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打不碎的玻璃瓶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224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课 打不碎的玻璃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十四课 打不碎的玻璃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十四课 打不碎的玻璃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十四课 打不碎的玻璃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十四课 打不碎的玻璃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四课 打不碎的玻璃瓶资料.docx

《第十四课 打不碎的玻璃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课 打不碎的玻璃瓶资料.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四课 打不碎的玻璃瓶资料.docx

第十四课打不碎的玻璃瓶资料

第十四课   打不碎的玻璃瓶   教学设计

汉语备课

年级:

七年级汉语(上)     审定人:

           备课教师:

艾芸

第十四课 打不碎的玻璃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自学本课的25个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

重点掌握“签、事、膜、裂、纹、配、布、登、稀疏、韧、扎、冒、奠、掺、喜、典、敏”等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了解它们的写法和意义,会组成词语;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标签、薄膜、裂纹、粉碎、布满、整理、稀疏、坚韧、横七竖八、完整、检验、抹、典型、疑心、为难、溢、测定、敏锐、启迪”等常用词语,了解其意义和使用特点,能够模仿文中句型、句式造句。

2、学习本课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打个”“进行”“只要,就”“只是”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

4、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

5、通过对两位外国科学家善于发现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勤于思考和大胆试验,从而有了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创造的事迹的介绍,给我们展示科学家“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故事,在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阅读的享受。

6、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本课阅读拓展材料《种子的萌发》,初步了解一些生物科学学习中等常用的知识和术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用自己的话叙述。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用具:

课文图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课时:

6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检查课文一《打不碎的玻璃瓶》的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过程与方法:

2、能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

3、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

课时重点:

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

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课时难点: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教学方法:

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常常启发科学家的重大发现和发明,请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鲁班被草割伤后发明了钜子,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浮力定律,牛顿被苹果砸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科学家彭奈迪脱斯打碎了玻璃瓶但玻璃瓶没碎然后就发明了安全玻璃的故事。

2.板书课题——打不碎的玻璃瓶(齐读课题)

二、新授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小声地把课文读一遍。

要求:

1、边读边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把它圈出来,做上标记。

2、想一想:

课文写彭奈迪脱斯是怎样发明安全玻璃的?

三、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并且积极思考,初步感受文章说明内容。

三、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

2、(板书)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5、疑难生字

签、事、膜、裂、纹、配、布、登、稀疏、韧、扎、冒、奠、掺、喜、典、敏

6、疑难词语

标签、薄膜、裂纹、粉碎、布满、整理、稀疏、坚韧、横七竖八、完整、检验、抹、典型、疑心、为难、溢、测定、敏锐、启迪

7、句型学习

1、玻璃瓶子肯定要打个粉碎。

(1)大家听了,高兴得笑个不停。

(2)他一进来就说个不停。

2、他把那个瓶子拿来仔细地进行检查。

(1)昨天发生的事情,学校还没有进行调查。

四、检查步骤

1、听写词语或指定一两个学生朗读,其他人听写。

2、做练习一至四题。

3、造句练习:

分小组用学习提示二三四中出现的词语造句。

4、在小组中讨论不懂、不会运用的词语,由小组成员集体考虑如何运用,如有困难,由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5、各组挑出几个自己认为较难的词语让其他组造句,看哪个组用疑难词语造句又多又好。

五、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

3、首先让学生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六、读一读,想一想。

            

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2、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老师及时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3、指名朗读课文。

   

4、师生齐读、抽学生读,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七、朗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八、小结本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以的词语,要能流利地读、写、运用。

2、生字词每个抄写三遍,用学习提示三、四重点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二课时   课文学习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2、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4、通过对两位外国科学家善于发现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勤于思考和大胆试验,从而有了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创造的事迹的介绍,给我们展示科学家“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故事,在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阅读的享受。

课时重点:

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课时难点:

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彭奈迪脱斯是怎么想到,又是怎样做到发明安全玻璃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揭晓答案。

二、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一至六自然段。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玻璃瓶为什么引起彭奈迪脱斯的注意?

2、空瓶子掉到地上没有摔碎的原因是什么?

3、那个玻璃瓶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4、乘客为什么会被玻璃扎伤?

