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资料及检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570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章资料及检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10章资料及检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10章资料及检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10章资料及检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10章资料及检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0章资料及检查.docx

《第10章资料及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资料及检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0章资料及检查.docx

第10章资料及检查

第十章帷幕灌浆资料整理与灌浆效果检查

第一节灌浆资料的整理

帷幕灌浆施工完成后,需要鉴定其质量和效果,但灌浆质量好坏,防渗效果如何,均无法直观地评定。

注入水泥量的多少,也仅能反映基岩的地质条件,并不能说明灌浆质量。

欲评价灌浆质量和防渗效果,必须凭借灌浆孔的灌浆(包括压水和冲洗等)资料、检查孔的压水试验成果、测压孔观测的帷幕后扬压力值、其他各项试验观测所取得的资料数据以及对这些成果数据进行的综合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因此,做好灌浆工程所有资料的整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一、灌浆资料整理的先决条件

灌浆资料整理的基本资料是钻孔原始记录(包括钻孔测斜记录)和灌浆原始记录(包括压水试验记录),因此,原始记录必须填写得准确、详细,并应清楚、洁净。

否则,根据这些原始记录整理出的一切统计资料和绘制的图表,均将失去真实意义,灌浆成果分析与质量鉴定也将受到影响。

填写原始记录应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地记录施工过程中一切技术数据,如浆液配合比,一定时间内灌入钻孔内的浆量,灌浆压力的变化等。

(2)如实地反映施工情况,加钻进中有无异常现象,有否遇到特大漏水地段;灌浆过程中有无串浆、漏浆情况,记清与那几个孔串通和什么地方漏浆;有无中断情况,注明灌浆中断的原因,处理的方法;灌浆压力与吸浆量有无异常变化,写明原因及处理措施。

(3)灌浆中有无异常现象,如压水试验时透水率很大,而灌浆时单位注入量却很小,或是与此相反的情况,则应尽量找一找原因,并加以说明。

二、单位注入量的计算

灌浆资料整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数据是各灌浆段在灌浆前的透水率与灌浆后的单位注入量。

前者的计算方法已在第七章第三节中详细阐述了,后者则由灌浆段中实际注入岩层的水泥量(简称注入量)被灌浆段的长度去除,即可得出。

所以在每一段灌浆完毕后,根据灌浆原始记录,首先需计算此段的注入量。

在计算这个数值时,应该注意的是,它不包括占浆浆液中的水泥量。

占浆浆液一般包括管路占浆和孔内占浆两部分。

管路占浆浆液体积的计算,常用的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依据进浆管与回浆管的规格和长度计算其总容积。

严格的讲,使用循环式灌浆塞时,管路占浆体积还应包括灌浆塞在孔内的进浆管(一般常为直径lin的铁管)中的占浆体积和灌浆塞在孔内的内外管(外管一般常为直径2in的铁管)间回浆的环状截面中所占的浆液体积,它们单位长度的容积和单位长度(1m)的水泥量见表10.1-1。

由于这两项占浆量一般很小,故在计算占浆时,多不计算。

另一种则是采取试验的方法,将管路连接好后,开动灌浆机,由搅拌桶中向管内压水(不通过钻孔),直至回浆管中流出水时为止,测计搅拌桶内水量耗用值,即为管路占浆的体积(孔内的管路占浆体积未包括在内)。

孔内占浆(即灌浆段的占浆)通常即是根据钻头的直径及钻进方法,并结合地质条件,估计钻孔的直径可能是多大,同时再根据段长,便可计算出灌浆段的体积。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测定方法,即是灌浆开始时,一般均使用稀的水泥浆,稀浆在搅拌桶内配制好后,开始灌浆,初始时压力很小,由此时起直至回浆管中返回稀浆时止,这一期间的稀浆耗用量概略地可以表示占浆的总和,而后再将压力加大。

此法对于初始吸浆

量小的岩层较为适用。

知道了占浆浆液的体积,根据灌浆结束时浆液的浓度即可计算出占浆浆液中的水泥量。

同样,根据已知灌浆管路的管径和长度与灌浆段的孔径和段长,从表10-1中也可直接算得占浆中的水泥量。

今列举一计算示例于下,供为参考。

在每一灌浆段灌浆完毕后,首先根据原始记录,将制浆用量及桶内余浆量经整理后,填入表内,示例见表10-2。

表10-2灌浆段水泥耗量统计示例

水灰比

制浆用量

筒内余浆

配制浆量(L)

