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带轧辊磨床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228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带轧辊磨床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板带轧辊磨床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板带轧辊磨床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板带轧辊磨床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板带轧辊磨床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板带轧辊磨床施工方案.docx

《板带轧辊磨床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带轧辊磨床施工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板带轧辊磨床施工方案.docx

板带轧辊磨床施工方案

高新区板带项目

轧辊磨床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板带项目部

2009年9月5日

1、编制原则与编制依据

1.1编制原则

1.2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2.1工程介绍

2.2工程特点

3、主要施工方法

3.1施工顺序

3.2土方、垫层及造型混凝土工程

3.3模板工程

3.4钢筋工程

3.5地脚螺栓预留孔及预埋铁件加固工程

3.6砼工程

4质量标准

5施工进度安排及劳动力组织

6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编制原则及依据

1.1、编制原则

本施工方案作为板带项目轧辊磨床工程施工的作业指导书,在编制本方案时,力求做到内容详尽,技术先进可行,作业程序科学合理,力争起到促进该工程快速优质建成的要求。

1.2、编制依据

本方案编制依据由如下文件规范等组成:

1.2.1板带项目轧辊磨床图纸

J204.180T18、J204.180T21及J204.180T9

1.2.2板带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2.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2.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2.6《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2.7《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2.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

1.2.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13

1.2.11《砼泵送技术规程》JGJ/T10—95

1.2.12《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2.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2.1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1.2.1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

1.2.16与本工程相关的国家现行强制性标准及规定

1.2.17本公司现行有效的技术文件、质量文件、安全文明施工文件以及GB/T19001—2000,新版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文件等。

2、工程概况

2.1轧辊磨床

本次编制施工方案的轧辊磨床有一台。

轧辊磨床位于厂房冷轧车间跨内1~~2线与D~~E跨内。

基础下采用换填砂卵石垫层作为人工地基,基础内部设有大量的地脚螺栓预留孔、预埋件和孔洞。

轧辊磨床基础分为基础坑和基础块两部分。

整个轧辊磨床基础采用C30S6级的抗渗混凝土;垫层采用C15混凝土。

整个基础应先施工轧辊磨床基础坑,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施工轧辊磨床基础块。

基础坑分两次施工第一次施工-2.30m以下的基础墙壁和底板,第二次施工-2.3m以上的基础墙壁;基础块施工为一次浇注完成。

2.2、工程特点

本施工方案涉及的工程量大、结构复杂,螺栓预留孔高、工序多、工期紧,施工难度大,专业性高,因此要求作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采取严密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精心施工,确保工程优质顺利完成。

2.3、工程难点

本工程的难点是确保基础坑与基础块的有效分离,使基础块在施工后能使用顶升设备使基础块有效提升,保证基础块在生产使用时的自身有效震动。

本工程要确保基础坑与基础块的有效分离,应在基础坑施工完成后,基础坑内混凝土表面压光,然后用细沙平铺5cm后,在沙层上面再铺一层3mm厚的钢板,才能有效隔离基础坑与基础块。

3、主要施工方法

3.1施工顺序

3.1轧辊磨床施工顺序

基础定位放线--开挖土方--地基处理换填砂卵石垫层--浇筑混凝土垫层和造型混凝土及钢架埋件---基础外墙防水施工---基础外模板施工---基础坑-2.3m以下墙壁及底板钢筋施工---基础坑-2.3m以下吊模安装---基础坑-2.3m以下墙壁及底板浇注混凝土---基础坑-2.3m以上墙壁钢筋施工---基础坑-2.3m以上墙壁模板施工---浇注-2.3m以上墙壁钢筋----基础坑混凝土养护---回填---拆除基础坑模板28天后---基础块模板施工---基础块钢筋施工---基础块预留孔模板施工---浇注基础块混凝土---基础块拆除模板养护混凝土。