三、读课文,释疑惑。

(一)、指名4个学生读1—4自然段。

提问:

这三段每段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1、他不小心将一只玻璃瓶子掉到地了,实验室的地面是用石块铺的,玻璃瓶子摔下肯定要破裂成碎片。

出乎意外的是,瓶子很完整地躺在地上,并没有裂成碎片,只是布满了横七竖八的裂痕。

2、药水蒸发后在瓶的内表面结下了一层坚韧透明的薄膜,看来,正是这层薄膜对瓶子起着保护作用。

3、瓶子里的药水蒸发掉了。

4、玻璃打碎了,碎片横飞,扎伤、划伤了乘客。

5、学习句型:

1、玻璃瓶子肯定要打个粉碎。

仿句:

大家听了,高兴得笑个不停。

(2)他一进来就说个不停。

2、这里,彭奈迪脱斯一下子想起了那个裂而不碎的玻璃瓶。

仿句:

他一下子哭起来了。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内容。

2、作业: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概内容。

      用课文所学的5个特殊句型造句。

板书     第十四课   打不碎的玻璃瓶

     玻璃瓶不小心掉到地上裂而不碎

        彭奈迪脱斯  感到奇怪

         仔细观察   瓶子里的药水蒸发掉了

     看到车祸中乘客被玻璃扎伤    又想起了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

2、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

3、通过对两位外国科学家善于发现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勤于思考和大胆试验,从而有了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创造的事迹的介绍,给我们展示科学家“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故事,在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阅读的享受。

课时重点:

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课时难点:

通过科学家“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故事,感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课文一生字词。

2、  学生复述课文1——6自然段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7--11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思考以下问题:

1、  彭奈迪脱斯是怎样研制“安全玻璃”的?

2、  “安全玻璃”是怎样的玻璃?

3、  “安全玻璃”和普通的玻璃有什么不同?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1、a、他重新找到那只瓶子,仔细观察,原来那是一只盛过某种药水的瓶子,药水蒸发后在瓶的内表面结下了一层坚韧透明的薄膜,看来,正是这层薄膜对瓶子起着保护作用。

     B、“偶然”的发现促使他进一步研究玻璃涂膜,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找到了一种附着力强、透明度好的合适涂料。

C、他又用涂料将两层玻璃粘合在一起,发现其防止破碎的性能更好。

这样,“安全玻璃”终于诞生了。

2、安全玻璃是一类经剧烈振动或撞击不破碎,即使破碎也不易伤人的玻璃。

用于汽车、飞机和特种建筑物的门窗等。

它通常是经过特殊方法把多层玻璃粘制在一起。

3、经剧烈振动或撞击不破碎,即使破碎也不易伤人。

4、小结:

一次偶然的机会触发了他的灵感,使他研究制成了“安全玻璃”。

看来科学是需要好奇心的。

三、复述课文----说的训练

 1、分组复述,先在小组内每人复述一遍,选出复述得最好的在全班复述。

2、在全班复述课文,其他组的同学可以问复述者一个问题,可以问得细一些。

四、读的练习

  让学生再次深入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来,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五、小结课文学习,布置作业。

1、阅读预习课文二。

2、做第十四课小练习册。

板书:

     打不碎的玻璃瓶

           再研究         玻璃瓶

           进行检验       坚韧的药膜使瓶子不碎

       进行反复试验   配置使玻璃不碎的药品膜

       进一步实验     双层药品玻璃更坚固

       安全玻璃        诞生

       安全玻璃        运用推广

课后反思:

 

 

 

         

课文二 《我发现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

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复述课文。

情感与价值观:

3.懂得只要“勤于思考、并具有敏锐的科学眼光”,就可以找到生活中的真理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懂得只要“勤于思考、并具有敏锐的科学眼光”,就可以找到生活中的真理的人生哲理。

2.   能条理清楚地复述课文故事。

难点:

1.懂得只要“勤于思考、并具有敏锐的科学眼光”,就可以找到生活中的真理的人生哲理。

2.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交流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时准备: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

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价值观:

3.懂得只要“勤于思考、并具有敏锐的科学眼光”,就可以找到生活中的真理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意思。

难点:

2.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法:

自主学习交流法、激励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   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关于古希腊是最富传奇色彩的古代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给大家听。

2.   板书:

我发现了

二、正课学习

1.   师用自己的话讲述

2.   故事讲完了,你觉得这个故事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读文,检查字词掌握。

1、同桌共同放声朗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难读的句子。

2、指读课文,帮助正音。

出示生字,读,注意音形。

3.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词的意思。

 冒、为难、查、典型、掺假、捣鬼、测定、奠基、敏锐

4、读文中词语,选择其中几个说词语说一段话。

2.   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

并用生字词造句。

三、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1、开火车读。

师边听边从旁点评。

2、交流读书心得。

3、用心体会并读好这些句子,了解文章中说了些什么观点。

4、再读课文。

提问思考:

阿基米德的发现给了科学家们怎样的启示?

