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行业概况及企业运营模式影响因素行业特点主营业务情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380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影行业概况及企业运营模式影响因素行业特点主营业务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电影行业概况及企业运营模式影响因素行业特点主营业务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电影行业概况及企业运营模式影响因素行业特点主营业务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电影行业概况及企业运营模式影响因素行业特点主营业务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电影行业概况及企业运营模式影响因素行业特点主营业务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影行业概况及企业运营模式影响因素行业特点主营业务情况.docx

《中国电影行业概况及企业运营模式影响因素行业特点主营业务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影行业概况及企业运营模式影响因素行业特点主营业务情况.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电影行业概况及企业运营模式影响因素行业特点主营业务情况.docx

中国电影行业概况及企业运营模式影响因素行业特点主营业务情况

中国电影行业概况及企业运营模式

-影响因素、行业特点、主营业务情况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文化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中国主要中心城市人均GDP已经接近4,000美元,北京、上海、深

圳等大城市人均GDP均超过5,000美元。

从国外发展经验看,城市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的临界点后,国民经济开始进入到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快

速升级、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阶段,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也迎来高速增长

的黄金时代。

中国文化产业2009年的增加值已达到8,400亿元,2010年更是超过10,000

亿元。

根据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的“今后五年内文化

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

由"十一五"期间占同期GDP的2.5%提高到5%以上。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

消费的不断升级和技术的快速进步,中国文化产业将逐步挺进数字化与消费型

时代。

居民日益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会释放出巨大的文化产品

购买欲望和消费能力。

电影行业作为文化行业快速发展的排头兵,2003年起票

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票房和银幕数仍偏小,具

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2)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

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把文化产业发展作

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规划指出,中国要发展重点文化产

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并加大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

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要

求大力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

变,第一次明确把电影产业提高到战略产业的高度。

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

经济支柱性产业。

国家还积极落实文化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依法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

为,从而保护了电影产业链上各方的利益。

国家还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国产电影

给与了适度的市场保护,为国产电影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和有利的发展环境,

这有助于国内电影企业尽快缩短与国际同行之间的差距。

(3)电影数字化有效降低行业成本

电影和其他行业一样基本全面普及数字化应用。

它是电影诞生百年以来最

大的一场变革,给电影市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电影生产环节,数字化拍摄电影,大大缩短拍摄周期,降低拍摄成本;

在电影发行和放映环节,不用胶片极大节省了发行成本,并且有利于影院增值

业务的拓展;在影院经营方面,数字化有力推动了院线和影院的现代化管理及

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影院放映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影院的经营效益。

2、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竞争程度日益激烈

在电影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院线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影院方面,

业内外资本的大量涌进一方面抬高了影院的租金成本,另外一方面也对现有影

院造成冲击。

在院线方面,现有院线激烈竞争的同时,每年都会有新的院线成

立,这都带来新的竞争。

(2)盗版冲击

盗版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国家和影视企业一起在

打击盗版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目前盗版现象依旧十分猖獗,这直接影响电

影作品的票房收入。

(3)新兴媒体对影院放映带来的挑战

由于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电视、互联网、移动通讯、卫星等技术服务

机构正在成为电影产业中的新成员,影院外其他传播模式的观影效果在逐步增

强。

同时,由于多媒体渠道的拓展,影院外其他传播模式的有效到达率将逐步

提高,其他模式的观影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这些都将对影院观影人群形成一定

的挤占效应。

(四)行业主要特点

1、行业特有经营模式

在目前中国电影业的监管政策下,电影发行公司发行影片和影院进行电影

放映的两个流程之间存在一个特殊且必备的环节——院线(由于院线均分布在

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因此院线也称为城市院线)。

电影的销售模式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体现为:

电影发行公司委托院线公司

负责影片的放映工作,院线公司根据旗下所属影院的情况对影片放映进行统一

的安排及管理。

国家广电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45条院线,构成了我

国电影业的主要发行放映渠道,也是电影公司电影作品主要的销售渠道。

同时,由于院线占有了大部分影院和银幕资源,且电影产品的消费主力为

城市居民,因此来自院线的票房收入始终为全国票房收入的主要来源,且比重

逐年上升。

2、行业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周期性特征

(1)电影业的档期(季节性)特征

中国电影档期的运作模式是从学习和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成熟电影市

场的运作惯例逐渐发展而来的。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电影档期的概念日渐成熟。

目前形成以春节档、暑

期档、贺岁档和国庆档这四大档期为主,以五一档、情人节、清明节和端午节

等几个小档期为辅的格局。

由于电影行业存在档期现象,所以电影业的票房收入根据档期呈现较为明

显的季节性,即夏季(暑期档)和冬季(贺岁档及春节档)是国内电影票房收

入的两个波峰。

但是,随着影片数量的增加,电影行业档期现象日益平滑。

(2)行业的区域性特征

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习惯等因素,中国目前的影院分布呈现区

域分布不均现象,主要表现为:

大城市影院多于小城市,东部沿海地区影院多

于中西部,南方地区影院多于北方,经济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从省区、直辖市院线市场来看,中国电影产业开始“院线制”改革后,广东、

