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857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哈尔滨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哈尔滨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哈尔滨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哈尔滨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尔滨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哈尔滨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尔滨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哈尔滨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哈师大附中2018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

1.《史记》载:

“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朱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雕敝。

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

”材料现象反映出

A.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念 B.节用尚贤的墨家思想

C.贵贱有序的礼乐制度D.尊卑有别的宗法观念

2.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

C.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

3.《吕氏春秋·勿躬篇》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

“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

”材料表明管仲

A.拒绝齐桓公封其为相的建议B.建议齐桓公制定君臣等级序列

C.重视设置谏官监察国君得失D.主张严厉处置进谏犯颜的大臣

4.“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

州闾与郡县,希疏如马齿。

生不相识面,何缘别义理。

十室称忠信,观过必党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中正官可以合理地选拔人才

C.中正难以准确地评定人才优劣D.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

5.伏尔泰对孔子称颂备至。

他说:

“孔子常说仁义,人们若实行此种道德,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什么争斗了。

”他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整套完整的伦理学说,教人以德,用普遍的理性去抑制人们的利己欲望,从而建立起和平与幸福的社会。

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A.伦理学说有助于法国社会稳定B.儒家理性抑制了人们私欲膨胀

C.“仁义”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容D.中西思想跨越时空、时代融合

6.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

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

”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皇帝地位高而大权独揽B.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

7.“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上述内容

A.出自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B.阐释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的观点

C.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强调了要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的本性

8.《左传》相传为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

书中记载“欲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欲至与周争堠田”(注:

划线部分是人名)。

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土地日渐私有化  

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少数民族冲击中原

9.《后汉书》载:

“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落后导致生活极其贫困

10.班固《汉书》:

“(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11.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

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12.战国时期赵国人慎到说:

“治水者茨(茨,指积土填满)防决塞,虽在夷貊(mò,古代称东北方的少数民族),相似如一。

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

”他的这一论述实际上是

A.总结了战国的水利成就B.主张施行仁政,反对任人唯亲

C.揭示了民族融合的事实D.主张依时治世,反对因循守旧

13.西方论中国史的著作通常自商朝开篇,主要是因为商朝

A.青铜工艺极为发达B.考古资料极其丰富

C.有完整的国家机构D.有成熟的文字系统

14.《通典》记载:

“(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

“(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上述材料说明

A.中国古代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B.职事官名衔与其职事分离

C.弹劾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权力D.权力制约,完善监察制度

15.《复活的兵团》中说,在2000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

“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亦必等。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规范民间的手工业生产B.说明了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C.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D.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

16.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工商食官”制度满足了社会需求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使社会需求难以形成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17.打破贵族垄断权力,建立官员选拔机制是政治文明发展中的进步趋势,下列政治家中采取措施推动这一趋势的有

①周武王②汉武帝③伯里克利④华盛顿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8.右图为“熹平石经”的残石。

该石经由《诗》、《书》、《春秋》等七经组成并立于洛阳太学。

这一残石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A.隶书始于秦朝B.民间入仕风气高涨

C.儒学的官方化D.国家教育系统建立

19.有史家认为,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

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纺织业状况的直接史料,最合适的是

A.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

B.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C.《说文解字》中关于纺织业的字

D.《史记》中关于纺织业的记载

20.有学者认为: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

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1.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B.儒家思想的民本理念受到重视

C.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D.农业的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

22.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

可见唐都长安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

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

23.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24.明朝万历年间,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因皇后一直无子,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大多拥戴皇长子朱常洛,但明神宗不喜欢宫女所生的朱常洛,有意立郑贵妃生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却受到大臣们的极力反对。

明神宗在与群臣争论十五年之后,封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

这一事件史称“国本之争”,其结果主要说明

A.朱常洛更具备担任太子的综合素质B.皇子出身贵贱直接影响太子册立

C.封建国家制度对皇权构成一定制约D.万历年间君主权力遭到极大削弱

25.下表是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四地科学家人数表。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清

山东、河南

3

4

4

2

2

1

江苏、浙江

7

1

4

10

 

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

A.北方地理环境的恶化制约科技发展水平B.政治重心与科技中心的分布逐渐趋向统一

C.魏晋时期江浙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鲁豫D.古代科技成就的地域分布与经济发展一致

26.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

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

以上现象说明

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

C.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

27.清初颜元批判时人“徒见道于纸,谈道于口,考道于笔……率天下入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做弱人病人无用人,皆晦庵(朱熹)为之也!

