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中电建协工32号2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定稿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895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2中电建协工32号2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定稿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32中电建协工32号2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定稿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32中电建协工32号2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定稿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32中电建协工32号2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定稿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32中电建协工32号2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定稿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2中电建协工32号2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定稿1.docx

《32中电建协工32号2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定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中电建协工32号2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定稿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2中电建协工32号2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定稿1.docx

32中电建协工32号2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定稿1

附件1

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

(2017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升电力建设工程质量,促进施工技术创新,规范电力建设工法管理,根据住建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14〕10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电力建设工法的研制、申报、评审、管理、推广使用和推荐申报国家级工法。

第三条电力建设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以量化的工艺流程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将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相对成熟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其关键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显著的先进性、创新性,并经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以下简称中电建协)审定发布。

第四条申报的工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有效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施工效率。

第五条工法分为国家级、省部(行业)级和企业级。

电力建设工法为省部(行业)级工法,电力建设工法每年评审一次。

1.国家级工法是指省部(行业)级主管部门择优推荐申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定发布的工法。

2.省部(行业)级工法是指企业自愿申报,省部(行业)级主管部门审定发布的工法。

3.企业级工法是指企业根据工程管理、科研发展和市场需求所编写的施工方法,并经企业审定发布的工法。

第六条电力建设工法分土木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两类。

第七条推荐采用“三维视频工法”的方式,进行工法编制,以促进工法的推广应用。

第八条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创新开展工法的研制,提高企业施工技术水平。

第二章申报

第九条电力建设工法采取网络申报的方式,申报单位登录“电力建设工法网络申报评审系统”(以下简称“网络申报评审系统”),自主注册申报用户,进行工法申报。

第十条电力建设工法遵循企业自愿申报原则,每项工法应由一家电力建设企业申报,主要研制人的名额不应大于6人。

第十一条下列情况之一者,其关键技术应通过相关省部(行业)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委员会的关键技术评审,且评审时间不超过三年。

1.拟申报国家级工法。

2.应用工程实例少于2个的工法。

3.直接涉及“安健环”的工法。

第十二条已审定发布的电力建设工法,有效期为5年。

工法失效前1年内,其研制单位需再次申报,且应保持工法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并按本办法重新申报。

第十三条非电力建设工法及与有效期内的国家级、省部(行业)级工法相雷同的工法,不得申报。

第十四条申报的工法必须无知识产权争议,有争议的工法不予受理。

第十五条申报应提交下列资料:

1.电力建设工法申报表(见附件1)

2.工法文本,内容包括:

前言、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工序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应用实例等11项内容。

工法文本的编写应符合“电力建设工法编写指南”(见附件2)的规定。

3.工法介绍PPT或“三维视频工法”

(1)工法介绍PPT(反映工法工序流程、操作要点及关键技术原理,应图文并茂,附加配音,时长5~8分钟)

(2)三维视频工法(拟申报国家级工法应提供,内容应涵盖工法文本规定的11项内容,重点突出工序流程及操作要点,采用MPG格式,附加配音,时长10~15分钟)

4.反映工法实际应用的照片10张(JPG格式)

5.证明文件:

(1)企业级工法批准文件(申报单位出具);

(2)发明专利或工法创新技术查新报告(属国内外首创需提供,查新报告应由技术情报部门出具);

(3)工程应用效果证明(不少于2个工程,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出具);

(4)关键技术评审报告(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况需提供,由省部级、行业技术委员会出具);

(5)工法相关的专利证书及其他获奖证书;

(6)经济效益证明(申报单位财务部门出具)。

第三章评审

第十六条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分为网络评审、会议评审及审定发布三个阶段。

第十七条工法评审着重对工法的正确性、创新先进性、成熟安全可靠性、工艺原理科学性、工序流程合理性、应用广泛性、节能减排合规性、文本结构逻辑性、证明文件有效性、经济效益等十项内容进行定量评分、综合评价。

第十八条中电建协负责组建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19~21人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名。

第十九条评审委员会委员从中国电力建设专家委员会中遴选,专业应涵盖申报工法的各相关专业,具备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主任委员应由中国电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常委担任。

第二十条网络评审阶段。

1.网络评审阶段包括申报工法预审、工法网络评审两项工作内容。

2.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工法专业覆盖情况组织若干网络专业评审组,每组评审专家不少于5人。

