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789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

2015年秋期河南电大把《教育心理专题》纳入到机考(网考)平台进行上机考试,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选择题

1.(B)事件表明环境影响成功地抵抗了遗传的作用。

A.荷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包围

B.苯丙酮尿症

C.孪生儿的爬梯实验

D.狼孩

2.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A)。

A.同化

B.顺应

C.适应

D.平衡

3.皮亚杰把(C)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A.前运算阶段后期

B.具体运算阶段前期

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

D.形式运算阶段前期

4.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很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B)。

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C.相互性观点采择的阶段

D.社会性观点采择的阶段

5.“干好干坏一个样”描述的是(C)。

A.固定比率强化B.可变比率强化

C.固定时距强化D.可变时距强化

6.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C)做的。

A.斯金纳B.托尔曼

C.柯勒D.廷克利泡夫

7.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巴甫洛夫B.华生

C.斯金纳D.班杜拉

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

A.获得新命题

B.激活已有命题

C.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

D.自行派生新命题

9.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

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B.概化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

C.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应该提供“是样例”,而不应该提供“非样例”

D.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不应该提供“是样例”,而应该提供“非样例”

10.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A)。

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

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B.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DNA里有染色体

C.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DNA;DNA里有基因

D.染色体里有细胞,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2.强调学校教学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B)的观点。

A.皮亚杰B.布鲁纳

C.维果茨基D.班杜拉

3.在安斯沃斯的研究之后被确认的依恋类型是(C)。

A.矛盾型B.回避型

C.紊乱型D.安全型

4.“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B)做的。

A.巴甫洛夫B.华生

C.斯金纳D.班杜拉

5.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D)。

A.重复促进成绩B.重复比反馈更重要

C.重复和反馈同等重要D.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这是对(C)的描述。

A.固定比率强化B.可变比率强化

C.固定时距强化D.可变时距强化

7.下面符合托尔曼的潜在学习实验的说法是(C)。

A.强化是学习必要的条件B.学习是逐渐进步的

C.强化不是学习所必需的D.没有进步就表明没有学到或学会什么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精制有自发运作的倾向,而组织没有这种倾向

B.组织有自发运作的倾向,而精制没有这种倾向

C.精制和组织都没有自发运作的倾向

D.精制和组织都有自发运作的倾向

9.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这意味着(C)。

A.否认质的差异B.无视质的差异

C.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D.与确定质的差异无关

10.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

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D)。

A.信度好B.表面效度好

C.内容效度好D.一致性效度好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所有的卵子都不带Y染色体

B.有的精子带Y染色体

C.所有的卵子都带X染色体

D.所有的精子都带Y染色体

2.“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A)的代表性观点。

A.霍尔B.华生

C.斯腾D.鲁克森伯格

3.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C)。

A.阶段1B.阶段2

C.阶段3D.阶段4

4.“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B)做的。

A.巴甫洛夫B.华生

C.斯金纳D.班杜拉

5.柯勒的猩猩苏丹实验揭示了(D)。

A.动物也能学会解决困难问题

B.猩猩能够制作工具来解决问题

C.猩猩比猫、狗更聪明

D.头脑里的运作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

6.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

A.获得新命题B.激活已有命题

C.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D.自行派生新命题

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互为先决条件

B.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相互独立,并不依赖

C.序列行动是模式识别的先决条件

D.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8.如果测验题目的难度为中等的话,测验结果会成(A)。

A.正态分布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D.平坦分布

9.“绝大多数是好的,少数有些问题,问题严重的是极个别的。

”这个说法将表现出(C)

A.正态分布B.尖峭分布

C.J一型分布D.平坦分布

10.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评定属于(B)。

A.名义分数B.顺序分数

C.区间分数D.比率分数

1.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B)。

A.同化B.顺应

C.适应D.平衡

2.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C)。

A.客体永久性B.守恒

C.自我中心性D.延迟模仿

3.“发现学习”的概念是(B)提出来的。

A.皮亚杰B.布鲁纳

C.维果茨基D.柯尔伯格

4.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说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C)。

A.阶段1B.阶段2

C.阶段3D.阶段4

5.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S表示(A)。

A.无条件刺激B.无条件反应

C.条件刺激D.条件反应

6.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D)。

A.重复促进成绩B.重复比反馈更重要

C.重复和反馈同等重要D.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7.提出“心理地图”概念的是(B)。

A.斯金纳B.'托尔曼

C.柯勒D.班杜拉

8.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

B.“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

C.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D.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9.某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变得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A)。

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

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

10.优、良、中、差的评定属于(B)。

A.名义分数B.顺序分数

C.区间分数D.比率分数

1.游戏过程中,两名儿童会有意识并排坐,且表现出交往的意向。

但是坐下后却是各玩各的,并不试图去影响旁人,这是儿童在(A)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A.平行游戏B.单独游戏

