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复习 思考题 整 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525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复习 思考题 整 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格心理学复习 思考题 整 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格心理学复习 思考题 整 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格心理学复习 思考题 整 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格心理学复习 思考题 整 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复习 思考题 整 理.docx

《人格心理学复习 思考题 整 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复习 思考题 整 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格心理学复习 思考题 整 理.docx

人格心理学复习思考题整理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述

人格

有人把人格看成是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有的看成一种控制行为的内部机制,也有的看成是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Eysenck,1970)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成,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

(Byrne,1974)能加以测量的个体差异的所有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维度的总和。

(Pervin,1980)代表个人或人们的一般特征,说明对情境的反映何以是持久的模式

(Mischel,1986)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心理,并使他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

(陈仲庚,1986)

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黄希庭,1999)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郑雪)

人格是指一个人与另一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心理行为特征的综合。

(郑莉君)

人格心理学

人性论

人格理论人格评鉴和研究

1.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人格理论(5-6个理论流派,及内容的细化)人格动力系统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人格评估与考察

人格的核心----自我意识人格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健全人格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人格障碍

良好人格的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培养等

2、举例说明人格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3、简述人格心理特点

1.人格的整体性

A.心理活动的内外统一性

B.各种心理特点的联系性

C.多系统多水平的统一性

2.人格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对人格统一性和差异性的正确理解应把人格的个体差异性放到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群体中去考查。

3.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生物遗传是人格发展的基础,人格的发展和成熟又离不开社会环境。

4、举例说明人格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与途径*

1、临床研究(个案研究)观察法面部表情、体态、口语、书面语

2、相关研究(统计测量法)人格测验:

人格问卷测验投射测验(主体统觉墨迹测验)

3、实验研究

5.关于对人格的影响因素中国古代有哪些观点?

6.人格心理学的教育意义

7.研究人格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教育的意义

2、现代医学的意义

3、现代管理中的意义

4、人格特点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8.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多样性说明了什么

9.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对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贡献*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古典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ticparadigm)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其内容十分庞杂。

该学派强调潜意识、性本能等人格动力的重要性;其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焦虑、防卫机制、早期经验对日后人格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发展出来处理内部驱力外部刺激的自我适应功能。

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临床个案研究,其评鉴技术采用梦的分析、自由联想和投射测验等。

新精神分析反对弗洛伊德以泛性论为动力的生物主义和对人的悲观主义,强调自我的重要性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但其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方法和评鉴技术上并没有脱离弗洛依德所创立的古典精神分析论。

.无意识.

能量投注.

人格结构

1.人格结构的主要观点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脑解剖模型)

从大脑活动的角度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的结构模型)

人格是由自我、本我、超我组成的。

A、本我是一种原始的力量来源,是遗传下来的本能。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行事、满足的是个体生物的需求。

(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B、自我是人格结构的表层,但也只是部分意识而已。

自我遵循现实性原则行事

C、超我是在与环境的接触中逐步形成的,它是按道德原则行事的。

2.弗洛依德无意识观念是如何产生的?

3.自然科学与医学对弗洛依德精神分析观的影响?

4.认同作用在你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5.弗洛伊德运用什么方法研究人格?

6.分析你经常运用的自我防御机制与你心理健康的关系.

压抑:

是自我阻止激起焦虑的思想观念、情感和冲动进入意识领域的方法。

否认:

是指个人潜意识的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

如,否认周围发生的事。

移置:

指将一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改换为另一种不会引起焦虑的冲动的投注。

如,单位上受了气,向家里人发泄.是一种拿别人做”替罪羊”的方法.

