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中国农业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203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0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中国农业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地理中国农业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地理中国农业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地理中国农业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地理中国农业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中国农业练习.docx

《高二地理中国农业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中国农业练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中国农业练习.docx

高二地理中国农业练习

中国农业专题复习

一、中国农业

1、种植业

分布:

以东部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为主

南方北方的种植业在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的农作物灯方面存在差异:

粮食作物--南方的水稻和北方的小麦

(1)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比较广。

它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

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季收获,生长期一般为80天至120天。

春小麦多分布

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

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北方为270天。

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受饮食习惯影响商品率高。

目前,我国专用小麦优质区域重点是:

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小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带。

(2)水稻喜温、喜湿。

根据对热量条件的不同要求,可分为一季稻,双季稻和三季稻。

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地区以双季稻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水稻种植区。

季风水田农业:

⑴特点:

①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

⑵形成条件:

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甘蔗和甜菜

(1)棉花:

喜湿、喜光、生长期长。

中国、美国和中亚是世界三大产棉基地。

我国的棉花生产相对集中在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

(2)油菜:

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3)花生:

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4)芝麻:

优质油料作物,喜温怕涝,生产期较短而热量要求较高。

主要分布在河南省。

(5)甘蔗:

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生长期长的特点,是我国南方的糖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和海南。

(6)甜菜: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分布在我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

因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基础,为了保障某些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所以国家在一些条件适宜的地区建设了商品性基地:

(1)九大商品粮基地: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就农业地域类型而言,有三种: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农业(基塘农业)是混合农业;其它的是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发达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东北、西北地区的商品谷物农场是国营的。

(2)商品棉基地:

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3)油料基地:

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4)糖料基地:

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

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5)出口农业基地:

以出口农产品为目标的生产基地:

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泉州、漳州、厦门),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

2.畜牧业

①牧区畜牧业: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青海、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还有宁夏(滩羊)

②农耕区畜牧业:

舍饲畜牧业,指农民家庭饲养的猪、牛、羊以及鸡、鸭、鹅等家禽。

目前,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其饲养的各种牲畜和家禽是我国城乡人民食用肉.禽.蛋的主要来源.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3.林业

①主要林区分布地区:

a全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为主;

b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

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天然林为主;

c南方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

②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红树林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护林工程。

4.水产业

分类:

①按生产方式分天然捕捞(采集)业和养殖业

②按生产水域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

生产情况:

总体海水产品产量大,捕捞海产品产量大,养殖淡水产品产量大

有利条件:

东南部水产业发达的因素:

大陆边缘有广阔的海域(大陆架宽广、寒暖流交汇)、河湖水域面积广,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

农业发展方针:

“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1.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入WTO)

结构现状:

种植业占据主导地位,畜牧业占比重低,林业、渔业比重很小

结构调整原因:

畜牧、林业、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经济效益高,畜牧、林业的生产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调整方向:

稳定粮食,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我国农业灾害比较频繁,尤其是受我国季风的影响,旱涝灾害多,但是我国农业的总体抗灾能力较差。

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等,提高农业的生产力。

3.科技兴农:

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

我国农产品优质化程度还不高,与国际市场的要求不适应,必须加快品种的改良和科技推广,实现无公害生产,使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4.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实现农产品增值:

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5.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大部分地区的个体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过程简单,缺少市场联系渠道,不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产业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农业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企业带动个体农户进入市场,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系起来进行一体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改善农村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民的收入。

6.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切实保护耕地资源。

三、我国各个分区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一)、东北区(黑、吉、辽)

1、自然条件分析:

(1)长冬严寒但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一年一熟;属湿润半湿润区,灌溉水源充足。

(2)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遍布肥力较高的黑土,对农业机械化耕作极为有利。

(3)冻土广布,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

(4)沼泽地面积很大,但开发不宜过量。

(5)本区纬度较高,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在春、秋会受到低温冷害,农作物大幅减产。

2、农业特色:

(1)以玉米、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2)大豆、甜菜为主要经济作物,黑龙江是最大的大豆产区;甜菜以松嫩平原为最多。

(3)其它经济作物有亚麻、柞树等。

(二)、黄河中下游区(陕、晋、豫、鲁、京、津)

1、自然条件分析:

(1)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夏季气温高。

农作物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春旱和初夏干旱威胁农业生产。

多数地方灌溉水源不足。

(2)盐碱危害很严重。

(3)黄土高原的黄土,比较肥沃,便于耕作。

但土质疏松,地表无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

2、农业特色:

(1)冬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

(2)棉花是本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

冀、鲁、豫三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

本区植棉的有利条件:

夏季气温高,对棉花生长有利;秋季晴天多,对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也有利;粉沙性的土壤适宜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

(三)、长江中下游区(湘、鄂、赣、皖、苏、浙、沪)

1、自然条件分析:

(1)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

夏季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常形成伏旱天气,此时,热量农作物生长旺盛,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

(2)平原广阔,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

(3)江南丘陵红壤广布,是我国南方主要低产土壤之一。

2、农业特色:

(1)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

(2)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蚕等。

棉花生产基地:

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是著名的“丝绸之府”。

(3)江南丘陵的红壤区,适宜茶叶、油菜、杉木生长。

(四)、南部沿海地区(闽、台、粤、桂、琼及香港、澳门特区)

1、自然条件分析:

(1)本区气候炎热多雨,无霜期长,作物几乎可以全年生长,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2)台风活动频繁,台风带来一定灾害,有时也可缓解沿海地区的旱情。

(3)地形多为丘陵山地,平原面积不大,珠江三角洲和台湾的西部平原是本区最大的两个冲积平原。

2、农业特色:

(1)水稻在本区普遍种植,珠江三角洲和台西平原是重要的稻米产区。

甘蔗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粤、闽、桂成为全国重要的蔗糖供应地。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3)有橡胶、剑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作物,海南岛的橡胶种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4)有香蕉、柑橘、菠萝、荔枝等热带、亚热带果树。

(5)台湾的樟树颇为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五)、青藏区(藏、青)

1、自然条件分析:

地势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

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迎风坡降水多,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2、农业特色:

(1)牦牛、绵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

草场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围和河源地区。

(2)黄河谷地比较宽阔,降水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业区。

柴达木盆地,由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带的地下水较为丰富,引水灌溉发展农业。

(3)雅鲁藏布江谷地: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使这里的降水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

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

(4)“西藏的江南”——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这里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现浓郁的亚热带和热带风光。

在肥沃的河谷地带,橘子、香蕉园、水稻田随处可见。

(六)、西北内陆区(内蒙、宁、甘、新)

1、自然条件分析:

(1)强烈的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多风沙,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日照丰富;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

(2)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2、农业特色:

(1)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这里利用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2)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灌溉农业仅限于高山山麓的冲积平原上,这里土质较好,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充足。

(3)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是我国长绒绵的主要产区,这里无霜期较长,夏季气温高,积温量大,日照充分。

新疆吐鲁番盆地,有引地下水灌溉的特殊工程—坎儿井。

(4)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优良畜种:

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宁夏所产的滩羊、新疆的细毛羊。

(5)本区由于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任意樵采,造成严重的沙漠化危害。

(七)、西南地区

1、四川、贵州、重庆和云南大部分地区属热带,云南南部属热带。

从地形图看川滇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很高,气候显著降低,形成的是高山气候。

2、从所处地理位置来看,深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大部分地区终年湿润,雨量充沛,霜雪少见,四川盆地有肥沃的紫色土,可生长甘蔗,柑橘,柚子;成都平原土壤肥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灌溉便利,农业生产一向发达,早有“天府之国”美誉。

平原上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籽等,生猪、桑蚕的生长也很有名。

3、云贵高原上的河谷盆地,是重要的水稻产区,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区,因溶洞、地下河漏水严重,地表水缺乏,要注意兴修水利,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

4、滇南谷地(包括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全年可以生长,而且冬季不受寒潮侵袭,夏季又无台风危害,具有发展热带作物的良好环境,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橡胶生产基地。

农业练习题

1.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C.地势平坦,雨热充足D.交通发达

图6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

据此完成2~4题。

2、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耐旱B.耐涝C.抗病虫害D.占耕地少

3、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洪涝C.台风D.冻害

4、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

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

回答5-7题。

5.“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②光照资源丰富③降水丰沛④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

A.游牧畜牧业B.牧场畜牧业C.旱作农业D.水田农业

7.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

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

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读下图《我国冬小麦发育及收获进度图》,回答8—9题。

8.影响我国冬小麦分布区的发育期及收获进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降水C.热量D.科技

9.关于图中处于冬小麦发育期及收获进度不同阶段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①阶段的地区,光热充足,人口稀少,冬小麦商品率高

B.处于②阶段的地区,水旱灾害对冬小麦生产威胁大

C.处于③阶段的地区,地形复杂是冬小麦生长最大制约因素

D.处于④阶段的地区,自然条件差,冬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低

10.导致我国南北方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水分C.热量D.土壤

11.以下农业区:

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区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下图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一)①,

(二)②,(三)③,(四)④B.

