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自编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9400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自编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自编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自编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自编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自编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自编 2.docx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自编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自编 2.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自编 2.docx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自编2

 

《细胞生物学》(II)实验指导

 

学号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二〇一三年八月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及其使用……………….…………………….……3

实验二细胞减数分裂………………………………………………………8

实验三细胞骨架的显微镜观察……………………………………………11

实验四RNA的细胞化学——Brachet反应………………………………13

实验五果蝇唾液腺细胞巨大染色体的观察………………………….……15

实验六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的观察…………………………………….……20

实验七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22

实验八动物细胞融合………………………………………………….……25

实验九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核型分析……………………….……29

实验十常规组织切片制作法……………………………………….………31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及其使用

实验目的

1.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熟练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

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

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

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

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

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

接于镜筒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4~6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

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

光路接通,即可进行观察;

(6)镜台(载物台):

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

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

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螺旋):

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

 

图1普通正置显微镜结构图

 

图2倒置光学显微镜结构图

2.照明部分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光源,集光器。

(1)光源:

灯泡或者发光LED管。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

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

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的亮度和标本的反差。

3.光学部分

(1)目镜:

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

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4~6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20×”、“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在物镜上,还有数值孔径(N.A.)的标志,它反应该镜头分辨力的大小,其数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镜的数值孔径如下表:

物镜

数值孔径(N.A.)

工作距离(mm)

10×

0.25

5.40

40×

0.65

0.39

100×

1.25

0.11

表中的工作距离是指显微镜处于工作状态(物象调节清楚)时物镜的下表面与盖玻片(盖玻片的厚度一般为0.17mm)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它的工作距离愈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光路调整

(1)首先选用“10×”物镜和“10×”目镜。

(2)把聚光镜升到顶端的位置,孔径光阑调至适中的位置。

(3)载物台上放置玻片标本,打开光源,调焦清晰。

(4)视野中出现一个局部照明的区域或亮斑。

(5)把聚光镜缓慢地上下调节,使视野中的亮斑逐渐变成一个清晰的多边形图像。

(6)如果光路没有调中,则多边形图像就不在视野中央,需要调整聚光镜旁的一对调中螺丝,把视场光阑多边形的像调至中央位置。

(7)逐渐开大视场光阑,使多边形象成为视域的内接多边形,进一步核对调中的状况,如对中不够理想,继续微微调对中螺丝;

(8)将视场光阑稍为再微微开大一些,使它的多边形象恰好消失在视域的边缘上,至此,照明系统调整完毕。

2.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

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

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打开电源,适度调节光亮度,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

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

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

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

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3.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

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

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标本。

4.油镜的使用方法

(1)在使用油镜之前,必须先经低、高倍镜观察,然后将需进一步放大的部分移到视野的中心。

(2)将集光器上升到最高位置,光圈开到最大。

(3)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头离开通光孔,在需观察部位的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然后慢慢转动油镜,在转换油镜时,从侧面水平注视镜头与玻片的距离,使镜头浸入油中而又不以压破载玻片为宜。

(4)用左眼观察目镜,并慢慢转动细调节器至物象清晰为止。

如果不出现物象或者目标不理想要重找,在加油区之外重找时应按:

低倍→高倍→油镜程序。

在加油区内重找应按:

低倍→油镜程序,不得经高倍镜,以免油沾污镜头。

(5)油镜使用完毕,先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或者(乙醚:

乙醇=7:

3)将镜头上和标本上的香柏油擦去,然后再用干擦镜纸擦干净。

三、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持镜时必须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势,不可单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轻拿轻放,不可把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3.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光学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机械部分用布擦拭。

4.水滴、酒精或其它药品切勿接触镜头和镜台,如果沾污应立即擦净。

5.放置玻片标本时要对准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压坏玻片或碰坏物镜。

6.要养成两眼同时睁开的习惯,以左眼观察视野,右眼用以绘图。

7.不要随意取下目镜,以防止尘土落入物镜,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种零件,以防损坏。

8.使用完毕后,必须复原才能放回镜箱内,其步骤是:

取下标本片,转动旋转器使镜头离开通光孔,下降镜台,亮度调至最暗然后关电源。

下降集光器、关闭光圈,推片器回位,盖上绸布和外罩,放回实验台柜内。

最后填写使用登记表。

实验二细胞减数分裂

实验目的

1.了解动、植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2.了解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发生过程及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和细胞变化特点,加深对减数分裂意义的认识。

3.掌握减数分裂标本的制备方法。

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

这一过程的特点是:

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减数分裂结束形成四个子细胞(配子),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n)。

经过受精作用,雌雄配子融合为合子,染色体数目又恢复母细胞的水平(2n)。

这样在物种延续的过程中确保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另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含的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充分体现了遗传的三大规律,在丰富基因的多样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一)仪器与用具