”据材料可知

A.当时理学家好谈老庄之道B.心学兴起冲击理学地位

C.清廷推崇理学思想为正统D.颜元主张经世致用理念

28.历史学家萧功秦指出: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29.光绪二十年,清政府有保留地加入了《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公约》;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应邀参加俄国发起的国际和平会议,并加入相关公约。

这一现象表明晚清外交

A.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B.放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发生重大变化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30.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

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D.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31.“这是对上帝的宣战书,它像一把利剑刺向上帝的心脏,又如一颗重型炮弹,打破了被宗教神学长期盘踞着的顽固堡垒,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

”这段话评论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B.路德的因信称义

C.卢梭社会契约论D.达尔文的进化论

32.《1921中国社会图景》一文指出,五四运动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主要的三大社会思潮。

将三大思潮紧密结合的是

A.中国共产党“一大”制定的最高革命纲领B.中国共产党“三大”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C.中国国民党“一大”上形成的新三民主义D.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

二、材料解析题(33题12分,34题9分,35题13分,36题18分,共52分)

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郓州须城县杨村,民张诚者,其家自绾至诚,六代同居,凡一百一十七口,内外无闲言,衣裳无常主。

旦日,家长坐堂上,率子弟而分职事,无不勤。

张氏世为农者,不读书,耕田捕鱼为业,无蓄积,而能人人孝悌,友顺六世,几二百年,百口无一口小异,亦可尚也。

——摘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材料二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

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

1919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8.7%。

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

20年代社会上开始反对多生子女,《妇女声》等杂志很早就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观点。

之后妇女运动领导人纷纷主张“救治中国……必须改良人种”,“与其多生而不能养不能教,不如生的少,养的好”。

——摘编自陈蕴茜《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

(1)概括材料一中宋代家庭的特点。

(5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民国时期的家庭呈现出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7分)

 

34.(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藏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自济南伏生;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则董仲舒。

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

——《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时遇刘谐。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

“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刘谐曰:

“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

(纸烛:

灯笼)”其人默默而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生(李贽自称)闻而善,曰:

“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贽《焚书》卷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的用人政策及其影响。

(3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3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产生的原因。

(3分)

 

35.(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

……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

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材料中“封建”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弊端。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的威胁。

并指出导致这一威胁出现本质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3分)

 

36.(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单位: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

406

兵役和徭役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开支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

2732

同上

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

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4分)

 

(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

结合问题

(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5分)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

根据材料和问题

(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

(4分)

 

(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5分)

 

哈师大附中2018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

1—5CDCCC6—10BCBBA11—15BDDDC

16—20BBCBB21—25CDBCD26—30DDDAC31—32DC

二、材料解析题(33题12分,34题9分,35题13分,36题18分,共52分)

33.

(1)特点:

大家庭人口多聚族而居;以农耕为主自给自足;实行家长制重视宗族关系;分工合理互助合作;家庭和睦。

(5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变化:

①家庭规模小型化;②家庭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成员关系趋向平等;③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被打破(家庭经济来源多样化,家庭成员外出谋生增多);④家庭观念的变化(多子多福到节制生育注重教养、男尊女卑向男女平等转变)。

(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原因:

自然经济的解体、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变革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

(3分)

34.

(1)用人政策:

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1分)

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被推崇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分)

(2)表现:

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

(3)原因:

明代晚期,吏治腐败,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理学日益僵化。

(3分)

35.

(1)封建:

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

(2分)弊端:

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

(2分)

(2)威胁:

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4分)

本质原因:

分封制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2分)

(3)影响: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3分)

36.

(1)纳钱代役的情况:

8500-(283+406+2300+4918+2732+300)=-2439(钱),即亏2439钱;亲身服役的情况:

8500-(283+406+4918+2732+300)=-139(钱),即亏139钱。

(4分)   

(2)农民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比重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

(5分)

(3)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2分);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

(2分)

(4)不成立(1分)。

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的商业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2分);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2分)。

 

哈师大附中2018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

1—5CDCCC6—10BCBBA11—15BDDDC

16—20BBCBB21—25CDBCD26—30DDDAC31—32DC

二、材料解析题(33题12分,34题9分,35题13分,36题18分,共52分)

33.

(1)特点:

大家庭人口多聚族而居;以农耕为主自给自足;实行家长制重视宗族关系;分工合理互助合作;家庭和睦。

(5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变化:

①家庭规模小型化;②家庭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成员关系趋向平等;③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被打破(家庭经济来源多样化,家庭成员外出谋生增多);④家庭观念的变化(多子多福到节制生育注重教养、男尊女卑向男女平等转变)。

(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原因:

自然经济的解体、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变革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

(3分)

34.

(1)用人政策:

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1分)

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被推崇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分)

(2)表现:

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

(3)原因:

明代晚期,吏治腐败,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理学日益僵化。

(3分)

35.

(1)封建:

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

(2分)弊端:

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

(2分)

(2)威胁:

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4分)

本质原因:

分封制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2分)

(3)影响: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3分)

36.

(1)纳钱代役的情况:

8500-(283+406+2300+4918+2732+300)=-2439(钱),即亏2439钱;亲身服役的情况:

8500-(283+406+4918+2732+300)=-139(钱),即亏139钱。

(4分)   

(2)农民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比重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

(5分)

(3)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2分);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

(2分)

(4)不成立(1分)。

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的商业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2分);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