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上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1785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三上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数学三上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数学三上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数学三上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数学三上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三上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

《数学三上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三上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三上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

数学三上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教学目标: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同时,也能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其他平面图形的特征奠定基础。

这部分内容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第二段,认识周长的含义;第三段,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个练习和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展开教学活动。

2.为学生留有适当的探索空间。

3.关注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课时安排:

5课时

 

第1课时总第21课时

教学内容

第36—38页。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并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角与边的特点,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重点

体会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角与边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之处。

课前准备

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或长方形若干,钉子板一块,三角尺两副。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导入新课

1.找教室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1)今天,我想和你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这个教室中的数学知识,看看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给大家10秒钟的时间,请认真看。

(2)指名回答

2.举例

(1)那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

形或正方形?

(2)指名说。

3.导入新课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

就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今天这节课我

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它们,体会它们的特征。

(板书课题:

认识长

方形和正方形)

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大屏幕上图形,然后,大胆猜想一下,长方形的边和角有怎样的特点?

(板书:

边,角)

(2)指名汇报。

(3)你们的猜想究竟是对还是错,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

(4)大多数的小组已经想出办法验证好了,下面就请个小组汇报一下。

(5)介绍、展示。

(6)现在你能告诉大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了吧。

(板书: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1)咱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用折、量、比等方法,发现并验证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那正方形的边和角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好,动手试一试。

(2)动手试。

(3)指名汇报。

(谁来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想想做做2

同桌互相配合,看哪两个人先摆好。

3.想想做做3

怎样折才能得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自己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来折一折,演示。

4.完成想想做做4—6题。

四、课终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内容?

在这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①说的时候强调某一物体的某一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②学生先讲到长方形就先反馈长方形,先讲到正方形就先讲正方形。

③多种方法折时注意证明长方形的是哪两条边相等,正方形证明四条边相等,可以两条两条的折,再对角折,也可以对角折两次,要让学生分清楚。

量直角时有没有办法让同学们一看就知道其余几个角也是直角。

板书

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图形边角

长方形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学

反思

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

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这个过程让学生不仅体验到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更为严密的逻辑和数学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提供给学生充足思维空间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教学内容

第39—4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细线、尺子。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观察操作,初知周长

1.摸一摸。

(出示数学课本)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

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你能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吗?

独立摸一摸,再互相看看说说。

2.找一找。

(出示手帕、瓷砖等物件的实物图),你能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吗?

出示游泳池的图片,你能指出游泳池的周长吗?

指名边指边说。

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是指哪里的长度?

指一指课桌面、三角板的周长在哪里?

你能找一些教室里物体的面的周长吗?

3.围一围。

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描一描(“想想做做”第62的第2题)

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小结:

周长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一般情况下,周长是指围成这些平面图形的边线的长。

2.量一量(“试一试”)。

独立量一量,算一算,完成后在小组中交流算法。

3.算一算(“想想做做”第4题)

全班交流,重点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说题意。

独立试做。

集体校对并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1.实际测量(“想想做做”第3题)。

2.解决问题(“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

四、课终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①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②学具盒面的周长在哪里。

你能知道它的周长有多长吗?

想办法算一算。

交流算法。

③三角尺的周长在哪里,你能算一算吗?

④拿出一片树叶,你能指出树叶的周长在哪里吗?

想办法算出树叶的周长。

学生交流算法。

板书

设计

认识周长

一周边线的长周长

4×4=16cm5×2=10cm2×2=4cm10+4=14cm

教学

反思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在课堂上,首先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一只蚂蚁爬树叶边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让学生用彩笔描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及课本上习题上的图形,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最后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及知识的拓展延伸。

 

第3课时总第23课时

教学内容

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会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

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吗!

2.出示教学挂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篮球场是什么形状?

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2.你会算长方形的周长吗?

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4)28+15=43(米)43×2=86(米)

4.你喜欢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为什么?

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5.尝试解决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2)独立尝试解答,并指名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

(3)集体订正,交流,重点说说每种方法是怎样做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质疑:

做这两道题时,你们先干什么?

又干什么?

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

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3.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追问:

做这两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动手拼图形,拼好后在小组内互相检查。

(3)在班内交流不同的拼法。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能告诉大家吗?