显微镜、钟表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

(二)材料 

蝗虫精巢、玉米雄穗

(三)试剂

乙醇、冰醋酸、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

方法与步骤

(一)玉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

  1.取材在雌穗未抽出前7~10天,而雄花序即将抽出(手摸植株上部喇叭口处有松软感觉),以上午9~11时取样为好,此时减数分裂较盛。

剥去雄穗外部叶片,露出幼穗,新鲜幼穗可直接压片观察,也可用Carnoy固定液固定12~24小时,再经95%和85%乙醇各30min,最后放在70%乙醇中4℃保存,可随时取用。

  2.染色、制片取适当大小颖花各一朵,置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剥开内外颖,将花药剔出,加一滴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染色10min,边染色边用镊子轻轻捣碎花药,最后用镊子除去残渣,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四周多余的染液。

  3.镜检在显微镜下检查花粉母细胞、二分体、四分体以及各个时期的细胞。

花粉母细胞与一般体细胞的区别是细胞外有一层较厚的透明胼胝质壁,同时,细胞体积较近似等径的多角形,

核也较大。

(二)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

  蝗虫精巢取材方便,标本制备方法简单,染色体数目较少,分裂过程清楚。

蝗虫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2n=22+X,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每个精细胞染色体数为n=11+X或n=11(注:

蝗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不同,雌性有两条XX染色体,雄性为XO,即只有一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

  1.取样以夏、秋两季采集为宜,因此时蝗虫精母细胞正处于减数分裂旺期。

蝗虫雌雄个体易于区别,一般雄虫个体较小,其腹部末端为交配器,形似船尾,而雌体较大,腹部末端分叉。

  2.固定捕捉后将雄虫腹部剥开,取出精巢,放入Carnoy固定液中固定12小时,然后分别用95%和85%乙醇各30min,最后放在70%乙醇中,于4℃冰箱中保存。

  3.压片挑取精细管,置载玻片上,水洗并吸干,滴加一滴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镊子轻轻捣碎,染色5~10min,加盖玻片,用手隔着吸水纸将材料适当用力压之,再用带橡皮头的铅笔轻轻敲击盖片,使成单层细胞(敲击时勿使盖片移动)。

  4.镜检可看到除正在分裂的细胞外,还可看到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其中期细胞呈菊花状,细胞肥大,属于体细胞的一般有丝分裂,染色体看上去比减数分裂细胞为多。

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一个好的分裂相时再转用高倍镜观察。

要求能够将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分辨清楚,特别是对前期的各时期能够独立辨认。

第一次减数分裂分为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和末期Ⅰ,各时期特征如下:

  前期Ⅰ减数分裂的前期Ⅰ时间很长,此时期染色体逐步折叠、浓缩。

同时出现非姊妹染色体的节段交换现象。

人们根据细胞核及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将前期工划分为五个时期。

即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

  细线期细胞核膨大,染色质浓缩、凝聚成染色丝,染色丝上有许多染色粒。

DNA虽然已经复制,但还看不出双线结构。

此时由于染色体盘绕扭曲而分不清头尾。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即联会(synapsis)。

配对后的同源染色体形成二价体,但是尽管此时染色体比细线期清楚,但染色体仍很细长,所以也不能辨清染色体数目。

粗线期染色体明显缩短变粗,同源染色体配对完毕,形成四价体。

  双线期染色体进一步缩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

由于染色单体间起过交换,同源染色体的相互吸引力消失,因此形成了不同形状的交叉图像。

终变期染色体交叉数减少,染色体浓缩得最短,染色体呈现各种如“O”“8”“X”“V”形。

核仁、核膜消失。

此时进行染色体计数十分方便。

  中期Ⅰ:

配对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细胞两端的纺锤丝相连。

如果制备的细胞是从极面压成的标本,则可看到同源染色体排列成环形。

  后期Ⅰ:

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作用下,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每个染色体有一着丝粒,带着两个染色单体。

每一极得到n条染色体,染色体数已减半。

由于雄性蝗虫的染色体数为23,因此,其中一组为11条染色体,另一组为12条染色体(11+X)。

末期Ⅰ:

染色体移到两极后聚集在一起,并逐步解旋而恢复到染色质状态。

随后核仁、核膜重新出现,进行胞质分裂而形成两个子细胞。

经过一个简短的间期后,就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第二次减数分裂分为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和末期Ⅱ。

由于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己经分离,染色体数目已经减半,所以从形态上看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体积较小。

前期Ⅱ:

与末期Ⅰ紧密相连,时间短暂。

在形态上与末期Ⅰ相似。

中期Ⅱ:

同一着丝粒连接的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形成赤道板。

后期Ⅱ:

着丝粒分裂,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分离,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单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Ⅱ: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步解旋形成染色质,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形成四个子细胞。

细胞体积较小,形态与间期细胞类似。

经过生长、发育、变态过程逐渐形成梭型的精子。

实验报告

1.简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

2.绘图示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并叙述其典型特征。

 

实验三细胞骨架的显微镜观察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骨架的结构特征及其制备技术。

实验原理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由蛋白质丝组成的复杂网状结构,根据其组成成分和形态结构可分为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它们对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的生长、运动、分裂、分化,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基因表达的起到重要作用。

当用适当浓度的TritonX-100处理细胞时,可将细胞质膜中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全部脂质被溶解抽提,但细胞骨架系统的蛋白质不受破坏而被保存,经用戊二醛固定,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由微丝组成的微丝束为网状结构。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一)仪器、用具

普通光学显微镜、50ml烧杯、玻璃滴管、容量瓶、试剂瓶、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小剪刀、吸水纸、擦镜纸

(二)材料洋葱鳞茎

(三)试剂

l.M-缓冲液:

50mM咪唑、50mMKCl、0.5mMMgCl2、lmMEGTA[乙二醇四乙酸]、0.lmMEDTA、lmM琉基乙醇或DTT(二硫苏糖醇)

2.6mM(pH6.8)磷酸缓冲液(用NaHCO3调pH)

3.1%TritonX-100,用M-缓冲液配制

4.0.2%考马斯亮蓝R250,其溶剂为:

甲醇46.5ml、冰醋酸7ml、蒸馏水46.5ml

5.3%戊二醛,用2液配置

方法与步骤

l.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约lcm2大小若干片)置于装有pH6.8磷酸缓冲液的50ml烧杯中,使其下沉。

2.吸去磷酸缓冲液,用l%TritonX-100处理20~30分钟。

3.吸去TritonⅩ-100,用M-缓冲液洗三次,每次10分钟。

4.3%戊二醛固定0.5~1小时。

5.pH6.8磷酸缓冲液洗三次,每次10分钟。

6.0.2%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20~30分钟。

7.用蒸馏水洗l~2次,细胞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8.如观察效果好,可制作成永久切片:

实验报告

1.绘出植物细胞骨架微丝结构图。

2.分析和论述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骨架的形态特征。

附:

细胞荧光染色观察与荧光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目的

掌握荧光显微镜成像基本原理和及其使用。

掌握暗视野显微镜的成像基本原理及其使用。

基本原理

荧光显微镜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的光学显微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定波长的激发光对样品进行激发,使之产生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用于对样品结构或其组分进行定性、定位、定量观察检测。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青蛙、洋葱、甲醇、1‰丫啶橙、滤纸、吸管、载玻片,荧光显微镜

方法与步骤

1.蛙血细胞染色观察:

取少许蛙血→常规血涂片→凉干→甲醇固定10min→1‰丫啶橙染色5min→水洗→室温干燥(滤纸擦干玻片底面)→荧光显微镜观察(先低倍后高倍观察)(可在同一玻片上观察未荧光染色的血细胞)

2.取洋葱→撕取一小片内表皮→平面单层铺展于玻片上→室温凉干→1‰丫啶橙染色5min→水洗(用吸管,小心掉片)→室温干燥(或用滤纸擦干)→荧光显微镜观察。

注意事项

1.荧光显微镜要在光线尽量暗的环境下观使用。

2.使用荧光显微镜时要注意不要直接观察激发光源,保护眼睛。

实验报告描述在荧光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结果,并绘制细胞骨架图像。

 

实验四RNA的细胞化学——Brachet反应

实验目的

了解Brachet反应的原理,掌握有关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甲基绿—派洛宁(Methylgreen-Pyronin)为碱性染料,它能分别与细胞内的DNA、RNA结合而呈现不同颜色。

当甲基绿与派洛宁作为混合染料时,甲基绿和染色质中DNA选择性结合显示绿色或蓝色;派洛宁与核仁、细胞质中的RNA选择结合显示红色。

其原因可能是两种染料的混合染液中有竞争作用,同时两种核酸分子都是多聚体,而其聚合程度有所不同。

甲基绿易与聚合程度高的DNA结合呈现绿色。

而派洛宁则与聚合程度较低的RNA结合呈现红色,但解聚的DNA也能和派洛宁结合呈现红色。

即RNA对派洛宁亲和力大,被染成红色,而DNA对甲基绿亲和力大,被染成蓝绿色。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一)器材、用具

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

(二)材料

洋葱鳞茎表皮

(三)试剂

1.Unna试剂:

甲基绿—派洛宁(Methylgreen-Pyronin)染色液

甲液:

5%派洛宁水溶液6ml

2%甲基绿水溶液6ml

蒸馏水16ml

乙液:

1M醋酸缓冲液(pH=4.8)16ml

甲、乙两液分别置4℃冰箱备用,用时甲乙两液混匀。

2.1M醋酸缓冲液(pH=4.8)配方

A液:

冰醋酸6ml加蒸馏水至100ml。

B液:

醋酸钠13.5g加蒸馏水100ml。

取A液40ml+B液60ml混匀即为pH=4.8。

配制注意事项:

(1)Pyronin可加热助溶。

(2)Methylgreen批号不同,染色效果差别很大。

商品Methylgreen常混有甲基紫,影响染色效果,应先把药品放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氯仿,用力振荡,然后静置,直到洗脱甲基紫为止,最后干燥备用。

方法与步骤

1.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一小块,置于载玻片上。

2.滴一滴Unna试剂,染色30min。

3.蒸馏水洗两次,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4.盖上盖玻片,镜检。

对照片:

(1)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经5%三氯醋酸中90℃水浴处理15min。

再经70%乙醇洗片刻,然后按步骤1-4制片观察。

(2)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用0.1%RNA酶室温处理10~15min。

蒸馏水洗,吸干,然后按步骤1-4制片观察。

实验报告

简述Brachet反应的原理。

绘图示细胞中RNA的分布。

 

实验五果蝇唾液腺细胞巨大染色体的观察

实验目的观察果蝇和摇蚊幼虫唾液腺细胞巨大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特征跟生物体的性状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又不易观察,科学家发现果蝇幼虫的唾液腺细胞染色体特别大,比果蝇的其他体细胞染色体要长100~200倍,体积大上千倍,摇蚊幼虫的唾腺细胞的染色体,也比一般细胞大100倍以上。

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些都是观察染色体理想的材料。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果蝇三龄幼虫;解剖针,镊子,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镜或有支架的放大镜,吸水纸;0.75%氯化钠溶液,乙酸洋红或乙酸地衣红染液,1N盐酸,0.4%氯化钠溶液。

方法与步骤

1.摘取唾液腺

取一块洁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0.75%氯化钠溶液(相当于果蝇的生理盐水)。

用解剖针挑起一条肥胖的充分发育的果蝇三龄幼虫,放入载玻片上溶液中,生理盐水不宜多,以减少幼虫活动。

把载玻片放在解剖镜或放大镜下,左手用镊子夹住幼虫体1/2处,右手持一解剖针,压住头部(外形似一个黑色小点),轻轻地向前拉,当拉出头部时,腺体随同内脏一起拉出。

如果头部拉断,腺体没拉出,可以用解剖针从镊子附近的腹部缓缓地向头端挤压,这样也可以压出唾液腺。

拉出后借助解剖镜或放大镜放大唾液腺,细心分离,理出双叉形囊状腺体。

如用放大镜看不清,可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区别,光线调弱一些,小心剔除腺体周围乳白色的脂肪组织和身体的残余部分,在载玻片中央仅留下具有唾液腺的部分。

在材料上滴加一滴0.4%氯化钠溶液,低渗处理2分钟,使唾液腺细胞膨胀。

2.染色

小心吸去材料周围的溶液,先滴2滴1N盐酸在唾液腺上,水解2分钟(不能超过3分钟)。

然后用清水轻轻滴洗。

滴洗方法是:

滴入清水,用吸水纸从材料旁边吸水(绝对不能碰到实验材料,否则材料就被纸吸附而丢失)。

这样反复几次,洗去盐酸。

用吸水纸吸干周围的水分,再在材料上滴2滴乙酸洋红染液,染色10分钟。

如果气温过低,可把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来回移动加温(不可煮沸),以加速染色。

3.压片

在染好色的材料上,盖上盖玻片,再覆以二三层吸水纸,用手掌用力压一下,使细胞中染色体散开,压片时注意不能移动盖玻片,必要时再压一次。

4.观察

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找到染色体分散的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

结果与分析

1.可以看到每个唾液腺细胞都有数条形似飘带的染色体,且在每条染色体上有粗细不等的横纹,或叫做带,一般认为横纹是基因所在的位置。

2.果蝇易采集和培养,染色体数目少(仅4对),体形大,(唾液腺染色体更大)。

果蝇的染色体中,其中有一对是性染色体(x染色体是棒状,y染色体是钩状),另3对是常染色体,分别定为ⅡⅡ、ⅢⅢ、ⅣⅣ(见图)。

3.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特别大,是因为唾液腺细胞中染色体都处于同源染色体配对的阶段,同时唾液腺细胞没有分裂能力,所以染色体既大又集中。

一般情况下,染色体只有在细胞分裂的中期才能较清楚地观察到。

注意事项

1.一定加生理盐水,否则唾腺易干,将脂肪组织清除干净。

2.水不可太多,否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