水泥用量(kg)

浆量(L)

水泥量(kg)

10:

1

5:

1

3:

1

2:

1

1.5:

1

1:

1

0.8:

1

合计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400

4000

58

112

180

258

327

450

356

1741

 

100

100

 

89

89

其次是计算占浆总体积和占浆中的水泥量。

(1)管路占浆体积:

孔外的进、回浆管的占浆162.4L(直径2in的胶管共长80m,经查表10-1得出2in管的单位长度的容积为2.03L/m,管长80m,则其容积为2.03×80=162.4L)。

灌浆塞在孔内的进浆管的占浆25.3L(直径1in的铁管共长50m,经查表6—1得出lin管的单位长度的容积为0.506L/m,管长50m,则其容积为0.506×50=25.3L)。

灌浆塞在孔内回浆的环状截面中占浆53.7L(外管为直径2in的铁管,长47m,内管为lin管,经查表10-1得出,环形截面回浆管的单位长度的容积为1.14L/m,管长47m时,其容积为1.14×47=53.7L)。

所以,管路占浆为162.4十25.3十53.7=241.4L。

(2)孔段占浆47L。

用直径91mm的硬质合金钻头钻进,段长6m,孔径按100mm计,经查表6—1得出直径为100mm钻孔的单位长度的容积为7.85L/m,段长6m时,其容积为7.85×6=47L。

(3)占浆总体积:

241.4+47=288.4L

(4)占浆中的水泥量:

288.4×0.89=256kg(浆液浓度为0.8:

1时,由表3-5内查得,其单位体积内的水泥含量为0.886kg/L,约为0.89kg/L)。

最后计算出下列各数值:

(1)注入浆量:

4000-100-288.4=3611.6L

(2)水泥注入量:

1741-89-256=1396kg

(3)弃废浆量;100+288.4=388.4L

(4)弃废水泥量;89+256=345kg

(5)单位注入量:

1396/6=232kg/m

将第

(1)、

(2)、(3)、(4)、(5)各项数值填入表10-4中的相应栏内。

有的工程将上述计算顺序,包括表10-2格式在内,印制成一个简表,专门为计算注

入量用的。

计算时逐项依序填写,计算完毕后,将此简表附在此灌浆段的灌浆原始记录之前。

全孔灌浆完毕后,合订在一起。

当整理资料,进行计算或检查校核时,都很方便。

三、灌浆资料整理的重要性

灌浆工程有它一定的特殊性。

灌浆施工,将很多水泥浆压灌到基岩中,其浆液在岩石中扩散与充填的实际情况、结石胶凝的程度等,均无法直接地观察。

因此,灌浆是否依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做了,灌浆质量如何,灌浆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灌浆效果的评价等,均需通过灌浆资料整理和分析后,才能论证。

随着灌浆施工的进程,需要及时整理灌浆资料及绘制各类图表。

整理资料绘制图表,除上述主要目的外,还可以起到指导工地灌浆施工的作用。

因为通过资料的整理分析能及时发现灌浆质量或施工操作上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或采取补救措施。

同时在灌浆实践中,若发现原规定的灌浆技术要求文件中有不妥或不符合实际情况之处,可及时修订、补充和完善。

帷幕灌浆竣工后,这一整套资料做为工程技术档案,需完整妥善保存,以供日后查询。

四、帷幕灌浆的资料图表

帷幕灌浆常需制作及整理的资料图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各项原始记录如钻孔、测斜、钻孔冲洗、裂隙冲洗、压水试验或简易压水、灌浆记录以及抬动或变形观测记录等。

钻孔记录可利用一般的钻孔班报表即可。

灌浆记录(包括压水试验或简易压水)格式见表10-3。

表10-3工程灌浆记示表

孔号压力表至孔口距离m段长自m至m,计m

地下水位深度m设计压力MPa灌浆前透水率Lu

灌浆时间

间隔

时间

(min)

浆液配合比

(重量比)

浆液配制量(kg)

浆量(L)

间隔时间吸浆量

(L)

每分钟注入量(L)

灌浆压力

(MPa)

备注

(h)

(min)

加浆量

槽内浆量

压力表压力

浆柱压力

全压力

 

