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净距隧道监理要点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0512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净距隧道监理要点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净距隧道监理要点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净距隧道监理要点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净距隧道监理要点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净距隧道监理要点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净距隧道监理要点重点.docx

《小净距隧道监理要点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净距隧道监理要点重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净距隧道监理要点重点.docx

小净距隧道监理要点重点

XXX小净距隧道监理要点

xx.1施工方案的审批

要求承包人结合小净距隧道施工应中岩墙厚度、围岩条件及埋深等制定单项施工技术方案。

该方案应严格贯彻设计意图,并包括以下内容:

先行洞和后行洞开挖方法;先行洞和后行洞爆破设计和爆破震动控制;先行洞和后行洞开挖错开距离;先行洞衬砌与后行洞开挖错开距离;中岩墙保护方法;各相互影响工序的滞后时间;非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中的其他内容等。

并组织监理人员审核批准。

xx.2开挖方法的选定

(1)小净距隧道在围岩与设计相符时,严格按设计开挖方法施工;在围岩与设计不符时,应以减小对中岩墙的扰动,控制中岩墙的围岩变形,保证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为原则,合理确定开挖方法及施工工序。

(2)不同围岩条件、不同净距的小净距隧道按设计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Ⅴ级围岩应以机械开挖为主,辅以微量的弱爆破。

中小跨度隧道开挖方法可参照表xxx.x。

表xx.x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

围岩级别

中岩墙厚度(m)

(0.25~0.375)b

(0.375~0.5)b

(0.5~0.75)b

(0.75~1.0)b

先行洞

全断面法

后行洞

台阶法

台阶法

全断面法

全断面法

先行洞

台阶法

后行洞

CD法、CRD法

CD法、CRD法

CD法、CRD法

台阶法

先行洞

CD法、CRD法

后行洞

CD法、CRD法

注:

b为单洞隧道的开挖宽度。

xx.3施工监理要点

xx.3.1小净距隧道爆破应进行专门设计,并进行试爆,测定震动值,严格控制爆破震动;先行洞与后行洞掌子面错开距离应大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

小净距隧道施工应重点控制爆破对中岩墙的危害。

相邻爆破分段起爆间隔时间宜不小于100ms。

xx.3.2小净距隧道的开挖和爆破

(1)对Ⅲ、Ⅳ、Ⅴ级围岩小净距隧道双洞间相互影响程度划分和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速度控制标准可参考表4.4.3-1及表4.4.3-2。

表xx.3-1小净距隧道双洞间相互影响程度划分

围岩条件

影响程度

分离式单洞

严重影响

一般影响

轻微影响

围岩级别

≤0.375b

(0.375~0.5)b

(0.75~2.0)b

≥2.0b

≤0.5b

(0.5~0.75)b

(1.0~2.5)b

≥2.5b

≤0.75b

(0.75~1.5)b

(1.5~3.5)b

≥3.5b

注:

b为单洞隧道的开挖宽度。

表xx.3-2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速度控制标准值(mm/s)

围岩级别

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速度控制标准值(mm/s)

严重影响

一般影响

轻微影响

80~100

100~120

150~200

50~80

80~100

100~150

<50

50~80

80~100

(2)先行洞的开挖可采用与分离式隧道相同的施工方法,但应重视爆破震动对中岩墙的影响。

后行洞的开挖,当采用CD法或CRD法开挖时,宜先开挖靠近中岩墙侧。

xx.3.3小净距隧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对于差围岩,应采用封闭的初期支护;对于好的围岩,初期支护可不封闭,但应尽早浇筑仰拱。

(2)先行洞的二次衬砌宜在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宜落后于后行洞掌子面2倍隧道开挖宽度以上,且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参考值:

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15mm/d)后尽早施工。

xx.3.4如小净距隧道中岩墙不稳定时,建议采用加固措施,如采用水平预应力贯通锚杆加固,并要符合下列规定:

(1)锚杆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锚杆下料长度根据中岩墙厚度、锚杆布置和距离确定。

垫板尺寸满足设计要求,螺帽采用球形底部。

(2)钻孔。

按设计要求定位、标记,钻孔方向宜与岩面垂直。

钻孔位置允许偏差15mm,深度允许偏差±50mm。

(3)注浆、安插锚杆。

用注浆管向孔内注浆,注浆压力不应大于0.4MPa,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0~100mm处,水泥砂浆注入,缓慢拔除注浆管,随即迅速插入锚杆体。

(4)施加预应力。

贯通锚杆施工时,在先行洞锚杆钻孔内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后,通过扭力扳手对锚杆施加力进行初张拉,施加预应力为设计值的50%;后行洞开挖暴露出锚杆端部的螺帽,通过扭矩扳手施加预应力至设计值,然后对先行洞锚杆补拉至设计值。

每根锚杆除砂浆锚固段外,按设计有张拉自由段,用塑料套管保护。

施工前应在洞外标定出扭矩扳手力矩与锚杆拉力的关系。

xx.4监控量测

(1)小净距隧道监控量测应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制订量测计划。

应将中夹岩稳定、地表沉降和爆破震动对相邻洞室的影响作为监控量测的重要内容。

根据施工中所得到的现场量测资料,对施工方法和工序应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工程安全、经济、合理。

(2)后行洞开挖时应加强对中岩墙的监控量测,其量测项目及方法可按表xx.4执行。

表xx.4小净距隧道中岩墙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

序号

项目

名称

方法、工具

布置

间隔时间

1~30d

1~3个月

大于3个月

1

中岩墙土压力

钢弦式压力盒

每10~3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3个压力盒

1~2次/d

1次/2d

1次/周

2

围岩内位移

多点位移计及千分表

每10~3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2个测点

3

围岩压力

钢弦式压力盒

每10~3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1个压力盒

(如内容多以下可考虑删掉)

4.5开挖方法法

4.5.1中隔壁法(CD法)

4.5.1.1CD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分部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分部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4.5.1。

图4.5.1中隔壁法(CD法)施工工序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

4.5.1.2施工顺序说明:

1.先行导坑上部开挖;

(2)先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3.先行导坑中部开挖;(4)先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5.先行导坑下部开挖;(6)先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7.后行导坑上部开挖;(8)后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9.后行导坑中部开挖;(10)后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11.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2)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3)仰拱超前浇筑;(14)全断面二次衬砌。

4.5.1.3施工监理要点

(1)上部导坑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75~0.8m),下部导坑的开挖进尺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

(2)中隔壁法或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时,初期支护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分部开挖,地质较差时,每个台阶底部均应按设计要求设临时钢架或临时仰拱;各部开挖时,周边轮廓应尽量圆顺;应在先开挖侧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另一侧开挖;左右两侧导坑开挖工作面的纵向间距不宜小于15m;当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3)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可根据施工机具、人员等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应配备适合导坑开挖的小型机械设备,提高导坑开挖效率。

(4)中隔壁的拆除应滞后于仰拱,并应于围岩变形稳定后才能进行,一次拆除长度应根据量测数据慎重确定,拆除后应立即施作二次衬砌。

4.5.2交叉中隔壁法(CRD法)

4.5.2.1CRD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分部开挖隧道一侧,施作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分部开挖隧道另一侧并完成横隔板施工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4.5.2-1及图4.5.2-2。

图4.5.2-1交叉中隔壁法(CRD法)施工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

4.5.2.2施工顺序说明:

1.左侧上部开挖;

(2)左侧上部初期支护;3.左侧中部开挖;(4)左侧中部初期支护;5.右侧上部开挖;(6)右侧上部初期支护7.右侧中部开挖;(8)右侧中部初期支护;9.左侧下部开挖;(10)左侧下部初期支护;11.右侧下部开挖;(12)右侧下部初期支护;(13)仰拱超前浇筑;(14)全断面二次衬砌。

