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三年级上三单元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103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三年级上三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三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三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三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三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s版三年级上三单元电子教案.docx

《语文s版三年级上三单元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三年级上三单元电子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s版三年级上三单元电子教案.docx

语文s版三年级上三单元电子教案

第三章(单元)第1节(课)第1课时连续号

课题

9、电脑棋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电脑棋手是怎样下棋的。

2.掌握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通过学习课文,能对电脑产生兴趣,体会使用电脑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写“其”和“棋”字。

组织谈话:

这两个字有何异同?

看到“棋”字,你想到了哪些词?

2.谈话:

大家喜欢下棋吗?

有谁会下象棋?

3.板书课题。

教师导入:

今天教师带大家认识一位特殊的棋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

2.让学生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4.检查对词语的理解。

5.扩展词语。

重点指导:

“技”、“予”、“规”、“虚”。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读课文,边读边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3.提问: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我”应邀与一位电脑棋手下棋,经过尝试,“我”开始走一些突破常规的“怪棋”,最终反败为胜。

(2)刚开始几局的比赛结果如何?

(3)下了几局之后,“我”是如何转败为胜的?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我”能反败为胜的关键是什么?

6.谈话交流,发散思维: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或收获。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2.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

第三章(单元)第1节(课)第2课时连续号

课题

9、电脑棋手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养成默读的良好习惯。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与电脑下棋为什么能反败为胜。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和感悟,弄清楚“我”与电脑下棋能反败为胜的原因。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棋手参观技术通过礼物回答

艺术违规虚假安排

2、诵读课文,理清层次

1.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默读全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品读课文,深研透析

1.引导学生分角色指名读“人机对话”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介绍,了解电脑棋手说话的语气,体会其友好的态度。

3.提问:

从这段人机对话中,你有什么感受?

4.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作答。

(1)刚开始时,“我是怎样与电脑棋手对局的?

(2)刚开始几局的比赛结果如何?

(3)下了几局之后,“我”是如何转败为胜的?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我”能反败为胜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评议、补充、交流,理解“我”是如何战胜电脑棋手的。

(“我”打破常规走怪棋,电脑棋手难以应付。

6.谈话交流,发散思维: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或收获。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2.预习下一课。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章(单元)第2节(课)第1课时连续号

课题

10.走马灯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遇到过问题吗?

是怎样解决的?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走马灯的奥秘》。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说说读了课题后你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悬在()磁石()转动()灯盏()棱柱()线轴()

一连串()目不转睛()热气熏()“噗”的一声()

茅以升()红蜡烛()

1.教师抽读,提示易错字。

(秘:

左边禾木旁。

转:

多音字,表示方向变化读三声;表示环绕读四声。

悬:

上边是县,不要写成三横。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玩切西瓜游戏,引导学生观察结构。

指导书写:

悬。

3、语境识字,蕴藏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板书课题。

提问:

通过读课文你感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你觉得班上谁和他最像?

2.默读课文,提出你的问题。

问题预设:

什么是走马灯?

奥秘是什么意思?

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4、感知大意,理清层次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在组内讨论回答问题: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主要写茅以升小时候观察走马灯、发现了走马灯旋转的秘密。

2.引导学生认识茅以升。

学生自由读文后的介绍。

自由谈谈对茅以升的认识。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和武汉长江大桥。

3.学生自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1自然段讲家里买回两盏走马灯。

第2自然段讲茅以升观察走马灯的提示,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构造。

第3~6自然段讲茅以升通过观察发现了走马灯旋转的奥秘。

五、布置作业,拓展思维

1.抄写生字和新词。

2.引导学生继续读课文思考:

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

教学反思

第章(单元)第节(课)第课时连续号

课题

10.走马灯的奥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谈话导入

1.检查字词。

2.指名复述课文内容。

3.谈话导入:

我们班有很多和茅以升一样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谁能来说一说自己身边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呢?

二、拓展研读,交流分享

1.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出示走马灯图片课件或实物,引导学生略读第1自然段。

理解“悬”字。

2.教师提问:

走马灯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当蜡烛点燃后,走马灯内又会出现什么景象呢?

引导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3.学习第3~6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理解“争着往他脑子里挤”。

(2)领读第4、5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茅以升经历了“问大人——听大人说——动手试——自己发现”的过程。

让学生总结茅以升的发现。

(3)组织学生分小组朗读第3~6自然段。

(4)引导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总结课堂,明理拓展

1.组织谈话:

从茅以升发现走马灯奥秘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想法或启发?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让学生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体会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查找资料,认识、了解茅以升。

2.把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经历写一写。

教学反思

第三章(单元)第3节(课)第1课时连续号

课题

11.孩子考科学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5个字,自主积累词语,必须掌握的词语有:

兄弟、捉虫、蜜糖、著名、长角须、粘成、标本、鬼脸、盖子、忍不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分别书写“孩子”和“科学家”这两个词,请同学说说他们之间可能发生什么故事?

