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082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32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微生物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环境微生物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环境微生物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环境微生物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环境微生物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微生物学教案.docx

《环境微生物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微生物学教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微生物学教案.docx

环境微生物学教案

病毒

最大的病毒仅300-450×170-260nm

•病毒:

非细胞型+专性寄生+微生物

•寄生在微生物中的病毒特称噬菌体。

•形态和大小

•形态多种多样

•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及各种细胞器

•经典病毒

•=(包膜+)蛋白质衣壳+核酸+极少量(或没有)酶蛋白;

•螺旋对称型:

烟草花叶病毒、狂犬病毒、流感病毒等

•立体对称型:

腺病毒、疱疹病毒、骨髓灰质炎病毒

•复合对称型:

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噬菌体只侵染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溶源转化:

在一些诱导因子(如射线、化学诱导剂)作用下,溶源性细菌中的病毒核酸会脱离寄主,从而变为烈性噬菌体,大量复制,分裂寄主细胞。

自然状态下溶源细菌十分稳定,只有千分之一至百万分之一的溶源细菌裂变,并且这类溶源细菌还对感染它们的噬菌体带有了免疫性。

•提问:

溶源现象的生物意义是什么?

•自我保护机制(反间计),细菌不仅获得了免疫特性,而且增多了自身的遗传类型,提高了进化程度,可谓一举而两得,化害为利。

•病毒主要是通过食物、接触、空气传播的,但也可以通过饮用水传播,

细菌

细菌的分类

细菌的分层结构

细菌的繁殖

细菌的外形与大小

细菌:

单细胞不分枝的原核微生物。

细菌细胞微小而透明,通常用适当染料染色后显微镜观察

球菌

球菌就是球形的细菌,它是这类细菌的总称,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

l.单球菌

2.双球菌

3.链球菌

4.四联球菌

5.八叠球菌

6.葡萄球菌

杆菌

细胞呈杆状或圆柱状,菌体直或稍弯,粗短或细长。

末端钝圆、尖、膨大或平裁状。

直径在0.5~1um×1~5um(宽径×长)

弧菌

弧菌细胞呈弧形,其中若菌体多于一个弯曲,其程度超过一圈,又称为螺旋菌。

直径在0.5~5um,长度不等。

细菌的结构

1.细胞壁

功能

提问:

哪些功能?

①固定细胞外形;

②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

③阻拦大分子物质进人细胞④使某些细菌具有致病性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两种最常见的细菌细胞壁结构

革兰氏染色法

1.涂片固定

2.单染—结晶紫染液第一次染色1min

3.媒染—碘-碘化钾溶液浸湿30S

4.脱色—95%乙醇溶液进行颜色洗脱5.复染—红色的藩红染液第二次染色细菌呈现第一次染色的效果紫色,革兰氏阳性菌(紫阳G+);

呈现第二次染色的效果红色;称革兰氏阴性菌(红阴G-)

请对照两种细菌细胞壁的不同结构,说明为什么染色上会有区别?

2.细胞膜(原生质体)

紧贴在细胞壁的内侧而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渗透膜。

化学组成脂质(20-30%)蛋白质(60-70%)

结构极性磷脂双分子层

提问:

功能?

3.细胞质

细胞膜内除拟核以外的所有无色透明、呈粘胶状物质。

(1)核糖体

提问:

功能?

多肽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2)细胞内含物

1.气泡(水生细菌)提问:

功能?

相当于鱼的鱼漂

2.异染颗粒

蓝色侵染呈紫红色。

化学本质——偏磷酸盐的聚合物。

功能?

磷源和能源性贮藏物,

3.聚-羟基丁酸(简称PHB)颗粒

功能?

能量的贮存物;调节pH

4.糖原和淀粉粒

5.硫粒

某些化能自养型硫细菌,贮存的能源物质,

4.核质体

——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原始细胞核。

细菌的核质体是一个大型环状的双链DNA分子,长度0.25mm~3mm,为细菌遗传物质,卷曲折叠于核区。

核区没有外膜(这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一个主要的区别之处)

5.荚膜

是某些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形成的,分泌于细胞壁外的粘液状物质。

—含水率在90%~98%,极难染色;—多糖、糖蛋白单染后墨汁背景衬托法观察

多出现在“中老年细菌”外围

功能?