机长班长记录年月日页

注1.一灌注段填一表,不足时另加续页。

2.一个孔的各灌注段的灌浆记录表合订在一起,成为整个孔的完整灌浆记录。

2.灌浆孔成果一览表,格式及示例见表10-4。

一个灌浆孔填写一份。

一个坝段(或一个单元工程)的各个灌浆孔的灌浆成果一览表合订在一起,成为整个坝段(或整个单元)工程的完整灌浆记录。

3.灌浆孔分序统计表格式及示例见表10-5。

一个坝段或一个区段(相连的几个坝段,其基岩地质条件类似,可合组成为一个区段)单独按序分类统计,供将来帷幕灌浆资料分析与质量检查之用。

4.各次序孔灌浆成果表格式及示例见表10-6。

以一个坝段或一个区段为一个单元进行填写,也就是将表10-5中各次序孔统计的成果填写于此表中。

由此表中可以看出单位注入量和透水率依灌序增加而递减的情况,为检查帷幕灌浆效果的主要资料之一。

5.灌浆工程完成情况表格式及示例见表10-7。

各坝段或各区段完成的灌浆工程量汇总在一起,最终得出大坝坝基帷幕灌浆工程完成的总工作量。

6.帷幕灌浆工程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一览表。

格式及示例见表10-8由此表可以看出帷幕灌浆质量情况。

7.帷幕灌浆孔平面位置图:

示例见图10-1。

 

8.帷幕灌浆孔平面投影图:

将每个灌浆孔的测斜成果绘制成图,反映帷幕实际构成形状,见第七章图7-4。

9.灌浆孔柱状图:

可将先导孔绘制钻孔柱状图,表明地质情况。

其它灌浆孔除特殊情况外,可仅将岩心采取率和简要的岩性情况,填写在各孔的灌浆孔成果一览表(表10-4)上即可,无需再做钻孔柱状图。

10.灌浆过程曲线图示例见图10-2。

每一灌浆段绘制一张,但由于灌浆段太多,所以,仅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和灌浆情况比较特殊的少数灌浆段,将其灌浆过程情况绘制成图,便于分析和检验该段的灌浆质量。

 

11.帷幕灌浆综合剖面图:

示例见图10.1-3。

此综合剖面图,是以坝段为单位绘

制的,以便于反映灌浆成果。

12.各次序孔的透水率频率曲线及频率累计曲线图。

示例见图10-4。

该图由表10-6绘制而成。

13.各次序孔的单位注入量频率曲线及频率累计曲线图:

其图式与图10-4相同,仅将横坐标单位吸水量改换成单位注入量即可,故图式从略。

14.单位注入量与透水率关系图。

示例见图10-5以一个区段或相邻的几个区段为单元,将单元内所有的灌浆段的单位注入量C与其相应的透水率q的关系点,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

这些关系点在图上常常是比较分散的,但根据它们的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划出一条C-q关系线,据此可以得出其相关方程式,如下式所示。

lgC=mlgq+b

式中C——单位注人量(kg/m);

q——透水率(Lu)

b——系数(决定于C~q关系线在图10-5中的位置);

m——系数(决定于C~q关系线的坡度)。

例如,将图10-3中五个灌浆孔所有灌浆段的C-q关系点,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如图10-5所示,约略地可以划出一条直线,即为C-q关系线,由图中得b=10,m=tanθ=0.95。

其方程式可写为lgC=0.95lgq+10。

如果这些关系点分布很乱,难于形成直线,一般系表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如果这些关系点多散布在图中的右下方,这反映岩层的漏水量大而吸浆量小,不呈正常的相应关系,表明灌浆施工不很正常。

地质条件复杂时,可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划分几个区段,分别绘制。

实际上,在灌浆工程实践中,单位注入量C和透水率q很难找到一定的相应关系。

15.帷幕灌浆前帷幕线渗透剖面图:

示例见图10.1-6,该图是根据地质勘测有关资料

并结合灌浆帷幕先导孔的压水试验资料绘制而成。

图10-38#坝段下游排帷幕灌浆综合剖面图

A—孔号;B—灌浆次序;C—桩号;a—灌浆段长度,m;b—透水率,Lu;c—灌浆压力,MPa;

d—灌浆段注入水泥量,kg;e—灌浆段单位水泥注入量,kg/m;N—全孔基岩中注入水泥量,kg;

