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一中高二地理必修三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635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8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邑一中高二地理必修三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平邑一中高二地理必修三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平邑一中高二地理必修三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平邑一中高二地理必修三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平邑一中高二地理必修三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邑一中高二地理必修三月考试题.docx

《平邑一中高二地理必修三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邑一中高二地理必修三月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邑一中高二地理必修三月考试题.docx

平邑一中高二地理必修三月考试题

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

地理试题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崔嵬审核人:

李明启

一、选择题(共50题,每题1.5分,共75分)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图中I、II、III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回答下面2~4题。

 

2.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不同B.水热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D.光照条件不同

3.图示I、II、III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A.土壤和植被B.水文与植被C.地貌与气候D.地貌与水文

4.有关I、II、III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A.II区比III区纬度高,故热量较III少

B.III区比II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II区强

C.III区与I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II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界限

5.II区的自然景观与I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II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I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I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II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6.对I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读下图某两个国家示意图,回答7~9题。

7.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B.地形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8.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起步晚

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

C.甲国工业属于“资源型”布局,乙国工业属于“临海型”布局

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9.有关两国的正确叙述是()

A.两国都是位于北纬40°~60°的岛国B.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C.两国能源、矿产都很贫乏D.乙国工业中心主要分布在航运方便的沿海地区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10~12题。

10.“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沉积作用

11.“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12.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13~14题。

1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围湖造田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14.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0亿元。

据此回答15~16题。

15.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断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①制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②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④南水北调,引长江人黄河,补充黄河水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6.综合开发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是()

①中游种草植树,控制水土流失②下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实施水资源合理调配③开发中、下游水能资源④调整沿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读下图,回答17~19题

 

17.与东北平原比较,该地区突出的优势是()

A.水资源丰富B.热量充足

C.土壤肥沃D.光照充足

18.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土壤酸化D.水资源遭受污染

19.多少年代以来,该地区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是沿河

流迁移,迁移的总趋势是

()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B.移往返迁移

C.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D.向两侧迁移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20~23题。

 

20.基塘生产是()

①商品谷物农业②大牧场放牧业③混合农业④生态农业⑤持续农业⑥无土栽培农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21.基塘生产特色形成充分利用下列哪个区位因素()

A.水热丰富B.地形低洼C.市场D.政策

22.拟在上图中A、B、C、三处建制糖厂、食品厂和造纸厂,其最佳方案是()

A.A—食品厂;B—造纸厂;C—制糖厂B.A—造纸厂;B—食品厂;C—制糖厂

C.A—制糖厂;B—造纸厂;C—食品厂D.A—制糖厂;B—食品厂;C—造纸厂

23.不属于这种农业模式的优点是()

A.减少废弃物排放B.提高资源利用率

C.促进就业,增加收入D.造成鱼塘水质严重恶化

读图,回答24~28题。

 

24.图中①处河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水源B.地形C.光照D.土壤

25.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C.地形D.土壤

26.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阳能、水能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D.水能、天然气

27.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8.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29.有关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②集中力量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③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苏④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0.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

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B.由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

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密集型工业方向发展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

31.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A.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降水量线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32.下列地貌单元中,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是()

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

下图为江南丘陵某地的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图。

分析回答33~35题。

33.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与此相关的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过度养殖

34.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②土壤盐碱化③沙尘暴④洪涝灾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5.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绿洲农业B.大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栽植兴安落叶松D.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36~37题

年份

森林覆

盖率

耕地面

年降水

气温年

较差

河流含

沙量

粮食平

均亩产

粮食总

产量

1985年

19%

333km

520mm

38℃

10%

205

1.025亿kg

1995年

10%

478km

450mm

42℃

35%

135kg

0.975亿kg

36.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

37.针对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A.退耕还林B.退耕还牧C.退耕还湖D.修建水库

读新疆、海南两省区示意图,回答38~40题。

38.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39.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40.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41~43题。

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4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4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43.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以下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④退耕还牧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⑥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

A.①⑤B.③⑥C.①②④D.④⑥

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44~47题。

44.下面哪一条铁路线是山西煤炭外运专运干线()

A.哈大线 B.陇海线 C.大秦线 D.宝成线

45.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46.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47.山西建设坑口电站(将电厂建在煤矿附近),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C.增加经济产值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48.全球气候变化公约的签署,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

A.共同性B.阶段性C.持续性D.公平性

49.不属我国目前人口问题是()

A.人口结构合理B.老龄化严重C.人口众多D.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

50.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保护是核心B.继续传统生产方式C.发展经济放在首位D.与发达国家承担同样责任

二、综合题(共两大题2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51.读两工业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下表内容。

(6分)

  工业区

区位条件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自然条件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交通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和__②__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

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2)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

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4分)

52.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左图中黄土高原的西部和东部相比较,黄土颗粒较细的是。

(1分)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6分)

(3)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右图四处采取不同措施。

与各地点相对应的治理措施分别是:

(8分)

a,b,

c,d。

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

地理试题答题纸

51.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2.

(1)________

(2)

 

(3)

a______,b______,

 

c______,d______。

 

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答案

1-5DBCDA6-10ACBDC11-15ABACC16-20DDBAC21-25BBDAC26-30ACBBA31-35CDADD

36-40BACBC41-45ACCCD46-50BDAAC

51.

(1)(6分)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 ②海洋运输 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2)(4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52.

(1)(1分)东部

(2)(6分)①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②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③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大量泥沙淤积在河床,使下游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8分)a平整土地;b植树种草;c修水平梯田;d打坝淤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