•①储备粮;

•②生物吸附—菌胶团多个菌体外面的荚膜物质互相融合,连为一体,组成共同的荚膜,菌体包埋其中,即成为菌胶团。

形成菌胶团的典型细菌为动胶菌属的细菌。

[菌胶团+吸附物(物质、其他微生物)=活性污泥]形成菌胶团的生物作用?

——群体合作、阻挡原生动物的吞噬6.鞭毛往往长度超过菌体若干倍,但直径很细。

提问:

功能?

细菌藉鞭毛趋避运动鞭毛的着生方式和数目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

化学成分主要是?

蛋白质7.菌毛

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250根~300根)相当于各类禽兽的体表的毛发,如兔毛、狗毛、鸭毛等等,故称为菌毛。

或称性丝,每一个有性细菌有1根~4根,参与细菌有性生殖时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

8.芽孢

某些细菌当环境恶劣时,细胞质浓缩凝集,逐步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1.多层结构功能

由内至外,依次为

①芽孢外壁

②芽胞衣主要成分是角蛋白,非常致密,通透性差,能够阻止各类化学物质包括杀菌剂的进入;

③皮层很厚,主要成分为芽孢特有的肽聚糖,其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吡啶二羧酸以及大量的Ca2+,二者形成了一种极为耐热的凝胶状物质,使得芽孢菌异常抗热,在沸水中芽孢也可存活数小时。

④芽孢质中含水量极低,细胞内代谢极为缓慢,处于休眠状态。

多层作用—使芽孢对高温、干燥、辐射、酸、碱和有机溶剂等杀菌因子具有极强抵抗能力

芽孢“复苏”—合适的环境中,恢复普通的细胞结构,失去各类抵抗功能。

芽孢≠孢子或种子

(孢子:

繁殖体(种子)1→多)

能形成芽孢的细菌种类不多,最主要的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梭菌属(Cletridium),它们都是革兰氏阳性菌。

炭疽芽孢杆菌

…..生物恐怖主义者为什么会看中这种细菌呢?

首先因为炭疽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分布又非常广泛。

…...还因为它几乎是一种永不死亡的细菌,-----它们能够形成芽孢,因而很不容易死亡。

在环境恶劣的时候,细菌内部会有一小部分浓缩起来,在这一部分周围形成几层坚硬的壳。

里面的生命活动变得非常缓慢,而壳外面那部分就死亡消失了,这就是芽孢。

环境条件一变好,壳里面的部分会像“发芽”一样长出来。

2.形成过程

产芽孢菌通常在养料耗尽时停止生长形成芽孢,他有这样几个过程

芽孢的形成对于产芽孢菌度过困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芽孢可在普通条件下保存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依然可以复活。

在实验室进行灭菌处理时,由于芽孢最难杀死,灭菌手段主要考虑的是杀灭芽孢;

芽孢菌普遍存在于处理各类有毒废水中,并对水质净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细菌的繁殖

(一)无性生殖

细菌的繁殖方式很多,主要是以无性的二分裂繁殖

(二)有性生殖

研究表明各类细菌普遍具有有性生殖能力

极少数个体可以进行,大约只占0.1~1%。

但这却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提问:

有性生殖意义何在呢?

种内进化、种间合作共生

特有的抗性基因可以传递给另一些种类的细菌(三)菌落

定义——固体培养基上的各种菌类的“村落”。

固体培养基——固体状态的培养细菌的基质

有的是天然物质,如土豆、馒头及其他各种固体食物,微生物学研究中多使用人工制作的固体琼脂培养基。

培养皿通常称平板

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会形成各种颜色和外观的菌落。

菌落的特征主要由各种微生物特殊的遗传特性决定,同时也与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有关

当固定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相同时,不同种类微生物形成的菌落特征是固定的,可作为微生物鉴定的重要依据。

•没有鞭毛不运动的细菌,特别是球菌,常形成较小、较厚、边缘较整齐的菌落;有鞭毛的细菌则较大而扁平,边缘波状、锯齿状等;

•有荚膜的细菌菌落较大并且表面光滑,而没有荚膜的则表面较粗糙;

•具有芽孢的细菌菌落表面常有褶皱并且不透明。

a.隆起特征描述b.边缘特征描述c.表面特征描述

细菌菌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小、湿润、粘稠、与基质结合松散,易被剥离,质地均匀,各部位颜色一致。

但不同的细菌菌落也具有自己特有的特征。

提问:

在液体中群体细菌的生存会有哪些形式?