3.2土方、垫层及造型混凝土工程

由于本工程工期较紧张,故采用机械大开挖。

采用一台挖土机挖土,翻斗汽车运土,土方开挖具体情况见土方开挖图所示。

为充分发挥机械效率,保证开挖质量,结合工程地质情况采取整片开挖至统一标高,高低接缝部位应作成一定斜坡过度,用造型混凝土填充,使各部分沉降均匀。

机械开挖坡底外边缘应比设计底板宽600㎜,作为施工的工作面。

放坡系数为1:

0.5。

相邻高低变化处高差大于1.5米的按600放坡,高差小于1.5米的,按450放坡。

机械开挖均预留200~300㎜厚土层用人工清理或修坡,避免超挖或基底土遭受扰动。

由于钛板带厂房距离轧辊磨床基础距离较近,并且地质土层较差,大多为回填的淤泥土,给我单位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基坑的塌方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单位的施工进度,因此我单位采取土钉墙支护的措施,对厂房基础的加固,保证我单位的顺利施工。

具体的施工过程为:

基坑按照方案要求进行定位,然后留出600mm的基坑工作面,然后对独立基础基坑进行1:

0.5放坡开挖。

在开挖过程中,每开挖深度超过2m,停止基坑开挖,进行基坑和原有厂房的支护,然后再进行开挖,每开挖2m,都进行支护一次,保证基坑和原有厂房稳定。

采用洛阳铲按照方案设计孔位成孔,孔径100cm,成孔深度超过锚杆深度100cm。

沿锚杆长度每隔2m设置一支支撑。

面层施工:

编制成型Ø6.5@300×300钢筋网片。

并通过Ø10钢筋加强,使锚杆于钢筋网片构成一个整体,喷射C20混凝土形成支护面层,厚度为60-80mm。

顶层每1.5m设置长1.0m挂网钢筋一根。

锚孔直径100mm,注浆水灰比0.4-0.5之间,P.O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锚杆倾角10-12度,每2米设置一道支撑以确保保护层厚度及与孔道平行。

3.2.1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3.2.1.1做好开挖准备工作

、学习和审查施工图纸,核对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搞清基础平面与周围地下设施的关系,掌握各项技术要求。

、绘制好土方开挖图,修筑挖土和卸土场地的道路。

、根据设置的内控制网点,进行定位放线、测量、开挖基坑上部边线和底部连线的位置和标高。

、挖土机、推土机和运输机具进入挖土作业区,进行保养和试运行。

调配车辆和施工人员,组织安排好作业班次。

3.2.1.2做好加强检查与及时组织验槽工作

当基坑土方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后,应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地勘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部门共同进行鉴定、验槽,校核工程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的要求是否相符,有无破坏原状土体结构的扰动现象,经检查合格后,填写出隐蔽工程记录,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同时注意加强基坑土的保护,防止地基浸泡,使地基失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造成裂缝,影响工程质量。

3.2.1.3做好施工时的技术及组织管理工作

、由于设备基础底板标高不一,开挖次序一般采取先整片挖至一较浅标高,然后再挖个别较深部位。

开挖采取挖土机前方挖土,一侧或两侧装车,尽量减少铲斗回转时间。

卸土角度以600为宜,避免最大半径和最大高度卸土;对于局部边角,机械开挖不到,应用少量人工配合清坡,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掏取运走

、挖土为单机多人作业连续化施工,应做好每一环节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挥系统,按挖土进度要求均衡地进行施工。

机械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要求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卸土到指定地点。

、做好机械的表面清洁和运输道路的清理工作,以提高挖土和运输效率。

、分层挖土应合理放坡,防止基坑塌方,溜坡或造成机械倾翻等安全事故。

3.2.1.4做好成品保护及安全工作

、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

、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的主厂房基础、柱子以及必要临时支设的基坑防护设施等在开挖时发生下沉和变形,更不得碰撞。

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业主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

3.2.2土方开挖质量标准

3.2.2.1保证项目

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3.2.2.2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值(mm)