认同作用:

指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

升华作用:

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

投射作用:

指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态度、行为和欲望推给别人或其它事物,如“借题发挥”。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合理化作用:

用一种自己能接受的、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

”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

反向作用:

为了掩藏某种欲念而采取与此欲念相反的行为。

如“矫枉过正”、“此地无银三百两”。

固着作用:

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反应方式的刻板化。

一是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成熟,二是一再遇到同样的挫折而学习到一种一成不变的反应方式,以后即使情况发生变化,仍以这种方式反应。

退化作用:

指个人遇到挫折时以其年龄较幼稚的行为来应付现实的困境。

与固着同时发生,总是退化到固着的发展阶段。

7试运用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观点(人格结构的三部分和自我防御方式)分析你的人格结构特点*

8精神分析观点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有何贡献

1、对人格结构的系统研究弗提出了人格研究的重大理论观点如意识与无意识的观点、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阶段、人格的焦虑、人格的冲突与自我防御机制等促进了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2、促进了对心身疾病过程研究向研究疾病的原因和内容发展

3、弗关于梦的解释,有些是可取的,对

唯心主义和封建迷信对梦的解释以强有力的反驳

4、该理论中提出的焦虑理论的观点以及自我防御机制、控制焦虑的应对策略等在现实生活中是有意义的也是现代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中的重要理论。

情境焦虑、特质焦虑,使研究者从焦虑的本质上深入理解焦虑的原因。

5.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心理意识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认识更宽范了,使研究者认识到有的心理现象是我们可以直接研究的,但还有很多是我们无法直接研究到的.

6.该理论的实践意义在于采用催眠和自由联想的方法,直接治疗了大量的神经症患者.

7.关于防御机制的提出,对于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8.研究方法上弗洛依德开创了一套独特的临床研究方法.这是他对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9.精神分析观点对现代教育有何意义

10.谈一谈你对精神分析人格观点的看法

11.你认为精神分析观点中有哪些是要批判的.

1.弗过分强调本能的作用,认为力必多(被压抑的性欲望)是一切动力的来源夸大了人的生物性,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是一种生物决定论观点,对人性的看法属于体质的。

2.早期在意识与无意识的划分上强调人类活动的无意识性,忽略了人类意识的能动作用。

是不科学的,与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是相对立的。

3.在对梦的解释上也存在有不科学的地方,如认为梦是意识中未得到的愿望的满足等,根据是不充分的。

4.精神分析观点中把人的一切需要,特别是一些高级的需要如成就的需要和独立的需要都归结为对焦虑的应对,似乎把人生看的太被动了

 

第三章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新精神分析、

自卑感、

社会兴趣、个体生活的意义在于如何满足和谐友好的生活,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需要在于对人类全体发生兴趣.即社会兴趣.

生活风格、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体现出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

自我同一性、

集体潜意识、是种族潜意识的性质与现象,类似与弗的本能。

是一些不自觉的种族特点。

比如。

祖先经验的存储,种族记忆、初级意向等。

个体潜意识、

基本焦虑、

情结

1.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个体心理学是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

所谓“个体”是指每个人都有一种奋力驱使他追求优越以适应环境,从而达到人格的整合和统一。

1.人格的动力

早期的观点:

为优越而奋斗是人格的动力。

晚期提出:

人格的发展主要受社会的影响,但又带有一定的先天意识因素.(个体发展理论)

A.自卑与补偿(早期)优越情结

自卑轻度优越感的渴望成就需要

严重自卑情结导致神经症.

阿认为:

1.自卑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器官缺陷)

2.儿童因为弱小而自卑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观点

 

3.霍尼的主要人格观点

认为国家不同,时代不同,人们所经历的具体问题也不同,必须从文化的观点来考察人格的发展。

同时她也认为一个人个性的冲突和心理矛盾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重视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作用,用基本焦虑来解释人格的发展与异常.

她认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决定人格健康与否的重要因素.”在全部环境因素中,涉及性格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一个孩子成长与其中的人际关系”(Horney,1939).

(2)基本敌对和基本焦虑

霍认为基本焦虑来自于无助感和恐惧感(在一个人早年就会形成)

(3)三种神经症的人格类型

依丛型(趋向他人)

敌对型(反对他人)

退缩型(逃避他人)

 

4.荣格的人格动力论对我们认识心理疾病有何意义?

 

5.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与个体潜意识的心理意义是什么?

 

6、比较阿德勒、埃里克森、霍尼的人格观点的异同.

 

7、比较弗洛伊德、荣格、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异同*.

 

8、比较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主要异同点.

1、阿德勒首次提出了个体心理学问题,阐述了自卑与奋进的关系,重视人对理想目标的追求.

