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现有雨污管截流导流施工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155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道路现有雨污管截流导流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市政道路现有雨污管截流导流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市政道路现有雨污管截流导流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市政道路现有雨污管截流导流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市政道路现有雨污管截流导流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道路现有雨污管截流导流施工专项方案.docx

《市政道路现有雨污管截流导流施工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现有雨污管截流导流施工专项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道路现有雨污管截流导流施工专项方案.docx

市政道路现有雨污管截流导流施工专项方案

 

市政道路现有雨污管截流导流

施工专项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XX路污水工程(湘桂路~丁家桥)该工程全程设计牵引施工DE1000PE管约800m,DE800PE管约3000m。

根据设计图纸和XX路现状管线图,在沉井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多处存在DN600和DN1400的雨污砼管,受其影响沉井已无法继续施工,为保证施工进度和安全必须采取相应截流导流措施,然后拆除原有雨污砼管,再继续进行沉井开挖施工。

二、工程地质概况

一、地形地貌

本工程场地地貌单元属于湘江冲积阶地地貌,场地位于湘江西岸XX路,标高约在60.5-67.0m左右。

二、地质及水文资料

(一)、地质

本工程场地地层覆盖层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纪冲积土,基岩为第三系砂质泥岩。

拟建场地下部岩土大体可分6层,自地面向下各层分别为:

1、杂填土层、2、粉质粘土层、3、粉土层、4、粉砂、5、圆砾、6、强分化泥质砂岩层。

1、杂填土:

灰褐色褐色粘性土,建筑垃圾,紫红色泥质砂岩块碎石等堆积,未完成自重固结,松散-稍密,

2、粉质粘土:

黄褐色、褐色间灰白色,见黑色铁锰质氧化物。

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硬塑,饱和状态,局部分布。

3、粉土:

黄褐色、褐色,粉砂,云母含量随孔深增加,见黑色铁锰质氧化物,中密-密实,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分布。

4、粉砂:

泥质粉砂:

黄褐色、含淤泥质,有腐臭味,含少量砾石,粘粒含量约3-10%,松散-稍密,饱和。

局部分布。

5、圆砾,褐色,主要为石英、石英砂岩质,圆形,亚圆形,砾径在2-50mm之间,最大100mm,含量50-60%,主要由粉细砂土填充,卵砾石在层中分布不均,中密,适-饱和。

全场地分布。

6、强分化砂质泥岩层:

棕褐色、紫红色等,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岩石分化为块、碎状,裂隙由粘性土充填,取芯不完整,岩芯呈土状、碎、块状与不规则短柱状,敲击声哑、易碎,岩石浸水后易变软,岩体外露易崩解。

岩体完成程度为极破碎,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全场地分布,揭露厚度0.3-5.5m。

(二)、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第四纪冲积层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1、上层滞水,存在于杂填土中,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生活废水,其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随季节变化,无统一水位,勘察未测得该层地下水位。

2、粉质粘土层、粉土为不含水层,为相对的隔水层。

3、圆砾含第第四纪冲击层的孔隙潜水,该含水层与湘江有良好的水力联系,其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大,勘察时测得场地内孔隙潜水水位在距地表10.0-13.6m以下。

4、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层风化裂隙中,主要补给来源为相邻,地下水的侧向补给。

第二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施工总体部署

根据XX路现状管网图和现场查勘情况,DN600砼管埋深在地面2米,DN1400砼管埋深在地面4米以下,且DN600砼管在基坑开挖至2米深后已暴露出来,截流井净空为Φ2m,井深约4m,采用挖孔护壁井施工,壁厚采用20cm厚C25砼壁,底板采用20cm厚C25砼板;截流井挖至管道底后采用C25砼封底。

两端截流井完成后再进行导流管施工接驳,最后在截流井内拆除原有砼管,通过封堵原砼管出水口使管内污水溢流进入新建导流管内导流至另一端截流井。

根据原砼管内的水流量拟采用带弯头的2条DN400的PE管作为导流管道。

二、挖孔护壁井施工方法

1、挖孔护壁井施工程序

挖孔护壁井施工,从上到下开挖和内浇混凝土井壁及底板的施工方法。

人工开挖采用型钢焊成的简单门式机架配上电动葫芦或加上吊桶作为出土工具。

2、截流井平面图、立面图

 