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

2.“临时抱佛脚”或“临阵磨枪”描述的(D)。

A.可变比率强化B.固定比率强化

C.可变时距强化D.固定时距强化

3.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CR表示(D)。

A.无条件刺激B.无条件反应

C.条件刺激D.条件反应

4.桑代克格外审慎地对待的学习律是(C)。

A.尝试一错误B.准备律

C.练习律D.效果律

5.甲以打闹的方式攻击乙,这是班杜拉说的模仿学习的(C)阶段。

A.注意B.保持

C.复制D.动机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和一项行动

B.-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和多项行动

C.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却可以有多个行动

D.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却只能有一个行动

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

B.“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

C.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D.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8.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提供的一个乱真非样例应是(B)。

A.在大多数关键特征上耍与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要相同

B.在极少数关键特征上要与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要相同

C.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中的大多数要与是样例不同

D.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中的极少数要与是样例不同

9.某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变得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A)。

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

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

10.百分制分数实质上属于(B)。

A.名义分数B.顺序分数

C.区间分数D.比率分数

1.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C)染色体。

A.23对B.46条

C.23条D.46对

2.皮亚杰认为,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B)。

A.同化B.顺应

C.适应D.平衡

3.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说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C)。

A.阶段1B.阶段2

C.阶段3D.阶段4

4.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R表示(B)。

A.无条件刺激B.无条件反应

C.条件刺激D.条件反应

5.“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这是描述(A)。

A.固定比率强化B.可变比率强化

C.固定时距强化D.可变时距强化

6.柯勒的猩猩苏丹实验揭示了(D)。

A.动物也能学会解决困难问题B.猩猩能够制作工具来解决问题

C.猩猩比猫、狗更聪明D.头脑里的运作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

7.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

A.获得新命题B.激活已有命题

C.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D.自行派生新命题

8.下面表述中正确的是(D)。

A.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互为先决条件

B.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相互独立,并不依赖

C.序列行动是模式识别的先决条件

D.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9.在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里包括了(B)人口。

A.13.59%B.34.13%

C.50%D.68.26%

10.优、良、中、差的评定属于(A)。

A.顺序分数B.名义分数

C.区间分数D.比率分数

1、如果不色盲是显性特征,色盲是隐性特征,则下面哪一项表达意味着个体将是色盲。

(Dww)

2、用H2O表示水,属于布鲁纳提出的哪一种心理表征方式(D符号表征)

3、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心理学家是(C维果茨基)

4、华生等做的“小阿尔伯特案例”说明(C、条件性情绪反应)的问题。

5、在以下四种强化方式中,少一次行为就得不到强化的是(A固定比率强化)

6、(B廷克利泡夫)的猴子找香蕉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7、以下属于程序性知识表征方式的是(D产生式)

8、“男”和“女”属于(A名义分数)

9、C—类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又称为(C非行为发展目标)

10、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的(D一致性效度)好

1.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B17)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

2.“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D霍尔)的代表性观点

2.“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D霍尔)的代表性观点。

1、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C23条)染色体。

2、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A同化)

3、皮亚杰把(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4、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5、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起源虞(A巴甫洛夫)的研究。

6、“干好干坏一个样”。

这描述的是(A固定比率强化)。

7、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C柯勒)做的。

8、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班杜拉)

9、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自行派生新命题)。

10、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

11、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A质的差异)

12、从正台分布的饿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包括了(B34.13%)人口。

二、填空题

1.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1、有丝分裂就是指细胞的成倍分裂,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同化是指把一个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3、儿童游戏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对应的游戏类型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4、形成经典条件反应的关键是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

5、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律是指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6、柯勒的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说明了学习中的顿悟。

7、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自行派生新命题。

9、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10、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11、托尔曼通过小白鼠实验提出了“心理地图”的概念。

12、命题由论点和联系两个成分构成。

13、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

14、社会遵从造成个体差异丁—型分布。

15、学校里最常使用的两类分数是等第分数和区间分数。

16、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精神文明。

1.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1、遗传既造成相似性也造成相异性。

2、在皮亚杰看来,只有童话而无顺应,则个体的认知就只有量的变化。

3、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平等的自由。

4、巴甫洛夫指出人和其他动物都有处理、第一信号的系统。

5、学习者首先做出尝试,这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纲”。

6、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7、下图的A表示短视或工作记忆;B表示长时记忆。

8、一个产生式可以表示为如果那么……,……。

9、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

10、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

11、SD过S是标准差的缩写。

12、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1、在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上,皮亚杰特别突出了一种类同于生物性成长的发展,布鲁纳则强调了学校教学,而维果茨基则重视社会历史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2、经典条件反射作用于人时易产生一种副作用,即形成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去除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系统脱敏之类的心理治疗技术。