随密度不同

在液体培养基表面形成膜(轻)

使培养液混浊(中)

产生絮状沉淀(粘重,如菌胶团、活性污泥)。

放线菌及其他

放线菌

•放线——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

(一)放线菌的形态、大小和繁殖

•特征:

丝状分枝、

菌丝:

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放线菌的繁殖:

通过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繁殖,也可以一段营养菌丝繁殖

(二)、鉴定特征及生理特性

①菌落特征

•(与细菌特征正好相反)表面常呈粉末状或皱褶状(?

),有的则呈紧密干硬的圆形,有些为糊状。

颜色各异,正反不同(?

),质地紧密,菌落不易用接种环挑起(?

),较小。

②液体培养特征

•静置培养:

•培养基不混浊•膜状附壁,或沉降于底部。

•震荡(或摇床)培养:

•短的菌丝体构成球状颗粒。

生理特性:

大多数好氧,最适宜的pH值7~8,嗜中温。

环保应用举例:

降解木质素和纤维素

二、鞘细菌

许多细菌作直线排列共处在一个共同的鞘内形成丝状体

•杆状,G-,极生鞭毛,有固着器

•常见菌属:

•铁细菌:

丝状的原核生物,但不分枝。

•球衣菌属也是丝状原核生物,大多数具有假分枝。

1、铁细菌(TGB)

•自来水管会流出—黑水、红水?

•黑水—FeS↓,硫酸盐还原菌SRB

•红水—Fe(OH)3↓,铁细菌TGB

(一)种类和形态

•铁细菌也是丝状的原核生物,但不分枝。

常见的铁细菌有:

多孢泉发菌赭色纤发菌含铁嘉利翁氏菌

(1)多孢泉发菌

•特征:

多细胞共生、有鞘,附着在坚固的基质上

•鞘——硬化的荚膜

(2)赭色纤发菌特征:

有鞘,呈黄色或褐色,被氢氧化铁所包围。

(3)含铁嘉利翁氏菌

特征:

绞绳状,无鞘。

当卷曲的环被附着的铁所包围时,其丝状体就好象一串念珠。

(二)生理

•提问:

营养与呼吸类型是什么?

•无机自养、好氧无机盐呼吸

•反应产生的能量很小。

它们为满足对能量的需要,必须要有大量Fe2+被O2氧化高铁,形成Fe(OH)3。

这种不溶性的铁化合物排出菌体后就沉淀下来。

•影响因子:

最适生长温度为21~22℃

•铁含量至少应达到0.43mg/L

•pH6.16~6.87

•危害:

•腐蚀管线、水质带色、堵塞管线、污泥膨胀

•提问:

腐蚀原理是什么?

•加速电化学铁负极的溶解•铁细菌吸收水中的亚铁盐后,促使组成水管的铁质更多地溶入水中,因而加速了钢管和铸铁管的腐蚀。

•腐蚀特征:

在铁腐蚀部位通常有一个个很小的半球形鼓包,成分为包裹着铁细菌的Fe(OH)3。

处理方法:

冲洗、消毒、改换管路、清刷管路

2、球衣细菌

•由许多的球杆状细菌通过衣鞘彼此紧靠的丝状细菌

(一)形态

•假分枝——好象是分枝

(二)生理特征与活性污泥的膨胀

•环境影响因素:

最适溶解氧0.1mg/L

•适宜的pH范围6~8

•适宜的温度在30℃左右

•环保应用:

污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但数量过大→污泥膨胀

三、滑动细菌

不借助鞭毛而靠菌体的蠕动进行滑动的细菌。

•丝状,无鞭毛,不固着

•常见菌属:

•贝氏硫菌属:

丝状的原核生物,但不固着,无鞭毛。

化能硫细菌(sulfur-oxidizingbacteria硫氧化细菌)

•生理—O2氧化硫化氢、硫磺和其它硫化物为硫酸,化能自养。

•形态—丝状

•1.贝日阿托氏菌

•漂浮在池沼上,丝状体中的一串细胞相互联接并拥有共同的衣鞘。

•外在特征:

不固着、能进行匍匐运动

•内部特征:

含有大量硫磺颗粒(能源储备)

2.发硫细菌

•发—固着

•危害:

原理?

