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197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六七单元课时教案.docx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六七单元课时教案

信息窗1

—人民币的认识

编写人:

蒋亚杰审核人:

郑世璐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人民币,纸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入。

师:

请大家看屏幕,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一个小姑娘(小华)拿一枚一元的硬币投到存钱罐里)

师:

你知道我国的钱叫什么吗?

学生看主题图,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

板书课题:

人民币的认识

活动二、解决问题怎么数?

师:

听听小华还说了什么?

课件:

“我想数数存钱罐里有多少钱,大家说我应该怎么数呢?

师:

快来一起整理一下吧。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

大家所想的数钱方法还真多,我们来看第三种方法:

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认识人民币

师:

除了存钱罐里的这些钱,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面值的人民币?

 

人民币的兑换。

师:

听听小华又说了什么?

“我们这里乘坐无人售票公交车的票价是1元,可是我只带了成角的钱,大家说我该怎么办呢?

”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小结:

1元等于10角,5元是多少角?

80角是多少元?

及时达标:

1元=()角1角=()分

5元=()角3角=()分

师:

拿起一张1角的纸币或者硬币,谁能拿出和我一样多的人民币?

师:

现在大家能准确地数出存钱罐里到底有多少钱了吗?

快点来数一数吧!

活动三:

实践

出示文具超市(橡皮3角、铅笔4角、练习本3角5分、笔记本7角,铅笔盒2元)

(1)1元钱能买哪些东西?

要找回多少钱?

(2)我有5角钱,能正好买些什么呢?

2、买东西

你能拿出正好的钱吗?

(根据屏幕上商品的价格,学生拿出正好的钱)

当堂达标:

1、7元=()角2元8角=()元

50角=()元16角=()元()角

2、一本练习本1元钱,一支铅笔5角钱,买一个本和一支笔共花()角钱。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认为钱有什么用途?

作业布置:

必做题:

58页自主练习1、2、3、4、5题。

选做题:

59页自主练习6题。

板书设计:

小小存钱罐

——人民币的认识

1角=10分

1元=10角

教学反思:

 

教学建议

 

信息窗2小小存钱罐

—购买文体用品

编写人:

蒋亚杰审核人:

郑世璐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体验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

今天我们一起去小小文具店看看,但是只有答对门上的题才能进去,我们试试吧!

【课件出示:

1元=()角10分=()角  

()角=6元  7元5角=( )角  

24角=()元  9元=(  )角】

活动一

师:

大家完成得真棒,我们快进去瞧悄吧!

【可件出示问题商店的图片(教科书第60页情景图)】

师:

店里有什么呢,你知道哪些商品的价钱?

师:

你想买哪些物品,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买一个铅笔盒和一支铅笔应付多少钱?

拿20元买一个铅笔盒和一袋彩笔够吗?

用1元钱买一块橡皮,还剩多少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组由代表说出解决的办法,可以把单位换算成是一样的了,比如,把1元换成10角,再用10角减去橡皮8角就能很快的算出还剩的钱。

活动二:

师:

我们看看谁来了?

(课件播放:

凯蒂猫手拿5元钱,说:

“我买一块橡皮。

”)

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

(板书问题)请你自己先试着做做,再把你的方法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师:

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师:

如果你有1张2元钱,你想买什么,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师:

请你独立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出来。

师:

谁能把自己做的题给大家说说?

活动三:

师:

现在,我们一起做个“小小售货员”的游戏,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标有价钱的实物图片和人民币图片。

小组成员轮了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看看看看那位售货员收的钱和找出的钱最正确。

  

当堂达标:

小猴买水果

小猴有15元,

(1)如果想全部花完,可以买那几样水果?

(2)如果想使买的水果种类最多,可以买哪几种水果?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作业布置:

必做题61页自主练习1、2、3题。

选做题61页自主练习4题和课外实践。

板书设计:

小小存钱罐

——购买文体用品

6角+7角=

(1)元(3)角(6角+7角=13角)

1元–8角=

(2)角(1元=10角)

教学反思:

 

教学建议

 

第七单元大海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编写人:

蒋亚杰审核人:

郑世璐

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其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

教学难点: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教学措施: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如学生熟悉的换回生活,动物世界,手工劳动等,学习本单元让学生充分运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进行直观操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让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基础训练、单元达标检测等形式来检测本单元知识的掌握。

课时安排:

5课时。

 

信息窗1赶海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编写人:

蒋亚杰审核人:

郑世璐时间: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

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周五一起去挖蛤蜊,玩的开心吗?