P—全孔基岩平均单位水泥注入量,kg/m;Q—钻孔深度,m;R—灌浆完工日期,年、月、日;

x—用宽度表示灌浆段单位水泥注入量e值的大小,宽度=0.2

(mm)(0.2是变数,根据剖面图比例尺寸而选定);小于10kg/m的灌浆段,不再画宽度;若较多孔段单位水泥注入量大于1000kg/m时,宽度也可考虑用其对数表示,如宽度=2lgf(mm)(2是变数,可根据剖面图比例尺寸选定)。

图10-48#坝段下游排各次序孔透水率频率曲线和频率累计曲线图

—×—第Ⅰ次序孔频率曲线—××第Ⅱ次序孔频率曲线—×××第Ⅲ次序孔频率曲线

Ⅰ、Ⅱ、Ⅲ——分别代表第Ⅰ、Ⅱ、Ⅲ次序孔透水频率累计曲线

注:

(1)此图根据表10.1-6绘制;

(2)单位注入量频率曲线和频率累计曲线可参照本图形式绘制。

透水率(Lu)

 

16.帷幕灌浆后帷幕线渗透剖面图:

示例见图10-7。

该图根据帷幕灌浆完成后,钻设检查孔所做的压水试验资料绘制而成。

17.坝基扬压力观测成果及其与库水位的关系图。

18.其他:

由于大坝基础的地质条件、帷幕灌浆施工情况和检查灌浆效果采用方法等的不同,根据具体情况和工程需要,还可以整理与绘制一些其他有关图表,如岩石沿铅直向(不同高程的)各次序孔的单位注入量关系图,灌浆前后弹性波速、弹性模量的资料统计表与变化图,大口径检查钻孔展示图等。

五、各项图、表间相互的联系

为了便于资料整理,今将前述各项图、表间相互的联系及产生的程序用图10-8示出。

第二节灌浆资料的检查与分析

帷幕主要是由单排或多排灌浆孔组成,帷幕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排灌浆孔的灌浆质量。

但每一灌浆孔又由许多灌浆段组成,故灌浆段灌浆质量的好坏,就决定着灌浆孔的灌浆质量。

因此,灌浆段是构成帷幕总体的基本单元。

这个基本单元(即灌浆段自身)的灌浆质量的优劣,将影响着整个帷幕的质量。

由此看来,把每个灌浆段的灌浆做好,才能建成质量优、防渗效果好的灌浆帷幕。

一、灌浆段的灌浆质量检查

在整理原始记录时,首先要对每一灌浆段进行检查与分析,鉴定其质量,作为基础.

灌浆段的灌浆记录上所记载的情况符合下列条件的,认为灌浆是合格的:

(1)灌浆过程中,没有中断现象,或虽有中断情况,但中断时间短,恢复灌浆后,吸浆量不见减少。

(2)灌浆压力达到设计规定值,并依照灌浆技术要求标准结束灌浆。

(3)浆液浓度依照规定标准变换,灌浆情况正常,没有突然增加和减少的现象。

(4)没有串浆、大量漏浆和冒浆等异常现象,或是虽有这些现象,但经过采取降压、限量等措施后,仍能符合前述

(2)、(3)条中规定,也可认为合格。

如果依照灌浆记录绘制出灌浆过程曲线,其图形与图10.1-2所示的相类似,是为正常情况。

在检查原始记录时,如发现有不符合技术要求中规定的情况,例如灌浆压力控制不当或没有达到规定的灌浆压力值,没有依照结束标准要求结束灌浆等;或是在灌浆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如透水率大而单位注入量小;注入率突然下降,并且很快达到结束标准而终止灌浆等,都需要查明情况,如实填写在灌浆成果一览表中该段的备注栏内,便于分析灌浆资料,供检查灌浆质量之用。

二、灌浆资料的综合与整理

随着灌浆孔先后一个一个的完成,将灌浆孔全孔平均单位注入量写在帷幕灌浆孔平面位组图中该孔位置的附近,该数值应随着灌浆次序的增进而变小,如图10-1所示,第I次序孔9—B—1、9—B—5全孔平均单位注人量为325、214kg/m,而第III次序孔9—B—2、9—B—4则分别减为32和24kg/m,说明该处灌浆的效果较好。