3、教师应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检查学生对该环节的准备状态,认识到不是重复,而是反馈才是引起学习进步的关键因子,相信奖励促进行为形成的力量比惩罚导致行为消除的力量大。

4、从理论上讲,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过程是形成内部表征后表现为行为的,为这样一个学习涉及的心理过程有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

5、一个人的知识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三种形式。

6、通常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可以凭经验来判断,而一致性效度和重测效度需通过计算相关系数r来判断。

7.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8.家庭环境影响的三方面交互作用是(身体养育)×(社会交往)×认知发展

9.皮亚杰把个体认知结构发展的最后阶段命名为(形式运算)阶段。

10.布鲁纳鉴定了三种认知表征方式是(动作)表征、(映像)表征和符号表征。

11.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优点有(方便)、(安全)、传递和(灵活)。

12.命题的结构由(论点)和(联系)两个成分构成。

前者多是名词、代词,而后者多是(动词)。

13.如何教好或学好程序性知识两种最基本的过程,即(模式识别)和(序列行动)。

14.教学内容的二维分类,其中的一维是(可说明性),另一维是(可把握性)。

三、名词解释

1.基因的显性效应:

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

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

3.环境:

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

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

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

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同化:

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

9.依恋:

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社会化:

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1.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

学习定义中“经验”表明学习而能的行为不包括生来即能的和随着成长自然而然即能的行为;“变化”包括行为和心理的变化。

“持久”表明短暂的变化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学习过”。

2.自发恢复:

是指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出现的反弹现象。

3.分化:

就是对刺激做出精确的反应。

4.条件刺激的泛化:

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它表明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的识别不精确。

5.效果律的基本思想是:

如果在一情境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并且伴随着一种令学习者满意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或跟随的是一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削弱。

6.强化:

是指一种程序或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

7.惩罚在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框架里被宽泛地定义为“一有机体的行为结局是出现了烦恼子”。

8.对象期望:

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表现为得知特写关系里的一个对象出现了,便预言、等待或猜测、推想另一对象的出现。

9.替代学习:

通俗地说学习者把榜样记在心里,印在脑子里,实质上是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记忆里。

意思是:

“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将失败、遭罚;如果人,就得我亲历这一学习过程,那就得我付出代价,可些代价是我会不起

10.行为-结局期望:

是认识了自己的行为与结局的关系后所产生的预料,表现为肯定或猜测自己的一项行为会是怎样的结局。

1.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

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

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

它的数学表达为:

个体差异=Xi-X

2.测量:

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3.标准分数:

是相对于原尺分数而言的。

采用标准分数就是为了克服原尺分数的局

4.标准差:

①为计算标准差,我们使原尺分数的平均值变成0,这就使不同测验的原尺分数有了统一的测量起点,于是可以开始比较了。

②用标准差S作为测量单位,这就把度量单位统一起来了,这就实现了比较。

③引进正态分布概念后,比较的结果在实际含义上将表现为总体中有多少个体(%)在特定个体i的左面或右面,从而确定该个体i的水平相对地高还是低。

④利用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正态分布,我们可以在不同单位的分数之间做比较。

⑤标准差还能测量两个群体在某项特质上的个体差异是否同样大。

5.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

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6.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算“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的行为。

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7.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

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命题网络的形成:

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视觉意象:

是指当你闭上眼睛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来的形象。

3.陈述性知识:

是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4.精制:

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5.组织:

是指把一个大的信息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也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6.模式:

是指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

7.程序性知识:

是指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件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8.概念就其最严整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定义,它可以规范地表现为“——是——”的陈述句,或者说命题。

9.序列行动:

是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

10.合成:

是学习行动序列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形成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3、命题及其成分:

表现为句子的思想观念被认知心理学成为命题,一个命题有两个成分:

论点和联系

5、分数的信度与效度:

分数的信度是指所测得的分数可靠不可靠,其主要的一种标志就是两次测验的分数相一致,或者一致的程度高。

效度是指测验是否测到了意欲测量的特质,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测量到了意欲测量的特质。

6、正强化:

正强化指学习者行为的结局是出现某个满意子,从而加大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8、产生式系统:

当前一产生式的行动结果构成了后一产生式的条件,从而引发后一产生式的行动时,这两个产生式就构成一个产生式系统,表现为前一产生式中表述行动的部分与后一产生式中表述条件的部分相重叠。

10、命题的抽象性:

是指导我们在听、读文句时,一般总是把握其中的意思,而不是去抓住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

四、简答题

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答: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具有完全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的机能,当等位基因由显性和隐性基因组成时,总归表现出显性基因的作用、影响或效果。

这告诉我们对一个个体来说,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差异性。

比如对有些人来说,父母都不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