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竞赛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452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竞赛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四节竞赛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四节竞赛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四节竞赛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四节竞赛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节竞赛试题答案.docx

《第四节竞赛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竞赛试题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节竞赛试题答案.docx

第四节竞赛试题答案

 

浙江省普通高校

第四届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试题

(本科组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委员会秘书处

2007年9月

一、会计准则及相关知识

1.

(1)营业利润=(6650+700)-(4200+400)-300

-500-774-220-120+500-600

=736(万元)(1分)

(2)利润总额=736+50-244=542(万元)(1分)

2.

(1)应纳税所得额=542+(120-1200×5‰)+30+10-500-240

=-44(万元)(1分)

(2)留待以后年度税前弥补的亏损为44万元,故应交所得税为0。

(1分)

此题可能会出现第二思路: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的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可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那么

(1)应纳税所得额=542+(120-1200×5‰)+30+10-500-200

=-4(万元)(1分)

(2)留待以后年度税前弥补的亏损为4万元,故应交所得税为0。

(1分)

3.

(1)年初可抵扣亏损引起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0(万元)(0.5分)

递延所得税资产年初余额=200×33%=66(万元)(0.5分)

所得税率变动应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

=200×(33%-25%)=16(万元)(0.5分)

递延所得税资产在所得税率变动后的余额=66-16=50(万元)

或:

所得税率变动后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00×25%=50(万元)

所得税率变动应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

=66-50=16(万元)

年末可抵扣亏损引起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4(万元)(0.5分)

年末可抵扣亏损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44×25%=11(万元)(0.5分)

因当期补亏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50-11=39(万元)(0.5分)

按照第二种思路计算:

年末可抵扣亏损引起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万元)(0.5分)

年末可抵扣亏损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4×25%=1(万元)(0.5分)

因当期补亏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50-1=49(万元)(0.5分)

说明:

本小题满分3分,如果没有分步计算,但综合得出“所得税率变动应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6万元,“因当期补亏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49万元,且过程和结果正确,每项得1.5分。

(2)持有至到期投资

账面价值=1040万元(0.5分)

计税基础=1000万元(0.5分)

债券利息收入形成的暂时性差异=1040-1000=40(0.5分)

债券利息收入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40×25%=10(万元)

按照第二种思路计算:

计税基础=1040万元(0.5分)

债券利息收入形成的暂时性差异=1040-1040=0(0.5分)

债券利息收入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0×25%=0(万元)

(3)交易性金融资产

账面价值=1500万元(0.5分)

计税基础=1000万元(0.5分)

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500-1000=500(万元)(0.5分)

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500×25%=125(万元)(0.5分)

(4)应收账款

账面价值=1200-120=1080(万元)(0.5分)

计税基础=1200×(1-5‰)=1194(万元)(0.5分)

应收账款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194-1080=114(万元)(0.5分)

应收账款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14×25%=28.5(万元)(0.5分)

(5)其他应付款

账面价值=10万元(0.5分)

计税基础=10万元(0.5分)

其他应付款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10=0(万元)(0.5分)

(6)预计负债

账面价值=30万元(0.5分)

计税基础=30-30=0(0.5分)

预计负债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30(万元)(0.5分)

预计负债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0×25%=7.5(万元)(0.5分)

4.

(1)递延所得税负债年末余额=125+10=135(万元)(0.5分)

(2)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11+28.5+7.5=47(万元)(0.5分)

(3)2007年度的递延所得税费用=(135-0)-47-66=154(万元)(1分)

说明:

如果上述3步综合列示,过程和结果正确,得满分2分。

(4)所得税费用=154+0=154(万元)(0.5分)

(5)净利润=542-154=388(万元)(0.5分)

按照第二种思路:

(1)递延所得税负债年末余额=125+0=125(万元)(0.5分)

(2)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1+28.5+7.5=37(万元)(0.5分)

(3)2007年度的递延所得税费用=(125-0)-(37-66)=164(万元)(1分)

说明:

如果上述3步综合列示,过程和结果正确,得满分2分。

(4)所得税费用=164+0=164(万元)(0.5分)

(5)净利润=542-164=378(万元)(0.5分)

5.未分配利润=382+388=770(万元)(1分)

按照第二种思路:

未分配利润=382+378)=760(万元)(1分)

 

二、财务管理及相关知识

1.

(1)资产负债表(简表)(单位:

万元)(每行0.5分,计3.5分)

项目

行业平均水平

金额

百分比

金额

百分比

流动资产

30000

30%

32000

29.63%

30%

固定资产净值

70000

70%

76000

70.37%

70%

资产总计

100000

100%

108000

100%

100%

流动负债

18000

18%

26000

24.07%

14%

长期负债

34000

34%

34000

31.48%

36%

股东权益

48000

48%

48000

44.44%

50%

负债与股东权益总计

100000

100%

108000

100%

100%

(2)利润表(简表)(单位:

万元)(每行0.5分,计3.5分)

项目

主营业务收入

126000

136800

主营业务成本

114333.33

124133.33

主营业务利润

11666.67

12666.67

财务费用

3620

4020

利润总额

8046.67

8646.67

所得税

2655.40

2853.40

净利润

5391.27

5793.27

2.