•腐蚀管线、硫酸腐蚀

•应用:

生物采矿、生物脱硫

•硫细菌最早被开发用于细菌开矿,利用硫细菌产生的强酸溶解矿石中的贵重金属,由于效率太慢,现在已经少有报道。

•目前硫细菌被用于含硫煤、石油、石化废水、含H2S废气的脱硫研究,这类研究已经进入中试水平。

•球衣菌、铁细菌、硫细菌会引起类似污泥膨胀!

•(第八章分析原因及防治方法)

•近年来还发现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也能引起丝状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

指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

*如何鉴别上述丝状菌的种类?

四、光合型细菌

(一)蓝细菌—蓝藻或蓝绿藻(blue-greenalgae)

•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产氧的原核生物。

1、结构和形态球状、杆状、长丝状、分枝丝状

2、特殊结构

异形胞—?

固氮的场所

粘液—?

趋光趋向性

气泡—?

趋光趋向性

3、营养类型—光能自养4、繁殖—无性生殖单细胞:

二分裂、多次分裂、顶端释放(芽殖)

丝状体:

中间分裂、无规则分裂、顶端释放(芽殖)

应用:

•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氨氮高)

•饲料添加剂

弊:

•富营养化:

人类活动使江河、湖泊中生物所需的N(0.2-0.3mg/L)、P(0.01-0.02mg/L)等营养物质短期内大量增加,引起藻类和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导致水中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它生物死亡。

利:

•自然水体自净(污水处理—氧化塘)

•藻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好氧微生物提供有氧环境,保证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好氧降解连续进行,周而复始的分解-光合使水体净化。

•富集重金属离子

•利用其生物吸附作用可从工业污水中去除有毒、放射性金属和回收稀有、贵重金属。

该法具有高效、经济、简便、选择性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低浓度及一般方法不易去除的金属。

主要菌种有菌藻共生体、啤酒酵母菌、盐泽螺旋藻、林可链霉素和黑根霉菌

•生物固氮作用

•微生物在常温常压下直接利用分子氮(N2),将之还原为氨(NH3)的过程。

固氮微生物包括:

蓝细菌、放线菌、细菌和古细菌。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bacteria,PSB

以无机物或有机物为碳源,利用光能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

形态

•球形、杆状、弧形

•端生鞭毛

•菌体有颜色

•常见紫色硫细菌、绿色硫细菌、螺旋菌等。

真菌

•真—真核生物

•菌—类似细菌(细胞壁、化能异养)

•(真核微生物还包括真核藻类和原生动物)

•不象植物(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不含叶绿素),不象动物(不能捕食生物)

根据形态

一、酵母菌(Yeast)

(一)大小和形态•大小:

1~5um×5~30um

•形态:

卵圆形、圆形、圆柱形、假丝状

特征:

单细胞、以出芽方式无性繁殖

1.个体型—发酵型

发酵——厌氧发酵与好氧氧化均能生存(4000年的应用历史)2.假丝型—氧化型(若母子不断相连-假丝状)氧化——氧化能力强,无或弱发酵能力

•工业应用:

A.油品脱蜡•脱蜡对于油品有何好处呢?

•降低油品的凝固点,高空、冬天不致堵塞油管

•将石蜡生物氧化为α—酮戊二酸、反丁烯二酸、柠檬酸,转化率达可80%以上。

(工业目前多为酮苯萃取)•种类:

热带假丝酵母和阴沟假丝酵母氧化烃类能力最强。

B.含油、含酚、食品废水处理

•种类:

假丝酵母和粘红酵母菌

•食品行业废水(淀粉、柠檬酸残糖废水、油脂、味精废水)

•既处理了废水又可得到单细胞蛋白,用作饲料。

(二)酵母菌的繁殖

•①无性生殖——芽殖、二分裂

一个成熟的酵母细胞一生中靠芽殖可产生9~43个子细胞②有性繁殖

(三)酵母菌的培养特征

•①菌落

•特征:

表面湿润而粘滑、白色或红色、比细菌菌落大;有酒香味。

•②液体培养•特征:

在培养基液面上形成薄膜或沉淀于瓶底,•(发酵型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培养基表面充满泡沫)

二、霉菌定义:

真分支和不分枝的菌丝交织形成的菌丝体。

•应用:

食品工业制酱(酱油、豆瓣酱、豆腐乳、臭豆腐等)

制曲(酒曲)-白酒、米酒等酿造发酵工业

•用霉菌生产酒精、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等)、抗生素(如青霉素、灰黄霉素)、酶制剂(如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维生素及固体激素等。

•废水处理(含氰化物废水、亚硝酸盐废水)

•分解无机氰化物(CN—)的能力强,对废水中氰化物的去除率达90%以上。

有的霉菌还可处理含硝基(—N02—)化合物废水。

•危害:

致病、污泥膨胀

(一)形态、大小形态类似放线菌,也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但多为孢子囊;

(二)结构

•大多数为多细胞(菌丝内有横隔膜)

少数为单细胞(菌丝内没横隔膜)(三)生理

•营养型:

异养(腐生、寄生)

•呼吸类型:

好氧有机物呼吸

•环境影响因子:

适宜温度广泛;

•适宜的pH范围多为4.5~6.5(酸性)

•某些种可生存于pH值1~10之间的环境中。

•原因?

因为它们既能产生有机酸,也能产生氨去调整酸碱度,这对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繁殖

•方式:

无性孢子生殖和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与酵母菌类似。

无性孢子形式如下1、形成孢子囊-孢子成熟-孢子释放

2、菌丝片段→→霉菌(五)霉菌的菌落特征

•特征:

圆形、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大,长得很快,可蔓延至整个平板;

•疏松,与培养基结合不紧,用接种环很易挑取。

•色彩,孢子有不同形状、结构和颜色,可使各种霉菌菌落呈现不同结构和色泽。

霉菌可产生水溶性色素和非水溶性(脂溶性)色素。

(六)霉菌的常见属

•①单细胞霉菌

•1.毛霉属(逐级分枝)

•白色,高产蛋白酶

•应用:

制作腐乳和豆豉,有的种用于生产柠檬酸。

2.根霉属(假根处分枝)

•高产淀粉水解酶

•应用:

作为糖化菌(淀粉水解)

•用根霉和酵母菌混合作为甜酒曲。

工业还用于生产乳酸、延胡羧酸、丁烯二酸等物质。

②多细胞霉菌有6属

•1.青霉属(扫帚状)•孢子梗,在最后一级的小梗上长出一串呈扫帚状分生孢子。

•••菌落:

密毡状,大多为灰绿色。

应用:

生产青霉素

•生产有机酸(如柠檬酸、延胡索酸、草酸、葡萄糖酸等)

•酶制剂

•危害:

霉腐—食物中毒•能引起皮革、布匹、谷物及水果等腐烂。

岛青霉(在世界各地产米区均可发现。

它可产生毒素,使米发生霉变。

称之为“岛青霉黄变米”。

2.曲霉属(发辫状)

•分生孢子梗(柄)顶端膨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顶囊,由顶囊向外辐射长出一层或两层小梗,最上层小梗呈瓶状,在其顶端生成成串的分生孢子。

•曲—酒曲

•颜色:

孢子有色(红、黑、黄、绿、褐等)

•应用:

酿造、酶制剂和有机酸•危害:

黄曲霉素3.镰刀霉属

•镰刀—孢子囊形状呈镰刀形、长柱形、球形,有多细胞与单细胞之分。

•应用:

可用于处理含氰废水。

(镰刀霉对氰化物的分解能力强)

4.木霉属(又称绿霉菌)

•木—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较强

•分生孢子梗对生的或互生的分支,还可二级或三级分支。

提问:

用途?

发酵产纤维素酶5.交链孢霉属

•交链—孢子囊链式相连

•单个孢子呈纺锤形,有横和竖的隔膜将孢子分隔呈砖壁状。

6.地霉

•——节孢子,单个或连接成链

•应用:

白地霉饲料•菌体蛋白营养价值高,可食用或作饲料;

•处理酒糟废水

原生动物

•     动物—运动、捕食生物

•     原生—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     称“××虫”

•     形体微小,在10~300um之间,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归入微生物范畴。

一、原生动物的一般特征

•     

(一)形态特征

①单细胞,没有细胞壁、大多无色透明;

②器官分化(运动、感觉、消化、捕食等等);

行动胞器—伪足、鞭毛和纤毛

消化、营养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吸管

排泄胞器—收集管、伸缩泡、胞肛

视觉胞器—眼点

(二)营养类型

①纯动物性(大部分)•“吞食”活细菌、真菌、藻类或有机颗粒

②植物+动物性(极少数)   •本质上是裸藻、金藻等,改名为植物性鞭毛虫;

③腐生性(大多)—寄生性

(三)繁殖

•     通常无性繁殖——二分裂、孢子

当环境条件差时出现有性生殖。

提问:

为什么会这样(生物意义)?

