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396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语文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语文)

高三

2012-02-2815:

26

长郡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五)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

时量150分,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注音和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如果是一块石头,我是选择在山野中沉埋一生,还是在市井间喧器蒙诟(gòu)?

是坚守仁静的心,还是随缘于风尘的侵陵?

B.看似(sì)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却被奇妙地交织在一起,观石的喜悦与思乡的愁怅密密揉和,真有悲欣交集之感。

C.常常碰到一些愤世嫉(jí)俗的文学青年,骂编辑有眼无珠,是势力眼,只会用名家的稿子,而看轻自己才华横溢的作品。

D.舟首之人峨冠博带,茕(qióng)然而立,他并不觉茫然,若非那场“乌台诗案”,自己又岂能从云谲波诡的党争中全身而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日,地产分析人士孙田告诉记者,在房地产调控下,今年以来各地土地市场成交持续低迷,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也明显锐减。

B.经主办方介绍,此次的“好书评选”经过了严格而公平的程序,同时融合了凤凰媒体一以贯之的全球视野、媒体责任与人文情怀。

C.位于2011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形独特,器宇轩昂,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D.2011年底,《收获》杂志新推史铁生绝笔,作品显示,尽管当时史铁生身体已每况愈下,但丝毫没有影响其娴熟的技巧和厚重的功力。

3.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改革发展,今年以来已多次专题研究文化工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全省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文化改革发展进展顺利。

B.今天(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不少人都盼望能够下一场雪,浪漫一下,不过湖南的天气并不应景。

省气象台统计,未来三天,湖南天气晴好,气温小幅回升。

不仅不会有雪花前来助兴,但晴好的天气非常适宜出行或购物。

C.“民以食为天”,每家每户做饭,难免会出现吃不完,有剩饭剩菜剩下的情况。

年轻人一般嫌剩菜剩饭重新加热后口感变差,宁愿到了再做新鲜的;长辈们通常很节俭,剩菜剩饭舍不得倒,于是就热一热下一顿饭再吃。

D.在过去的1万年中,基因变异导致引发人体对牛奶的消化能力不断改进的情况发生,但是这处能力却只在那些对喝奶已经习以为常的人群中得到了提高。

如果你能忍受牛奶的话,那么你的亲戚很可能也无法消受这种东西。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忽然一个绿浪打来,顿觉眼前一亮,呀,一片错落有致的尖塔,渐渐地浮出水面。

远远望去,似一艘造型别致的游船在游荡。

这是多么美轮美奂的组合,又是多么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杰作。

为了不影响花草的蓬勃,为了不拥挤绿树的生长,他们见缝插针,在一片清凌凌的湖水和各种野花竟放的水草之上,打下一根根木桩,,任草儿、花儿、树枝儿,任性地生长,甚至可以。

①于葱绿欲滴的丛林之中,昂扬着一座座俄式的小木屋

②一座座俄式的小木屋,于葱绿欲滴的丛林之中昂扬着

③一座座有着尖尖的红顶和圆木砌成的小木屋,被支起在空中

④把一座座有着尖尖的红顶和圆木砌成的小木屋,支起在空中

⑤从木制的墙缝中,洞开的窗口处,将枝叶伸进来,与人握手交谈

⑥将枝叶伸进来,与人握手交谈,从木制的墙缝中,洞开的窗口处

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二、文言文阅读(23分。

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与孙司封书

曾巩

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

珙不听,宗旦言不已。

珙怒诋之曰:

“司

户狂邪?

”皇祐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

宗旦又告曰:

“事急矣,不可以不戒。

”珙又不从。

凡宗旦之于珙,以书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数。

度珙终不可得意,即载其家走桂州,曰:

“吾有官守不得去,吾亲毋为与死此。

”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应之。

宗旦犹力守南门,为书召邻兵,欲拒之。

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

宗旦怒曰:

“贼!

汝今立死,吾岂可污邪!

”骂不绝口。

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

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之祸必不发;发而吾有以待之,则必无事。

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况其死节堂堂如是!

而其事未白于天下。

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伏节死难之臣,宗旦乃独不与。

使宗旦初无一言,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无赏。

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

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军杀将,丧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财者,非其变发于隐伏,而起于仓卒也。

内外上下有职事者,初莫不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苟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

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侵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

闻宗旦非独以书告陈珙,当时为使者于广西者,宗旦皆历告之。

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已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

为天下者,使万事已理,天下已安,犹须力开言者之路,以防未至之患。

况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

则宗旦之事,岂可不汲汲载之天下视听,显扬褒大其人,以惊动当世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珙不听,宗旦言不已已:

过分

B.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略:

掠取,掠夺

C.度珙终不可得意得意:

得志忘形

D.固不可不旌旌:

表彰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书告得七家叔以舍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则邑之祸必不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而其事未白于天下赏善而罚恶

D.又为世所侵蔽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7.下列给文中画横波浪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B.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C.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D.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8.本文语调激昂却又言辞恳切,作者在为孔宗旦诉冤的同时,陈说天下治乱得失之理,指出了哪些令人担忧的现实情况?

并提出了哪些观点?