①用小棒搭一个长方形,再搭一个正方形。

看着图形,说一说。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名称。

3.周长。

 

②先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计算出周长。

做完后交流,你量了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

③完成1、2题后,讨论:

要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

 

板书

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4)28+15=43(米)43×2=86(米)

教学

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伊始,我先是带领同学复习了上两节课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一般图形周长的概念,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在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我没有急于灌输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该如何计算,鼓励他们寻找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将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罗列在黑板上,然后带领大家一起去比较这些方法的优劣,让学生选择认为最好的方法。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整堂课学生的热情都非常高涨,积极举手说出自己寻找到的方法。

 

第4课时总第24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六第1—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2.估算并计算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请以小组为单位,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分组自由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4.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这些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板书课题)。

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周长含义的理解,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看图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

(二)专项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3、4题。

出示题目,独立思考完成。

集体校对,交流。

2.完成练习六第5题。

先估计哪张书签用的金线最长,再想办法量出每张书签大约用了多少厘米的金线。

3.完成练习六第6题。

先拼出图形,想想它们的周长会相同吗?

由于拼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形状也不一样,周长也有可能不一样。

4.完成练习六第7题。

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小组交流。

5.作业:

(1)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周长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长15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多少?

(3)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12米,小芳沿菜地的边走了一圈,她走了多少米?

三、课终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有怎样的新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四、作业

练习的8到11题,动手做

1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重点复习回忆。

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先让学生说说每个图形的一周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再数一数或算一算。

③第4题引导学生认识到:

要求这个花圃四周的栅栏一共长多少米,也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④第5题重点让学生认识到:

因为正方形是用这根线围成的,所以这根线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⑤第7题注意选择相同规格的练习本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估计。

板书

设计

练习六

长方形的周长=2个“长+宽”=20米      

“长+宽”=10米  

9米  1米

  8米  2米

  7米  3米

  6米  4米

教学

反思

教学这节课时,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各自量一量,再让他们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整理并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然后让学生各自列式计算,再指名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怎样算比较简便,帮助学生进一步优化算法;接着让学生通过围一围、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自主解决有关周长的实际问题,我适时进行指导,使学生体会到:

拼法不同,拼成的图形周长也就有了变化。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5课时总第25课时

教学内容

周长是多少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培养和发展数学思考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了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

(指名汇报)

2.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讨一

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围一围。

(1)拿出一根线,你能围成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吗?

围好后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怎么量最方便?

(2)学生分组活动。

②告诉同学你围成的图形像什么?

用手指一指你围成图形的周长好吗?

(3)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怎么量最方便。

 ③学生操作,汇报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把围成图形的那段线拉直量最方便。

2.摆一摆。

(1)量出学具篓里小棒的长度。

(2)你能从中选出几根小棒摆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

(3)自己操作或同桌一起操作,注意摆出的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④汇报,学生的摆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①用4根长3厘米的小棒拼。

②用4根长5厘米的小棒拼。

③用2根长3厘米和2根长5厘米的小棒拼。

④用这8根小棒拼。

3.拼一拼。

(1)请每位同学从学具篓里拿出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用这些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种?

每种拼法的周长各是多少?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分组汇报。

(4)观察、思考:

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有什么重要的发现?

4.量一量。

学生独立量一量课本上的图形,再算出它们的周长。

5.估一估。

(1)估计手帕和桌面的周长,再量一量、算一算。

(2)选择生活里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简单的图形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

三、课终小结

通过这节实践课,你有什么新收获和体会?

又产生了怎样的新想法或问题?

①谈话:

这是一根美丽的丝线,谁能告诉老师我们能用这根美丽的丝线做什么吗?

(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②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板书

设计

周长是多少

  1、用一根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就是这根线的长度。

  2、用几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和大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教学

反思

本节活动课共分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和估一估五个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动手围一围,对于周长的意义的理解更加清晰了;用4根3厘米和4根5厘米的小棒来摆一摆长方形、正方形计算所摆图形的周长,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摆出不同周长的图形;而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长方形,是很容易与用12厘米长铁丝,围一个长方形这样的题目相混淆的。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并通过观察得出怎样摆出的长方形周长是最长的,怎样摆出的长方形周长是最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