4.5.2.3施工监理要点

(1)为确保施工安全,上部导坑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6~0.75m),下部开挖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依据监控量测结果、地质情况综合确定,一般不宜大于6m。

(2)中间支护系统的拆除时间应考虑其对后续工序的影响,当围岩变形达到设计允许的范围之内,并在严格考证拆除的安全性之后,方可拆除。

中隔壁混凝土拆除时,要防止对初期支护系统形成大的振动和扰动。

(3)中隔壁的拆除应滞后于仰拱。

(4)应配备适合导坑开挖的小型机械设备,提高导坑开挖效率。

图4.5.2-2交叉中隔壁法(CRD)法施工现场照片

4.5.3双侧壁导坑法

4.5.3.1分部开挖隧道两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分部剩余部分的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4.5.3-1及图4.5.3-2。

图4.5.3-1双侧壁导坑法法施工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

4.5.3.2施工顺序说明:

1.左(右)导坑开挖;

(2)左(右)导坑初期支护;3.右(左)导坑开挖;(4)右(左)导坑初期支护;5.上台阶开挖;(6)上台阶初期支护、导坑隔壁拆除;7.下台阶开挖;(8)仰拱初期支护;(9)仰拱超前浇筑;(10)全断面二次衬砌。

4.5.3.3施工监理要点

(1)围岩开挖应尽量采用挖掘机和人工配合无爆破施工,局部需爆破施工时,宜弱爆破施工,以尽量减少对地层的扰动。

图4.5.3-2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现场照片

(2)开挖应严格按规范做好监控量测工作,随时掌握围岩及支护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修正支护参数,改变施工方法;同时,应有较准确的超前地质预报。

(3)开挖时的排水工作要认真做好,在保证排水畅通的同时,重点要对两侧临时排水沟铺砌抹面,防止钢支撑基底软化。

(4)侧壁导坑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初期支护并尽早形成封闭环;侧壁导坑形状应近于椭圆形断面,导坑跨度宜为整个隧道跨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导坑施工时,前后拉开距离不宜小于15m;导坑与中间土体同时施工时,导坑应超前30~50m。

4.5.4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4.5.4.1先开挖上部导坑成环形,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4.5.4。

图4.5.4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工序示意图

4.5.4.2工顺序说明:

1.上弧形导坑开挖;

(2)拱部初期支护;3.预留核心土开挖;4.下台阶中部开挖;5.下台阶侧壁部开挖;(6)仰拱超前浇筑;(7)全断面二次衬砌。

4.5.4.3施工监理要点

(1)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将开挖断面分为上、中、下及底部四个部分逐级掘进施工,核心土面积应不小于整个断面面积的50%。

上部宜超前中部3~5m,中部超前下部3~5m,下部超前底部10m左右。

为方便机械作业,上部开挖高度控制在4.5m左右,中部台阶高度也控制在4.5m左右,下部台阶控制在3.5m左右。

(2)核心土与下台阶开挖应在上台阶支护完成后、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

为防止上台阶初期支护下沉、变形,其底部宜加设槽钢托梁,托梁与钢架连为一体,钢架底部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锁脚锚杆,并与纵向槽钢焊接,锚杆布设俯角宜为45°

(3)每一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喷射4cm厚混凝土对围岩进行封闭,设立型钢钢架及锁脚锚杆,分层复喷混凝土到设计厚度,必要时各台阶设临时仰拱加强支护,完成一个开挖循环。

(4)对土质的隧道应以核心土为基础设立3根临时钢架竖撑以支撑拱顶和拱腰,核心土应根据围岩量测结果适当滞后开挖。

4.5.5台阶法施工

4.5.5.1开挖上半断面,待开挖至一定长度后同时开挖下半断面,上下半断面同时并进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4.5.5。