2.教师揭秘。

板书课题。

3.导入:

看了这个题,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用时:

15分钟)

1.教师示范读课文,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强调“考、装、忍”这几个难点生字的书写。

、1.比一比,再组词。

糖()塘()粘()站()

模()摸()捉()促()

老()考()须()需()

2.引导感知故事中的人物。

(1)思考:

孩子指的是谁?

(2)科学家指的是谁?

3.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引导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3.引导学生读文思考:

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

4.组织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1)从文中找出表现兄弟俩喜欢虫子的句子,并赏析。

(2)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达尔文喜欢虫子,学识渊博?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

达尔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布置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学生畅谈本课所得。

五、板书

教学反思

第章(单元)第节(课)第课时连续号

课题

11.孩子考科学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教学重、难点

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1.听写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引导学生说说上节课学了文中哪些内容,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教师指名提问:

听说达尔文要来,兄弟俩的心情如何,他们有什么想法?

2.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弟弟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他会说些什么?

4.质疑:

兄弟俩是怎样制作这个怪虫标本的呢?

5.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兄弟俩的别有用心和聪明调皮。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兄弟俩考的过程与结果

1.教师引入:

过了几天达尔文爷爷终于来了,兄弟是怎么考达尔文爷爷的?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3.引导体会:

(1)弟弟挤挤眼睛是想对哥哥说什么?

兄弟俩相互做了个鬼脸是想告诉对方什么?

(2)“兄弟俩可得意啦!

”他们为什么得意?

(3)达尔文真的被考住了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4.引导学生议一议:

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

2.布置作业:

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搜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五、板书

教学反思

第三章(单元)第4节(课)第1课时连续号

课题

12*.空气在哪里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学习中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会玩捉迷藏的游戏吗?

2.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不过,今天我们要找的可不是小朋友们,它是空气。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再读课题:

注意“哪”字的读音。

2.板书:

那、哪,进行区分。

3.引导学生再读课题:

注意语气。

4.检查生字词预习。

三、再读课文,汇报评议

1.出示问题:

小猴在哪里找空气?

找到了吗?

它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学感悟。

交流汇报。

3.总结:

空气究竟在哪里?

4.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5.组织学生自愿结合成小组,人数、形式不限。

6.组织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教师总结升华:

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应该积极地保护环境,让空气永远新鲜。

除了文中的介绍外,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呢?

有什么作用?

 

教学反思

第三章(单元)第节(课)第1课时连续号

课题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练习区别同音字,初步掌握区别同音字的方法。

2、练习写“ABB式”表示颜色的叠词,丰富词汇量,会把一般的陈述句改成“把”字句。

3、丰富学生的积累语言,巩固知识,培养语感。

教学重、难点

练习写“ABB式”表示颜色的叠词,丰富词汇量;

会把一般的陈述句改成“把”字句。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激趣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百花园三”,希望同学们可以收获多多。

2、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区别同音字,积累ABB式的词语,学写把字句。

3、提出学习要求:

希望同学们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布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

二、教学“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1)教师课件出示一对双胞胎,在他们的身上写有汉字。

(须——需)

(2)想一想,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同音异形)

(3)提问:

你有什么办法区别“须——需”?

根据意思来区别:

“须”字偏重“必须”,强调一定要(如:

我们必须好好学习);“需”字偏重“需求”的意思,比如:

这是我们登山的必需品。

(4)给汉字组词,并写句子。

(5)过渡:

你们的办法真好,这里还有几对双胞胎兄弟,一起辨认一下吧!

(出示:

秘——密沾——粘)

(6)小结:

今后,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积累这样的字,有机会我们进行一次同音字大聚会。

2、照样子,写出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1)激趣:

教师出示一朵花,花上写着“灰”,然后点击,变成“灰蒙蒙”。

同学们,你看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字变成了词,这个词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相同的。

(2)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3)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4)学生汇报反馈。

3、照例子,改写句子。

(1)教师引导:

自读教材中的例句,想一想:

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2)小结:

“把”后面跟的是人的名字,动作放在了最后。

(3)练习把教材中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4)学生自由交流、订正;

(5)每人写一个句子,考一考同桌。

【设计意图】字、词、句的教学通过设置自学的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掌握了同音异形字的区别方法,练习写了ABB式的词语和“把”字句。

你们的收获真不小,老师祝贺你们!

