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306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

四川省遂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

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

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

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

”材料评论的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

2.《荀子·效》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家,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观察下图,诸侯国中属于姬姓封国的有(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汉书》记载:

“秦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郡监。

”这表明

A.秦朝仿中央官制,设立地方政体        B.秦朝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治国理念

C.秦朝地方官制有分封制遗风                D.秦朝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

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B.政权与族权互为表里

C.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D.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5.下面一组有关印玺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B.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C.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D.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演进

6.徐继畬曾说:

“逆夷以商贩为生,以利为命,并无攻城掠地割据疆土之意,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以便售卖其货物耳。

”他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掠夺工业原料    B.割占中国领土     C.进行资本输出    D.抢占商品市场

7.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个英国人(次)涉案。

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8.“鸦片战争前,在广州附近和在从广东通到内地去的粤湘大道上,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

后来,“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而不得不走进流浪者的队伍中去”。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B.广东人共同抵制洋货

C.“十三行”辞退员工D.清政府严禁对外贸易

9.下列选项对下图判断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形势图                                    B.北伐战争形势图

C.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D.抗战相持阶段形势图

10.某次大会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

“以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直至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据此判断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遵义会议

11.1923年12月北京大学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有一题目是:

“下列各种方法,你认为哪种可以救中国?

”结果,回答国民革命的有725票,而其他选项的票数不足30票。

这里的“国民革命”是指

A.开展工人运动,夺取全国政权            B.反帝反军阀,谋求中国的统一

C.发动工农革命,实行武装割据            D.发动广大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12.下图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份比例的情况,这一变化说明了

图1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图2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中国革命性质的重大改变

C.中共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D.建立新型民主政权的尝试

13.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

“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

这次会战

①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抗战的精神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5.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

这一制度是

A.村民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共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所作出的努力有

①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③签署中英、中葡联合声明④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7.“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

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

”“这个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18.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外交状况曲线图

下列选项中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第二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是因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

C.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是因为中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D.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始终坚持非集团、不结盟基本原则

19.威廉·弗格森在《希腊帝国主义》写道:

“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特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

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

“可以佐证此观点的史实是

A.各邦之间贸易发达B.外邦人有公民权C.各邦长期独立自治D.人们轮番而治

20.雅典“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鲜血,平时献出年华,她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材料强调

A.参政是公民的权利B.公民权利义务的统一

C.城邦公民自由平等D.城邦至上的公民意识

21.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这主要是指罗马法

①保护私有财产②保护奴隶制度

③形成一整套法律运作范式④一定程度上体现平等和公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2.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56个腐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个席位。

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

这反映出英国(  )

A.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B.长期的腐败问题得以解决

C.工人阶级获得议会选举权                    D.工业革命推动了政治变革

2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

这一规定(  )

A.加强了中央权力,兼顾了地方分权    B.类似中国的剪刀石头布游戏规则

C.强化了总统权力,提高了行政效率    D.其本质是“主权在民,权力制衡”

24.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

“循序渐进”“借尸还魂”“循环往复”“独辟蹊径”。

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英、德、美、法B.英、德、法、美

C.英、美、法、德D.美、英、法、德

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25题26分,26题26分,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行政区划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到战国时期,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1)材料中的“分土而治”和“分民而治”分别具体指什么?

指出两种制度的主要差异。

(6分)

 

材料三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

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638年

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

1676年

设“南书房”,备顾问,参预机务。

1729年

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

1859年

设“总税务司署”,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

1861年

应西洋各国需要,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

1901年

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

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

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2)据材料三,分析清代中央机构变动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

(6分)

 

材料三

序号

重大事件

1842年8月29日,中英代表在南京下关江面的“皋华丽”号签订《南京条约

1898年,列强掀起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9年,中国参加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等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废除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主题加以阐述。

(10分)

 

材料四: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

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1980年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各版护照上“文字”、“使用范围”的变迁,谈谈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的特点。

(6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用抽签的方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在这些事情上如果做错的话,其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轻得多的……民主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民间相互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上讨论和表决。

摘自《古代西方的城邦政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6分)

 

材料二第一条,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第二条,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同时又是陆、海、空总司令,执掌最高军事指挥权,有任命高级官吏、缔结条约的权力。

第三条,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最高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如无失职行为,得终身任职。

——摘编自1787年联邦宪法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总理及各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之。

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的美国政体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华民国政体的相同之处,并分析两者在总统权力设置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12分)

 

材料四:

全国人大和政协召开情况表

届次

时间

届次

时间

第三届全国人大

1965年2月

第三届全国政协

1959年4月

第四届全国人大

1975年1月

第四届全国政协

1964年12月

第五届全国人大

1978年2月

第五届全国政协

1978年2月

第六届全国人大

1983年6月

第六届全国政协

1983年6月

第七届全国人大

1988年3月

第七届全国政协

1988年3月

第八届全国人大

1993年3月

第八届全国政协

1993年3月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了四个宪法修正案。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3)据材料,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8分)

历史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

从材料“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

”来看,宗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避免权力的争夺的,权力的更替能够和平的进行,从而使政局稳定,体现了宗法制积极的历史作用,故选C;世袭制是世代承袭官位爵位的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分封制是地方管理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

2.【答案】C【解析】材料中①为齐;材料中②为鲁;材料中③为燕;材料中④为楚,依据材料中“属于姬姓封国”的信息可知,选择C项符合题意。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郡县制及其特点的准确理解。

从材料看出,秦朝仿照中央官制,在地方也设置了行政机构。

4.【答案】B【解析】材料所讲的“封建”阶段并不是“封建社会,指的是先秦时期中国的政治形态,特别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两者互为表里关系,是政权与族权的相结合,所以答案选B;“帝制”阶段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因此C项错误;“民治”阶段一般是指近代以后,推翻帝制。

5.【答案】D【解析】监史、刺史和监察御史都是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故选D。

材料没有反映中央或地方行政机构的信息,排除AB;材料的官职不是负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排除C。

6.【答案】D

7.【答案】C【解析】联系《南京条约》的附件可知,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要求在华外人的一切诉讼,均由本国领事办理,这为列强在中国为非作歹提供了法律方面的保护,使他们有恃无恐,故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无关。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广州不再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由此导致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生计维艰。

与广东人是否抵制洋货、“十三行”是否辞退员工没有关系,故排除B、C项。

清政府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严禁对外贸易,故排除D项。

故选A。

9.【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清国”是指清朝,“南军”是指南方革命军,故A项正确;北伐战争时清政府早已被推翻,故B项错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南方和北方陕西,而北方的山西是国民党控制的区域,故C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日本除占领东北三省外,还侵占了中国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此与地图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10.【答案】A【解析】题干中“以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直至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这是中共一大的目标,故A项正确;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认清了中国基本国情,故B项错误;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故C项错误;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故D项错误。

11.【答案】B【解析】国民革命指的是1924~1927年的革命,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以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为目标展开。

12.【答案】A

13.【答案】A【解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并非淞沪会战的影响,④项错误;正确答案为A选项。

14.【答案】D

15.【答案】B【解析】村民自治制度不是精英参政,故A项错误;参加政协的都是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故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是精英参政,故D项错误。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B【解析】第一次建交高潮源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A项错误;第二次建交高潮源于中美关系的改善,故B项正确;第三次建交高潮源于两极格局的解体,故C项错误;建国初中国与苏联结盟,改革开放后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

19.【答案】C【解析】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希腊各城邦相互的独立自主,相互没有隶属关系。

各城邦之间的独立性使得希腊并没有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B说法错误,外邦人不属于公民范围。

其他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信息无关。

20.【答案】D21.【答案】D22.【答案】D.【解析】A项掌握政权错误

23.【答案】D

24.【答案】B【解析】英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是通过改革循序渐进;美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是通过创新独辟蹊径;德国皇帝保留绝对权力,是专制主义借尸还魂;法国通往共和的道路艰难曲折、循环往复。

故答案是B。

25.(26分)

(1)分封制和郡县制(2分)。

分封制下统治者并未实现高度集权,后者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2分);前者是由贵族世袭做官,后者官员由皇帝任免产生。

(2分)

(2)趋势:

设“南书房”和“军需房”反映反映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总税务司署”、“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的设立反映了近代前期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的趋势,从理藩院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务部、责任内阁,反映出中国走向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趋向;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等,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反映中国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趋势(任答三点得6分)

(3)【示例】主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0分)

阐述:

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此后中国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洗刷了百年耻辱,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

综上所述,七十多年来,中华民族走上了独立自主和民主富强的道路,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4)50年代护照采取中俄文对照,反映外交上一边倒,主要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分)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体现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热潮;因私护照几乎为零反映“文化大革命”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任意一点2分)80年代护照不再注明使用地域范围,反映了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不结盟”政策。

(2分)

26.(26分)

(1)弊端:

范围狭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之外;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6分)

(2)相同:

①民主共和政体;(2分)②三权分立;(2分)

不同:

①美国宪法赋予总统较大权力;(2分)《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对临时总统的权力加以限制。

(2分)

②原因:

①为改变邦联制下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现状,稳定统治秩序,需要赋予总统较大权力。

(2分)

②为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需限制总统的权力。

(2分)

(3)成就:

重新召开了全国人大和人民政协会议;在立法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分)趋势:

制度化、法律化。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