(4分)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

(3分)

 

 

(2)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

(3分)

 

 

(3)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已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

(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12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题目。

(7分)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

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何处离愁?

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分)

 

11.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

(1)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腾王阁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题3分,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易中天——学者还是明显

记者:

易老师,他不能说说为什么会想到出《帝国的终结》这样一本书?

易中天:

读研究生时,我的方向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在我毕业做硕士论文的时候,以刘勰的《文心雕龙》为基础做出了《〈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因为这篇论文我后来成了大学里的美学老师。

为了搞清楚美学,我就去读了心理学;我觉得要讲清楚中国美学就要吃透中国文化,于是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再之后又考虑到古代的政治制度是有现实意义的,就谋划《帝国的终结》。

  

记者:

听说您平常讲课的方式很特别,讲到最后是学生在台上,而您在台下?

  

易中天:

我一直认为哲学、人文学科的讲解重要的不是要得出结论,而是给出解释。

我讲课是有这么个习惯,最后一堂是“批判会”,学生们都要上台说说我哪里讲得不好,我在台下做笔记然后“答辩”。

他们都很喜欢这样的讲课方式。

  

记者:

这种开放性似乎也体现在您的著作中。

  

易中天:

我希望我的作品是开放的体系,让读者得不出结论更好。

太喜欢下结论是学术研究中最大的问题。

过去有关于“李贺是什么主义”的争论,文学史上有个传统就是为文学家分类,比如杜甫写了“三吏”“三别”,大家一想他肯定是现实主义;而李白呢,一会儿梦游这个山、一会儿泛游这个江,肯定是浪漫主义。

可到了李贺这里,大家犯难了,争来争去最后只能定性为消极浪漫主义,可后来李贺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这下大家慌了,伟大领袖怎么可能喜欢消极的东西呢,是这种定义不准吧?

其实争论“李贺是什么主义”有意义吗?

  

记者:

有学生提到,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缺乏信仰,您是做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怎样理解信仰呢?

  

易中天:

本人无党无派无信仰,我主张平视,不主张“仰”,做人只要有道德底线就可以了。

中国人太喜欢用意义很高的标准来要求人,其实只要守住一条线,不做坏事,这个社会就很和谐。

  

记者:

曾经看到您的博客,包括听到的一些说法,觉得您本人好像对媒体不太友好?

  

易中天:

前不久有个媒体电话问我,说“易先生,听说刘德华先生非常喜欢您的《品三国》,您怎么看?

”我当时想,不论谁喜欢看都是好事啊,我就顺口说“好啊”,可第二天报道出来了,这个记者非要加“易中天得意地说‘好啊’”。

我怎么就得意了?

这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

我就是这样的人,如果媒体不友好,那不好意思,看谁比谁更会下套!

  

记者:

可您不觉得您本身就具备成为“话题人物”的天赋吗,比如,大家都知道严嵩是个大奸臣,可您的书中偏偏觉得他是可以被同情的,这个就很容易成为被讨论的话题。

还有,陈家林导演说,因为您,新版的《三国演义》拍不成了,这又成了一个讨论的焦点。

  

易中天:

(笑)是吗,我有这种天赋啊?

我是怎么想就怎么做,不过我本来就不主张拍《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名著,要拍这个就要忠于原著,可这样观众又接受不了,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还不如不拍。

  

记者:

复旦演讲前,曾听您提到《色戒》中的台词,您经常看电影吗?

怎么看这部电影?

  

易中天:

电影我倒不经常看。

可根据张爱玲作品改编的《色戒》争议太多了,所以我看了,而且我看的是完整版,我觉得没有必要删。

李安拍得太实在了,是为情节服务了,但并没有为主题服务。

  

 

 

 

 

 

12.“我主张平视,不主张‘仰’”,从文中看,这既是易中天对信仰的理解,也是他的一种学术态度,下列各项中,与此无关的一项是:

A.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批判自己的见解。

  

B.认为文学史研究中“李贺是什么主义”的讨论无意义。

  

C.不苟同“严嵩是个大奸臣”的历史定论。

  

D.对刘德华喜欢《品三国》感到高兴。

  

13.下列各项对易中天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为教授,易中天在教学上注重教学民主,师生互动。

  

B.认同李白肯定是浪漫主义,但不认同李贺是消极浪漫主义。

  

C.不喜欢用“用意义很高的标准来要求人”,在价值观上无信仰。

  

D.担心如果忠于原著拍新版《三国演义》,观众会看不懂。

  

14.易中天身上具有哪些“明星”特质“?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5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诗化人生

王兆胜

①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就是说,人们都要面对着悲伤、怨恨、疾病、绝望和死亡等人生的苦难。

那么,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又有着不同的人生呢?

比如有的人忧思百结,总是闷闷不乐;而有的人却笑口常开,充满欢歌?

