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带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004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带解析.docx

《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带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带解析.docx

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带解析

2012年河北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预防骨质疏松,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  )

 

A.

B.

C.

D.

考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A、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正确.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掌握人体内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  )

 

A.

煤炭直接燃烧

B.

秸秆焚烧还田

C.

开发清洁能源

D.

提倡多开汽车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煤炭直接燃烧会加剧空气污染;

B、秸秆焚烧还田会加剧空气污染;

C、开发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环境;

D、提倡多开汽车会加剧空气的污染.

解答:

解:

A、煤炭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加剧空气污染,不利于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故错误;

B、秸秆焚烧还田会加剧空气污染,不利于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故错误;

C、开发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环境,利于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故正确;

D、提倡多开汽车会加剧空气的污染,不利于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加入固体粉末

C.

滴加液体

D.

过滤粗盐水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

解: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任何溶液的溶剂都是水

 

B.

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

 

C.

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

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考点:

常见的溶剂;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溶剂的判断考虑;B、根据天然水的分类考虑;C、根据我国的淡水资源考虑;D、根据水体污染考虑本题.

解答:

解:

A、溶液中只要有水存在,水一定是溶剂,但有的溶液中没有水,例如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A错;

B、天然水中根据含有钙镁离子的多少分为硬水和软水,故B正确;

C、淡水资源还不到总水量的1%,所以说淡水资源是短缺的,故C错;

D、水体虽然有自净能力,但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严重污染水体,根本无法达到自净,故D错.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剂一般是水,但有的溶液的溶剂不是水;了解淡水资源的短缺情况,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5.食醋是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C2H4O2).下列关于醋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有机物

 

B.

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C.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8

 

D.

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

2:

1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计算判断.

D、根据醋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醋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醋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4):

(16×2)=6:

1:

8,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一个醋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

2:

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有机物的概念、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的变化

 

B.

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

 

C.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

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可以据此解答;

B、根据饱和溶液合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来解答;

C、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据此解答;

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例如铵根离子和钠原子,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解: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故A正确;

B、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物质来说,其饱和溶液降温就不会析出晶体,故B错误;

C、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故C错误;

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例如铵根离子和钠原子,它们的质子数相等都是11,但是铵根离子只有10个电子,而钠原子11个电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7.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

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

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化合反应是指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可以据此结合图象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进行解答即可;

B、本题中不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构成,所以难以判断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C、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可以据此解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进行判断.

解答:

解:

A、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反应前后甲和乙的质量增加,故甲和乙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所以丙为反应物,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故A错误;

B、本题中不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构成,所以难以判断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故B错误;

C、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反应前后甲和乙的质量增加,故甲和乙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所以丙为反应物,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在t1时,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甲、乙的质量之和,但是丙的质量不一定就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因为此时丙还没有反应完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酒精的蒸发

B.

食物的腐败

C.

金属的冶炼

D.

蜡烛的燃烧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酒精蒸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金属的冶炼的过程中有金属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蜡是晶体

B.

棉花是合成纤维

 

C.

石墨是绝缘体

D.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考点: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晶体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B、棉花为天然纤维,可以据此解答;

C、石墨可以导电,可以据此解答;

D、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元素之一,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解:

A、晶体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而石蜡不具有这种特点,故A错误;

B、棉花为天然纤维,而不是合成纤维,故B错误;

C、石墨可以导电,是导体,而不是绝缘体,故C错误;

D、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元素之一,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包括营养素的名称、作用、来源及其缺乏症等),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0.下列关于科学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红外线能验钞

 

B.

使用杠杆是为了省力

 

C.

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铵态氮肥

 

D.

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考点:

铵态氮肥的检验;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来辨别人民币真伪的;

B、杠杆分为:

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C、铵态氮肥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D、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解答:

解:

A、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来辨别人民币真伪的;故A正确;

B、杠杆分为:

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有省力的,也有费力的,故B错误.

C、铵态氮肥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C正确;

D、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11.如图所示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测物体的质量

B.

测物体的长度

 

C.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D.

测溶液酸碱度

考点:

称量器-托盘天平;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用天平来称量药品时要用镊子来夹取砝码,可以据此解答;

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可以据此解答;

C、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据此解答;

D、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来解答.

解答:

解:

A、用天平来称量药品时要用镊子来夹取砝码,不能直接用手取砝码,故A错误;

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故B正确;

C、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占据一定体积,使测的结果不准确,故C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到药品中来蘸取,而应该用玻璃棒来蘸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要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见的仪器的使用方法等,注意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完成解答.

