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769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6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蚌埠市2020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纤维素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

B.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与光导纤维的基体材料相同

C.杜牧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此处的“烟”指固体小颗粒

D.医药中常用75%酒精来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的CO2的分子数为05NA

B.标准状况下,a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约为

NA

C.78gNa2O2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个数均为2NA

D.含1mol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3.化学实验操作要遵循安全性和简约性,如图操作正确但不是从安全性方面考虑的操作是

A.操作①:

使用稍浸入液面下的倒扣漏斗检验氢气的纯度

B.操作②:

使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振荡后需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C.操作③:

吸收氨气或氯化氢气体并防止倒吸

D.操作④: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的“摇匀”操作

4.2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1×10-12的溶液:

K+、Na+、[Al(OH)4]-、CO32-

B.能溶解Al2O3的溶液:

Na+、K+、HCO3-、NO3-

C.饱和氯水中:

Cl-、NO3-、Na+、SO32-

D.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

K+、Fe2+、Cl-、NO3-

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铁在弱碱性条件下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是:

O2+2H2O+4e-=4OH-

B.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向含Hg2+的废水中滴加硫化钠溶液至c(S2-)=0.001mol·L-1时,Hg2+完全沉淀(HgS的KSp=6.4×10-53)

D.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6.有机化合物2-苯基丙烯的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C.不能发生加聚反应D.不易溶于水

7.在用酸性KMnO4溶液处理Cu2S时,发生的反应如下:

MnO4-+Cu2S+H+→Cu2++SO42-+Mn2++H2O(未配平)。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被氧化的元素是Cu和S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C.处理0.1molCu2S,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8mol

D.还原性的强弱关系是:

Cu2S>Mn2+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实验

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

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

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D

制备少量氨气

向氢氧化钠固体上滴加浓氨水

 

A.AB.BC.CD.D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硅酸钠溶液与足量CO2反应:

SiO32-+CO2+H2O=H2SiO3↓+CO32-

B.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

2Fe2++Cl2=2Fe3++2Cl-

C.新制的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2O3+2OH-=2AlO2-+H2O

D.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足量氢氧化钙溶液:

HCO3-+OH-=CO32-+H2O

10.海水的综合利用一直是研究课题。

某地天然海水(主要含Na+、K+、Ca2+、Mg2+、Cl-、SO42-、Br-、CO32-、HCO3-等离子),研究用海水吸收燃煤排放的含有SO2烟气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艺中天然海水显酸性

B.氧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SO2+2H2O+O2=4H++2SO42-

C.排入大海的溶液与天然海水相比,只有SO42-数量发生了变化

D.若将氧化后的液体进行蒸发结晶,得到的晶体中CaSO4含量最高

11.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a=0.2

C.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12.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X、Z同主族,Y、W同周期;X的气态氢化物比Z的稳定;Y的阳离子比W的阳离子氧化性强;Y的阳离子比Z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

下列表示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

X>Y>Z>WB.简单离子半径:

Z>X>W>Y

C.原子半径:

Y>W>Z>XD.原子的得电子能力:

Z>X

13.某一环保电池可以消除污染,并产生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A极反应式为2NH3-6e-=N2+6H+

B.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C.当有4.48LNO2(标准状况)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8mol

D.该电池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

14.Phenolphthalein是常用酸碱指示剂,其结构如图所示。

有关该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20H12O4

B.含有的官能团有羟基、酯基、羧基

C.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D.1mol该物质与H2和溴水反应,消耗H2和Br2的最大值分别为10mol和4mol

15.常温下,NaOH溶液滴定亚硫酸氢钾(亚硫酸的Ka1=12×10-2,Ka2=63×10-8)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点的混合溶液pH不可能等于7

B.离子浓度和种类会影响溶液的导电能力

C.C点的混合溶液中,c(OH-)>c(Na+)>c(K+)

D.Na+与SO3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SO3-的导电能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1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表中字母h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___。

(2)写出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所含化学键类型___。

(3)下列事实能说明a元素的非金属性比c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有___。

A.a单质与c的氢化物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a单质比1molc单质得电子数目多

C.a和c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4)g与h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1molg的最高价化合物。

恢复至室温,放热687kJ。

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69℃和58℃。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5)常温下d遇浓硫酸形成致密氧化膜,若薄膜为具有磁性的该元素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6)e与f形成的1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2mol氢氧化物和1mol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写出烃分子电子式___。

17.已知:

2SiHCl3(g)=SiH2Cl2(g)+SiCl4(g)ΔH=QkJ·mol-1,其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如表所示:

温度/k

323

343

400

平衡常数

0.01

0.02

1

在323K和343K时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Q___0(填“>”或“<”)。

(2)代表323K曲线的是___(填a或b)

(3)在400K下,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4)已知2SiHCl3(g)=SiH2Cl2(g)+SiCl4(g)的反应速率v=v正-v逆,其中v正=k正x2SiHCl3,v逆=k逆xSiH2Cl2xSiCl4,k正、k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a处