教学反思

第三章(单元)第节(课)第2课时连续号

课题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积累和理解劝诫人读书的名人名言,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2、朗读短文《第一个望远镜》,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取得成就。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

通过阅读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语文百花园三”里的三个内容,大家真棒,这节课,我们到“积少成多”和“阅读平台”上去看一看,

【设计意图】用形象的语言既可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积少成多”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句子,把字音读准。

(2)同桌互相检查读的情况。

(3)通过查字典,想一想句子的意思。

2、反馈,

(1)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见”在句中读xiàn;“卷”读juàn;“懊”读ào。

(2)说说句子的意思。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明确。

(3)背一背。

(4)想一想:

这些语句都与什么内容相关?

你还知道这方面有关的句子吗?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读书的名言。

【设计意图】通过读句子、说意思、背一背等环节,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的意思,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阅读平台”

1、自由读短文《第一个望远镜》,圈画出不认识的字。

2、用自己的方法认识生字(问同学、查字典、拼音节)。

3、小组合作朗读,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分自然段读)。

4、指名分自然段读,思考: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5、学生质疑,教师板书问题,同时出示文后思考题:

一次偶然的发现后,利普希是怎样做的?

他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成就?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小组讨论汇报,互相补充、纠正。

(3)教师明确:

利普希经过一番观察和比较,他发现只有两个镜片一个是凹透镜,一个是凸透镜的时候,才能将远处的景物拉近放大。

他根据这一现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望远镜。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引导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在“积少成多”中,我们背了有关读书的名言,让我们大受启发。

在“阅读平台”上,我们了解了利普希发明望远镜的过程,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反思

第三章(单元)第节(课)第3课时连续号

课题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练习向他人请假,做到表达清楚,说话有礼貌。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视频:

丁丁早晨起来,感到非常难受,妈妈给他量了体温,38℃。

妈妈急忙去给丁丁买退烧药。

临走时告诉丁丁:

“你给老师打电话,跟老师请假,今天不去上学了。

2、质疑导入:

丁丁要怎样跟老师请假呢?

大家快来帮帮丁丁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二、教学“能说会道”

(一)交际体验

1、教师引导:

如果你们就是丁丁,现在需要打电话给老师,向老师请假。

你们会怎么说?

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学生合作,模拟表演。

 

3、选取代表当场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引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要欣赏、尊重他人。

4、教师小结:

向他人请假,要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同时要用礼貌用语。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表演,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请假的方法,为其他学生提供范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曾经向别人请假的事情。

2、各小组选择情境进行表演练习。

3、各小组选出说得清楚、明白、做得最好的同学作为代表,上台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请假过程。

4、组织学生评议,选出说得最好的小组。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表演,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练习说话,做到学以致用。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请假也是和老师交流的机会。

我们在请假时,不但要说清为什么要请假,还要用上礼貌用语,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教学反思

第三章(单元)第节(课)第4课时连续号

课题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练习写请假条,做到表达清楚,格式正确。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教师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关于请假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果我们不能用说的方式请假该怎么办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写请假条。

二、教学“笔下生花”

(一)认识请假条

1、教师出示教材中《请假条》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请假条,思考并回答自己看懂了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课件出示请假条格式:

称呼

正文

请假人

日期

3、探究正文写法:

(1)引导学生默读思考:

写请假条时要注意什么?

(2)小组讨论。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小结:

①语言简练,意思清楚。

②内容:

请假原因、请假时间。

③注意文明礼貌用语(您、请)。

4、阅读范文,学生评价。

请假条

句段赏析

①张老师:

②明天我要在北京青少年宫参加钢琴比赛,今天要乘火车去京,后天回来,特请假两天。

请老师准假。

③您的学生丁丁

5月10日

①顶格写称呼。

②把请假的原因写清楚。

③写清请假人。

总评:

这则请假条格式正确,写清了请假的原因,并使用了文明礼貌用语。

教师引导:

丁丁把请假的原因写清楚了吗?

格式是否正确?

(写清了原因,格式正确。

(二)练写请假条

1、要求学生自己创设一个情境,写一张请假条给老师。

2、引导学生思考,拓宽写作思路。

(1)说说你曾经因为什么事请假?

(2)想想哪些情况不适合请假。

3、组织学生写请假条,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4、小组交流并修改。

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容和格式两方面进行修改。

5、展示作品,教师讲评。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会了写请假条,以后需要请假的时候,除了打电话,也可以采用写请假条的方式进行请假。

当然,希望同学们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随便请假,以免耽误自己的学习。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