2、学习本文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四、小结。

 同学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下去好好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熟记课文生字词,

3、把生字词语一个写三遍。

并用课文生字词造句。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五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2.   学习复述课文。

情感与价值观:

3.  懂得只要“勤于思考、并具有敏锐的科学眼光”,就可以找到生活中的真理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懂得只要“勤于思考、并具有敏锐的科学眼光”,就可以找到生活中的真理的人生哲理。

2.   能条理清楚地复述课文。

难点:

1.懂得只要“勤于思考、并具有敏锐的科学眼光”,就可以找到生活中的真理的人生哲理。

2.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

读了这个美丽的故事,你一定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怎样检验出金冠的真假了。

二、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题1、什么事既难倒了国王,又使大臣们很为难?

思考题2、阿基米德是怎样发现浮力定律的?

思考题3、阿基米德是怎样证明王冠不是纯金的?

思考题4、阿基米德的发现给了科学家们怎样的启示?

思考题5、学习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并讨论。

交流汇报

    思考题1:

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

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思考题2:

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

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

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计算物体比重和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思考题3:

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

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

思考题4:

只要勤于思考,并具有敏锐的科学眼光,就可以找到生活中的真理。

思考题5:

不仅著名的科学家需要好奇心,我们普通人要学好知识,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

好奇心是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的源泉。

二、个人自己复述:

自己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学生尝试复述

三、组内交流:

小组互相复述。

四、  全班复述交流:

把这个故事将给大家听,注意抓住重点,语句通顺,有条理。

六、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科学家偶然发现的故事吗?

1、“小人国”的发现者2、碰倒纺车的启示3、鲁班发明锯

七、阅读课文后的短文《种子的萌发》。

读短文,提炼有用信息,说说短文讲了些什么?

说明了什么道理?

八、小结与作业

  1、做第二课练习册。

 

板书:

           我发现了

          只要勤于思考,

并具有敏锐的科学眼光,

就可以找到生活中的真理。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六课时  真实交际与作文指导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敢说、想说到说好的愿望。

扎扎实实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

2、  选择通过讲述科学家通过平常观察创造发明的故事,训练学生选材。

3、  在写作前,让学生叙述能体现不仅著名的科学家需要好奇心,我们普通人要学好知识,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

好奇心是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的源泉的故事。

构思作品,培养学生列提纲的能力,使学生作文前成竹在胸。

情感与价值观:

4、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有感而发,由衷而发。

教学重点、难点: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有感而发,由衷而发。

教学方法:

谈话法、激情导入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文章出自吕东坡小学语文教学网

教学过程:

一、切入话题亲近学生

我们的机遇从来不会是自己遇到的,往往是自己付出努力的结果。

我们也从来不会... 不仅著名的科学家需要好奇心,我们普通人要学习知识、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

二、讨论交流。

科学发明源于好奇,所以我们要有好奇心,对什么都要感兴趣。

请谈谈你对好奇心的看法和打算如何培养自己的好奇心。

学生交流。

1、好奇心激发人类去发现、发明、创造。

事业上成功的人无一不是好奇心理极强的人。

好奇心是人类不断进行发明创造的可贵品质之一。

2、不仅科学家需要好奇心,普通的人要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

对于一切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和一切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人来说,好奇都是应当具备的起码的品质。

3、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4、好奇心与兴趣是分不开的。

有这种好奇心理的指向,便激发了你对学习的探求欲望,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了兴趣,自然就会去钻研,最终就会找到自己所期待的答案。

5、对问题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当我们碰到问题时,就不会浅尝辄止、简单地得出"可能或不可能"的结论,而是会投入最大的努力,追根究底,不放过任何细节,冷静地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完美。

二、创设情境多元互动

今天我们说的话题是“好奇心”。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好奇心吗?

你有没有好奇心?

你对什么东西好奇、感兴趣?