检验方法

1

表面标高

+0,-50

用水准仪

2

长度、宽度

-0

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

3

边坡偏陡

不允许

观察或用坡度尺

土方工程允许偏差值

3.2.2.3垫层和填充砼施工

垫层和填充砼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地基不受雨水浸泡,加固地基底面,以防扰动,避免基础底面的砼与土相混,影响砼质量;便于测量抄平放线、安装模板、钢筋、埋设固定各种固定架,支承架的预埋铁件;防止沾污底板钢筋和埋设管线;此外填充砼侧面还可代替部分外模,此时填充砼侧面必须设置预埋拉杆以固定内模。

为了固定螺栓固定架立柱或作内外模固定拉杆的锚固点,或埋设测量控制点标板,在浇注垫层和造型砼时,在其上应于规定位置预埋钢板、轧辊磨床等薄壁构件砼垫层与基础底板接触面应刷防水涂料两遍。

3.2.3.1.因施工场地较小,工期较紧,所以基础开挖后需立即进行施工,防止基础基坑承载力土层风化。

影响地基承载力。

3.3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为设备基础施工难度最大,占用工期最长,耗费时间最多的一道工序,特别是轧辊磨床,在外壁和内芯之间有200㎜~500㎜的防振缝,此部位空间狭小,对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且内芯基础应在外壁基础的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施工。

考虑在宽度小于200㎜处采用相映厚度的泡沫板,外夹10㎜厚的竹胶板做填充物。

待内芯基础浇筑完混凝土后,降泡沫及竹胶板拆除,构成防振缝。

3.3.1内侧墙板采用12厚竹模板,水平加钉50×100mm木楞,@200mm,竖向用2Ф48mm钢管固定在木楞上,间距按600mm设置。

对于砼墙壁外侧有砼造型,浇筑造型时,事先预埋Ф14锚筋,锚入造型长度700mm,端部弯成90度钩,外露长度300mm,双向间距600mm,立模时,将Ф14对穿螺栓Ф14插筋单面焊10d,且中间加焊60×60×4的方形止水片,并与模板拉结。

设置L50×5角钢撑杆,双向间距1200mm,支撑在模板与侧向垫层间,并与Ф14锚筋焊接。

外模板配置方式同内模,将内外模板间用Ф14对拉穿螺栓连结,注意轧辊磨床的对拉螺栓中间加焊60×60×2方形止水片。

模板用铁丝固定在托架上,底板面应比原设计低20mm,拆模后用1:

2水泥砂浆抹面20mm厚。

外侧模板直接撑于坑壁之上,注意在支撑与坑壁接触处,垫以50mm厚垫木。

3.3.2其他:

(1)一些砼浇筑后模板无法拆除的预留孔洞,均采用δ=4mm厚钢板制成模板,永久性埋入基础。

(2)砼垫层上托架预埋件全部采用-200×200×8mm钢板,锚筋为4Φ12长L=150mm。

(3)在安置模板下部钢托架时,特别要注意面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现场操作时,依据实际情况决定面层钢筋在托架横担中所处位置。

(3)建立基础的几道主要控制线,要在基础外侧无施工扰动的地方设置半永久性控制桩,其基准点高度应高于基础面300mm,以便于施工和检查。

3.3.3模板质量要求及注意的问题有:

3.3.3.1基础模板安装应在纵横两个方向用线坠,靠尺检查,保证平直;要求支撑牢固,拼缝严密、不变形、不漏浆。

过大板缝用强力胶袋纸封贴,必要时缝隙应刮腻子。

3.3.3.2为保持砼表面平整美观,便于拆模及外壁易于涂刷防水层,在与砼接触的模板表面均刷涂隔离剂两遍;木模板在砼浇注前进行洒水湿润,使砼中水分不被模板吸收,避免砼与模板粘结,影响表面美观。

