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827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解析.docx

《湖南省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解析.docx

湖南省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解析

2014湖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8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本试题卷共8页。

如缺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否则后果自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一并交回。

www.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碑帖(tiē)脊梁(jǐ)自惭形秽(chán)称心如意(chèn)

B.泥淖(nào)坍缩(dān)迄今为止(qì)蜚短流长(fēi)

C.誊写(téng)癖好(pǐ)畏葸不前(xǐ)弄巧成拙(zhuō)

D.害臊(sào)惩罚(chěng)寡廉鲜耻(xiān)不敢违拗(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端详干躁淋漓尽致望文生意

B.蕴藏杜撰臭名昭著矫揉造作

C.嘻戏辐射谈笑风声感恩带德

D.怪嗔告磬鬼鬼崇崇言简意赅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肖复兴认为,如今少数网络作品的走红,依然掩盖不了整体网络文学创作水准和思想含量不高,因此,我们要辨证地看待网络作品的火热现象。

B、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带来的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袋装牛肉等填肚子,后来因水土不服,许多队员出现拉肚子、感冒等发绕症状。

C、在湖南卫视举办的成人仪式节目现场上,面对国旗无论是庄严宣誓,戴上象征责任、奉献的成人帽,还是聆听家长寄语,穿过成人门,都让在场的黄高学子激动不已——“这是我们在成人时刻收到的最好礼物”。

D、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美国财长的表态很难不被外界当作窥探奥巴马政府政策的窗口,

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奥巴马除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外,并没有更多信息透露给外界。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珍珠滩的美,是静与动的结合而产生的美。

,,

,,,。

①便在这宽大的钙化滩上舒展靓丽的胴体

②激荡成朵朵水花,滚动成颗颗珍珠

③把九寨沟的美幻化成另一种表达倾诉给人们

④忽聚忽散,忽疾忽缓

⑤一湖丽水,经过丛林的精湛修饰

⑥簇拥着,飘然而来,拂袖而去

A. ⑤④⑥②①③B. ⑤②④①③⑥C. ⑤④③⑥①②D. ⑤①④②⑥③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

顺之生有异禀,束发即洽贯群籍。

年二十三,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

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

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倭躏江南。

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为南京兵部主事。

出核蓟镇兵员,还报缺三万有奇,且条奏九事。

寻命往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

顺之以御贼之上策,当截之于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

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

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

擢太仆少卿。

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

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于姚家荡。

贼窘,退巢庙湾。

顺之薄之,杀伤相当。

遂欲久围困之,顺之以为非计。

麾兵薄其营,以火孢攻之,不能克。

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

顺之愤,亲跃马布阵。

贼构高楼以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

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佘步。

镗、显惧失利,固请顺之还。

时盛暑,居海舟两月,大不适,返太仓。

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

顺之疾甚,以兵事棘,犹不辞。

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顺之学无所不窥。

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莫不究极原委。

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又闻良知说于王畿,闭户兀坐,期月忘寝,多有所得。

为文,沈洋纡折有大家之风。

生平苦节自厉,辍扉为床,不饰祸褥。

(选自《明史?

唐顺之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    纵:

放任

B.贼窘,退巢庙湾        巢:

驻扎

C.顺之疾甚           疾:

痛恨

D.辍扉为床,不饰祸褥      辍:

拆除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为南京兵部主事           ②贼己为遂等所灭。

B.①顺之以御贼之上策         ②沈洋纡折有大家之风

C.①当截之于海外             ②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

D.①贼构高楼以望官军         ②以兵事棘,犹不辞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顺之十五岁左右就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

二十三岁时,在会试中得了第一,改任翰林院庶吉士。

B.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外海予以全部歼灭,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艘敌船。

C.在姚家荡和三沙两战之后,由于李遂被调往南京任职,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遂任凤阳巡抚。

D.唐顺之向王畿学习良知学说,他关起门来,专心致志,静坐思考,整整一个月忘记睡觉,获得不少心得。

8.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B.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C.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D.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①出核蓟镇兵员,还报缺伍三万有奇,且条奏九事。

(4分)

②遂欲久围困之,顺之以为非计。

(3分)

顺之疾甚,以兵事棘,犹不辞。

(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满江红

段克己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

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

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

都无语,怀畴昔。

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

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

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1)词中的“此花”是什么花?

在上阕中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形象?

