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分节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891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分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分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分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分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分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分节练习.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分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分节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分节练习.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分节练习

必修一专题三一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

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

C.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   D.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洪秀全宗教理论的思想来源的是

A、西方基督教教义   B、儒家大同思想  C、农民的平均主义 D、道家无为思想

3.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

A.秦末农民起义B.明末农民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4.“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5.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6.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7.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8.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必修一专题三二辛亥革命

1.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D.责任内阁制

4.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

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6.图3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7.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8.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

“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9.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

五色旗的寓意是()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10.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

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12.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13.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能体现孟德斯鸠的主张的代表文献是

A.《资政新篇》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定国是诏》

1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民主共和制度B.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摧毁封建专制统治

15.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

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

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

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答案】

(1)政治革命。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

16.材料一2006年10月9日湖北省暨武汉市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大会在武汉召开。

来自台湾的新党主席郁慕明发表讲话说:

辛亥革命这段历史,不仅是我们两岸人民的共同的记忆,同时也会成为我们团结、和平与发展的动力。

95年前的10月10日,武汉首役的第一枪,推翻了满清的专制,这一枪跨出了一小步,但是对国家、民族迈向世界化、现代化却是一大步。

(1)材料中的“武汉首役的第一枪”可说是历史选择了武汉。

试分析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②武汉地区人民反帝斗争高涨;

③清政府已空前孤立,革命时机成熟;

④革命党人尤其是文学社和兴进会的宣传组织;

⑤四川保路运动为其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2)材料中指出“武汉首役的第一枪,推翻了满清的专制,这一枪跨出了一小步,但是对国家、民族迈向世界化、现代化却是一大步”。

请分析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伟大贡献。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②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材料三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员会副执行长、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在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大会上表示:

辛亥革命14年后,终身奉守革命之志的孙中山先生病逝北京,临终时仍一心以国家、民族前途为念,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

而他勉励国人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其实也是他对辛亥革命的最终评价。

如何理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最终评价。

①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对帝国主义还抱有天真的幻想;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侵略中国的局面没有任何改变。

②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

③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进行封建专制统治,出卖民族利益,既是封建主义的代言人,又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④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必修一专题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下列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A.领导力量B.指导思想C.奋斗目标D.革命性质

2.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

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3.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

4.《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

“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5.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

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6.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7.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8.(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18题)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

B.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绘农民,不允许土地买卖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9.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

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10.“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B.五四运动C.五卅运动D.一二·九运动

11.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12.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13.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15.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

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国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

北京奥运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图13图14图15

图1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图14 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会见地址

图15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第一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排序:

图(15)→图(14)→图(13)

历史意义:

图13:

   建立了全国性的红色政权。

图14:

  创建了第一支坚强的红军部队;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图15: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了。

 

必修一专题三

第一节BDCAAAC8.B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首先否定C项不符合题意,而D项本身不符合史实,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当时并没有实施。

太平天国虽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是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没有真正实行过,因此A项不对。

但是,却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第二节CCDAAABACCBDBA

第三节DCCACCDDBBAC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