3.3.3.3模板安装时,应注意工序之间的安排,支模应与钢筋绑扎,固定架安装以及管道埋设紧密配合,穿插施工,避免返工。

3.3.3.4支撑不得与脚手架和螺栓预留孔固定架直接联系,避免影响模板尺寸和螺栓预留孔安装精度。

3.3.3.5加固及支撑模板用的支承架及内拉,凡有防水要求的,均应在其中间设置止水板。

3.3.3.6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认真检查,把模板内部的杂物清楚干净。

3.4钢筋工程

3.4.1基础钢筋量大、规格品种多、间距密且多为架空设置,安装难度大,施工时应采取统一编制配料表,并编号注明部位,由专人指挥配料、成型钢筋应分区分类堆放和绑扎,避免混乱。

本工程钢筋主要分三种即主筋、构造筋和局部加强筋,其中以构造配筋最多,以钢筋网及空间骨架形式分布在设备基础的底板、顶部、墙侧面及内部梁板沟道孔洞处。

所有的钢筋均采用现场绑扎安装。

悬空的水平钢筋网片的固定,当高度小于2m时,按施工规范要求用钢筋马凳支承。

钢筋的安装程序应先底板,后外部立壁,待基础埋设各种管道和螺栓固定架安装后,再安装基础内架空钢筋,最后安装基础上部钢筋网片。

在钢筋网格较密部位,浇注砼下人下料困难时,则在适当部位开洞,砼浇筑至距网片1.5m时,再按要求搭接长度修复。

3.4.2钢筋安装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

3.4.2.1、钢筋制作与安装质量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规定。

3.4.2.1、钢筋的锚固与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螺栓表面构造钢筋网片不得遗漏。

3.4.2.3、钢筋安装完后,应将底板及钢筋上的杂物、泥渣、油渍等清理干净,提出自检,交专检复查,最后作必要的修理,办好交接手续,以便进行下一道工序。

3.4.2.4、施工时与其它工序严密配合,砼浇注时加强检查

3.5、地脚螺栓预留孔及预埋铁件加固工程

3.5.1、地脚螺栓预留孔(套管)的埋设

为保证埋设地脚螺栓的高精度要求,地脚螺栓预留孔的固定采取在基础内设置固定架方法。

3.5.1.1、固定架及螺栓预留孔(套管)的安装应遵循以下程序:

在基础砼垫层内预埋固定立柱铁件---按固定架平面图在垫层上放线,按设立柱并临时固定---绑基础底板钢筋---焊固定架横梁及螺栓固定梁---安地脚螺栓预留孔---用钢尺、测量仪找正位置和垂直度,控制偏差在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之内---将地脚螺栓预留孔点焊固定。

3.5.1.2、地脚螺栓预留孔用机械图的标注方法,以设备的纵横中心线为线,分别标出各螺栓组(群)中心线到主轴线的距离,地脚螺栓预留孔挂线定位、测量、检查、校正、调整应用统一的控制中心线,避免出现误差累积。

3.5.1.3、螺栓固定钢架采取在基坑内,按固定架设计图现场组装。

3.5.1.4、地螺栓固定架应自成体系,避免与模板、脚手架相连,以免施工中受振动冲击,造成螺栓变位,影响精度。

3.5.1.5、螺栓应按同一系统成组固定框。

3.5.1.6、地脚螺栓顶面标高在加固时应抬高5~10mm,以防固定架产生挠度或地基下沉,并便于设备安装时调整。

地脚螺栓的预留孔应加深5cm,防止混凝土浇注时漏浆填满预留孔。

3.5.1.7、地脚螺栓预留孔固定完后,所有固定架最后应连在一起,增强稳定性,砼浇注时要避免振动固定架或螺栓预留孔。

砼浇注时,应经常对主要螺栓中心线进行检查,发生偏差,及时纠正。

3.5.1.8、螺栓预留孔安装,应由专人负责。

螺栓中心线、标高应由测量人员进行复测,各工序之间应互相进行交接班检查,避免偏差和遗漏。

3.5.1.9、螺栓预留孔施工前,其位置、规格、长度等应与设备工艺等有关专业核对无误后,方可施工。

浇注砼前,应将预留孔的孔口封堵,防止砼及杂物掉入孔洞内,以免影响设备安装。

3.5.1.10、砼浇注完后,应及时进行现场螺栓预留孔竣工验收,其质量标准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