进一步分析灌浆资料,需要查看帷幕灌浆综合总剖面图,如图10-3所示。

如果各个高程上,灌浆段的单位吸水量与单位注入量均随着灌浆次序的增进而有较为明显的降低,可以说明该处的灌浆情况正常,灌浆质量良好。

必要时,可以绘制出能表示岩石沿铅直向在不同高程的各次序孔的单位注入量关系图,这样能更明确而清晰地反映出灌浆成果情况,从而有助于灌浆资料的分析。

三、灌浆成果的检查与分析

当一个坝段或相连的几个坝段帷幕灌浆完成后,整理出“各次序孔灌浆成果表”,绘制山“透水率频率曲线及频率累计曲线”、“单位注入量频率曲线及频率累计曲线”,分析这些成果资料。

(1)透水率q和单位注入量C的平均值,应随着灌浆次序的增进而减少,即

q111<q11<q1

C111<C11<C1

例如由表1-6中可以看出8#坝段下游排各次序孔的透水率平均值的关系是3.3<8.3<20.1Lu。

各次序孔的单位注入量平均值的关系是31.0<89.0<255.7kg/m。

说明该坝段下游排灌浆效果是比较好的。

(2)灌浆段总段数中,透水率和单位注入量小的灌浆段的频率值,也应随着灌浆次序的增进而增加。

如图10-4和表10-6所示,透水率小于1Lu的灌浆段的频率值,第Ⅰ次序孔为14%,第Ⅱ次序孔仍为14%,第Ⅲ次序孔增为21%;1~5Lu的灌浆段的频率,第Ⅰ、Ⅱ、Ⅲ次序孔分别为5%、14%、54%,这也说明8#坝段下游排灌浆效果是比较好的。

(3)最后一个次序孔的透水率平均值接近于帷幕防渗标准的透水率值时,说明灌浆帷幕的设计比较合理,灌浆质量也是比较好的。

如表10-6中所示,8#坝段上游排第Ⅲ次序孔透水率平均值为2.8Lu,接近于防渗标准1Lu,说明灌浆质量是比较好的,钻检查孔检查,帷幕灌浆质量很可能达到要求,8#坝段不用再加密钻孔进行补充灌浆。

第三节灌浆效果检查

帷幕灌浆竣工后,可以分坝段或分单元工程、分期、分批检查帷幕灌浆质量和帷幕防渗效果。

对于混凝土重力坝,主要的检查标准有二:

一是幕体的防渗性即透水率是否达到了规定要求,一是幕后扬压力观测值是否达到了规定要求。

如两个条件均能满足要求时,则认为灌浆帷幕质量合格.其他各项试验与测定的资料,可以作为辅助性的验证。

一、帷幕幕体渗透性能的检查

当一个坝段或相连的几个坝段的帷幕灌浆依照设计已经完成,并待凝一定时间(一般不少于14d)后,即可钻设检查孔做压水试验,以透水率值表示幕体的渗透性,对帷幕灌浆效果进行检查。

检查孔的数目,一般按灌浆孔总孔数的10%左右布置,地质情况复杂的地区,每一坝段不宜少于两个:

沿帷幕线20m左右的范围内,宜设有一个。

1.检查孔位的选定

对单排孔的帷幕,检查孔可设置在两灌浆孔之间,两排或多排孔的帷幕,检查孔宜位于帷幕的中心线部位。

选定检查孔位,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分析后再定。

一般多选在地质条件较坏或是灌浆质量较差的地段。

在这些地段钻设检查孔进行检查,如果符合设计标准,则其他较好地区,问题就不会大;如果不符合设计标准,则检查孔经过灌浆后,可以加强该地段的灌浆效果。

与此同时,在地质条件或是灌浆质量较好的地段,也应适当地布设一些检查孔。

这样,对灌浆后的岩石的实际情况,将会反映得更全面些,灌浆效果的鉴定也将会更加确切.

灌浆孔具有下述现象的,可考虑在其附近设置检查孔:

(1)透水率和水泥注入量特别大的.

(2)因故中断或变浆不当,致使原来是大量吸浆的孔段,在复灌后或变浆后,吸浆很少或不再吸浆的。

(3)未满足灌浆结束条件的,如灌浆压力和最终注入率没有达到要求.