3.网络专业评审组对本组申报工法进行预审及网络评审,每项工法应由不少于5位专家进行评审。

4.评审专家分别对申报工法进行独立评审,填写“网络评审表”(见附件3)。

5.申报工法预审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不进行工法网络评审及评分。

第二十一条会议评审阶段。

1.评审委员会组织召开评审委员会扩大会议。

根据工法专业覆盖情况组织若干专业审核组,各专业审核组分别逐项对网络专业评审组形成的“网络评审表”的内容进行统计、整合及审查,并形成“专业审核组汇总表”。

2.评审委员会组织召开全体会议。

对“专业审核组汇总表”等评审内容进行集中审查、综合评议,对有争议的工法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形成“电力建设工法评审结果汇总表”。

3.评审委员会以投票的方式,对“电力建设工法评审结果汇总表”的相关内容进行表决,形成评审委员会评审结论及会议纪要。

第二十二条评审过程实行专家回避原则,且应保护企业知识产权。

第二十三条工法版权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不同单位申报的题目或内容雷同的工法,评审委员会将不出具评审结论,申报单位自主协商后,可在下一年度重新申报。

第四章审定发布

第二十四条评审委员会评审结论提交中电建协审定,公示10天。

公示无异议,由中电建协批准发布,并对研制单位颁发证书。

第二十五条审定发布的电力建设工法,中电建协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工法。

第二十六条已审定发布的电力建设工法,如发现有版权争议、剽窃、作假等重大问题,经查实后,撤销其电力建设工法称号。

第二十七条未通过评审的工法,经原研制单位补充、完善后,可在下一年度重新申报。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中电建协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附件:

1.电力建设工法申报表

2.电力建设工法编写指南

3.网络评审表

 

附件1

 

电力建设工法申报表

(年度)

 

工法名称

申报单位(公章)

申报时间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制

工法名称

(15字以内)

工法类型

□土木工程工法□设备安装工法

拟申报

国家级工法

□是□否

工法应用

工程类型

申报单位

类型

所属专业

所属工种

联系人

手机

邮箱

电话

地址

邮编

主要研制人

(按贡献排序,限6人)

职称

手机

工法应用

实例

工程项目名称

编制开始时间

编制完成时间

关键技术评审(工法应用实例少于2项填写)

评审单位

评审结论

评审时间

再次申报

工法

原工法名称

研制单位

批准文号

工法编号

工法关键技术的创新性及先进性简述(500字以内):

 

工法成熟、安全可靠性简述(200字以内):

 

与国内外类似施工方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对情况简述(200字以内):

 

推广应用情况及前景简述(200字以内):

 

经济效益情况简述(100字以内):

 

申报单位内部评审结论意见:

 

申报单位(公章)

年月日

说明:

“再次申报工法”栏,已审定发布的电力建设工法再次申报时填写。

附件2

电力建设工法编写指南

(2017版)

为指导电力建设企业编制电力建设工法,规范电力建设工法的编制和申报,根据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以下简称中电建协)《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2017版),制订本指南。

一、编写原则

1.工法应是工程建设项目中独立的、完整的、量化的工艺流程及系统的施工方法。

2.工法应是经过工程实践并证明关键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

3.工法编写应符合《电力建设工法评审办法》(2017版)的规定。

4.工法应按前言、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应用实例等11项内容顺序编写。

5.编写内容应定性、定量,并符合工法的正确性、创新先进性、成熟安全可靠性、工艺原理科学性、工序流程合理性、应用广泛性、节能减排合规性、文本结构逻辑性、证明文件有效性、经济效益等要求,必要时应以图表说明。

二、工法选题

1.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有规律性及创新的施工工艺技术,其工艺技术水平应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通过应用“五新”技术而形成的专项施工方法。

3.对类似现有的省部(行业)级、国家级工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4.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若干个分部分项工程工法进行整合而形成的综合配套的大型施工工法。

三、工法分类

电力建设工法分为土木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两类。

土木工程类工法应是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建(构)筑物工程特有的施工方法;设备安装类工法应是火力发电、水电水利、输变电、风光储等电力建设设备安装工程中的施工方法。

四、编写内容

1.前言:

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制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获奖情况。

2.特点:

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3.适用范围:

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条件。

4.工艺原理:

阐述工法关键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依据。

5.工序流程及操作要点:

(1)应按施工技术规范、工艺顺序、成熟经验或客观规律编写。

文字不易表达清楚的,可附图表说明。

(2)重点编写工艺过程,并描述关键技术及工序间的衔接关系,工艺流程宜采用流程图。

对不同设备、材料、周转料具、施工机具发生的流程变化应有针对性的阐述。

6.材料与设备:

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性能参数;使用的主要施工机具、仪器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使用的新型材料应提供鉴定证明文件。

7.质量控制:

工法实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手段、措施、行为和管理方法;执行国家现行标准的名称及条文;关键工序、重要部位、主要试验检验项目的质量要求;国家现行标准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

8.安全措施: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现行标准,工法实施过程的安全危害辨识、风险控制预案和措施。

9.环保措施: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现行标准,工法实施过程的环保指标、风险辨识、监测手段及绿色施工措施。

10.效益分析:

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现行标准规定的节能减排指标先进性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应用本工法所产生的经济、环保、节能指标和社会责任,并与国内外类似施工方法进行比对分析。

11.应用实例:

工法应有2个工程实例。

实例应列出工程项目名称、工程规模(结构形式)、开竣工日期、实物工作量、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及工法的先进性、实用性的事实描述。

少于2个工程实例的,工法的关键技术应通过相应的省、部级及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委员会评审。

五、编写注意事项

1.结构、逻辑清晰,数据可靠,用词规范、准确,其深度应满足施工操作的需要。

2.涉及知识产权的内容,申报资料中可回避并说明。

3.依据要充分,必要的科学计算不能省略。

4.操作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应简明清晰。

5.不得否定已审定发布的类似工法。

6.禁止照搬已审定发布的类似工法的关键技术。

7.工法中关键技术已获专利、科技工法等奖项的,应列出专利和获奖名称、证书、评审报告和评审单位。

六、文本要求

1.内容完整,名称与内容贴切,直观反映工法特点,必要时冠以限制词。

2.工法文本编写格式应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8〕182号)的规定。

(1)工法的叙述层次按照章、节、条、款、项五个层次依次排列。

“章”是工法的主要单元,“章”的编号后是“章”的题目,“章”的题目是工法所含11部分的题目;“条”是工法的基本单元。

编号示例说明如下:

章节条款项

(2)工法中的表格、插图应有名称,图、表的使用要与文字描述相互对应,图、表的编号以条文的编号为基础。

如一个条文中有多个图或表时,可以在条号后加图、表的顺序号,例如图1.1.1-1,图1.1.1-2。

插图要符合制图标准。

(3)工法中的公式编号与图、表的编号方法一致,以条为基础,公式要居中,格式举例如下:

A=Q/B×100%(1.1.1-1)

式中A——安全事故频律;

B——报告期平均职工人数;

Q——报告期发生安全事故人数;

4.工法文稿中的单位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可用符号表示,如m、m2、m3、kg、d、h等。

非通用专业术语应定义或加注解。

5.文稿统一使用A4纸打印,页面整洁,图文清晰,无错字、漏字。

七、国家级工法文本范例

导洞施工防护隔离桩墙施工工法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马锁柱王先堂

1.前言

在城市修建地铁,不可避免地要在地面建(构)筑物附近穿过,为了争取最好的线路运营方案,也需选择从地面建筑物附近穿过,这不仅需要保证隧道工程本体施工的安全,还须妥善地解决隧道工程对附近既有建筑物的影响问题。

北京城铁13号线14标区间为下穿高层楼房的浅埋隧道,需防止隧道暗挖施工引起地层移动和地表下沉,防止地表及周边既有建筑物发生过量变形与破坏是一具有相当重大的技术难题。

中铁隧道集团联合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了科技创新,取得了“导洞——隔离桩墙防护技术”这一国内领先、国际首创的新工法,于2002年通过北京市建设委员会鉴定,获得了200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同时,形成了导洞施工防护隔离桩墙新颖的施工工法。

由于在处理地层与结构、隧道施工与既有建筑物相互作用方面效果明显,技术先进,故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工法特点

2.0.1利用地下导洞施作钻孔隔离桩,并将隔离桩与导洞衬砌连接在一起,能有效地保护邻近既有建筑物,使地下工程的施工中对它的影响非常之小。

2.0.2采用新的“地下基坑”围护结构分析模型和解析方式,用简单的代数运算即可预测地层沉降和水平位移值,与实测值相比在同一数量级上。

2.0.3将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技术应用于施工,利用监控量测指导施工,动态修正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快速。