3.5.2、预埋铁件的安装与固定方法

基础表面、楞角、边缘或内部埋设有大量的安装设备、管线用预埋铁件,这些预埋铁件大多要在支设模板时同时安装上,并随基础一起浇筑砼固定。

预埋铁件的施工,应先搞清预埋件的型式、埋件数量、位置、然后按图纸要求安装固定。

其加固方法有如下几种;

3.5.2.1、预埋件位于结构侧面的固定方法为:

在模板上钻孔,采用铁线将铁件固定模板上。

其施工工艺流程为:

予埋件加工安放预埋件核对尺寸、位置、标高支模浇注砼养护、拆模检查验收预埋件施工质量修整处理。

3.5.2.2、预埋件位于结构上表面的固定方法为:

对于尺寸不大的埋件用电焊将其点焊在上层钢筋网上,在浇注砼时,随时观测其偏差;铁件加工支模安放预埋件核对尺寸、位置、标高浇注砼养护、拆模检查验收预埋件施工质量修整处理。

3.5.2.3、安装后要逐个清点检查,以防安错或遗漏。

3.5.2.4、质量要求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

3.6混凝土工程

3.6.1为确保混凝土良好的整体性,在施工基础坑是设置一道施工缝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基础块为一次浇注完成。

混凝土运输及浇筑方法为用1台汽车砼输送泵通过管道进行输送,直接将砼送入基础模板内。

砼浇注由深到浅,全面分层进行,每层浇注厚度为300mm。

下灰时由专人指挥,均衡摊铺,保持各处沿基础全部大体均匀上升,施工从短边开始向长边推进,浇完一层再浇第二层,顺序连续浇筑到顶。

不允许出现严重的高低不平现象,特别是沟道两侧要对称均匀下灰,以防止把模板挤偏。

每层厚度最大不超过500mm,分层应保证上下层结合良好,不出现实际上的施工缝。

砼的浇注振捣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每一区段配2~3台,每台振动器工作范围为5~6m,浇注速度快时,每一个下灰口配一台。

振捣顺序垂直于浇注的前进方向往返进行,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达到均匀振实。

振动要尽量避免过分振捣,以表面泛浆,不出现气泡,无明显下沉现象为宜。

同时要特别注意沟道、螺栓、边角及凸凹缘部位的浇捣,防止用振动棒去振动模板、钢筋、穿墙螺栓、螺栓固定架、予埋件及预埋套管等特殊部位造成位移或歪斜。

各个转角和交叉处、钢筋密集处以及上下跨沟的大梁、沟道薄壁部位要特特别注意振捣密实。

砼浇到标高时要认真收活、整平压光、不得甩活。

砼浇注完毕终凝后应及时在上表面覆盖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3.6.2、砼的成品保护

3.6.2.1、基础砼达到设计强度德30%时,方可拆除侧模板;基础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可拆除底模板。

3.6.2.2、模板拆除时严禁将基础砼撬裂、掉角。

3.6.2.3、基础四周回填土时,要用角钢保护基础的棱角,防止打夯机损坏基础的棱角。

3.6.2.4、所有螺栓外露部分,砼浇注后应及时清理露头部分的砼,并涂上黄油,并用麻布包扎,活螺栓的套管上端200mm范围内填塞浸油麻丝予以保护。

3.6.2.5、在拆除模板、搬运材料时,不准硬器、材料等碰撞螺栓外露部分。

3.6.2.6、待模板拆除后,及时弹出埋件位置线,埋件刷红丹二道进行防锈处理。

4、质量标准

预埋螺栓和予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项目名称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予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2

钢尺检查

标高(顶部)

