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3875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

课题名称:

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

关键词:

微课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其他

研究类型:

其他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微课程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那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

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教学设计到DavidPenrose提出的,认为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

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写出一份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用麦克风或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最终的节目长度为1-3分钟;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后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课程资料的内容;将教学视频和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Shieh,2009)。

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课程,如在理解复杂概念方面的课程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OpenEducation,2009)。

尽管如此,这种在短时间内提炼出核心概念的微课程形式,促使教师、学习者、研究者与利益相关者中心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开展教学。

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

自2011年期,以“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与“微课网”为代表,以及最近为配合上海地区电子书包项目而启动的上海市闵行区汇总小学微课程设计评比,国内开始了微课程实践层面上的尝试。

同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

在种种合力的推动下,这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通过目前国内外关于微课研究的现状看出:

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有的是教案式,有的是视频式;课程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应用领域有待扩充;课程资源的自我生长、扩充性不够。

而在国内,有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施,在提法上有“微型课程”、“微课程”、“微课”等;而即使是名称相同,其界定的范围、资源组织模式也不尽相同。

而本课题的研究将则是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对微课程的开发进行一些探索,同时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同时,由于课题组所在学校为城乡结合部,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家庭都具有移动终端或电脑网络,而学校则具有充足的电脑和硬件设备,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通过此次研究,希望能为这样的学生找出一条通过微课这个平台自主学习的道路来,为“翻转课堂”的普遍实施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本课题的选题,也希望通过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性研究,提高刚打教师的业务能力,形成一套具体的微课开发及应用模式,进而带动全校、全区乃至全市学校通过微课的应用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目前微课程的数量不断增多,但是质量远不达标,利用率较低。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军人,掌握学生的水平情况以及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一线教师创作微课程不但能保证微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本次研究,努力争取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带头辐射作用,带动广大的一线教师,学习创作微课,并创作一个主题学习网站,并把这个网站做成广大教师研究交流、学习自主学习的平台。

同时努力做到“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群体进行整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

”结合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少部分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可是学校具有充足的计算机设备的实际,探索出一条微课与具体的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以加速农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来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在于:

1、微课的设计理念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反思能力,因为微型教学资源的设计是模块化、工具化的,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来确定自己究竟需要怎么样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个性化地、自主地选择微型学习资源进行专题化的、模块化的学习,能够集中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2、如果将一个问题制作成视频的话,那么教师只需要讲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种重复性的劳动,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让教师的精力更集中于备课或者更个性化的学生指导上,或者钻研更好的教学法,摆脱沉重的重复性工作。

3、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每一个专题化的重点难点,都能找到学校里最擅长讲解这个问题的教师来做一次专门的解答,并以视频的形式供学生观看,这样就能集中学校各个方面特长的教师的优质资源供学校每一个学生使用与学习,使全校学生都能得到学校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结合枣庄市教育局优秀教案评选及推广使用活动,通过教师的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每一课的重难点,创作出适合制作微课的微教案、微学案、微习题等,为下一步创作适合学生使用的微视频创造条件;

2、以枣庄市首届微课大赛为契机,努力提高自己的“微课”制作水平,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微课程创作比赛,整理出成系列的课程资源并制作微课程专题网站,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促进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3、通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专题网站的微课资源进行学习,教师不断对微课资源进行修改,并不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进行修正、总结,得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微课程教学模式;

4、在全街道、全区范围内推广“微课程教学模式”,并通过不断的修订,使其更加地成熟,真正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中,根据课题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微课使用的具体情况,对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寻找问题所在,在专家的指导下,提出合理改革意见或方案,不断调整研究计划和目标,使研究者在不断地调整过程中得到启示。

2.案例研究法:

 

对典型的课例和学生学习的案例进行研讨,邀请专家参与,分析微课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和在具体的实践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兴趣爱好产生的影响。

 