=___。

(5)TK时在体积为10L的反应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iH2Cl2(g)和SiCl4(g),发生上述反应,SiH2Cl2(g)和SiCl4(g)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则0~4min时平均反应速率v(SiCl4(g))=___。

18.锂电池由于能量密度大逐渐取代锌电池。

常用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为磷酸亚铁锂(LiFe-PO4),可采用FeCl3、NH4H2PO4、LiCl和苯胺等原料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

(1)Fe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

(2)已知Li2O是离子晶体,其晶格能的Born-Haber循环如图所示。

如图可知,Li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___kJ·mol-1,O=O键键能为___kJ·mol-1,Li2O晶格能为__kJ·moL-1。

(3)FeCl3中的化学键具有明显的共价性,蒸汽状态下以双聚分子存在的FeCl3的结构式为___,其中Fe的配位数为___。

(4)NH4H2PO4中,P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

(5)金属Zn晶体中的原子堆积方式如图所示,这种堆积方式称为___。

六棱柱底边边长为acm,高为c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Zn的密度为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19.已知:

醛分子在稀碱溶液存在下,可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羟基醛,如:

某有机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官能团名称是___,F的名称是___。

(2)由A生成B、G生成H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

(3)B为单氯代烃,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D的结构简式为___。

(5)X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具有完全相同官能团。

X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其峰面积之比为3∶3∶2。

写出2种符合上述条件的X的结构简式___。

(6)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

用星号(*)标出Y中的手性碳___。

(7)苯乙酸苄酯(

)是花香型香料,设计由苯甲醇为起始原料制备苯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___(无机试剂任选)。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20.葡萄酒等果酒易发生变质,常加入抗氧化剂。

如图是一种抗氧化剂的制取装置。

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实验后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

(1)实验前除尽装置内空气的原因是___。

(2)装置Ⅰ中的玻璃仪器的名称___。

(3)要从装置Ⅱ中获得纯净的晶体,操作方法是___。

(4)下列可用于装置Ⅲ的为___(填序号)。

(5)设计实验证明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可能被氧化,实验方案是___。

评卷人

得分

四、工业流程

21.ClO2代替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可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但ClO2不易储存和运输,因此将其制成亚氯酸钠。

已知:

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过高易分解,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较安全;

(1)在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___(填序号)。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

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C将NaClO3氧化成ClO2

(2)提高“ClO2发生器”反应速率的措施有___。

(3)吸收塔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4)采取“减压蒸发”而不用“常压蒸发”,原因是___。

(5)测定粗产品中亚氯酸钠的含量,实验如下:

a.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g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mL待测溶液。

(已知:

ClO2-+4I-+4H+=2H2O+2I2+Cl-)

b.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mol·L-1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重复2次,测得平均值为VmL。

(已知:

I2+2S2O32-=2I-+S4O62-)

①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

②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___(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结果需化简)。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人体内没有分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故A错误;

B.芯片的材料是Si,而光导纤维的基本材料是SiO2,故B错误;

C.此处的“烟”指小液滴,不是固体小颗粒,故C错误;

D.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可用医用酒精杀灭病毒,起到消毒的作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B

【解析】

【详解】

A.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1.2L乙醇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a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物质的量=

=

mol,氧气和氮气均为双原子分子,则所含原子数=

mol×2×NA=

NA,故B正确;

C.每个过氧化钠化学式中含有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离子,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78g过氧化钠中含有阳离子个数为2NA,阴离子个数为NA,故C错误;

D.足量的Cu和一定量的浓硫酸混合加热,随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而变稀,Cu和稀硫酸不反应,则含1mol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硫酸不可能全部参加反应,实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NA,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

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

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等为液体,SO3为固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是0℃,101kPa,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③22.4L/mol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3.D

【解析】

【详解】

A.由于连通氢气发生装置的导管在液面以下,所以可以防止点燃不纯氢气时发生爆炸,该操作是从安全角度考虑,故A错误;

B.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险,该操作是从安全角度考虑,故B错误;

C.水层在下层不能防止倒吸,应该使用四氯化碳,该操作不正确,故C错误;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的“摇匀”操作正确,但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A

【解析】

【详解】

A.该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K+、Na+、[Al(OH)4]-、CO32-之间不发生反应,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

B.能溶解Al2O3的溶液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HCO3-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饱和氯水能够氧化S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溶液,Fe2+、NO3-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

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

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

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D

【解析】

【详解】

A.弱碱性条件下,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A正确;

B.铁、锌、海水形成原电池,锌失去电子作负极,铁作正极被保护,该方法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B正确;

C.KSp=c(S2-)×c(Hg2+)=6.4×10-53,当c(S2-)=0.001mol·L-1时,c(Hg2+)=6.4×10-50mol·L-1,此时Hg2+完全沉淀,故C正确;

D.粗铜中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含有的锌、铁也会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析出Cu,依据电子守恒分析判断,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减小,增加了Zn2+、Fe2+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6.C

