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893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重点.docx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重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重点.docx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重点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师:

罗怀英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七册56~58页

教材分析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事例,学习加法运算律及其应用,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律奠定基础。

教材借助生活场景一题两用,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猜想——验证——归纳——应用”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发现规律,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从而合理地建构知识。

学生分析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性质和规律有所了解,但本内容毕竟是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为此教材借助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引出运算律,帮助学生体会并理解运算律,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运算律,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运算律,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并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概括运算律并在实际问题中学会应用

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出示主题图:

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

师:

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

师:

如果要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

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8+17=45(人或17+28=45(人

师:

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我们就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

(板书:

28+17=17+28

师:

如果要解决女生有多少人?

可以怎样列式?

17+23=40

(人23+17=40(人

师:

我们也可以用等号把这两个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起来(板书:

17+23=23+17

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

加数的位置变了,但他们的和却没有变。

师:

请大家先大胆猜想一下,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中加数位置变了,和都能保持不变呢?

2、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1、独立验证:

自己举例验证,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是否一定保持不变?

(2同桌交流:

是否存在例外的情况?

3、思考讨论概括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所举的等式,说说这类等式有什么规律?

想办法用比较简洁的方法表示出这类等式?

生:

独立思考。

集体反馈:

(1、等式反映的规律:

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符号表示运算规律。

◇+▽=▽+◇、A+B=B+A……(3、小结:

用图形、用字母、用文字来表示这类等式,都起着相同的作用,简单明了地表示出这类等式的规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一运算规律,我们称为“加法交换律”。

习惯上,我们用小写的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

设计意图:

加法交换律比较简单,在发现加法交换律、总结加法交换律的时候,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空间,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

“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并获得正确的数学思想。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1、在情境中感受规律

师:

如果求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怎样列综合算式?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解题思路:

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23

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3、学生分别计算这两个算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通过计算验证规律

(1、算一算,下面的○里能不能填上等号?

为什么?

(12+24+46○12+(24+46

(35+14+44○35+(14+44

(2、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3、观察上面的等式,说说等式中的运算规律?

3、揭示规律

师:

像这样的运算规律,我们称为“加法结合律”。

你能用字母a、b、c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设计意图:

把加法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迁移到加法结合律。

由于加法交换律学生比较陌生,所以学习时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例题中不同解法之间存在的数学现象,接着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例题中的数学现象在类似的情况中同样存在,体验现象的普遍性。

最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加法结合律的内容,让他们对加法结合律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理解。

三、反馈练习

1、在□里填上适合的数,说说你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96+35=35+□204+86=□+204

(45+36+64=45+(□+□

560+(140+70=(560+□+□

2、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改写算式。

(364+597+3=498+(2+377=

25+372+588=

师:

上面的算式,你更喜欢计算哪一个?

为什么?

设计意图: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价值,进一步完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体验简算、主动选择合适的算法。

四、课堂总结

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情况预测

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什么相似之处?

有什么不同之处?

2、运算定律可以使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3、“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

1、想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在交流中对加法运算律的含义理解得更清晰到位,有利于学生合理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2、想帮助学生梳理探索运算律的方法,以便把加法运算律的学习活动迁移到乘法运算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教师:

罗怀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联系----举例验证----揭示规律----拓展应用的思路,逐步学会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方法。

并能用学到的本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索学习。

通过对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分析了解,首先让学生亲切的感觉到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中,通过真实数据的展示,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与数学学习融为了一体,既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时,我大胆放手,改动教材,先探究加法交换律,然后再探究加法结合律,运用让学生大胆猜测、举例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思路、理解运算律。

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学生课上进行的是不完全归纳的方法,但是他们体会的是一种数学方法的渗透。

学生通过举例验证,为运算律的探究提供了宝贵、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仅仅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然后通过学生观察、归纳、讨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说想法,说做法,

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感、所得、所疑说出来。

通过语言的内化和输出,完成由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试一试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归纳总结出了交换律的基础上,因起学生的疑问:

“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树立起学生大胆尝试的决心,激起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兴趣,再通过实际的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最后一个环节:

同学们,通过问题引出加法结合律,告诉学生这是不是加法运算中的另一个定律呢?

课下用我们课堂上所用的举例、验证、归纳总结的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下节课交流。

这一问题的设计,其实不是我的预设,而是本节课我没有完成教学目标情况下的一个教学机智的反应,但是我认为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借助知识延伸学习新知识,因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联系密切所以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方法去学习结合律也是知识应用的一个迁移。

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猜想的机会,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为下一次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当然,这节课当中仍然很多不足之处,也许我的改动是错误的,应该先探究结合律再探究交换律,这样也许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这些不足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再细心琢磨,用心经营,以待能够更好地诠释教材,实现课堂学习的最优化!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教师:

罗怀英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国标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它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

2、目标分析

(1教学技能目标:

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来表示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二、说教学过程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这部分分成4步进行

1、感知规律

课的开始出示第56页的例题(前两幅图,通过解决“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得出一个等式,从而导入新课,进行加法交换律的研究。

(设计意图:

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并为下而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2、验证规律

(1组织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然后自己照样子仿写等式。

(2运用自己写出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

丰富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3、概括规律

(1通过自己仿写式子,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概括出规律,尝试用语言表述。

(2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示出来着重强调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的简便性。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4、巩固规律

出示一组填空,根据加法交换律填出所缺的数字

(设计意图:

一个规律教授结束就配以针对性的练习,既有利于概念的正确建立,同时也及时地巩固了新知。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1、感受规律。

在学生解决“三个项目共得多少分?

”过程中得出等式。

学生交流各自列式,并让学生说清列式理由。

选择两种不同列式,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

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

2、验证规律

(1教师出示两组题目,判断左右两边是否可以写等号,分别算一算。

(2学生依据自己经验,开始写出这一类型的等式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与锻炼,并体会认识加法结合律。

3、揭示规律

(1小组讨论,观察等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按照这种规律,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3用字母表示这样的规律。

(设计意图:

多引导学生独立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学生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4、巩固规律。

出示针对结合律的一些填空,巩固新知。

三、实践应用

1、书面训练

(1想想做做4,每个学生选一组题独立完成,使学生通过比较,知道应用加法运算律有时可以使两个加数的尾数凑成整十数,使计算简便。

(2想想做做5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意识到结合律往往要凑整,进行这题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为后头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打好基础。

)2、活动训练。

游戏“找朋友”

(1)如:

师说出“2”,学生要找出它的好朋友“8”,因为“2”和“8”和是“10”,教师配合学生完成。

(2)找出与一个数和是100的数。

同学配合完成。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游戏中意识到结合律往往要凑整,进行这题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