(4分)

答:

(2)这首词以花写人,借物言情。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11、名句名片默写(5分)

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

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兴趣与人生

冯友兰

小孩子的游戏,最有无所为而为的精神。

在游戏中,小孩子做某种事,完全出于他的兴趣。

他可以写字,但并非欲成为一书家。

他可以画画,但并非欲成为一画家。

他更非欲以写字或画画,得到所谓的“世间名利恭敬”。

他写字或画画,完全是无所为而为。

他做某种事,完全是乘兴,他兴来则做,兴尽则止。

所谓“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他做某种事情皆是顺其自然,没有矫揉造作,所以他做某种事情,是无所为而为,亦即无为。

小孩子时候的游戏,是人生活动中最快乐的一部分。

道家的理想生活,就是这一类的生活。

道家以为成人所以不能得到这一类的生活者,乃因受社会中各种制度的束缚。

我们若能打破此种束缚,则此种生活即可得到。

我们也以为这种生活是快乐的,也可以说是理想的生活,但社会中各种制度的束缚并不是容易被打破的。

这些束缚不容易被打破,并不是因为人的革命的勇气不够,而是因为有些社会制度是任何社会存在所必需的。

若打破这些,就取消了社会存在。

社会若不能存在,人也不能存在。

就是说,若没有社会,人就不能生活,更不用说快乐的生活。

道家认为,无为的生活是快乐的,这是不错的。

道家又以为,人在社会中,因受社会制度的束缚,以致人不能完全有这种生活,这也是不错的。

但道家因此即以为人完全可以不要社会制度,以求完全有这种生活,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办法,是不可行的。

照道家的说法,无论任何人`总有他感兴趣的事。

我们看见有些人于闲暇时,什么事都不做,而蒙头大睡,或坐在那里胡思乱想,似乎是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

而实在是他对蒙头大睡,或胡思乱想,有很大的兴趣。

既然任何人对于有些事总感兴趣,如果任何人都照着他的兴趣去做,则任何人都过着最快乐的生活。

“各得其所”,真是再好没有的。

或者可以问:

如果人人都对于蒙头大睡感兴趣,如随其兴趣,则都蒙头大睡去了,又有谁去做事呢?

人人都不做事,岂不大家都要饿死?

道家于此可答:

绝不会如此。

有许多人对蒙头大睡不感兴趣,如叫他终日蒙头大睡,他不但不以为乐,反以为苦。

所以有些人要“消闲”。

所以要消闲者,即有些人有时感到闲得无聊不可耐,故需设法找J点事做,将闲消去。

忙人找闲,而闲人则找忙,所以,虽任何人都随着他的兴趣去做,天下事仍都是有人做的。

这是一个极端的说法。

照这个极端的说法,自然有行不通、不可行之处。

有些事显然是不容易使人感兴趣的,如在矿井里做工等。

然而这些事还不能没有人做。

在社会里,至少在有些时候,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些我们所不感觉兴趣的事。

这些事大概都是社会所必需的,所以我们对于它虽不感觉兴趣,但也必须做之。

社会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所以,我们对于社会都有一种起码的责任。

这种起码的责任,不见得是每个人皆感觉兴趣的。

所以,主张人皆随其兴趣去做的极端说法,如道家所说者,是不可行的。

不过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极端的,则是可行的。

这种说法在相当范围内,我们不能不说是真理。

在以前的社会制度里,尤其是在以前的教育制度里,人们以为,人的兴趣只有极少数是正当的。

在以前的教育制度里,人所应读的所谓“正经书”是很有限的。

四书五经是大家所公认的“正经书”。

除此之外,学举业者,再加读诗赋八股文;讲道学者,再加读宋明儒语录。

此外,所有小说词曲等,均以为是“闲书”。

看闲书是没出J包的事,至于写闲书更是没有出息的事了。

在以前的社会制度里,尤其是在以前的教育制度里,人们以为,人的兴趣多数是不“正当的”。

因此,有多少人不能随他的兴趣去做,以致他的才不能发展;因此,不知压抑埋没了多少天才,这是不必讳言的。

(选自冯友兰《人生经典》,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所谓的“无为”,就是做事情不追求“世间名利恭敬”,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顺应自己的兴趣。

B.作者认为,我们之所以在生活中得不到乐趣,是因为受到各种社会制度的束缚,只有打破束缚,才能得到快乐。

C.社会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社会生活中有我们不容易感兴趣的事,但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必须去做。

D.在以前的社会制度里,人们用所谓“正经”“正当”的价值标准,限制了个人的兴趣,以致影响到个入能力的发展。

13.下列不符合道家的“极端说法”的一项是()(3分)

A.成人不能像儿童那样乘兴,是受到了社会各种制度的束缚,所以必须打破这些束缚。

B.无论什么人,都有其感兴趣的事,但是其所做的事并非都是由其兴趣所为。

C.既然任何人对有些事总感兴趣,而且都照着他的兴趣去做,那么他就有了快乐的生活。

D.即使许多人都对于蒙头大睡感兴趣,不做事情,也不会影响社会运转。

14.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概括作者对道家所持的态度。

(4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梧桐树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

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

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

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

长得密密层层。

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样子真凄惨呢!