立面图

3、主要施工技术环节及技术要求

3.1测量放线

1、根据现状管网图和现场查勘,确定截流井的位置。

2、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定出竖井基坑开挖的中心点(线)、边线和坑底边线。

3、、施工前先复测各需开挖地段的原地面标高,根据此标高及设计坑底标高来确定基坑的开挖深度。

3.2挖孔护壁井施工概况

人工挖孔护壁井施工时从地面往下施工,井壁通常一米一节,按照所要求的位置与大小竖直向下挖一米后,跟着架设钢筋跟支顶模板,钢筋的使用竖筋和环筋取φ12,间距在200mm。

模板固定好后往井壁内浇注混凝土,混凝土要浇注密实,混凝土的强度采用C25。

每一节护壁的壁厚是从上到下是变化的,每节护壁的上部壁厚是16cm~20cm,护壁底端比上端小3cm~4cm,这变化的壁厚由施工时特制的模板来控制。

浇注完24小时后,混凝土已终凝并有了一定的强度,可拆模并向下开挖,进行下一节护壁的施工。

按需要施工到所要求的井坑深度。

3.3施工准备

1.开挖前,场地完成三通一平。

完成各项临时设施、动力、照明、通风、安全设施、施工机具、护壁材料等的筹备工作,施工人员进入现场。

2.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纵横轴线放样并设置标桩。

3.所用的原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检测,严格按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施工。

4.挖孔桩施工应分成几个班组连续作业。

3.4施工机具

1.卷扬机和提土桶,用于材料和弃土的垂直运输以及供施工人员上下工作使用。

2.护壁钢模板。

3.潜水泵。

4.鼓风机、空压机和送风管。

5.镐、锹、土筐等挖运工具,若遇到硬土或岩石,尚需风镐、潜孔钻或爆破器材。

6.插捣工具,用于插捣护壁砼。

7.应急软爬梯。

8.照明灯、对讲机、电铃等。

3.5开挖支护施工

1.井口围护

井口围护可用砖砌或浇筑混凝土,井口围护的内径比桩径大10~20cm,高出地面20~30cm,以防止土石下落,地表水回流。

2.开挖

⑴.开挖土石方

1)采取分段开挖,每段高度决定于土壁直立状态的能力,以0.8~1.0m为一施工段。

开挖的范围为设计井径加护壁厚度。

2)人工从上到下逐段进行,同一段内挖土次序先中间后周边。

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要及时用吊桶将泥水吊出,当遇大量渗水时,在孔底一侧挖集水坑,用高扬程潜水泵将水排出,无法将水抽干时,应停止挖孔作业,改用冲击钻成孔。

3)孔内遇到岩层时,能用风镐挖除则用风镐凿岩至设计深度。

挖土过程中随时检查井孔尺寸和平面位置,防止误差。

4)遇地质层变化时按规定取样,与设计提供的地质情况对比,并做好详细记录。

5)当桩底进入倾斜岩层时,桩底应凿成水平或台阶形。

⑵.护壁砼

1)桩孔护壁砼每挖完一节,经检查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立即浇筑护壁砼,坍落度控制在30~50mm,开挖和护壁两个工序,必须连续作业,随挖随支,以确保孔壁不坍塌。

2)设置操作平台,用来临时放置混凝土拌合料和灌注护壁混凝土用。

3)支设护壁模板:

模板高度取决于开挖土方施工段的高度,一般为1m。

利用第一节混凝土护壁(或锁口)上护桩控制中心线,每节以十字线对中、吊大线锤控制中心点位置,用尺杆找圆周,然后由基准点测量孔深。

4)浇筑护壁砼:

护壁砼要捣实,上下壁搭接50~75mm,护壁采用外齿或内齿式,可设置成等厚或不等厚形式。

5)为安全起见,护壁内等距放置直径12mm的钢筋,间距20~30cm,并插入下层护壁内,使上下护壁有钢筋拉结,避免某段护壁出现流砂、淤泥而造成护壁因自重而沉裂的现象。

6)护壁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常温下24小时)便可拆模,再开挖下一段土石方,然后继续支模灌注混凝土,如此循环,直到挖至设计要求的深度。

7)成孔以后必须对井身直径,孔底标高,桩位中心线,井壁垂直度等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报监理检验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3、余泥堆放

①因交通条件,施工环境或施工操作的需要,基坑两侧不能堆土时,应在适当的地点另选堆土位置,并做到随挖随运。

对挖出的弃土、淤泥应立即用车运走,以免阻占施工场地,影响现场文明施工。

②挖出的土方不得坑边堆放,应远离基坑边线1.5米以外堆放,且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5米。