2.0.4将地表作业转入地下,使施工对城市地面、路面的占用和交通影响极小,能满足城市地下施工的高环保要求。

3.适用范围

临近建(构)筑物、地面条件限制、地层构造复杂、富水条件下的暗挖地下工程施工。

4.工艺原理

采用“地下基坑”围护结构分析模型和解析方式,在主体隧道两侧与贴近既有建筑结构基础的地下各设计施作一导洞,在导洞内施作钻孔灌注桩,桩顶与导洞格栅连接,将各根钻孔桩连接成为一道整体性较好的桩墙,而导洞之间的未被开挖掉的土体则成为两道桩墙间的横撑,从而成一个稳定可靠的“地下基坑”的围护结构,承受因开挖双连拱隧道(犹如基坑内挖土)而产生的土体的侧向压力,并限制桩墙外土体的竖向变形(沉降)。

同时,对富水地层进行洞内水平降水。

在导洞-隔离桩墙防护下,区间隧道施工以新奥法为依托,采取加密超前管棚、加强超前注浆、初支背后注浆加固、增设临时仰拱等支护方法,控制地表下沉,通过全过程的施工监控量测,监视土体及结构的稳定,随时调整支护参数,使主体结构能安全顺利地建成。

5.工序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导洞施工→隔离桩墙施工→洞内水平降水施工→隧道开挖及初支→隧道结构施工。

5.2操作要点

5.2.1导洞施工

导洞断面大小由施工工艺、围岩条件、采用设备等因素确定,可为拱形直墙或曲墙。

视情况可采用全断面或上下台阶法施工(导洞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5.2.1-1,导洞-隔离桩墙断面结构示意参见图5.2.1-2),施工中的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图5.2.1-1导洞施工工艺流程图图5.2.1-2导洞剖面示意图

1.严格控制导洞线路精度,确保导洞与结构关系。

2.喷混凝土封闭后开挖前排设超前管棚,间隔一个作为超前注浆管,于开挖前超前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3.严格控制开挖进度,每次开挖一榀,并留核心土,严禁多榀一次开挖。

4.遇到导洞上方存在人工杂填土,开挖过程出现不良地质情况及时对开挖面进行网喷封闭,进行加固处理后再施工。

5.严格控制钢支撑间距,网构钢架应精确定位,注意“标高、中线、前倾后仰、左高右低、左前右后”等各个方位的位置偏差,钢支撑保护层临土侧50mm,背土侧30mm。

安装允许误差见表5.2.1。

表5.2.1网构钢架安装允许误差

方位

中线

高程

倾斜度

左、右拱脚标高

左、右钢架里程同步

允许误差

2cm

+2cm-0

≤2°

±2cm

±2cm

6.按设计施工双层满铺钢筋网,将纵向联接筋、钢筋网与网构钢架连接牢固。

7.滞后掌子面5m回填注浆一次,浆液为纯水泥浆,在楼房段注意控制注浆压力,避免破坏楼房地下室。

8.导洞施工过程中,加强量测频率,及时反馈量测结果,以便根据量测结果及时修正支护参数,确保安全。

5.2.2隔离桩墙施工

依据测量控制桩点及设计图纸定出桩孔平面位置,选择满足地下导洞狭小空间和钻孔深度要求的钻机。

钻孔灌注桩采取1、4、7跳格法施工,成桩后将桩顶与导洞支护结构结为整体。

隔离桩墙施工工艺流见图5.2.2。

 

图5.2.2隔离桩墙施工工艺流程图

5.2.3水平降水

先在已施工隧道底板施工作水平降水基坑,在水平降水基坑内用水平钻机成孔,埋设水平降水管,超前将隧道施工范围内地下水降至隧道底部仰拱以下1.0m左右,保证后续开挖初支在无水条件下施工。