2、阿德勒的后期研究,对我们从社会的角度探讨人格的发展与人格教育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

3、阿德勒提出的个体生活风格、社会兴趣对我们认识人格特点及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意义.

4、霍尼关于在文化发展中去研究个性,开阔了个性研究的视野,重视个性发展的环境因素

5、阿德勒和霍尼强调早期人际关系和人格的形成,对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5、霍尼提出的基本焦虑与神经质的三大类型使我们深入认识了神经质的本质.

6.霍尼提出的自我三个自我可以使我们深入认识神经症的内部原因,

7、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观体现了人格发展的矛盾运动和阶段的特点,及人格发展的连续性

 

9、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有何教育意义*

 

10.分析你早期生活状况对你现在生活风格的影响.*

 

11.结合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阶段和自我同一性测验,分析自己的人格特点*.

 

第四章特质论

共同特质.是指许多个体共有的特质。

一个民族或集团所具有的特质

首要特质*.是指个人生活中具有渗透性的,占优势的特质

中心特质.是指渗透性稍差一些,但仍具有相当概括性的重要特征。

动力特质.指一种启动人格的特质,也是人格的动机因素。

根源特质*.行为之间成为一种关联,会一起变动,从而成为单一的、独立的人格维度,它是人格结构最重要的部分,控制着个人所有的惯常行为。

层次特质

1.举例说明机能自主性及对个体成长的意义*

所谓机能自主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的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即是说过去的动机和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必然联系。

2.分析说明卡特尔的特质结构网络图中各种特质之间的关系

 

3.确定根源特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对特质因素的简单评价

 

5.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的生物基础是什么?

 

6.卡特尔与奥尔波特的特质论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

 

7.大五人格因素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试评论特质论人格理论观的贡献与不足*

贡献:

1、特质论者运用综合观察、自陈问卷、实验和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直接从个体本身行为特点出发来探讨人格问题,把研究对象的各种变量纳入了可操作的程序之中,这是符合当代科学研究逻辑的,它使人格心理学摆脱了长期以来对现象的描述和讲解的困境。

特质论注重用客观的测量方法来检验人格的结构,避免了主观性。

2、特质论的研究表明,个体在人格上的差异是能够测量的。

人格上的许多差异都是与适应环境的好坏相联系的。

3、卡特尔和艾森克的特质论也使我们对个体差异的生物学起源有了一些了解。

4.特质论的最大贡献可能在于它的广泛 的应用性上,心理健康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各种组织机构、就业咨询人员等等,都在广泛地应用人格特质测量。

◆不足:

1、特质论没有解释特质的形成过程,对那些异常的人不能提供帮助,也就是学院学派心理学家批评的只做描述不做解释,只重预测不重改变。

2、特质论者对人格所持的是一种静态的观点,认为人格是由一组持久的特质所构成,所以人们最基本的特质到底有多少并没有一致的意见。

第五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观点

一、名词解释:

内驱力:

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

分一级内驱力和二级驱力。

作用:

驱使行为产生

线索:

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时间及反应的方式的等。

分外部线索、内部线索。

作用:

指导行为。

反应:

降低或消除驱力的行为或心理活动。

分外显行为和內隐行为。

强化:

使内驱力降低的刺激物。

分原始强化和二级强化。

作用:

促使形成习惯。

替代强化:

自我效能感:

.

二、简述下列问题

1.斯金纳的人格心理学观点

重视操作性条件反射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一)行为塑造与人格形成的基本观点

1.行为的塑造与矫正(性格退缩的强化问题,代币行为疗法)

•正强化——一种刺激(正强化物)的出现增进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机率

•负强化——一种刺激(负强化物)的解除而加强了一个操作

•惩罚——减少行为的出现(行为之后给予厌恶刺激)

2.泛化和分化(良好行为的迁移问题)

人格特点的跨情境性就是泛化现象。

(二)人格形成的基本观点

1.对人格的看法

人格的研究对象只是可塑性极强的外显行为,人格是个体的这些外显行为方式的组合。

2.人格发展

强调强化程式可解决个体人格发展的所有问题.行为未得到直接强化,也可能被模仿,但此模仿本身具强化物性质。

3.人格适应

斯金纳认为无论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人格获得,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是外部强化、学习的结果.