12.下列对如图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

说明通电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

乙图:

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C.

丙图:

稍稍用力拉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

丁图:

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考点:

电解水实验;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依据水的电解实验能证明的结论分析判断;

B、依据棉花团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的作用分析解答;

C、依据分子间存在斥力和引力的知识回答即可;

D、依据内能的转化方式分析即可;

解答:

解:

A、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与氧气,说明水分子发生了变化,转化成了氢分子与氧分子,故正确;

B、由于高锰酸钾加热时溶液产生高锰酸钾小颗粒,所以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从而保证了制取氧气更加纯净;

C、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D、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棉球的着火点,使小棉球燃烧.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一道物理与化学知识均涉及的题目,均属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对相关实验的原理认识到位即可解决,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第24小题3分,其他小题每空1分,共34分)

13.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内加适量石灰石和稀盐酸,经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时,将一气球紧套在瓶口,气球逐渐胀大.然后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中NaOH溶液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迅速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

(1)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烧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气体充满烧瓶; .

(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NaOH溶液与瓶内气体反应,使瓶内气压 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考点: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1)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进行验满,可以据此解答;

(2)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而使瓶内压强变小,它们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解:

(1)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烧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气体充满烧瓶;

(2)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而使瓶内压强变小,它们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

(1)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烧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气体充满烧瓶;

(2)小;2NaOH+CO2═Na2CO3+H2O.

点评: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4.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它属于 混合物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的主要来源.

(2)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c (选填序号).

a.黄铜b不锈钢c.铁矿石

(3)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隔绝空气 .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2H2O+CO2 .

(5)稀土元素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三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则氧化铕的化学式为 Eu2O3 .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来解答;

(2)根据合金的定义来解答;

(3)根据燃烧需要氧气来进行解答;

(4)甲烷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据此解答;

(5)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原则结合三氯化铕的化学式判断出铕元素的化合价,并写出氧化铕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是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或特点,来对某物质进行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从宏观角度来说,主要看它含有几种物质,含有一种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的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所以可以判断空气为混合物;

(2)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混合是比较均匀的.而铁矿石是一种含有铁元素的矿物质,但不具有金属特性,故不属于合金,故选c;

(3)根据燃烧需要氧气可以知道,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

(4)甲烷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2H2O+CO2;

(5)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而氯化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设铕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x+(﹣1)×3=0,

解得:

x=+3;

即铕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价原则可以写出氧化铕的化学式为:

Eu2O3.

故答案为:

(1)混合物;

(2)c;

(3)隔绝空气;

(4)CH4+2O2

2H2O+CO2;

(5)Eu2O3.

点评: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5.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

“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溶液 碱溶液(如NaOH) .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NaOH+HCl═NaCl+H2O(答案不唯一) .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 .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可从酚酞遇碱溶液变红的角度分析液体变色情况;

(1)酚酞在酸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

(2)根据酸碱中和写化学方程式,主要化学式和配平;

(3)根据酚酞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判断.

解答:

解:

(1)根据颜色的变化,“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溶液碱溶液(如NaOH),无色的“水”是酸溶液和酚酞试液混合而成.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NaOH+HCl═NaCl+H2O(答案不唯一).

(3)最终溶液为无色,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因为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也就是说,如果溶液呈酸性,最后也是无色的.

故答案为:

(1)碱溶液(如NaOH).

(2)NaOH+HCl═NaCl+H2O(答案不唯一).

(3)不能;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

点评: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熟悉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

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化学式为 CO ;

(2)甲的化学式可能为 SO2 (只写一种)

(3)丙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CO2 .

(4)写出A的一条用途:

 供给呼吸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首先根据题干描述,判断出A为氧气,丙为三氧化二铁,D为铁,E为氢气,丁为水,乙为一氧化碳,C为碳;然后根据甲为氧化物,是B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这个条件,推断甲可能为什么,然后根据已有知识,写出氧气的用途等.

解答:

解:

根据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可推知A为氧气,又因氧化物丙为红色固体,故丙为三氧化二铁,即D为铁;

又因E是清洁燃料,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被称为清洁燃料,故E为氢气,故丁为水;

又因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与三氧化二铁高温下反应生成的铁的氧化物为一氧化碳,故乙为一氧化碳,则C为碳;

(1)故乙的化学式为:

CO;

(2)只要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的单质都符合题意,故B可能为硫,则甲就是二氧化硫,其化学式为:

SO2;也可能B是白磷,则甲就是五氧化二磷,其化学式

为:

P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