+20,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予留孔洞

中心线位置

10

钢尺检查

孔洞垂直度

10

吊线,钢尺检查

孔深度

+20,0

钢尺检查

注:

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取其较大值。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名称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钢尺

墙、梁

+4,-5

钢尺

垂直度

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

表面平整度

5

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

注:

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取其较大值。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名称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钢尺检查

网眼尺寸

±20

钢尺连续量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10

钢尺

宽、高

±5

钢尺

受力钢筋

间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

排距

±5

取最大值

保护层厚度

±10

钢尺检查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连续量三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钢尺检查

予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水平高差

+3,0

钢尺和塞尺

5、施工进度安排及劳动力组织

5.1、施工进度安排

考虑到轧辊磨床基础工作量大、工序多、结构复杂、工期长,具体的施工工期详见轧辊磨床进度计划图。

6、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1、质量保证措施

6.1.1、严格执行工程施工合同及工程施工程序,与监理人员密切配合,保证各个工序均在监控范围之内。

6.1.2、严格按标准化控制管理,制定详细、具体的分项工程质量程序控制图。

6.1.3、实行质量承包责任制,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作业队)与项目经理签订质量承包责任书,奖优罚劣,将工作质量与经济利益挂钩。

6.1.4、施工前项目部应对作业队操作工人进行书面和口头技术交底,领会设计意图,做到心中有数。

对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提前制订预防措施。

针对工程情况进行规范、工艺技术和质量标准的培训,积极开展质量教育。

6.1.5、确保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钢筋下料、成型、绑扎严格按图纸和规范要求交底施工。

采用竹胶模板,减少模板拼缝。

拼缝处用双面胶带粘贴补缝,提高砼平整度、垂直度。

砼施工中由总工程师组织现场质量管理,对混凝土配比、坍落度、计量、试块制作、浇灌顺序、浇灌厚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混凝土浇灌时,每班由专人指挥下料,设专人看管模板、钢筋、螺栓。

三班作业,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按班、按人分区划块,明确交接部位。

操作工人实行质量挂牌制度。

基础完工后进行竣工总检查,做出记录,对质量进行总评定,对存在问题及时处理。

严把五关(原材料质量关、砼配合比设计关、搅拌时间关、坍落度控制关、计量关)对砼工程中的蜂窝麻面、漏振跑浆、涨模、拆模后缺楞掉角等质量通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设专人负责实施,制定制度加强砼后期养护。

施工现场建立标养站,确保砼试块养护符合国家标准,现场所有浇灌的混凝土按要求进行同条件养护。

6.1.6、施工技术及安全保证措施

6.1.6.1、编制书面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应贯彻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定、技术规程、工艺标准、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要求。

书面技术交底由交底人和接底人签字后归入技术资料档案。

作为专业技术负责人或施工班组长还应向操作人员进行口头交底,并留下记录。

6.1.6.2、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问题,或因施工条件变化必须补充设计,或需要材料代用,应即时向设计、监理、业主提出工程变更洽商书面材料。

6.1.6.3、对后续工序质量有决定作用的测量放线、模板、样板、各种基层、预留孔、预埋件等应进行施工预验并做好记录。

尤其是砼浇灌前应对模板、钢筋、螺栓固定架、铁件、配管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填写自检、专检和隐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在浇灌混凝土前进行一次总会签。

6.1.6.4、各类隐蔽工程均应在进行隐蔽检查前,做好隐蔽记录,办理隐蔽手续。

请参与隐检的设计、监理、业主签字确认。

6.1.6.5、项目部专(兼)职技术资料管理员负责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并建立技术资料台帐。

6.2、安全保证措施

6.2.1、明确安全管理目标:

杜绝重伤、死亡事故,千人负伤率控制在7‰以下。

6.2.2、安全保证体系: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安全保障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项目经理与公司签订安全生产承包责任书,管理生产必须管理安全,各作业层与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生产承包责任书,安全生产渗透于全员、全过程,实现安全风险抵押,高度重视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