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东教授讲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253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朝东教授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李朝东教授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李朝东教授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李朝东教授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李朝东教授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朝东教授讲话.docx

《李朝东教授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朝东教授讲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朝东教授讲话.docx

李朝东教授讲话

伟大的理念培养伟大的人——致2010级全体新生

李朝东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各位新同学:

欢迎你们来到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来学习深造!

我想和大家讨论两个问题:

1、如何理解大学的教育启蒙性质;2、如何认识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

并对你们提出一些希望:

只有伟大的理念,才能培养和造就伟大的人!

一、教育的启蒙使命

1、教育——人共同行走的必由通道

动物“一起在同一条道路上行走”是依靠本能的力量聚集起来的,动物生存的本能服从于自然的自在目的,它未能将自身的目的和意志提升到精神(geist)的层次,因而它的生存经验和生存智慧是通过本能遗传来实现种族传递的。

而人“一起在同一条道路上行走”则依赖于知识的保存和传授。

同类事物的不断经验中获得普遍判断并形成知识。

人类的许多感性经验已经淹没于时间的流失中,以普遍判断的形式而形成的知识成了保持人类经验以免于湮灭的主要方式。

人类不仅生产知识,而且还以某种方式保存和传授知识。

人类通过教育有意识的传递知识和保存文化。

教育使每一代人都在较高的水平上接受前人的的知识和经验,并把自己时代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后人,如此,教育就是构成一条人共同行走的可能的通道(passage)。

教育不仅传承过去时代已经形成的知识,教育也必然因生产和创造知识而指向未来;教育通过人类的知识形态把人类聚集在一起共同行走在同一条道路上,它把人从自然状态中提升出来并使人之为人。

在教育启蒙通过知识传递和教化把人从无知状态提升到有知的文明状态后,知识本身会对人造成新的“蒙蔽”,对知识造成的这种新的蒙蔽进行启蒙,便成了教育所面临的真正使命。

通过教育传递知识而实现对人的启蒙教化,但通过教育而获得的知识又会对人形成新的蒙蔽。

这里,表现出一个复杂的怪圈:

教育通过知识来启蒙→知识又造成新的蒙蔽→通过教育实现新的启蒙→新知识造成的新蒙蔽……。

教育与知识的这种矛盾关系,恰是人类的知识和教育获得自我更新和发展的永恒动力。

2、启蒙之“蒙”的结构。

(1)从自己对自己的关系来看,“蒙”主要表现在:

绝大多数人都习惯于,或者用学者的书本代替“我”拥有智力,或者用外在的道德说教代替“我”拥有良心。

(2)从自己对他者的关系来看,“蒙”就是在自己对自己应承担的无理性能力启用知性的不成熟状态中,习惯引进他人对自己的权力关系,或者是知识成为权力,或者是自己或他人的善良意志对自己构成取代或剥夺的权力关系。

3、理性启蒙观:

敢于明智与理性自由

“启蒙”Aufkläerung)是指人们要勇于应用自己的知性从他自己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挣脱出来。

所谓的知性,是为达到真理认识所必需的先天和主动的认识能力。

“不成熟状态”是指无他人引导便无法使用自己的知性的那种无能。

不成熟状态多半是自己的懒惰和胆怯造成的。

因此,“启蒙”的格言是:

“敢于明智”。

即从人们所习惯甚至觉得安逸的由他人代做决定的状态中摆脱出来——个人必须自由地做出决定。

我们今天虽然设计了严格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但却无视造成受教育者心智之“蒙”的结构关系。

我们今天的教育并没有使绝大多数受教育者避免用学者的书本代替自己拥有智力,没有避免用外在的道德说教代替“我”拥有良心。

因此,受教育者仍然处身于无理性能力启用知性的不成熟状态中,习惯于在自己的行为和判断中引进他人对自己的权力关系,构成对自己的取代或剥夺。

我们的教育并没有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生命个体,而是习惯于在自己的行为和判断中,都需在别人给与的既定的框架中获得认同的安全感。

我们的教育体制制造了无数勤奋的学生、科学家和学者,却没有由此提高我们民族的创新能力,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者在鼓励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同时,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扼杀了个体生命的怀疑、批判、越界的冒险精神。

任何一个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大到国家、社会和团体,小到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必须明了:

第一,教育的启蒙使命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敢于明智,不能用学者的书本代替受教育者拥有智力,不能用外在的道德说教代替受教育者拥有良心;

第二,要使受教育者不能消极被动的接受现有知识,在习惯、偏见和制度的约束中因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懒惰和胆怯造成新的不成熟状态;