4.人格研究方法

•斯金纳认为最重要的是研究可观察的影响行为的因素,他强调以实验性的方法去获取信息,因为实验性的环境可以提供小心操纵不同因素和精确测出结果性行为的方法。

(重视实验操作和程序)

(三)人格观点的应用

1.行为塑造和矫正(代币法)

行为塑造和矫正是以强化和惩罚原理及操作条件作用为基础的(强化、惩罚;系统脱敏、暴露疗法、厌恶疗法)。

2.儿童教育:

程序教学法

•针对现行教育的种种不尽人意之处,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应用小步子渐近和及时强化原理,把复杂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小的、易懂的问题一步步的呈现给学生的方法。

斯金纳还研制出了实施这种教学法的教学机器。

3.社会文化工程

强化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社会。

社会文化本身就是强化情景,它鼓励一些行为,排斥另一些行为。

若像实验那样设计社会文化环境,就能产生人们预想的效果.

(四)华生与斯金纳的人格理论的比较

共同点:

强调研究外显行为,研究人的学习是如何形成的。

区别:

人格的看法上:

前者将人格看作是习惯系统,后者将人格看作是行为模式;

人格的发展上:

前者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习惯系统的形成与成熟;后者则强调强化程序对行为模式的获得和表现;

人格研究方法上:

前者强调用观察的方法来研究人格;后者则更强调用实验性的方法来研究人格;

人格理论的应用上: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更加拓宽人格理论的应用领域。

从总体看,斯金纳的人格论与华生的人格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同样强调研究外显行为而忽视人的内部心理。

但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提出,对人内部心理过程和行为遗传的看法,及行为技术的发展应用方面较华生的理论有了发展。

斯金纳人格理论的应用

•1、行为塑造和矫正行为塑造和矫正是以强化和惩罚原理及操作条件作用为基础的(强化、惩罚;系统脱敏、暴露疗法、厌恶疗法、代币法)。

•2、儿童教育针对现行教育的种种不尽人意之处,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应用小步子渐近和及时强化原理,把复杂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小的、易懂的问题一步步的呈现给学生的方法。

斯金纳还研制出了实施这种教学法的教学机器。

•3、在社会文化方面斯金纳相信他的强化理论不仅适用于个人,而且适用于社会。

他认为社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强化情景,他鼓励一些行为,排斥另一些行为。

他的小说《沃尔登第二》就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在该书中他描绘了一个按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设计的理想文化。

2.多德拉与米勒的观点

一.基本观点:

(1)强调学习对人格形成的作用,认为环境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否认遗传的作用.

(2)学习的四个要素:

(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

(3)冲突

接近-接近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

接近-回避冲突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4)人格发展的四个关键性训练

•喂食情景

•排泄训练

•早期的性教育

•愤怒—焦虑冲突

评价与思考

米勒与多拉德的刺激反应理论是以精神分析和赫尔的内驱力递减理论为基础的,与旧的行为主义S——R理论相比,他们强调中间变量,重视人格发展的动力,认为学习是为了加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这种联结是在某种内驱力递减中形成和加强的。

与精神分析理论相比,它继承了其潜意识理论与重视儿童早期经验的理论克服了其纯粹的本能论观点。

而且与需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

(马斯洛、勒温)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由单一的强调外显的行为忽视主体内在反应及遗传性向重视人格发展的主体主动性与认知作用的转变.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人格观点

社会学习理论的人格观强调人的主动性,有选择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主要观点:

1、相互决定论

行为是由外因(奖励、惩罚)和内因(思维、信念、期望值)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2、认知对行为的影响

班杜拉强调人格的认知作用。

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的。

3、观察学习

A、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儿童的反应

B、奖惩后儿童的反应

实验说明强化是引起儿童行为的很重要因素,自我强化和替代强化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生过程、动机过程。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强化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模仿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3.行为主义人格观点的贡献

1、行为主义从人的自然特征和可观察的方面研究人格,把研究对象确定为外部观察的行为,坚持以客观的方法来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

2.从条件反射建立的角度去探讨人格,揭示良好行为和人格形成的外部因素,重视环境和强化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对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3、强化法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行为改变中具有重要的贡献.