老师给同学们录像了呢,你想看吗?

(录像)

师:

同学们的收获课真多呀,在对话中,蹭着许多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1:

小红捉了12只虾,小林捉了26只虾

生2:

小文捉了11只螃蟹,小丽捉了23只

师:

同学们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口算

师:

我们这节课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留在问题口袋当中以后再来解决。

师:

我们先来看第一题,谁来列式?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会算吗?

怎样算的?

生1:

2+6=8,10+20=30,12+26=38。

生2:

26+10=3636+2=38

2、动手操作

师:

同学们用口算得出26+12=38,算的对吗?

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首先自己来摆,然后先祖之间互相交流。

(小组交流)

师:

谁来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展示一下?

摆小棒

先摆出26,是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再摆出12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

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有8根,再把整捆的合起来一共是3捆,所以12加26得38。

师:

说的真好,那些同学也是这样摆的?

再来说一说。

(课件演示摆小棒)

师:

除了摆小棒的方法,还可以使用计数器,谁想到这里来拨一拨?

拨计数器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6,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表示加上1个10,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表示加上2个1。

和起来就是38。

师:

谁还会说?

(课件演示拨计数器)

3、竖式计算

师:

今天老师介绍一种新的方法,用竖式计算。

既然是竖式计算,那肯定是竖着写的,写错了没关系,大胆的在答题纸上写一写吧!

师:

同学们太聪明了,自己就写出了你的竖式,谁写的最正确呢?

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

请你一起来书空。

师:

你会写了吗?

来说一说吧,(课件演示)谁写对了?

请你在下面再写一个正对的竖式吧!

师:

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谁能说一说,我们在写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多说

及时练习

帮助小兔子找萝卜

27+11=41+35=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当堂达标:

课本自主练习2题。

课堂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必做题:

65页自主练习1、2、3、4、5题。

选做题:

66页7,8,9题及67页的聪明小屋。

板书设计:

12+26=38(只)

12

 +26

38

教学反思:

 

教学建议

 

信息窗二摆贝壳——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编写人:

蒋亚杰审核人:

郑世璐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与创造。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

情境图、计数器、小棒。

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

海水退潮以后,小朋友来到大海边,不仅捉螃蟹捉虾,还进行了其它有趣的活动,他们又在干什么呢?

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回答:

小朋友们在沙滩上用贝壳摆了漂亮的图案,摆了轮船、小帆船、海鸥。

3、问:

你发现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2)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3)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4)摆海鸥和摆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5)摆轮船和摆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6)摆轮船和摆海鸥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探究"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

"

(1)探究学习:

①问:

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怎样列式?

板书:

47-32=

②小结:

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就是求47比32多多少?

①猜想:

47减32得多少?

②验证:

47减32到底得多少呢?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

③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①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口算:

47-30=1717-2=15

b口算:

40-30=107-2=510+5=15

c 用竖式算:

②教师小结:

a.把32分成30和2,先减去30,再减去2。

b.把47分成40和7,32分成30和2,先从40里去掉30,再从7里去掉2,再把两次剩下的合起来。

c.(结合计数器)问:

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4-3是什么意思?

7-2呢?

(3)概括:

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求出47-32=15,这些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2、探究“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两个问题一起探究,学习步骤同上。

3、总结概括(利用板书)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2)仔细观察每个算式中的3个数,你又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a.在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

b.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三、当堂达标:

小鸟送信。

①尝试解决问题(连线)

②解释(说思路)

1565462338

+12-32-15+10-11

 

273133

课堂小结:

学生对竖式已经有一定理解,做起题来比较顺利,但要注意一点:

相同数位要对齐。

作业布置:

必做题:

70页自主练习1、2、3、4、5题。

选做题:

71页自主练习6题及聪明小屋。

板书设计:

摆贝壳

47—32=15(个)

47

—32

15

教学反思:

 

教学建议

 

信息窗三参观水族馆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编写人:

蒋亚杰审核人:

郑世璐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参观水族馆”的话题引入。

师: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水族馆参观,你们想去吗?

有几个小朋友也在参观水族馆,我们和他们一看去吧!

师: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图上都有什么?

你想知道什么?