第三,要使受教育者在一切事物中拥有公开运用个人理性的自由,既要在社会所委派的职位上按其规则行事,克尽职守地运用自己的理性,并培养受教育者在超出职责范围之外进行反省批判的理性思考能力。

二、人文学科的价值

1、中国大学生的专业选择

恢复高考以来,人们不仅竞争着上大学,而且对专业的选择极其挑剔。

许多人都觉得,选专业是找工作的第一步。

专业选错了,就会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危险。

结果,大学的专业越来越实用,传统的人文学科及其教育面临严重的挑战。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2005年以来最受欢迎的专业是会计学。

依次是:

1、会计学2、电力工程3、机械工程4、商务行政与管理5、金融经济6、计算机科学7、计算机工程8、市场营销与经济管理9、化学工程10、信息科学与系统。

2001前,在美国人心目中,会计师是个枯燥无味、孤独怪僻、没有情调、只知道算帐的数字处理机。

2001年安然公司倒闭及其引发的华尔街金融欺诈丑闻,美国政府制定法规,加强审计、财会管理,创造了许多会计专业的就业机会。

会计专业也随之大受欢迎。

与美国一样,在中国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专业是会计、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技术性专业。

实际上,在就业和工作的背后,表现出人们上大学的态度越来越实际:

上大学就是挣大钱。

“潜在的收入水平”而不是“对社会作出贡献”构成专业选择的动机和依据。

专业的选择意味着:

大家不是急着做生意,就是要当工程师和政府官员,全都脚踏实地,全都为赤裸裸的金钱和利益所驱动。

相比之下,人文学科呈现出越来越边缘化的趋势。

在相对没有思想性的专业里聚集了中国最有才华的大学生,在最需要有思想能力的哲学、历史和文学等专业里,都是该大学中录取分数比较低或最低的学生。

即使在这些专业里,维持学生学习的也不是兴趣,而是迫不得已的无奈或就业与赚钱的预期。

西北师范大学比较热门的专业是数学、中文和外语。

数学是理工科中最有思想性的,中文和外语也属于人文学科。

但人们选择这些专业不是看重这些学科的人文学科属性,而是潜藏在背后的容易就业以及中学教师中语、数、外在学校教学中比较受重视并且有课外辅导的高额回报。

在政法学院,学生们选择专业依次是:

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管理学、社会工作、哲学。

前几年,社会工作和哲学专业选读人数少而不能开办。

其实,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多数人并不是表明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维护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追求和探索;选择法学专业的同时赋予了法律可以赚钱的工具性预期;选择社会工作专业是因为国家政策性的导向……

实际上,不论是哲学、文学,还是思政教育、法学和公共管理学、社会学,都是人文社会学科。

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专业选择并不是更看重这些学科的人文社会学科性质,而是赋予了这些学科的实用化和工具化的功能。

依此作为中国新一代大学生选择专业的动机,即使选择哲学、文学、法学的人数超过技术性学科,也必将造成人文学科的没落。

2、一流大学中精英们的专业选择

世界一流大学中精英学生的专业选择有个特点:

学生务虚不务实,人文学科比较热门。

哈佛大学的四大热门专业是:

第一是人文社会科学,选该专业的学生人数占本科生的48%。

第二是生物,占本科生的10%。

第三是英语,占本科生的8%。

第四是心理学,占本科生的7%。

耶鲁大学在过去二十五年中历史是热门的头号专业,2006年后才被政治学和经济学超出。

而耶鲁的经济学是高度理论化的人文学科,不是实用学科,耶鲁大学根本没有实用经济(商务)本科专业。

普林斯顿大学传统的五大热门专业是:

政治学、经济学、历史、英语和国际关系,46%的学生集中在这五个专业。

为什么一流大学的学生们大多选择务虚的人文学科?

(1)人文社会学科培养的是未来的领袖。

当领袖要把握大方向,其关怀和训练当然必须宏观,不能一天到晚坐在那里数钱算帐。

(2)人文社会学科的教育教给人们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阅读、如何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述。

(3)人文社会学科提供给学生一生中绝无仅有的机会,专心致志地去阅读伟大的哲学、文学和历史著作,它培养了学生伟大的理念,不被一些琐碎的细节所支配。

(4)人文社会学科培养的分析深度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有创造力。

(5)最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培养的是人们的共同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

无论是做任何事情,你想成功就要与成功的人接触,你赢得人家尊重的最好办法就是与人家有共同的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

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具有与思想复杂、社会关系深刻的人打交道的能力,你必须能够创造一个文化氛围,使这些思想复杂的人在这个氛围中感到愉快。

(6)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家庭背景。

家庭收入好的中高产阶层,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大学有充分的理解,鼓励孩子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大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发现自己和认识世界,反省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大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经历,度过大学的四年,再考虑实际问题也不迟。