(1)相关财务比率(每行1分,计8分)

项目

变动前

行业平均水平

流动比率

2.22

1.67

1.23

2.14

资产负债率

52%

52%

56%

50%

已获利息倍数

2.76

3.22

3.15

2.40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2.70

4.20

4.28

3.00

固定资产周转率(次)

1.80

1.80

1.80

1.70

总资产周转率(次)

1.08

1.26

1.27

1.00

主营业务利润率

9%

9%

9%

7%

净资产收益率

9%

11%

12%

8%

(2)分析(每个能力1分,计3分)

①公司偿债能力

从流动比率看,变动前>行业平均水平>甲方案>乙方案,A公司保持目前结构时短期偿债能力最强,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采用乙方案时短期偿债能力最弱,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资产负债率看,乙方案>变动前(=甲方案)>行业平均水平,A公司无论是保持目前结构,还是采用甲方案或乙方案,其长期偿债能力均不如行业平均水平,但若采用乙方案,长期偿债能力略低于当前水平或甲方案。

从已获利息倍数看,甲方案>乙方案>变动前>行业平均水平,表明A公司无论是保持目前结构,还是采用甲方案或乙方案,其偿还利息的能力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甲方案最高,乙方案略次之。

②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从固定资产周转率看,A公司无论是保持目前结构,还是采用甲方案或乙方案,总资产周转率相同,但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总资产周转率看,A公司无论是保持目前结构,还是采用甲方案或乙方案,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其中,乙方案最高,甲方案次略之。

③盈利能力分析

从主营业务利润率看,A公司无论是保持目前结构,还是采用甲方案或乙方案,主营业务利润率相同,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净资产收益率看,A公司无论是保持目前结构,还是采用甲方案或乙方案,其盈利能力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其中,乙方案最高,甲方案次之。

3.A公司应选择甲方案,理由如下:

(2分)

(1)目前A公司面临的是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应当扩大生产,故不能被动地保持目前保守的营运资金政策。

(2)甲方案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与变动前相同,而已获利息倍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较变动前和行业平均水平有较大改善。

尽管甲方案流动比率较变动前和行业平均水平有所恶化,但鉴于上述各指标情况,这一变化可以接受。

(3)乙方案的实质是减少流动资产的同时增加流动负债,这一变动带来的后果是短期偿债能力大幅下降,长期资本、短期资本的结构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急剧恶化。

尽管乙方案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较甲方案有所改善,但背后隐藏了更大的风险。

(4)基于风险与报酬的综合权衡,A公司应采用甲方案。

三、内部控制、舞弊审计及相关知识

1.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测试的程序一般包括:

(1)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

(2)询问被审核单位有关人员;(3)实地观察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4)重新执行相关内部控制程序。

(每个要点0.5分,计2分)

2.

(1)甲公司需要设置信用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信用额度的审批;

(2)销售部门经理决定批准销售信用额度,有可能出现销售部门为扩大销售而使企业承受不适当的信用风险;

(3)没有缺陷。

(4)“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单供货”与“按照销售单装运货物”的职责应当相分离,避免装运职员在XX的情况下装运产品;

(5)开销售发票与登记账簿的应分工;可能的话,“登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的职责也应当相分离;

(6)按月寄送对账单,要求顾客和执行对账的人员将任何例外情况向甲公司指定的未涉及执行和记录销货交易循环的财务主管报告;

(7)材料验收应专设验收部或专门人员负责验收;付款凭单未附订购单及供应商的发票等,会计部无法核对采购事项是否真实,登记有关账簿时金额或数量可能会出现差错。

应建议甲公司将订购单和发票等与付款凭单一起交会计部;

(8)会计部月末审核付款凭单后才付款,未及时将材料采购和债务登账,也没有按约定时间付款。

应建议甲公司采购部及时将付款凭单交会计部,按约定时间付款;

(9)无缺陷。

(10)甲公司直接向购货单位采购员支付现金回扣不符合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从内部控制角度来说销售部门不得再经手现金。

(11)没有缺陷。

理由:

对于经营中小型家电类产品是可以半年或更长的时间内盘点一次的。

(12)有缺陷。

理由:

在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监事会报告工作,会使得内部审计部门难以有效开展工作,因为得不到行事部门的支持。

建议: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要点7、8、10和12,每个2分,其他要点每个1分,计16分)

3.