北京、上海以及江浙等省市一直领跑全国电影票房市场。

2012年,广东、北京、江苏延续2011年的排名依旧排名前三,票房分别为23.26亿元、16.12亿元以及15.29亿元,占城市院线票房的比例分别为

13.99%、9.69%以及9.19%。

除江苏外,在票房总量增长的同时,占比较上年有

所下降,二三线城市发展依旧迅猛。

2013年,广东、江苏以及北京仍占据领先

优势,位列前三,分别为29.69亿元、20.20亿元以及18.60亿元。

从城市来看,2011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六座城市仍

然位居城市票房前六,票房合计45.24亿元,占全国城市院线票房的36.41%,

占比较2010年下降3.44%。

2012年,上述六个城市依旧位居票房前六,票房

合计55.81亿元,占全国城市院线票房的33.57%,占比较2011年又下降2.84%。

2013年,上述六个城市依旧位居票房前六,票房合计67.15亿元,占全国城市

院线票房的30.85%,占比较2012年进一步下降。

中小城市的电影市场也有了

长足的进步,电影票房总量和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

从区域来看,经济发达地区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中西部地区电影市场亦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1年新增影院803家,其中,东部地区新增276家,

新增银幕1,324块;中部地区新增352家,新增银幕1,044块;西部地区新增

175家,新增银幕662块。

总体来说,影院建设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

吻合,影院地区分布也进一步趋向均衡。

2012年,二、三线城市影院数量保持较快增速。

到2012年底,全国县级

城市拥有数字影院近千座,银幕数超过3,000块,县级城市数字影院普及率达

到35%以上。

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浙江、河北、宁夏、重庆等省区率先

实现了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

2013年,二三线城市影院数量增速仍高于一

线城市。

(3)行业的周期性

电影行业作为文化行业,其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均GDP的增长水平直

接相关。

中国国民经济已进入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城市化水平

迅速提升的新阶段。

社会消费结构将向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受益于国民经济增长、人均收入

的提高以及人民群众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的增加,电影产业收入在与国民经

济保持同步高速增长的同时,在经济低迷的时期仍能体现出较强的抗衰退性特

征。

3、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电影发行和放映行业的上游是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下游是直接面对观众。

院线、影院与电影制作和发行企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高质量的电影会为影院带来更多的观众和更高的票房收入,从而推动了高档次影院的改建和新建;院线和影院的发展会拓宽和改善影片发行渠道,更好的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从而增加电影的票房收入,促使影片投资制作方继续加大影片投入,出品高质量电影。

按照目前的市场格局,影院和院线大多数可以获得约57%的票房分账收入。

因此,实力较雄厚的电影企业都已经或者正在尝试进入电影放映行业以获取丰厚的利润。

(5)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主要产品或服务及其用途

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院线发行和影院放映业务。

院线发行主要是以院线为纽带,连接电影制片商和影片放映方,实行统一

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

影院放映业务主要为观众提供影片放映业务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餐饮或

其他增值服务)。

2、主要产品或服务的流程图

本公司从事院线发行和放映的业务流程图如下:

1、院线业务流程

(1)收集影片信息

院线通过与主要制片方、发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影片

的相关信息。

一些中小影片的制片方也会积极与院线洽谈,提供其影片资料,

争取公映的机会。

同时,各大院线之间也会相互交流,多方位的掌握片源信息。

(2)分析市场前景

对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影片信息进行筛选,与影片发行方落实各影片档期,

制定每月分账影片节目单。

积极组织安排内部试片,召开影片营销会议分析讨论各部影片的市场前景,

把每月排映影片分为重点、次重点等档次,预测每部影片的票房前景,形成分

析报告供各影院参考。

让影院在影片上映前及时把握影片的市场前景,从而做

好上映初期的排片。

(3)洽谈分账比例

通过上述对影片前景的分析,院线与影片发行方洽谈发行分账比例以及相

关的奖励方案。

(4)制定排片计划

结合影片受众地域性及院线下属影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院线所属影院的整

体排片计划,向影片发行方预定拷贝数量。

(5)制定营销方案

根据影片特色及上映规模,制定影片营销方案,供影院参考,合理安排影

片宣传品的发放,并为各地影院争取安排更多的首映见面会等发行方宣传活动。

同时,结合影片上映计划,与制片方或者其广告代理公司洽谈贴片广告工

作,并把具体播放场次的计划分配给影院,跟进广告剪接等相关工作、

(6)投放影片

确定影片拷贝投放后,及时把排片表、影片发运表提供给发行方,要求发

行方把拷贝按照排片表分发给各影院。

同时,把发行方提供的拷贝货号单发给

影院以便影院核对拷贝,并检查拷贝达到情况。

2、影院业务流程

(1)影片放映安排

根据院线制定的排片计划,影院将取得影片的数字拷贝。

影片的具体放映

时间和场次等由影院自行做出安排。

同时,影院会根据影片放映的实际情况和

收益来合理调整放映时间和场次。

(2)影片营销宣传

影院会结合影院自身制定的营销计划和总部市场部下发的营销计划,组织

和执行影片的营销宣传布展和活动,包括户外广告、影院阵地广告、媒体宣传、

优惠促销、商家资源互换、明星首映见面会以及宣传品派发等。

(3)广告业务

影院根据影片的上映计划,影院会与广告代理商洽谈相关的广告业务,包

括映前广告、阵地广告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