大利产业区经济与浙江有着十分相似的特点,本章将对意大利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模式的特点、优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浙江纺织服装产业中

小企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3.1产业集群的形成及特征

3.1.1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一个很古老的经济现象。

据马歇尔考证,早在1825年就有生产集中现象的记载,如英国斯塔福德郡的陶瓷生产、自金汉郡的椅子生产和设蓉尔德的利器生产.在中国,产业集群出现的历史也很久远。

比如,景德镇的陶瓷生产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尽管那时不叫产业集群。

对集群的最早认识是源于100多年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提出的产业区的概念,他从_外部经济”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是由专门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提供、运输便利以及技术扩散等“一般发达的经济”所造成的“外部经济促使小企业的集聚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后来,产业区的概念被新产业区概念所替代,内涵也得到很大的扩展.新产业区的概念首先由意大利社会学家巴卡提尼(Bacattini)在对“第三意大利"的专业化区域研究后提出的。

他认为新产业区是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

业但是,对新产业区的概念,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见解,至今还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上,不管是产业区、新产业区、专业区、企业集群还是产业集群,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特定区域形成的具有黏性的竞争优势的产业空问聚集经济现象。

所有的概念当中,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教授提出的产业集群概念是

基于产业集群方面最具代表性、最完善,也是被多数学者所接受的。

根据波特教授的定义,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

一般来说,一个典型的产业集群,通常包括成品商、供应商、客商、中介服务和规则管理等五大相互作用的基本机构(见图3一1)。

图3一l产业集群的五大基本机构这五大基本机构构成了产业集群的五大行动主体,他们相互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密切联系,不同主体之间分属于不同的产业关联环节,有些机构还存在着明显的投入产出关系(如在成品商和供应商之间),他们共同作用于产业集群,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成品商是产业集群最终产品生产者,客商是最终产品的销售者,供应商是最终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的主要供应者,中介服务机构是为成品商、供应商与客商提供服务的金融、保险、运输、教育、培训、研究所、行业协会等机构,规则管理机构是为集群内经营性机构提供服务的本地政府部门、技术检测与监督机构等。

3.1.2产业集群的特征

产业集群是产业内部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相关社会机构,由于自然、历史、制度等原因,为了达到资源共享、降低风险,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在某一个地理空问上,集中于某一地区,并结成相互关联、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网络结构的一种现象。

产业集群内企业问合作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植性根植性是指深深地嵌入本地社会关系之中的经济行为。

如何来弥补地区发展的底蕴和根基的不足呢?

关键就是在于加强集群内各企业的根植性。

产业集群的根植性要求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本地企业群。

浙江的经济就是建立在无数个产业集群之上的,它是自上而下创造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根植性。

如浙江的织袜业,在诸暨、草塔等地,当地人拿起饭碗就可能谈起袜子。

这是一种袜子文化,有利于创新的知识和信息在这样的氛围中传播。

这种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的地方生产系统所具备的竞争优势是别的区域无法仿效仿的。

2.共生性

共生性是指产业集群内众多企业在产业上具有关联性,能共享诸多产业要素,包括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

而一些互补产业则可以产生共生效应。

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地区的分工协作网络,形成一个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创新的产业集群。

这种产业集群表现为高度相关产品的成群出现,这些产品源于其他实体的发展,并且能够导致其他实体的发展.

3.区域创新性

具有持续的产业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具有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原因.集群企业『日J的知识共享,产业集群内特有的产业文化氛围,为企业问进行有效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基础的条件。

竞争为创新提供压力与动力,协作为创新提供有效的实现形式.竞争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来源,是迫使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改进技术与管理的压力与动力。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竞争,产业集群必须有高水平的创新,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4.协同竞争性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是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为基础的,类似于一个生物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企业共生体。

产业集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