图4.5.5台阶法法施工工序示意图

4.5.5.2施工顺序说明:

1.上台阶开挖;

(2)上台阶初期支护;3.下台阶开挖;(4)下台阶初期支护;(5)全断面二次衬砌。

4.5.5.3施工要点

(1)台阶不宜多分层,上下台阶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满足机具正常作业,并减少翻渣工作量;当顶部围岩破碎,需支护紧跟时,可适当延长台阶长度。

(2)施工亦应先护后挖,宜采用超前锚杆或超前小钢管辅助施工措施。

开挖应尽量采用微震光面爆破技术。

(3)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面;上台阶施工时,钢架底脚宜设锁脚锚杆和纵向槽钢托梁以利下台阶开挖安全。

下台阶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开挖。

(4)隧道两侧的沟槽及铺底部分应和下台阶一次开挖成型。

(5)台阶分界线不得超过起拱线,上台阶长度不得大于30m,下台阶马口落底长度不大于2榀钢拱架的长度,应一次落底,并尽快封闭成环。

(6)台阶长度不宜过长,应尽快安排仰拱封闭间,改善初期支护受力条件。

4.5.6全断面开挖法

4.5.6.1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形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参见图4.5.6。

主要应用于两车道Ⅱ、Ⅲ及Ⅳ级较好围岩和三车道Ⅰ、Ⅱ、Ⅲ级围岩段的施工。

图4.5.6全断面法施工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

4.5.6.2施工顺序说明:

(1)全断面开挖;

(2)初期支护;(3)全断面二次衬砌。

4.5.6.3施工要点:

循环进尺宜控制在3~4m。

采用大型机械配套作业;超前开挖导洞时,应控制好开挖距离。

4.6钻爆设计

4.6.1隧道掘进施工前,应进行专门钻爆设计。

钻爆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地形环境、开挖断面、开挖方法、循环进尺、钻眼机具、爆破材料和出渣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应根据实际爆破效果及围岩变化情况分析各相关影响因素,及时调整爆破设计参数,确保爆破效果符合规范要求。

4.6.2石质隧道的爆破作业,应采用光面爆破。

光面爆破控制标准按表4.6.2执行。

光面爆破效果见图4.6.2。

表4.6.2光面爆破控制标准

序号

项目

硬岩

中硬岩

软岩

1

平均线性超挖量(cm)

10

15

10

2

最大线性超挖量(cm)

20

20

15

3

两炮衔接台阶最大尺寸(cm)

10

10

10

4

残眼率(%)

≥90

≥75

≥55

5

局部欠挖量(cm)

5

5

5

6

炮眼利用率(%)

90

95

100

4.6.3光面爆破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当无试验条件时,可参照表4.6.3选用。

4.6.4周边眼应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布置,保证开挖断面符合设计要求,硬岩开眼位置在开挖轮廓线上,软岩可向内偏5~10cm。

开挖轮廓线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变形量,设计无要求时,可先按表4.6.4选用,而后根据监控量测信息进行调整。

图4.6.2光面爆破效果图

表4.6.3光面爆破参数

岩石类别

周边眼间距

E(cm)

周边眼抵抗线

W(cm)

相对距离

E/W

装药集中度q

(kg/m)

极硬岩

50~60

55~75

0.8~0.85

0.25~0.30

硬岩

40~50

50~60

0.8~0.85

0.15~0.25

软质岩

35~45

45~60

0.75~0.8

0.07~0.12

表4.6.4开挖轮廓预留变形量

围岩级别

预留变形量(mm)

围岩级别

预留变形量(mm)

两车道

两车道

50~80

三车道

三车道

80~120

两车道

两车道

80~120

三车道

10~50

三车道

100~150

两车道

20~50

两车道

现场量

测确定

三车道

50~80

三车道

注:

1.围岩破碎取大值,围岩完整取小值;