【解析】

【详解】

A.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具有烯烃性质,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正确;

B.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则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故B正确;

C.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该物质为有机物,没有亲水基,不易溶于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

分析有机物的原子共面问题时,重点掌握C-C、C=C、C≡C和苯的空间结构特点,有机物中的原子共平面问题可以直接联想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乙烯的平面型结构、乙炔的直线型结构和苯的平面型结构,对有机物进行肢解,分部分析,另外要重点掌握碳碳单键可旋转、双键和三键不可旋转。

7.C

【解析】

【详解】

A.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2价,硫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6价,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被氧化,所以被氧化的元素有S、Cu,故A正确;

B.锰元素化合价降低,从+7价降低为+2价,Cu2S元素化合价都升高做还原剂,1molMnO4-得到5mol电子,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2价,硫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6价,1molCu2S失去10mol电子,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

5=2:

1,故B正确;

C.Cu2S元素化合价都升高做还原剂,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2价,硫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6价,1molCu2S失去10mol电子,则处理0.1molCu2S,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故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还原性的强弱关系是:

Mn2+<Cu2S,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8.A

【解析】

【详解】

A.由于HClO的酸性大于碳酸氢根离子,则Cl2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是次氯酸钠,无法获得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应该用碳酸钙,故A错误;

B.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可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故B正确;

C.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且能够吸收乙酸,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故C正确;

D.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而NH3•H2O受热易分解,则向氢氧化钠固体上滴加浓氨水可制少量氨气,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9.C

【解析】

【详解】

A、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A错误;

B、通入足量的氯气,亚铁离子和溴离子都被氧化,B错误;

C、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正确,C正确;

D、碳酸氢钠和足量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D错误;

答案选C。

10.B

【解析】

【详解】

A.天然海水中有CO32-或HCO3-,它们水解使海水呈弱碱性,故A错误;

B.氧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2SO2+2H2O+O2=4H++2SO42-,故B正确;

C.排入大海的溶液与天然海水相比,除了SO42-数量发生了变化,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数量也发生变化,故C错误;

D.海水中氯化钠含量最高,若将氧化后的液体进行蒸发结晶,得到的晶体中氯化钠含量最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D

【解析】

【分析】

对NaOH和Na2CO3混合配成的溶液,当滴加盐酸时,先发生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再发生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最后发生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才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利用物质的量的关系并结合图象即可解答。

【详解】

A.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首先和NaOH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NaOH+HCl=NaCl+H2O,继续滴加时,盐酸和Na2CO3开始反应,首先发生HCl+Na2CO3=NaHCO3+NaCl,不放出气体,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此时开始放出气体,故A错误;

B.生成CO20.1mol,根据碳元素守恒,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01mol,所以两步反应:

HCl+Na2CO3=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分别消耗的盐酸的量是0.01mol,消耗0.1mol•L-1稀盐酸的体积分别是0.1L,所以a=0.3,故B错误;

C.ab段发生反应为:

NaHCO3+HCl=NaCl+H2O+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3-+H+=H2O+CO2↑,故C错误;

D.oa段HCl+Na2CO3=NaHCO3+NaCl消耗0.1mol•L-1稀盐酸的体积是0.1L,则发生中和反应时消耗0.1mol•L-1稀盐酸的体积是0.2L,则混合溶液中NaOH物质的量是0.02mol,故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B

【解析】

【分析】

X、Y、Z、W为短周期元素,X、Z同主族,X的气态氢化物比Z的稳定,X、Z为非金属,非金属性:

X>Z,原子序数Z>X,X处于第二周期,Z处于第三周期,Y、W同周期,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大于W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二者为金属元素,金属性W>Y,原子序数W<Y,Y的阳离子比Z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则Y、Z同周期,即Y、Z、W处于第三周期,且原子序数W<Y<Z,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

【详解】

X、Y、Z、W为短周期元素,X、Z同主族,X的气态氢化物比Z的稳定,X、Z为非金属,非金属性:

X>Z,原子序数Z>X,X处于第二周期,Z处于第三周期,Y、W同周期,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大于W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二者为金属元素,金属性W>Y,原子序数W<Y,Y的阳离子比Z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则Y、Z同周期,即Y、Z、W处于第三周期,且原子序数W<Y<Z;

A.由上述分析可知,原子序数Z>Y>W>X,故A错误;

B.原子序数Z>Y>W>X,且X、Y、W的离子结构相同,Z的离子核外比Y离子多一个电子层,已知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Z>X>W>Y,故B正确;

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W>Y>Z>X,故C错误;

D.非金属性:

X>Z,故得电子能力X>Z,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A

【解析】

【分析】

由反应6NO2+8NH3═7N2+12H2O可知,反应中NO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则A为负极,B为正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结合电解质溶液呈碱性解答该题。

【详解】

由反应6NO2+8NH3═7N2+12H2O可知,反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