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我想起了古人的诗: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选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落花也曾令人悲哀。

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

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

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

“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

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收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

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

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

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15.本文思路清晰,哲理丰富,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名作。

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16.第二三段着力写了梧桐树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样写作者意图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5分)

答:

17.文章第

段写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出两例并作简要赏析。

(6分)

答:

18.结尾作者说“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试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6分)

答: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

莫泊桑的《乡村故事》讲述了农民蒂瓦施夫妇经受住了城里贵妇人出高价想收养她孩子的诱惑,而他们的邻人瓦兰夫妇却为了生计以每月100法郎的高价“卖”了自己的孩子。

前者以没有卖掉孩子而自豪,得到了乡邻的赞誉,却过着贫穷的生活;后者虽然“不愁吃喝”,却不得不长期忍受邻居的冷嘲热讽。

许多年过去了,被卖到城里的孩子让·瓦兰衣锦还乡。

选段:

夏洛站在自家的破屋门口看着让·瓦兰走过。

晚饭时,他对两位老人说:

“你们那会儿可真蠢,居然让他们抱走了瓦兰家的孩子!

他母亲固执地说:

“我可不想卖掉自己的孩子。

父亲沉默不语。

儿子又说:

“送给这样的人家并不坏呀。

蒂瓦施老爹含着怒气一字一顿地说:

“你是不是责怪我们把你留了下来?

年轻人粗暴地回答道:

“不错,我怪你们,你们可真是呆子,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你们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们。

女人对着面前的盘子失声痛哭,她边抱怨边喝菜汤,勺里的汤洒了一半。

“累死累活地拉扯这些孩子!

年轻人怒吼道:

“我宁可不生下来也不愿像现在这样活着。

刚才我看见那人时,真气极了,我对自己说:

‘本应该是我。

’”

他站起身:

“听着,我觉得我最好走,因为我会一天到晚地埋怨你们,给你们的生活带来痛苦。

你们知道,为这件事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

两个老人惊呆了,一句话都说不出,老泪纵横。

他又说:

“不,这样想太残忍了,我还是到别处去谋生吧。

他打开门,一阵欢声笑语闯了进来,这是瓦兰家在为他们归来的儿子大摆宴席。

夏洛跺了跺脚,转身对他的父母吼道:

“乡巴佬!

说完他就消失在黑夜中。

(1)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夏洛这个人物形象的。

(6分)              

 

(2)你怎样看待蒂瓦施夫妇的做法?

(6分)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老子曰: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子秉承“不敢为天下先“等道家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提出“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的事业,这一口号激发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前赴后继,1911年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诞生了。

问题:

(1)试分析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和孙中山的“敢为天下先”有和本质区别?

(4分)

 

(2)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呢?

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字数120字左右。

(8分)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肖伯纳: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周国平: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湖南省2014年语文压轴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帖”读“tiè”,“惭”读“cán”;B项“坍”读“tān”;D项“惩”读“chéng”,“鲜”读“xiǎn”)(3分)

2、B(A、躁—燥意—义;C、嘻—嬉声—生带—戴;D、磬—罄崇崇—祟祟)(3分)

3、D(A项成分残缺,应在“含量不高”后加上“的现状”或“的现实”;B项“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袋装牛肉等”不能并列;C项“无论”应放在“面对国旗”前。

)(3分)

4.D(首括句“静与动的结合”,由“静”到“动”;总结句“把九寨沟的美幻化成另一种表

达倾诉给人们”)(3分)

5.【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病,动词。

6.【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

结构助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

A.动词,担任/介词,表被动。

C.介词,在/介词,对。

D.连词,来/连词,因为。

7.【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理解文意的能力,能力层级C。

此役为小胜,不是“全部歼灭”。

8.【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

9.【答案】(共10分)