(一)②,

(二)④,(三)③,(四)①

C.

(一)③,

(二)④,(三)①,(四)②D.

(一)②,

(二)④,(三)①,(四)③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

图5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

A.广东  B.江苏C.江西D.云南

13.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生长期光照时间短B.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

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D.春播期间旱情严重

读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四个地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以畜牧业为主

B.①③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C.③④糖料作物为甘蔗

D.④地单位产值高于珠江三角洲

15.②地发展鲜花种植的优势是

A.科技发达B.土壤肥沃

C.廉价的劳动力D.先进

的保鲜技术

16.我国四大牧区草场质量最好、载畜量最多的是()

A.内蒙古牧区B.青海牧区C.西藏牧区D.新疆牧区

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成功地将杀虫蛋白基导入棉花细胞中,得到棉花新品种,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

回答17—18题。

17.转基因抗虫棉在环境保护上的作用是()

A.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B.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C.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提高D.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

18.针对发达国家的高标准绿色壁垒(安全、无毒),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应采取的对策是()

A.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量B.提高农产品的外表美观

C.降低农产品的价格D.发展抗病虫害的优质作物

19.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B.加快城镇化的进程C.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D.缩小地区差距

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

读图,回答20~21题。

20.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玉米、小麦

21.M省可能是()

A.山西B.安徽C.广东D.甘肃

读下面两个表格,回答22~23题。

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地形结构表

缓 坡

平 原

陡 坡

水 面

36%

18%

33%

13%

该丘陵地区农业用地结构表

种植业

畜牧业

林 业

渔 业

70%

12%

7%

11%

22.造成该地区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绿化D.城市化速度过快,占用大量耕地

23.该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为(  )

A.缓坡退耕,大力发展渔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下图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粮食生产总量虽然在增加,但也略有起伏,其根本原因是()

A.山地多、平原少、耕地比重小

B.位于季风气候区,旱涝等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大

C.居民饮食结构变化导致市场需求量逐年下降

D.国家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粮食生产已处于次要地位

25.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开发耕地与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B.三江平原和太湖平原

C.江南丘陵和华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沿海滩涂和鄂尔多斯高原

读图7-1-10,完成26-28题:

26.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

 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

 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

27.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28.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

29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图15)

材料二

某大型末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16)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17)

 

(1)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12分)

(2)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特点。

(8分)

 

30.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12分)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8分)

(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16分)

 

31.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

读图,回答问题。

(1)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及其治理措施。

(2)说明乙区域河流下游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3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甲国是继美国、欧盟以后的番茄产业第三大生产国和第一大出口国,甲国图示区域凭借优越的地域优势和产业政策,番茄种植和加工近年来迅猛发展,番茄制品的产销量占全国的90%以上。

(1)甲国图示区域种植的番茄成色好,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简析其原因。

(8分)

 

  

(2)甲国图示区域发展番茄加工——“红色产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6分)

 

 

(3)甲国图示区域农民常在瓜田地里放砂石,简要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6分)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分析我国各油菜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其自然区位优势条件。

(6分)

 

(2)据图中东部季风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描述油菜开花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4分)

 

(3)评价东北地区种植油菜的有利及不利区位条件。

(6分)

34.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祖国西北,地域广阔。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

陕、甘、宁等地区曾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

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西北的全面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一:

下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材料二:

延安市位置见下图。

延安市土地面积约370万公顷,人均1.7公顷,且土层深厚,适生作物众多;属温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矿藏10多种,其中石油储量7.5亿吨,煤炭71亿吨。

延安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如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安宝塔山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

(2)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就延安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中国农业专题复习参考答案

1—5BADAD6-10AACB11-15DACBC16-20ABDCC21—25BACBD26—28DCD

29.

(1)由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形区为青藏高原,乙地形区为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塔里木盆地因位于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水源条件较好的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

(2)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发展农业生产遵循了因地制宜的指导思想,利用其地形的海拔差异发展立体农业,并与旅游业相结合,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发展了多种经营,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农业生产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较好的良性循环,保护了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冬季滑雪)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安排农闲时间.

故答案为:

(1)特点:

甲地形区:

分布在河谷地区;乙地形区:

分布在盆周山麓地带.

原因:

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沿盆周山麓地带分布.

(2)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