(1)主要缺少批准赊销信用的控制程序。

(1分)

(2)批准赊销信用的控制程序主要与应收账款净额的“计价和分摊”认定相关。

(1分)

 

四、ERP相关知识及初步设计

1.美国生产和库存控制协会(APICS)将闭环MRP定义为:

以物料需求为核心并包括能力等生产计划功能的系统。

闭环MRP中的闭环有两层含意:

一是指把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采购作业计划等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二是指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利用反馈信息进行平衡。

闭环MRP认为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应该是可行的,即考虑能力的约束或对能力提出需求计划,在满足能力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物料需求的执行和实现。

(1分)

闭环MRP具有以下特点:

(1)计划管理的内容增加了生产和加工能力等;

(2)具有了产能模拟环节;(3)包括了执行反馈信息等。

(1分)

主生产计划

(1分)

资源需求计划

(1分)

库存信息

产品结构信息

物料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

(1分)

执行能力需求计划

执行物料需求计划

(共3分)

 

2.企业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脱离,在接受订单时没有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采购能力和财务能力是否能满足需求。

在采购计划的制定上,没有综合考虑产品数量、结构、交货期、原料提前期等因素。

采购部门计划的制定与公司财务计划和能力相脱离,财务部门的资金计划未能将原料采购、库存保管等突发需求考虑在内。

(3分)

改进措施:

首先,采用MRP思想和方法,根据企业主生产计划、现有库存、产品结构来制定具体、准确的物料需求计划,以提高采购计划的准确性,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避免库存的积压。

其次,运用闭环MRP思路,在制定物料需求计划时将企业的能力需求计划考虑进来,在制定计划过程中,利用反馈信息进行平衡。

再次,应用MRPII的思想,将企业的采购计划、财务计划、销售计划、现金收支计划、生产计划等纳入企业统筹管理,不在孤立各个业务部门和数据,实现数据流动和共享,共同实现集成的、全局的业务计划管理。

(3分)

3.该企业生产工艺主要属于离散型制造。

(1分)

离散型制造是指依照生产进度计划把离散的零部件以合理的速度和数量组装成产品的生产过程。

离散型制造的特点是产品可数、加工过程非连续。

例如机械加工、冰箱组装部属于离散型制造。

(2分)

流程型制造是使用化学或热力学方法对原料或配方进行混合、分离等得到成品的连续生产过程,流程型制造的特点是产品不可数,加工过程连续。

例如农药生产、炼油等属于流程型制造。

(1分)

4.

(1分)

(1分)

(1分)

(共3分)

5.初始库存为5,不能满足第一周的需求(20),按照经济批量订货50,第一周耗用后,剩余库存为35,第二、三周没有需求,而库存保持在35,占用了流动资金(1分);到第四周,需求40,现有库存不能满足,同样按经济批量订货50,消耗后,剩余库存由35上升到45,并在后续的第五、六、七周继续保持45的库存,没有消耗,占用资金增加,库存保管费用增加(1分);到第八周,耗用20后,剩余库存25在第九周、第十周没有需求的情况下,继续占用资金(1分)。

(共3分)

 

五、相关知识综合

1.

(1)1月1日的转股比率=200(股)(1分)

(2)7月1日的转股比率=200×(1+2.5/10)=250(股)(1分)

(3)1月1日的转股价格=1000/200=5(元/股)(1分)

(4)7月1日的转股价格=1000/250=4(元/股)(1分)

2.

(1)20×7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5000/(10000+10000×2.5/10)=0.4(元/股)(1.5分)

(2)20×7年度的稀释每股收益=5000/(10000+10000×2.5/10+3000/4)=0.38(元/股)(1.5分)

(3)20×8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6000/(10000+10000×2.5/10+1000/4)=0.47(元/股)(1.5分)

(4)该笔可转换债券发行时确认为负债的价值为:

3000×4%×(P/A,6%,5)+3000×(P/S,6%,5)

=120×4.2124+3000×0.7473=2747.39(万元)(1分)

20×7年末该笔债券调整利息增加”应付债券”的数额为:

2747.39×6%-3000×4%=44.84(万元)

20×7年末该笔债券对应的”应付债券”总额为2747.39+44.84=2792.23(万元)

由于20×8年初1000万元债券(占总量的1/3)转换成普通股,因此,转换后剩余可转换债券对应的”应付债券”的数额为:

2792.23×2/3=1861.49(万元)

假定剩余可转换债券进行转换,则可增加净利润=1861.49×6%×(1-33%)=74.83(万元)(1分)

因此,20×8年度的稀释每股收益

=(6000+74.83)/(10000+10000×2.5/10+1000/4+2000/4)=0.46(元/股)(1.5分)

3.

(1)内在价值=1000×4%×(P/A,5%,4)+1000×(P/S,5%,4)

=40×3.5460+1000×0.8227=964.54(万元)(1分)

(2)转换价值=1000/1000×250×4.2=1050(万元)(1分)

(3)该决策合理,因为内在价值<转换价值,表明债券投资人在20×8年1月1日将债券转换为股票,能够获得更多的现值,对债券投资人有利。

(1分)

4.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值是可转换股数与每股市价的乘积。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可转换债券发行后,股票市价持续上涨,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值上升,当其超过债券内在价值时,投资人通常会考虑将其转换成股票,使以前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相当于按较高价格发行了普通股,在此条件下,发行可转换债券优于发行普通股。

但由于转换成股票后会造成股份稀释,并且丧失原有的低利息优势,需要承担较高的用资成本。

(2.5分)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可转换债券发行后,股票市价持续下跌,由于已经锁定了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底线,该债券的价值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一般不会被转换,使发行人一直按可转换债券的利息标准承担低于一般债券的用资成本,在此条件下发行可转换债券优于一般债券。

但同时使发行人丧失本可按较高价格发行股票的机会。

(2.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