2.有明显流变和膨胀性岩体,应根据量测信息反馈计算分析选定。

4.6.5铺底和仰拱底面采用预留光爆层爆破,Ⅱ、Ⅲ级围岩段的水沟应与隧底光爆层同时爆破成形。

4.6.6对于小净距隧道、以及地表周围有建(构)筑物的浅埋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应监测围岩爆破影响深度以及爆破震动对周围其他建(构)筑物的破坏程度,对周围其他建(构)筑物及新浇混凝土的震动速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4.6.7在最邻近爆破地点的现有建筑物所量测的爆破冲击噪声,不得超过130dB;使用有线频反应的最大冲击记录仪记录的爆破时空气超压不得超过0.005MPa。

 

xxxxx变截面箱梁悬浇梁监理要点

(1)挂蓝的设计要求:

挂蓝质量与梁端混凝土的质量比值宜控制在0.3~0.5之间,特殊情况下不应超过0.7。

挂蓝设计参数:

①挂蓝总重量控制在设计限重之内;

②允许最大变形(包括吊带变形的总和):

20mm;

③施工时、行走时的抗倾复安全系数:

2;

④自锚固系统的安全系数:

2;

⑤斜拉水平系统安全系数:

2;

⑥上水平限位安全系数:

2。

(2)挂蓝加工试拼及加载试验:

挂蓝所用的材料必须是可靠的,有疑问时应进行材料力学试验。

挂蓝试拼后必须进行荷载试验。

(3)挂蓝支承平台除要有足够的强度外,还应有足够的平面尺寸,以满足梁段的现场作业需要。

(4)现浇梁模板的制作与安装必须正确、牢靠,安装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后吊杆和下限位拉杆孔道应严格按计划尺寸准确预留。

(5)在梁段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挂蓝(托架或膺架)、模板、预应力管道、钢筋、预埋件、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机械设备、混凝土接缝处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经监理确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6)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时,要有报证梁体施工稳定的措施。

(7)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进度应对称、平衡,实际不平衡差不得超过设计值。

(8)悬臂浇筑段前端底板和桥面的标高,应根据挂蓝前端的垂直变形及预拱度设置,施工过程中要对实际高程进行监测,如与设计有较大出入时,应会同有关部门查明原因进行调整。

(9)箱形截面混凝土浇筑顺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当采用两次浇筑时,各梁段的施工应错开。

箱体分层浇筑时,底板可以一次浇筑完成,腹板可分层浇筑,分层间隔时间宜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且使层与层覆盖住。

(10)梁段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后方可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压浆。

(11)梁段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及施工安全安排确定。

混凝土应尽量采用早强措施,使混凝土的强度及早达到预施预应力的强度要求,缩短施工周期,加快施工进度。

(12)混凝土养护应覆盖洒水,如冬季施工应按冬季施工的规定进行。

(13)测量箱梁梁顶标高及轴线,连续测试温度影响偏移值,观测合龙段在温度影响梁体长度的变化。

(14)合龙顺序:

按设计要求办理,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先边跨,后次中跨,再中跨。

多跨一次合龙时,必须同时均衡对称地合龙。

合龙时,一切临时荷载均要与设计单位商量决定。

(15)连续梁合龙长度及体系转换应按设计规定,将两悬臂端的合龙口予以临时连接,连接注意如下事项:

①复查、调整两悬臂端合龙施工荷载,使其对称相等,如不相等时,应用压重调整。

②检查梁内预应力钢束是否张拉完成。

③复测、调整中跨、边跨悬臂的挠度及两端的高差。

④观测了解合龙前的温度变化与梁段高程及合龙段长度变化的关系。

⑤合龙前应在两端悬臂预加压重,并于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逐步撤除,使悬臂挠度保持稳定。

合龙宜在一天中温度最低时。

合龙段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可提高一级,以尽快张拉。

合龙段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加强养护,悬臂端应覆盖,防止日晒。

(16)体系转换及支座反力调整,按设计程序要求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