另外挖出的土方不得覆盖、堵塞原地面排水沟或市政设施井及测量控制井位。

4、土方外运

对于余泥、渣土等固体废弃物,应集中处理,不随意弃置。

力争当天清理当天运输,保持场内清洁,余泥、渣土严格按当地有关规定运至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

本阶段工程外运弃土拟安排夜晚使用5辆自卸车集中进行,为保持清洁防止车辆漏、掉泥土,车斗斗门必须严密,装土不得高于车箱高度。

禁止水土混装,车箱顶部用蓬布覆盖,车辆运土前须经高压水冲洗车身及车轮,使车外观干净、不污染路面。

三、导流管施工

1、挖孔护壁井完成后作为截流井,且预留2条DN400PE管接口进行导流管施工。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导流管线路,需避开沉井下沉位置且在施工围蔽范围之内。

由于截流井井深在4米以上,为保证开挖导流管沟槽施工安全,沟槽开挖深度应在2米以下,且必须采取相应支护措施。

受施工场地限制,2条DN400PE管需上下并排,减小开挖沟槽宽度。

 

 

四、堵水导流

待导流管安装埋设完成后,方可拆除原有雨污砼管进行封堵原管道。

(一)堵水导流施工

1、原有砼管为DN600和DN1400,截流井直径净空2.0米,导流管采用两条DN400的PE管,根据现场查勘DN1400污水管道水流量较大,需在截流井下对出水口进行封堵,用砂包进行堵水,每个洞口采用两排砂包进行堵塞。

DN600雨水管内水流量较少,可采用设置集水井然后引流进入截流井及导流管道。

(1)先把原砼管顶部砼管进行破除,破除长度为截流井施工的长度,把管的钢筋进行切除。

(2)先在管的下面垫上一层砂包,厚度大约10cm,再把管材放到砂包上进行固定,固定后施工第一排的砂包,第一排的砂包应与管材的管口对齐,砂包应交错叠合,沿着管材堆积,完成堵塞后,砂包之间的空隙要尽量的小。

(3)第二排的砂包跟第一排的砂包之间预留20cm的空间,作为填粘土做成不透水层。

第二排砂包堆积到一半的高度后,就进行填粘土,但堆积的砂包要预留一个缺口,可以排出不透水层中污水,粘土填到跟砂包差不多高时,就继续堆积砂包,每堆一层就填一层粘土,直到全部封堵为止。

(4)封堵后可能还有些渗流,就采用小管导流出基础外流走。

(5)另一端封堵的施工方法同上。

(6)导流管导流施工完毕后就可以把沉井范围内的原砼管拆除掉,以便进行沉井施工。

(7)如果遇到水流量增多,导流管无法满足时,可采取在上游截流井内放置NL65A-16型排污泵抽排水,防止污水漫出截流井到地面,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施工重点及难点

一、施工重难点

1、本工程地处XX路交通繁忙地段,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一侧为居民区楼房,另一侧为湘江河道,施工受交通流量,地下管线,场地狭窄,地下水侵蚀等影响较大。

2、井下堵水作业需专业施工人员进行,且须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本工程地处交通要道,紧邻湘江和居民区,对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要求较高。

二、施工重难点应对措施

1、施工范围内施工前要做好施工围蔽、围栏和悬挂警示标志。

设置交通标识,做好交通疏导措施,尽量减小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2、对开挖基坑做好相应的止水排水措施,防止土体经过长期浸泡而发生坍塌事故。

为保证在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安全,每开挖一节,土体中心必须比外侧低30~50cm,以保证地下水能汇集后统一抽走,不会浸泡护壁角过久而导致土体软弱,基础不牢;然后立即进行护壁钢筋的绑扎和混凝土的浇灌,护壁钢筋与护壁混凝土厚度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在特土土层,如流沙等,必须对该段护壁进行加强,以确保安全。

3、截流井下作业需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下井作业,否则禁止作业人员下井。

第五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地方颁发的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并接受建设单位委派的监理工程师的检查。

质量目标如下:

1、杜绝工程质量重大、大事故的发生。

2、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二、质量保证体系

为保证工程的质量目标,我部建立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标准化、程序化管理。

质量保证体系见《工程质量体系流程图》。

1、质量责任制度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项目经理对质量全权负责,对照质量目标,贯彻落实工程质量措施,督促、检查、领导各项质量工作;作业队长对所管工程质量负责,具体组织工程质量措施的实施,强化对施工过程的控制;操作班组实施工序质量的控制,确保每道工序质量合格。