情景1:

在小组中,说说你对哪些事好奇(感兴趣)?

为什么好奇(感兴趣)?

学生同组交流,全班交流。

情景2:

思考、讨论好奇给你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什么好处。

讨论交流。

三、经典故事交流

 

1、比尔·盖茨小时候就是一个电脑迷,好奇心强烈,在13岁时就写出了第一个软件程序。

好奇心使他对电脑充满了浓厚兴趣,好奇心使他通宵达旦地钻研电脑知识,让他专心地为首部商用微型电脑ALtait编出了Basic语言软件。

可以说,是强烈的好奇心成就了他的事业.从比尔·盖茨成功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好奇心常常促使一个人深入研究、探索,因此能发现许多前所未有的东西.比尔·盖茨在《优秀员工10大准则》一文中说:

"一个好员工,必须首先对自己所在公司或部门的产品具有起码的好奇心。

"比尔·盖茨认为:

好奇心是产品研发的驱动力,是新型员工最重要的素质。

因为好奇心可以引发员工的专注力与热情,并使这一热情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

2、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但他却是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患者。

我们熟悉的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在圣诞前夕给妈妈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子,可是妈妈却说为什么给她买一双樱桃红的袜子,道尔顿并不认为妈妈在和他开玩笑,而是对妈妈的问话产生了极大的疑问,于是跑去问周边的人,发现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外,其余的人都和妈妈一样,说是樱桃红色,道尔顿觉得这件小事真不寻常,他对此事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大。

经过认真的分析与比较,发现弟弟和自己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弟弟和自己都是色盲。

经过他的综合分析,又写了篇论文《论色盲》

3、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小时候非常贪玩,有一次,看到一位老婆婆用铁棒在磨砺,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于是他走到那位老婆婆跟前问:

“老婆婆,这么粗的铁棒能够磨成针吗?

”老婆婆笑着说:

“不怕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李白从这句话中得到了很深的体会。

在以后的学习中,他变得很努力,最后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好奇带领他走上成功之路。

四、写作训练

请同学们以“我的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写清楚好奇的过程和结果。

字数不少于400字

五、学生边想边列提纲,打草稿。

六、请部分已经写好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七、誊抄作文。

板书:

       好奇心

            兴趣

课后反思:

 

 

 

 

 

  

范文引路

好奇的思絮

当第一条泥盆纪总鳍鱼过腻了泥水中的生活,为绚丽多彩的陆上世界所诱惑时,它便挣扎着从泥水中爬上岸。

这就是好奇。

当第一只森林古猿也过腻了在树上爬上爬下的生活而对陆上平坦的生存环境感兴趣时,他便爬下树木试探着走向林边的空地。

这也是好奇。

是的,是好奇心让地球有了高级生命,让世界有了更高等的生物。

当第一个北京人从地上拿起被“天火”烧焦的野味,颤颤的把它放入口中时,他感到的不再是“茹毛饮血”的感觉,便有了再吃一口的念头,从而使他的部落走出生食的境地。

这是因为好奇。

当古人看到石块砸在一起冒出奇妙的火花时,猛然有了钻燧取火的念头,便产生了“人火”,从此他们告别了靠“天火”生活的束缚。

这也是因为有了好奇心。

是的,是好奇心让人类走向文明,让生命看到多彩。

当一个人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啪”的砸在他的头顶,他伸手捡起那个苹果,产生了疑惑:

“它为什么落到地上砸在我的头上而不飞向天空落到月亮上呢?

”这时,这个苹果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他便开始认真研究,也就有了牛顿定律,有了近代物理。

当有两个人看到天空的鸟儿能自由自在的飞翔,便也想如鸟儿一样飞在空中,他们便开始致力于鸟儿的研究。

终于,有了飞上天的工具。

这是因为好奇。

是的,都是因为有好奇心,才使人类更快进步,有了更高的文明。

当人们仰望高远的太空,看着那满天的星斗,那圆圆的月亮,产生了玄妙的幻想:

天上到底有什么?

星星是不是也和我们居住的地球一样?

月亮上是不是真有广寒宫?

嫦娥和玉兔生活得怎样?

于是,便有人以毕生的精力和十倍的努力去研究。

终于可以在月球上迈开步子,在太空中建立“家乡”。

这些都是因为好奇心。

当人们面对0-9这十个数字组成的世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