3、普通大学中学生们的专业选择

普通大学的学生们大多来自劳动阶层家庭,常常是家里第一个或者是第一代大学生。

父母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在这些父母的观念中,上大学只是为孩子找到一个饭碗,大学只不过是个职业培训班,花几万元让孩子去读四年柏拉图、康德、孔子和朱熹,肯定脑子有病。

当然,劳动者阶层的子女并非不一定不喜欢柏拉图,问题是如今大学越来越市场化,高额学费成为全家最大的支出,许多学生都是贷款上学。

结果,从学生到家长,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就业,如何赚钱,如何养家。

学生们通过大学来探求人生、了解世界的青春梦想都因过早的世俗化和功利化而枯萎了。

结果可想而知:

那些务虚的学生几乎肯定会成功,成为自己这一代人的领袖或各自领域中的成功者。

他们的成功与高智商和社会关系多不无关系,但人文教育的积淀和价值理念更具决定作用。

而那些学习商科、计算机等实用学科的务实的学生们,还是和父辈差不多,卖力气为生,等着人家给工作。

4、伟大的理念造就伟大的人

众所周知,学习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者在政治、文化和历史领域内取得成就和影响有目共睹。

老子、孔子、孟子等人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又以其深刻的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孙中山、毛泽东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邓小平设计了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

荷马史诗至今仍是流淌在西方文化血管中精神血液;苏格拉底成为西方人的人格象征;柏拉图的理想国作为一种预言可能失败了,但作为一种价值观和理想,引导西方社会走向理性、公平和正义;马克思的思想给人类社会发展打上了深深的印记;华盛顿、罗斯福、丘吉尔的非凡成就无不归功于人文学科的熏陶。

即使在经济领域,以美国为例,在前1000家大企业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总裁拥有MBA或商学硕士学位,三分之二则受过人文学科的教育。

加州的蓝盾(plueshield)总裁布鲁斯•博达读的是哲学学士和硕士,还教过伦理学,他认为哲学帮助他思索深刻的问题,是他成功的关键。

前福特汽车公司总裁艾科卡学的是历史本科;《花花公子》的创建人休•海夫纳学的哲学;惠普公司前总裁卡莉•费奥利娜当年在斯坦福大学学的是中世纪历史和哲学。

迪斯尼的总裁迈克尔•埃斯内大学的专业是英语和戏剧,没有学过一天商学课程,他督促三个儿子都学人文学科,他说:

“人文学科对人的帮助是难以置信的。

理查德•弗兰克毕业于耶鲁大学哲学系,领导美国一家大投资公司24年,他的体会是:

“生意场上的事情瞬息万变。

不管你把公司办得多么成功,你那一套不到5年就得变。

也就是说,你每5年要有秩序地重新塑造你的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但你更需要一些能够综合思考不同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的人。

所以我作为公司首脑,就喜欢雇佣人文学科出身的人。

195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艺术专业的查尔斯•埃利斯创建并领导一个国际贸易咨询公司达30年,他说:

“如果你想当企业领袖或经理,本科学商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重大失误,你所能学到的只不过是一些高级的帐目管理技巧,只有人文学科才给你奠定了管理人才的战略性基础训练。

同学们,我不希望我的讨论引起一种误解:

似乎我们在有意夸大人文学科的重要性而故意贬低其他学科在人的成功方面的作用。

我想强调如下几点:

1、不要把人文学科技术化和工具化。

学习任何学科,诚然要考虑就业和工作,但人文学科的价值不仅仅是这些。

2、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它使我们在哲学、历史、文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学习中,培养一种伟大的理念,一种宏观的战略性思维,一种社会关怀和深刻的思想能力,一种驾驭局势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

如果你选择了人文社会学科,而没有培养起这些理念、思维和能力,那不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过错,而是你一开始就赋予人文社会学科以工具性期望。

3、学习人文社会学科,重要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把它当作一种实用知识去学习,如此,你虽然选择了人文社会学科,但它实际上只是个职业培训班;学习人文社会学科,要博览群书,尤其是要有古典文化的修养,你的血管中要流淌历史文化的血液,如此才能弥补现代化造成的传统与现实的断裂,才能在历史意识中作出对现实和未来的预测和把握,这对于事业成功很重要。

同学们,西北师范大学不是世界的一流大学,也不是中国的一流大学,但它在西北、在甘肃是一流的大学。

你们选择了人文社会学科,我希望你们能够正确理解人文社会学科的价值理念,要有在所在地区成为成功者和各个事业领域的领袖的强烈愿望和追求,并期望你们在自己的事业领域内取得辉煌的成就!

这是因为——

伟大的理念,培养和造就伟大的人!

2009-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