生1:

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2:

右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3:

左边的鱼缸比右边的鱼缸里的鱼少几条?

4:

右边的鱼缸比左边的鱼缸里的鱼多几条?

5:

红鱼比黄鱼少几条?

6:

黄鱼比蓝鱼少几条?

二、合作探究、及时达标

(一)、师:

我们先来解决“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这个问题吧!

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呢?

生:

可以这样列式:

14+28=

师:

14+28怎样计算呢?

请小朋友在小组中商量一下。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各小组派代表

组一:

口算

组二:

列竖式

组三:

4+8=12,10+20=30,12+30=42。

组四:

用计数器

师:

刚才同学们研究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真了不起!

你们喜欢那种方法来计算呢?

为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说明理由,并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及时达标

师:

我们有了好方法,一定会把问题解决的又快又好的。

来看“右边鱼缸里一共多少条鱼”这个问题吧!

师:

谁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

23+27=

师:

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计算

生交流:

……

师:

你们计算的这么好,能不能告诉同学们,你觉得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

写的时候各个数位要对齐,计算的时候先从个位加起,满十在前一位加一。

师补充:

“进一”时要在前一位右下角写上一个小“1”,防止加的时候漏掉了。

师:

观察一下,咱们今天学到的加法计算和前面的加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

以前学的加法都是个位和个位的数加起来都不超过十,今天学的都够十了…

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当堂达标

1、列竖式计算

46355736

+29+45+18+27

3、火眼金晶判对错

563824

+27+22+65

735099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意义。

作业布置:

必做题:

74页自主练习3、4、6、8、9题。

选做题:

75页自主练习7题。

板书设计:

参观水族馆

14+28=42(条)

14

+28

42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教学反思:

 

教学建议

 

信息窗四参观标本馆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

编写人:

蒋亚杰审核人:

郑世璐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标本馆好吗?

2、通过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的问题:

鱼类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虾类比贝类标本少几种?

师:

小朋友真棒,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鱼类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究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的方法:

摆小棒,用计数器算,

用竖式算。

(师板书)72-56=16(种)

72

-56

16

二、自主探索,及时达标

1、你能自己解决这虾类比贝类标本少几种个问题吗?

2、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3、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让生板书竖式。

总结出: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学生进行独立探索。

再讨论交流中,能探索出多种算法,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并能清晰、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强调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三、当堂达标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42+1950-3864-46

55-2691-6270-35

34+1229+862+26

列竖式计算

8368433460

-47-11-28-19-24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难点,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在经过教师的讲解来学习本课知识。

作业布置:

必做题:

78页自主练习2、5、6、7、8题。

选做题:

79页自主练习9、10题。

板书设计参观标本馆

72-56=16(种)

72

-56

16

教学反思:

 

教学建议

 

信息窗5买纪念品

—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编写人:

蒋亚杰审核人:

郑世璐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从情景图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知识。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知识。

教具准备:

情境图。

学具准备:

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纪念品”的话题引入

师:

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各种展览和管区。

妈妈决定带小红买几种纪念品带回去,他们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好吗?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窗口5)我们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几种标本?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2、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

回答下面问题;

妈妈想买什么标本?

拿多少钱去买?

大约还剩多少元钱呢?

估计一下,

还剩多少元应该怎样计算的?

3、全班交流

师:

哪个组员一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学生可能出现:

50-13=37(元)

37-17=20(元)

13+17=30(元)

50-30=20(元)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进行解决

小组再次合作

全班交流

先板书算式

师:

这些算式你觉得熟悉吗?

有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师:

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

怎样列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

为什么要先算?

能否将你们的两个算式组成一个算式,

4、如果给你50元钱,你想要买哪些物品?

还剩多少元钱?

5、举例连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及时达标

36-27+1460-12-37

56+24-1564-15-6

4+50+3262-35-5

三、当堂达标

课本第3题解决问题

文具店里有80支铅笔,上午卖了23枝,下午卖了27枝。

还剩多少枝?

□○□○□=□(枝)

第5题火箭金晶判对错

73-18-26=29

73

-18

55

-26

29

85-57+24=62

85

-57

38

+24

62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算理,并学会用竖式。

作业布置:

必做题:

81页自主练习1、2、4、6、7题。

选做题:

83页自主练习8、9、10题。

板书设计:

买纪念品

—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50-13-17=2013+17=30

50-30=20

教学反思:

 

教学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