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心灵和不同的生活态度。

②天上的月亮也不过有几日之圆,天空和大地也不是总充满白昼而没有黑暗,一年四季除了春夏也还有严寒的冬天……自然天地尚且如此,那么,作为它的派生物——人生,也是一样。

理解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天地人生的根本的悲剧性,理解了这个世界与人生的先验“缺失”。

从这个意义上说,佛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承受苦难”是有几分道理的。

如果有了一颗正确对待人生“缺憾”的心灵,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将是轻松与快乐的。

③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有的人一生辛苦,却身体健康、精神旺盛、生活幸福;而有的人一生虽锦衣玉食,清闲无事,甚至过着寄生的生活,但他们却身心疲累,一脸愁容。

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

他们的“心”累与否。

同样,一个人一生是否快乐、幸福,有时主要不是取决于外在的劳累和不顺,而是主要看他能否有一颗快乐的心,一颗“诗”心。

如果能用一颗审美的心灵看取这个世界,那么他的人生将总会如枝头上小鸟的歌唱,如不冻的河水汩汩地流淌。

④其实,人之所需无多,庄子《逍遥游》里说:

“鹪鹩将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孔子《论语》也说: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看来,最关键的不是物质的多少,而是“精神”与“心灵”的高度和境界。

⑤有了诗心,就可以与挫折对抗。

比如苏东坡。

他被放逐到荒僻海南,夏天极其潮湿,秋天阴雨连绵,所有东西都发霉。

床柱上还长了许多白蚁。

要什么没什么。

六十岁的老人,水土不服,无朋无友,寂寞无聊,但他却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失去生活的乐趣与美好的理想。

他自己制墨、采药、盖房,同时,抄录了《唐书》、《汉书》,注释《尚书》,编定了《东坡志林》,考定药书,赋诗作词。

似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将他打倒,因为他总有一颗“诗心”。

⑥当有了诗心,人们也可以体悟大自然的规律和心情。

天地一年四季,春天繁华,夏天挥霍;当树叶变黄,纷纷飘落,生命就进入了晚秋;而严寒到来,万物将激情收敛珍藏,这就是冬天了。

其实,这种更替与人生何异?

生命在自然与死亡韵律的和谐上实际上具有一样的节奏。

自然生命和人生就如同一首诗,一首有着成长和死亡韵律的和谐诗。

通过“诗心”,在发现天地和人生蕴涵的诗意后,我们就会进入一种新境界:

人生就是一个进程,天地都有生死、悲欢,而渺小的人还有什么困惑和滞碍呢?

⑦通过诗心,人们还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并将这种生命与自身的生命贯通起来,那么,个体就会感到自己生命的强大。

比如,看到一树绿叶,我们不要对其熟视无睹,而应该用诗心去体会。

当你的诗心与绿叶的生命接通,那么,在你的意念中一股生命的泉水就会顺着树叶的脉络汩汩流出,直流入你的身心之中。

可以设想,在与大自然接通时,人不仅进行了生命充电,同时也在进行精神充电。

⑧诗心就如同和煦的阳光,他不仅能消融冰雪,还可以驱尽黑暗,使人生如明媚的春日,其乐融融。

15.“诗化人生”的关键是要有一颗诗心,根据文意概括“诗心”所包含的内容。

(4分)

 

16.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人生为什么要有一颗“诗心”?

请分点简要回答。

(4分)

 

17.你认为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得对吗?

请你结合这句话含义的理解简要陈述理由。

(6分)

 

18.细读第⑥段的文字,试举两列具体说明你从大自然的规律中得到的新的感悟。

(6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1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485年,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面临一场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将决定谁统治英国,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在战争开始之前,国王让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爱的战马。

马夫立即找到铁匠,吩咐他快点给马掌钉上马蹄铁。

铁匠先打了三个马掌,在钉第四个时发现还缺了一个钉子,马掌当然不牢固。

由于情况紧急,战斗即将开始,只好匆忙应付了事,国王也根本来不及在意这第四个马蹄铁,就匆匆赶回战场了。

战场上,国王骑着马领着他的士兵冲锋陷阵,左突右奔,英勇杀敌。

突然间,一只马蹄铁脱落了,战马仰身跌翻在地,国王也被重重地掉在了地上。

没等他再次抓住缰绳,那匹惊恐的畜牲就跳起来逃走了。

一见国王倒下,士兵们就自顾自地逃命去了,整支军队在一瞬间土崩瓦解、一败涂地。

敌军趁机反击,并在战斗中俘虏了国王。

这场战役就是波斯沃斯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理查三世失掉了整个英国。

从这则真实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至少写出两点并简要分析。

(200字左右)

 

20.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樊迟①请学稼,子曰:

“吾不知老农”。

请学为圃②,曰:

“吾不如老圃”。

攀迟出。

子曰:

“小人哉,樊须也③!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④。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⑤负其子则至矣,焉用稼?

(《论语》)

【注】①攀迟:

名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②圃:

音pǔ,某地,引申为种某菜。

③用情:

情,情实。

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④襁:

音qiáng,背婴孩的背瘘。

有人说,孔子对攀迟的指责体现了他“轻农”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人有说“学而优则仕”,

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当农民,孔子的思想有其合理性。

你同意哪种说法?

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

(200字左右)

 

七、作文(60分)

2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以上论述语录为材料,提取共中一个词或两个词为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

叙文或议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