2、质量检查制度

建立质量检查制度,经理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检查。

项目经理部设安全质量部、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作业队设专职质量检查员,在施工过程中实施“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专检”。

认真执行合同条款,加强与建设、监理、设计单位的密切配合,自觉接受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检查监督。

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检查制度,对监理工程师和甲方代表进行的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提供必需的检查条件,对检查提出的质量问题,必须及时整改。

3、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凡工程在建设过程或竣工后,由于施工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必须立即上报建设单位及主管监理工程师,如涉及设计问题的,通知设计单位共同参加分析处理,不得隐瞒不报,不得拖延处理,否则追究领导责任。

 

工程质量体系流程图

 

三、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措施

1、严把材料采购、进场、使用检验关,每批进场的主要材料,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供货附件,明确生产厂家、型号、规格、数量、出厂日期及出厂合格证,并按要求进行复验,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

2、工程技术人员做到技术交底、施工测量及时准确,实行复核签字制度,所有技术交底、测量放样资料必须由技术主管审核后方能交付施工。

在测量前,对所涉及的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到测量施工中。

3、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全部测设数据(如坐标值、高程值),进行计算,并交由测量主管负责人复核,形成测量技术文件,最后经监理工程师认证,方可投入使用。

4、确保模板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符合规范要求,模板尺寸准确;采用优质脱模剂均匀涂刷模板,严禁使用有颜色或被污染的脱模剂。

5、试验人员按要求制作混凝土试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技术人员现场监督,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振捣质量,并确定养护和拆模时间,确保混凝土质量。

6、对参建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确保工程质量。

第六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一、施工安全

为贯彻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强化监督管理,适应安全生产形式发展需要。

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督、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管理新体制,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现本工程安全生产目标,在施工全过程中实现“无死亡、无重伤、无倒塌、无中毒、无爆炸、无重大机械交通事故,职工负伤率控制在0.5%以下”,争创“安全样板工程”。

1、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生产,消防安全管理。

确保本工程生产、建设、经营活动的安全,力争把各项安全事故控制在最低水平,以杜绝特大行车责任事故、重大施工工程及生产的人身伤亡事故、责任设备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

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检查,采取“日检、旬检、月检”制度,发现事故隐患和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应及时进行纠正整改,并做好防范,监控措施。

3、对发生的各项安全生产事故应及时组织抢救,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原因的调查工作。

采取四不放过的原则(即: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未分清不放过;广大职工未受到教育和未吸取教训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得力不放过。

)按规定进行报告、统计、分析、和处理,决不弄虚作假、隐瞒不报。

4、参加施工人员是经过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施工人员在操作前,须经过施工工长将安全技术交底和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安全交底。

进场人员必须遵守现场纪律和国家法令、法规,规定的要求必须服从项目经理部的综合管理。

5、施工用电的设置、安装、防护、使用、维修,操作人员必须符合《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用电原则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的“三级”保护措施,其配电箱设门、设锁,并编号,注明负责人。

现场电工必须是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6、本工程进场机械必须进行试运行,检查其运行情况正常后方可参与本项目施工。

除机械本身护罩完善,电机无病的前提下,还应作接零和重复接地装置。

7、根据国家及公司的安全政策、法规、条例、规范和标准,进一步建立建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实施责任管理。

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责任。

8、施工前要做好施工围蔽、围栏和悬挂警示标志。

9、基坑开挖之前人工应先作现场的勘测工作,对有地下管线等阻碍施工者,预先迁移或作保护,方可动工,并执行“管线保护条例”及文明施工规定。

10、挖土方应从上而下分层进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

11、开挖基坑时,当基坑深度超过1.5m时,一定要按土质和挖的深度按规定进行放坡或加可靠支撑。

如果既未放坡,也不加可靠支撑,不得施工。

12、基坑边1.5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

1.5m以外堆土,其高度不宜超过1.5m。

基坑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5m,危险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13、在清理基坑时应随时注意上方土壤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塌落应及时放坡或加固。