基因重组,加快变异进化

(四)原生动物的孢(或胞)囊

•     当环境条件变坏(如水干枯、水温和pH过高或过低,溶解氧不足,缺乏食物,有机物浓度过高等等)情况下,原生动物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     鞭毛、纤毛等细胞器缩入体内,缩水,并分泌一种胶状物质于体表,凝固成孢壳,均为球状。

•提问:

缩水、孢壳、球状用意?

•休眠、隔绝保护、较少接触面

•孢囊很容易随灰尘漂浮或被其他动物带到其他地方,胞囊遇到适宜环境胞壳破裂,恢复虫体形状。

二、分类及各纲简介

•     根据原生动物的细胞器和其他特点,将原生动物分为四个纲,即肉足纲、鞭毛纲和纤毛纲、孢子纲。

•      其中孢子纲中原生动物专营寄生生活,其余三类存在于水体当中,重点介绍这三类原生动物

•     ①肉足纲

•     20~50um

•     特征:

•     大多没有固定形状由体内细胞质不定方向的流动而呈现千姿百态,少数种类为球形。

•     细胞质可伸缩变动而形成伪足。

作为运动和摄食的胞器。

•     典型种:

变形虫、辐射变形虫、太阳虫、壳虫

•     可以任意改变形状的肉足类为根足变形虫,一般就叫做变形虫。

还有一些体形不变的肉足类、呈球形,它的伪足呈针状,如辐射变形虫和太阳虫。

•规律:

大量出现时预示出水水质差。

如活性污泥驯化初期(游离细菌大量出现后)。

②鞭毛纲

•     形态:

具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鞭毛

•     鞭毛长度大致与其体长相等或更长些,是运动器官,分为植物性鞭毛虫和动物性鞭毛虫。

Ⅰ.植物性鞭毛虫(兼有动物性营养)

Ⅱ.动物性鞭毛虫

•     形态:

(原生动物中最小)长11~22um,宽5~10um。

•     生活在腐化有机物较多的水体内。

•规律:

与变形虫规律类似。

•常见的有波豆虫和滴虫等。

③纤毛纲

•     特征:

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纤毛

•     提问:

纤毛的功能?

•     游动及摄食的工具。

•     纤毛虫喜吃游离细菌及有机颗粒,与废水生物处理的关系最为密切。

•已发现的种类有6000种,远远超过肉足类和鞭毛类。

•纤毛虫是原生动物中构造最复杂的,不仅有比较明显的胞口,还有口围、口前庭和胞咽等吞食和消化的细胞器官。

•根据运动情况可分为游泳型、匍匐型、固着型和吸管虫四种。

I.游泳型纤毛虫

•80-300um×42-75um

•自由游动

•如草履虫,豆形虫、肾形虫、漫游虫等。

•规律:

预示出水较差,污泥驯化仍在继续(常在鞭毛虫优势后出现)。

Ⅱ.匍匐型纤毛虫

•     匍匐——在污泥絮体上爬行或游动。

•     常见为楯纤虫、尖毛虫、棘尾虫、游仆虫。

Ⅲ.固着型纤毛虫

•1.个体型  

形态:

个体或群生相连,固着在活性污泥上

•     喇叭虫、钟虫(更常见)

•特征:

•A.前端有环状纤毛带

•     钟虫纤毛摆动时使水形成旋涡,把水中的细菌、有机颗粒引进胞口。

食物在虫体内形成食物泡。

当泡内食物逐渐被消化和吸收后,泡亦消失,剩下的残渣和水分渗入较大的伸缩泡。

伸缩泡逐渐胀大,到一定程度即收缩,把泡内废物排出体外。

伸缩泡只有一个,而食物泡的个数则随钟虫活力的旺盛程度而增减。

•     B.后端有尾柄

•     靠尾柄附着在其它物质(如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