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4785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面积

1面积和面积单位

主备人:

李玉颖执教人:

李玉颖课型:

新授课时编号:

36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1、从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准备:

边长1里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经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

厘米、米以及分米。

2.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

谁来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3.指出:

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4.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

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

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

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

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

2.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

②请学具来帮忙。

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

(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

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第75页的数学游戏)。

学生动手操作(或回家完成)。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师: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你从中学到了哪些知识?

2、生:

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反思: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主备人:

李玉颖执教人:

李玉颖课型:

新授课时编号:

37

教学目标:

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图示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2、明确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具准备:

正方形和长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检查上节课学的内容,我们学过那些长度单位?

那些面积单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学生估计1厘米有多长?

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2)教师出示:

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

看它们图形有什么异同?

(3)教师出示:

学生用和铅芯和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要知道它们的大小分别用什么单位来测量?

(4)学生动手测出铅芯的长度和纸片的大小。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

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动手进行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

看自己的估计情况。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前面我们学习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

那么,我们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来干什么呢?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

并向学生说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

师总结

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书P751、2小组合作完成汇报

2、书P753先自由说,再指名回答。

数学游戏:

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每个图案是5平方厘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师小结本节教学内容。

2、指名谈一谈本节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教学反思:

 

3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对比练习

主备人:

李玉颖执教人:

李玉颖课型:

练习课时编号:

3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公式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面积周长的概念,从而选择正确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小结,揭示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对比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出示例3:

一张长方形的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

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平方分米?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2、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意义不同

(2)计量单位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揭示课题: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同学们已经区分了周长和面积,你们现在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1、练习十九第5题:

 

先独立进行估计,再进行测量并计算。

展示校对。

2、练习十九第6题:

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0米、宽25米。

(1)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

(2)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求围栏的长度。

独立完成

3、练习十九第9题:

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

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分组讨论,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求面积,必须先算出什么,再让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4、练习十九第11题:

在一张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小明想到了三种方法(如下图)。

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剩下部分的周长呢?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对比练习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主备人:

李玉颖执教人:

李玉颖课型:

新授课时编号:

3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准备1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

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

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

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

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

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

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

独立思考后交流。

(4)学生思考:

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2、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4、、出示例题

学生分组讨论试做,汇报答案,集体订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

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计算结果,再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5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主备人:

李玉颖执教人:

李玉颖课型:

新授课时编号:

4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4、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5、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好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每两人准备一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00多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3、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2、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

3、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