1.施工方法

根据水平抽水钻机工作空间确定工作坑尺寸,施工后安置水平钻机。

采用Ф89mm钻头打孔清水钻进,Ф89mm套管跟进。

将套管打到预定长度后,停止钻进冲孔。

从套管中放进Ф60mm/Ф50mm螺旋打眼缠丝PVC滤水管,拔出Ф89mm套管,将PVC滤水管留在土层中,封孔口使地下水从PVC滤水管中自动流出。

2.降水要求

采用坡度降水,控制成孔时的砂土流失和水量(抽水含砂量<1/200000,水位保持至设计标高),避免抽水过度引起地表下沉。

5.2.4隧道施工工艺的改进

1.增设临时仰拱,及时封闭,步步成环

大跨度隧道分台阶开挖,从拱部开挖至底部仰拱封闭历时较长,不利于掌子面的稳定,易造成拱顶及地表沉降。

遵循浅埋暗挖及时封闭步步成环的原则,增设上半断面临时仰拱,使上半断面及时封闭。

同时,利用临时仰拱形成上部施工通道,避免上下施工干扰,缩短施工循环时间。

布纵向拉结筋规格φ22500

2.仰拱基底换填碎石和注浆

受降水时间限制,仰拱部位有滞留地下水,基底粉细砂层在水浸泡和人工扰动后液化软弱。

为控制沉降,增加基底承载力,在仰拱基底换填一层碎石,喷混凝土封闭后及时注纯水泥液浆加固。

3.加密拱部超前管棚、增设边墙超前管棚及锁脚锚杆

进行地面、地下降水后,开挖后掌子面自稳性差,围岩可注性差。

为有效控制掌子面土体稳定和地层沉降,环向和纵向加密拱部超前管棚,增设锁脚锚杆。

4.加强超前注浆和背后回填注浆

1)施工方法

拱部开挖前将超前管棚间隔一个作为注浆管超前注入水泥浆,滞后掌子面几米在初支背后进行回填注浆,以有效地保证自稳性差的开挖面及周围地层的稳定。

2)超前注浆参数

注浆管:

Ф42,L=2m@300,每榀布置

外插角:

10°~20°,围岩可注性差时取小值

布置范围:

拱墙

浆液:

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浆液配比:

水泥浆∶水玻璃:

1∶0.5

水泥浆水灰比:

1∶1,水玻璃为35Be′

注浆压力:

0.4~1.0MPa,可注性差时取大值

注浆结束标准:

达到设计注浆量或达到设计压力保持20min。

3)背后回填注浆

喷混凝土完毕后进行拱墙、底部背后注浆,以起到充填空隙、加固地层的作用,使隧道结构与周边土体密实,有效控制地表沉陷。

背后注浆滞后初支封闭成环后3~5m进行,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

5.及时稳定开挖面

分部开挖工序多,完成一循环时开挖面暴露时间较长。

除采取留核心土外,还需及时挂网并初喷较厚的一层混凝土,才能保证及时稳定开挖面。

5.2.5监测技术与分析

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的关键是全过程监测隧道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化情况,及时测量各主要工序施工阶段引起的动态沉降数值,并与分析计算值比较,及时反馈指导设计和施工。

主要的监测内容参见表5.2.5。

表5.2.5监测项目汇总表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仪器

监测频率

监测目的

1

地表沉降

WILD-N3精密水准仪,铟钢尺

初期:

1~2次/天,后期:

1~2次/3天

掌握隧道及地表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2

建筑物沉降与倾斜

3

地下管线沉降

4

拱顶沉降

苏光DSZ-1水准仪,钢挂尺

初期:

1~2次/天,后期:

1~2次/3天

了解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变位情况及规律

5

结构收敛

坑道收敛计

6

围岩压力

压力盒,频率接收仪

初期:

1次/3天,

后期:

1次/7天

了解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压力、接触应力及结构自身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

7

初支与二衬间压力

8

初支钢筋内力

钢筋计,应变计、频率接收仪

9

二衬钢筋内力

10

混凝土应变

11

地下水位

电测水位计

初期:

1次/天

稳定后:

1次/2天

掌握基坑及暗挖隧道需降水段地下水位情况

注:

可根据施工条件和沉降情况增加或减少观测次数,随时将监测信息报告给现场技术人。

5.3劳动力组织(见表5.3)。

表5.3劳动力组织情况表

序号

单项工程

所需人数

备注

1

管理人员

4

2

技术人员

4

3

导洞施工

48

4

钻孔灌注桩施工

48

5

钢筋加工

15

6

杂工

5

合计

124人

6.材料与设备

本工法无需特别说明的材料,采用的机具设备见表6。

表6机具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单位

数量

用途

1

异型钻机

3

灌注桩施工

2

手拉葫芦

st

1

钢筋笼吊放

3

正铲装载机

ZL50

1

运土

4

卷扬机

3t

1

拉直钢筋

5

钢筋弯曲机

GW40

1

钢筋加工

6

电焊机

BX-300

4

钢筋加工

7

钢筋切割机

GJ40

1

钢筋加工

8

搅浆筒

2

制备泥浆

9

混凝土喷射机

PZ-5B

2

喷射混凝土

10

注浆泵

KBY-50/70

1

回填注浆

11

通风机

SDFN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