①(顺之)离开京城到蓟镇核查士兵人数,回京奏报缺员三万多人,并奏陈了九条建议。

(4分)

②李遂计划长期包围,困住倭寇,唐顺之则认为这不是好办法。

(3分)

唐顺之这时病得很厉害,但因为军情紧急,就不敢推辞。

(3分)

【附:

参考翻译】

唐顺之,字应德,江苏省武进人。

顺之生下来就有超常的天赋:

十五岁左右就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

二十三岁时,在嘉靖八年的会试中得了第一,改任庶吉士。

主考官张璁厌恶翰林,将所有庶吉士调出翰林院担任其它职务,唯独想让唐丿页之留下。

唐顺之坚决拒绝,于是被调任为兵部主事。

倭寇侵扰蹂躏江南的时候,赵文华出任军队统帅,他向皇帝上书,推荐唐顺之,唐顺之就担任了南京兵部主事。

(顺之)离开京城到蓟镇核查士兵人数,回京奏报缺员三万多人,并奏陈了九条建议。

不久,朝廷命令唐顺之前往浙江统帅军队,和胡宗宪一起商议抗击倭寇的办法。

唐顺之认为对付倭寇最好的办法,应该把他们阻截在海外,假如放任倭寇让他们登上陆地,那么,内陆就会都遭受侵害。

于是他亲自乘船出海,从江阴直抵蛟门,一昼夜行了六七百里。

随行的人都很害怕,呕吐不止,而唐:

页之神态自如。

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外海,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锼敌船。

唐顺之被提升为太仆少卿。

胡宗宪认为唐顺之的权力不够大,朝廷便又加封他为右通政。

唐顺之听说倭寇进犯长江北岸,急忙下令`总兵宫卢镗到三沙抵御,自己带领副总兵刘显快速增援,和凤阳巡抚李遂一起在姚家荡大破倭寇:

敌人没有办法,退到庙湾驻扎。

唐顺之率兵攻打庙湾,双方伤亡人数差不多。

(李遂计划长耜包围.因住倭寇,唐顺之则认为这不是好办法)。

他率领部队进攻倭寇营垒,并用火孢助战,但没有攻下。

此时三沙又屡屡告急,唐顺之便又往三沙增援,他督率卢镗、刘显进攻,又没有成功。

唐顺之非常生气,亲自骑马上阵指挥。

倭寇建起高大的嘹望楼来侦察官军情况,见唐顺之的军队军容严整,便固守阵地不出击。

刘显请求退兵,唐顺之不答应,拿着刀径直向前冲,杀到离倭寇营垒一百多步的地方。

卢镗、刘显担心失败,坚决请求唐顺之撤回。

这时正值盛夏,唐顺之在海船上两个月,身体很不舒服,返回太仓。

李遂调往南京任职,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遂担任凤阳巡抚。

唐顺之这时病得很厉害,但因为军情紧急,就不敢推辞。

他渡过长江,倭寇已经被李遂等人剿灭。

唐顺之对于学问,没有不研究的。

对天文、乐律、地理、兵法,没有不穷根究底的。

他大量收集古今书籍,加以剖析补充,分门别类,编出六《编》,流传于世,读书人不能掌握其中的深意。

他向王畿学习良知说,曾经关起门来静坐思考,整整一个月忘记睡觉,获得很多心得。

他写的文章,恢宏恣肆,纡徐曲折有名家的风范。

唐顺之一辈子坚守节操严格要求自己。

他把门板拆下来当床用,也不配褥垫。

10.

(1)菊花。

(1分)作者用雨后荒园的凄凉肃杀来反衬初开菊花的鲜嫩可爱,展现它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神态。

(答“用典”或“对比”也可。

作者巧用陶渊明和屈原的典故表现菊花的高洁,“到而今”三句写菊花凋零衰败,与开头它的娇艳形成对比。

)(答出表现手法得1分,分析准确得2分,共3分)

(2)①作者首先表达了自己坚守高洁的愿望。

他看到凄风苦雨中“此花能保,英英鲜质”,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和屈原,为菊花生不逢时却能自保而欣慰;②同时,从下阕中“汝身孤特应难立”等句也可看出作者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对自己命运的深深忧虑。

③还用“堂上客,须空白”等句感叹岁月匆匆,功名未就,对已逝黄金年华无限怀念和遗憾。

(每点2分,任意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11.

(1)泣孤舟之嫠妇

(2)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B这句话是道家的认识,而非作者的认识。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