(4)发生串浆或大量冒浆、漏浆等事故的。

(5)透水率很大,但单位注入量很小;或恰恰与其相反,这两个数值相互不适应的。

因为,这也可能反映着灌浆质量存在问题。

2.压水试验

20世纪80年代及其以前,压水试验的作法,由于各个工程的特点、重要性及规模的不同,也不完全一致,一般常用的有下列几种方式:

(1)采用三个压力阶段,有的是采用低压,如0.1、0.3、0.5MPa或0.3、0.6、0.9MPa;有的是采用较高的压力,如0.5、1.0、1.5MPa也有的将坝前最大水深的1.5~2.0倍的值,作为三个压力阶段中的最大者,其他两个阶段的压力采用等差值。

(2)采用一个压力阶段,压力值为坝前最大水深的1.5~2倍。

(3)采用一个压力阶段,压力值为与该段同一高程的灌浆段的灌浆压力值,有的工程还增加了“最大不超过1.5~2倍坝前最大水深的压力(或其他限定的压力值)”的规定。

(4)采用一个压力阶段,压力值与勘测阶段压水试验所用压力相同。

(5)采用一个压力阶段,压力值为1MPa。

在国外一些工程常采用这种压力值。

(6)采用两个压力阶段,低压依照上述(3)、(4)、(5)项所述选用;高压则采用坝前最大水深的1.5~2.0倍。

计算ω值时,以低压为准,高压的作为参考。

为了使帷幕灌浆检查孔进行的压水试验规范化,在1994年制定的《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中3、9、5条规定“帷幕灌浆检查孔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卡塞方法进行压水试验,试验采用五点法或单点法,按附录A执行”。

在附录A中推荐了各类钻孔进行压水试验选用的压力值。

规范中明确了“压水试验成果以透水率q值表示,单位为吕荣(Lu)”,并说明了其定义与计算方法。

1994年以后帷幕灌浆检查孔进行压水试验,一般情况下,均依照规范规定进行。

但为了尽量模拟水库建成蓄水后,岩石在高水头作用的渗透情况,以检验帷幕质量,可以选择少数检查孔加做单点法压水试验,其压力值可为坝前最大水深的1.5倍。

大坝基岩经过灌浆后,渗透性有明显降低,如果欲与勘探期间提交的地质渗透性资料相比较,以了解灌浆后岩石渗透性改善的程度时,也可选择少数检查孔加做单点法压水试验,使用的压力与勘探期相同。

唯后两者压水试验求出的透水率q值,仅宜做为参考之用。

3.帷幕灌浆质量的合格标准

用压水试验方法检查帷幕灌浆的质量,其合格的标准,2001年制定的灌浆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为:

帷幕灌浆的质量检查,应以透水率为主,检查孔接触段及其下一段的合格率应为100%;以下孔段的合格率应在90%以上,不合格段的透水率,当防渗标准q<2Lu时,不超过设计规定的200%;当防渗标准q=2~5Lu时,不超过设计规定的150%,且不应集中,即可认为合格,否则,应由设计、施工单位商定方案处理,直至合格为止。

4.灌浆帷幕的防渗标准

帷幕的防渗标准,一般是根据坝型、坝高、地质条件以及其他有关因素而定。

防渗指标目前均以透水率q表示。

从国内外的灌浆工程实践和一些规范中的规定看来,就混凝土坝来讲,主要是根据坝高来确定帷幕的防渗性,即允许的透水率值,详见第六章第四节。

各工程帷幕的防渗标准,在该工程坝工设计文件中应作规定,检查帷幕的灌浆质量和防渗效果时,即以此规定值作为检查的主要标准。

二、扬压力观测值的检查

当一个坝段或相连的几个坝段的帷幕灌浆已经完成,又钻了检查孔,并做了压水试验,认为帷幕幕体渗透性能已达到防渗要求后,这时,即可开始在帷幕后边钻设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

不要过早地钻设排水孔,以免帷幕幕体经检查尚未达到防渗要求,仍需加密钻孔进行补灌时。

可能造成排水孔堵塞现象,这样,既易影响灌浆质量,灌完后又需重新钻设排水孔,造成浪费。

所以,一般均在认为帷幕已经合格、无问题后,再开始钻设排水孔。

依照设计,钻完排水孔后,由扬压力观测孔中观测扬压力数值。

如果小于设计要求值时,认为帷幕灌浆效果良好;若大于设计要求值时,需要查明原因,研究并制定降低扬压力的措施。

检查原因的主要方法是:

长期地观测测压孔中的水位、坝址区及两岸所布设的各观测孔中的水位和上游库水位,分析观测的资料,如果证实扬压力水头大的主要原因是受库水位的影响,这时可以采用加强帷幕防渗性的措施,即加密钻孔,补充灌浆;另外也可针对坝基岩石地质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