3.问卷调查法

组织2-3次问卷调查,调查家长、老师对此次研究的印象和反应,同时调查学生应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收到的不同效果。

4、经验总结法:

 

根据研究计划,各研究者对不同阶段和全过程进行分析概括,合理总结,促进全体研究者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

 三、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具体技术路线设计为认真学习微课制作方法,并通过专家引领,设计出合理的微课程,并通过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方式,对这些微课资源进行资源共享,通过学生对这些资源的探索性使用,总结出初步的教学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对微课资料及网站进行修改。

然后在全街道乃至全区范围内推广教学模式,再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教学模式进行修改,真正提炼出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微课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4.5-2014.6

从全校所有教师中选择语、数、英学科的优秀教师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报表;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4.9-2016.7

1、2014.9——2015.1 组织开题与培训:

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对课题组成员开展信息技术基本运用和微课程制作培训,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制定实施方案、计划。

2、2015.3——2016.2课题开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带领全校教师创作开发微课视频,并制作专题网站,并在本校学生中开始推广使用,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并对本课题组研究情况进行交流、研讨、总结,并结合实际进行调整,初步形成自己的应用模式。

3、2016.3-2017.1本阶段将对微课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优秀教案和微课程评选对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软件进行研究、补充和完善,同时在全街道乃至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广泛交流、认真总结研究成果,全面推进。

第三阶段:

总结与结题阶段2017.2——2017.6

申请结题,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整合信息技术,深化学科教学》 2009年山东省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尹君2009年7月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枣庄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尹君2002年10月

《计算机教学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04年山东省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尹君2004年7月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枣庄市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尹君2009年6月

枣庄市首届微课大赛一等奖尹君2014年4月

枣庄市首届微课大赛三等奖王娟2014年4月

枣庄市首届微课大赛三等奖甘淼2014年4月

枣庄市首届微课大赛三等奖王川永2014年4月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61~65

[2]李晓玲.佛山市教育局全国首创“微课堂”[N].南方日报,2011-5-19(A02)

[3]胡铁生.佛山教育局全国首创“微课”作品征集活动广受好评[J].教育信息技术,2011,(6):

21

[4]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桂耀荣化学教与学2013-05-10期刊247

[5]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吴秉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01期刊563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组全体成员是从学校语、数、英和信息技术四门学科的任课教师中挑选出来,实验教师全为三十五岁以下青年教师,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全部为本科学历;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在各自的学科都是学校的业务骨干,多次在全区乃至全市组织的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多篇论文在各项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特别是在2004年枣庄市首届微课大赛中,尹君获得一等奖,甘淼、王川永和王娟老师获三等奖。

尹君,1979.6,中小学二级教师,信息技术、英语,本科,信息骨干教师

甘淼,1979.7,中小学二级教师,数学,本科,数学骨干教师

李鹏,1980.10,中小学二级教师,美术、美工,本科,德育主任

王娟,1983.4,中小学二级教师,数学,本科,教导处副主任

王川永,1984.4,中小学二级教师,语文,本科,教导处副主任

王子灿,1983.5,中小学二级教师,语文,本科,语文骨干教师

三、保障措施:

1、硬件设施准备情况

学校以2002年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为契机,配置了微机室、多功能教室,随着教育示范县的创建,学校为所有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所有的教师配备了电脑,建设了学校资源库,所有的教室都有网络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地上网查阅各种资料。

今年,学校还计划安装一套教室录播系统。

雄厚的硬件配备和优化的信息化环境,为学校开展“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这一课题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2、研究者经费、时间保证:

在本课题今后的研究中,学校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作为课题组的活动经费,同时将通过减轻研究者的工作量,增加学习、研究时间来切实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3、组织协作研究情况:

我们还将聘请了市、区、街道科研室的领导指导我们进行实验研究,指导我们制订并实施相关措施,做好资料积累、处理及电脑归档等工作。

在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阶段,学校将帮助课题组做好相关学校的协调工作。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