4、社会学习理论中不仅强调外部强化对行为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而且还重视学习者内部的认识过程对良好行为形成的影响,对教育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5、教育中强化(奖励和惩罚)作用的效果是明显的.特别是对低龄儿童.

6、从华生注重研究外部行为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对外部行为和内部的主动性的结合研究)再到多拉德、米勒对强化的进一步发展,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及对强化的客观分析,最后到罗特的认知社会学观点,为人格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

4.行为主义人格观点在现实中的问题

1、早期的行为主义者把对动物的研究结果推及到人的行为和人格塑造上,忽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不同。

2、没有内在的正确认知做支持,通过奖惩来塑造的行为,持久性令人怀疑。

3、过分夸大外部作用,特别是华生的观点.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5.你对行为主义人格观的看法

 

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

(操作行为主义)

社会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华生

斯金纳、多拉德、米勒

班杜拉罗特

主要理论

观点

环境决定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被动)

人类的行为多数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

刺激----反应理论

(有一定的主动性)

人格的形成是通过观察学习的三元交互论

社会行为理论(认知社会理论自我调节论)

方法与对象

动物实验法

实验法(动物、人)

观察法、实验法(人)罗:

人格的历史研究

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就是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

强化和塑造决定人格的发

早期关键期的训练

观察,强化,自我调节

过去经验,需要的合理满足

人格中的重点

人格是我们行为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

斯:

强化程序:

一级强化二级强化

多\米:

学习的四个要素

驱力.线索.反应.奖赏

强调人际之间的社会学习。

强调人格形成中的外因、内因、行为主体的交互作用。

第六章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研究的对象:

研究整体的人或人的整体,后者就是指人格。

研究健康的人的心理或健全的人格。

研究出类拔萃者或社会精英。

以人的本性、潜能、价值、经验作为研究主题。

人本主义的基本内容:

强调人的责任,强调此时此地,个体的现象学,强调人的成长

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影响马斯洛的主要经验,既不是抽象理论,也不是分析研究,而是十分令人感动的个人事件。

理论1:

需要层次理论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

动机理论的基本假设:

1、个人是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整体,主张以整体动力观揭示动机的性质。

2、人类的需要是一种似本能的需要。

3、人类动机的终极目标是基本需要。

基本需要与动机的区别?

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1、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2、人类需要层次呈波浪式发展

(1)不同的需要层次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2)不同时期各种需要对人的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同的。

(3)一般来说,高一层次需要的优势出现,是在低一层次需要的优势出现之后。

或者说,随着低一层次需要的满足,高一层次需要的优势逐渐上升,直到成为优势需要,然后其优势又逐渐减弱。

需要的优势:

是指需要对人行为的支配力量。

优势需要:

是指对行为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

高层次需要的特点

(1)高层次需要是一种在进化上发展较迟的产物。

越是高层次的需要越是为人类所特有。

(2)越是高层次的需要,对于维持纯粹的生存也就越不迫切,剥夺后也不会像剥夺低层次需要那样引起疯狂的抵御和紧急的反应。

(3)生活在高层次需要的水平上,意味着更大的生物效能、更长寿、更少生病等,也就是更健康。

(4)从主观来讲,高层次需要不像其他需要那么迫切,所以不易察觉,容易与其他需要混淆。

(5)如果人的低层次需要和高层次需要都得到满足,人们往往认为高层次需要具有重大价值,它们产生更深刻的幸福感和精神充实感。

(6)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更多的前提条件。

(7)需要层次越高,爱的趋同范围就越广,其社会价值也越大,自私成分更少。

满足基本需要的条件和后果:

1、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促进自我实现。

2、社会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人的心理因素。

3、任何需要的满足都会有更高级的需要出现

理论2:

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的概念: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即“成为你自己”。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

1、完满人性的实现2、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自我实现的条件和障碍:

以外部条件来看:

一个人要达到自我实现这个需要的最高层次,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来满足其较低层次的基本需要。

以个人主观内部条件来看:

许多人不能自我实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