14、工人上下基坑时应预先搭设稳固安全的阶梯,避免上下时发生坠落。

15、开挖深度超过2m的基坑边沿处,必须设两道1.2m高牢固的栏杆和悬挂危险标志,并在夜间挂红色标志灯。

任何人严禁在基坑下面休息。

16、在雨季挖土方时,必须排水畅通,并应特别注意边坡的稳定。

下大雨时应暂停土方施工。

二、环保与文明施工

1、空气污染控制措施

(1)、施工中建筑垃圾、弃碴及时运走,禁止长时间堆积。

(2)、运输车辆进出前先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携带泥土散落在路面。

(3)、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以保持当地空气洁净。

(4)、及时对运输路段进行洒水,减少运输过程中尘土飞扬。

(5)、对易于引起灰尘的细料或松散料应予遮盖或适当洒水润湿。

运输时应用帆布覆盖或散装物料车。

(6)、尽量使用电动机械或电动工具,少用内燃机械。

(7)、施工内燃机械须遵守国家要求进行年审,废气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不允许使用超标车辆,以最大限度减少废气排放。

(8)、合理配置施工机械,避免施工机械过于集中而造成局部的环境污染严重。

2、水质污染控制措施

(1)、工程废水不乱排放入、供饮用的水源、灌溉渠。

在各施工区配设沉淀池、废水处理池。

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到场外。

(2)、清洗集料的用水或含有沉淀物的水在排放前进行过滤、沉淀或采用其他方法处理,确保沉淀物含量不大于施工前河流中所达到的含量。

(3)、施工期间和完工之后,对建筑场地、砂石料场地进行适当处理,以减少对河流和溪流的侵蚀。

(4)、施工期间,施工废料如水泥、油料、化学品堆放,进行严格管理,防止雨季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相应的水域,造成污染。

(5)、施工时,机械废液用容器收集,不随意乱倒。

防止机械严重漏油,施工机械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及维修施工机械时油污水不经处理不得直接排放。

(6)、施工中加强对路基填土的保护,防止填土被雨水或其他地面水冲刷,流入农田、鱼塘、河流等。

3、噪音、振动控制措施

(1)、考虑到施工现场附近有居民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将噪音大的作业安排在白天(6:

00-22:

00)尽量避免夜间(22:

00-6:

00)施工;必须在夜间连接施工时,须征得当地政府及环境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同时尽量采用噪音较小的动力设备。

(2)、加强对运土机械、运输车辆、大型动力设备的维修保养,安装有效的消声器,对不使用的设备及时关闭。

(3)、在临近建筑物3米处挖一条1m×1m的二级防振沟,减少机械振动波的传载。

(4)、采用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认真做好加油、保养工作,减少施工时机械发出的噪音。

(5)、在发出振动大的机械设备四周用铁皮围蔽,并在四周挖0.5m×0.5m的一级防振沟,减少声源强度及振动的源。

4、路况维护及路面卫生控制措施

(1)、项目工程施工时,应维护原状,保持双向车道的通行,力保“施工不扰民”

(2)、成立专职交通维护班和清洁维护工,专门维护道路的畅通无阻和清洁地面。

保证路上无施工垃圾出现,无交通阻塞现象。

(3)、改道及密集人群区围蔽施工,并派人值班处理突发事件。

(4)、建立完整的临时排水措施,维持原有排水系统并成网排入工地临时水沟或河涌中,保证路面不积水。

(5)、改道前公告市民,并与村政府协商用电台或广播宣传通告。

建立与村民良好关系,做到“市民拥护市政工程,市政工程造福人民”。

5、尘埃控制措施

(1)、施工前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防止尘埃对河流、池塘、农田和环境卫生设备造成损坏。

(2)、施工现场尘埃较大时,定期用洒水车洒水,使尘土飞扬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尘埃不影响场外环境。

而且外交通道路也进行洒水降尘,保护临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3)、按劳动保护条例,为工地操作人员装备各种尘埃防护设施。

(4)、施工中对容易起尘的细料和松散材料,予以覆盖或适当的洒水喷湿。

这些材料在运输期间,用帆布或类似的遮盖物覆盖。

(5)、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地,如水泥混凝土搅拌机站等的投料器设置防尘设备。

6、余泥排放及废渣控制措施

1、对于余泥、渣土等固体废弃物,应集中处理,不随意弃置。

力争当天清理当天运输,保持场内清洁,余泥、渣土严格按当地有关规定运至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

2、废渣的堆积和废弃不应影响排灌系统和排灌设施。

弃土场尽可能缩小范围,按图纸规定的位置设置或监理工程师指定。

3、挖方工程的弃土场地应采取以下水土保护措施:

(1)对废土方的堆积点进行统筹安排,使堆放点远离河道,也不要压盖植被,尽可能选择荒地;

(2)及时对弃土方进行压实,并在其表面进行植被的覆盖,可以种植草皮、灌木或树木,一则防止水土流失,二则美化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