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的体形及外表结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7229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淡水鱼的体形及外表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淡水鱼的体形及外表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淡水鱼的体形及外表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淡水鱼的体形及外表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淡水鱼的体形及外表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淡水鱼的体形及外表结构.docx

《淡水鱼的体形及外表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淡水鱼的体形及外表结构.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淡水鱼的体形及外表结构.docx

淡水鱼的体形及外表结构

一、鱼的体形及外表结构

(一)鱼类的体形

烹饪中常用的鱼,其体型大致归纳为四类:

1、梭形:

又称纺锤形,因其形似梭子,鱼体呈流线型。

如草鱼、鲤鱼、黄花鱼。

2、扁形:

其形扁平如片状。

海洋中栖息于海底的鱼,多属于此类。

如比目鱼。

3、圆筒形:

其形如细长圆筒状,体长较细,如黄鳝、鳗鱼。

4、侧扁形:

其形侧扁。

如鲂鱼、鳓鱼、鳊鱼、鲥鱼、鲳鱼等

(二)鱼类的外表结构

1、鳞  鱼鳞是爱护鱼体,减少水中阻力的器官。

绝大多数鱼都有鳞,少数鱼已退化为无鳞。

鱼鳞在全体表呈覆瓦状排列。

鱼鳞可分为圆鳞和栉鳞,圆鳞呈正圆形,栉鳞呈针形且较小。

2、鳍  鱼鳍俗称“划水”,是鱼类运动和保持平衡的器官,依照鳍的生长部位可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

按照鳍的构造,鳍可分为软条和硬棘两种,绝大多数的鱼鳍是软条,硬鳍的鱼类较少见(如鳜鱼、刀鲚、黄颡鱼等)。

有的鱼的硬棘带有毒腺,人被刺后,其被刺部位肿痛难忍。

3、侧线  侧线是鱼体侧面的两条直线,它是由许多专门凸棱的鳞片连接在一起形成的。

侧线是鱼类用来测定水流、水温、水压的器官。

不同的鱼类其侧线的整个形状、及有无侧线也有不同。

4、鳃  鱼鳃是鱼和的呼吸器官,要紧部分有鳃丝,上面密布细微的血管呈鲜红色。

大多数鱼的鳃位于头后部的两侧,外有鳃病盖。

从鱼鳃的颜色变化能够推断鱼的新奇程度。

鱼的鼻孔无呼吸作用,要紧是嗅觉功能。

5、眼  鱼眼大多没有眼睑,不能闭合。

从鱼死后其眼睛的变化上能够推断其新奇程度。

但不同品种的鱼,其鱼眼睛的大小、位置是有区不的。

6、口  口是鱼的摄食器官。

不同的鱼类其口的部位、口形各异,有的上翘,有的居中,有的偏下等。

7、触须  鱼类的触须是一种感受器官,生长在口旁或口的周围,分为颌须和颚须,多数为一对,有的有多对。

触须上有发达的神经和味蕾,有触觉和味觉功能。

二、常用鱼类的品种

(一)海洋鱼类

指出:

四大经济鱼类

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1、大黄鱼  

(1)不称:

大黄花、大王鱼、大鲜

(2)产季:

广东沿海为10月,福建为12月至来年3月,浙江为5月

(3)产地:

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以舟山群岛产量最多

(4)特点:

肉质细嫩,味鲜美,肉呈蒜瓣状,刺少肉多,肉易剥离

(5)用途:

适宜于清蒸、清炖、干炸、炸熘、红烧、锅塌等多种烹调方法;刀工成形一般整条使用,也可切块、条。

可经花刀处理加热后形成多种形状。

可制成多种口味的菜肴,如山东菜“家常熬黄花鱼”、“锅塌黄鱼”、上海的“蛙式黄鱼”等。

各种花式工艺菜如“松鼠黄鱼”、“糖醋棒子鱼”等,亦可出肉作羹。

指出:

其它用途:

大黄鱼干制品称为“黄鱼鲞”,肉厚实,色白背部青灰色,撕之可成丝。

以洁净有光泽、刀口整齐、盐度轻、干度足为上品。

黄鱼鲞的吃法一般是切条煨汤、蒸食,或以白菜、豆腐同熬。

黄鱼鲞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约54.2%,含脂肪1.1%左右。

民间认为有开胃、消炎、生津养血的功效。

另外,大黄鱼的鱼膘还能够制成名贵的烹饪原料“黄鱼肚”

(6)体表特征:

该鱼头部有一对晶莹雪白的耳石,在生物学上属于石首鱼科。

其体侧扁,长约11-50cm,重400-800克,大者可达4千克。

尾柄细长,椎骨25-27枚,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嘴钝圆,无须,眼侧上位。

(7)生活习性:

大黄鱼为水暧性结群洄游鱼类,平常栖息在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

2、小黄鱼

(1)不名:

小黄花、小王鱼、小鲜

(2)产季:

4-6月,9-10月

(3)产地:

黄海、渤海、东海

(4)特点:

肉质鲜嫩,呈蒜瓣状,刺少肉多,肉易离刺。

(5)用途:

在烹调中因其形体小,不如大黄鱼应用广泛。

在食堂、家庭应用较多,一般以干炸、熬汤等方法制作菜肴。

(6)体表特征:

体形酷似大黄鱼,但尾柄较短,鳞片稍大,椎骨28-30枚,体长11-20cm,金黄色。

(7)生活习性:

在深海越冬,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要紧以糠虾、毛虾等小型在为食,秋末返回深海。

指出:

大黄鱼与小黄鱼统称为黄花鱼,但却是两个独立的品种。

它们不仅仅是大小的不同,它们不属于同一个品种。

大黄鱼与小黄鱼区不:

头部

眼睛

嘴部

鳞片

鱼尾柄

大黄鱼

较大

较大

略圆

较小

较长

小黄鱼

较长

较小

略尖

较大

较短

3、其他常用石首鱼

指出:

包括黄姑鱼、白姑鱼、鱼免鱼等,产期一般在4-6月。

①黄姑鱼

(1)不名:

铜罗鱼

(2)特点:

肉质较坚实,呈蒜瓣状

(3)产季:

5-6月

(4)用途:

干烧、红烧、炖等皆可,用茼蒿炖黄姑鱼有专门风味。

②白姑鱼

(1)特点:

肉多厚而细腻,肉味次于小黄鱼

(2)用途:

红烧、清炖

③鱼免鱼

(1)不名:

鳘子鱼、米鱼

(2)特点:

肉厚坚实细腻,味鲜美,春季肉质最为肥美,有“春鳘秋鲈”之讲。

(3)用途:

适宜于多种刀工成形和调味。

如“熘鱼片”、“熘鱼块”、“烧瓦块鱼”等菜肴。

指出:

鱼免鱼脑味腴美,其膘可制成上等鱼肚。

4、带鱼

(1)不名:

刀鱼、裙带鱼、鳞刀鱼

(2)产季:

(3)产地:

东海产量最高,浙江、山东沿海产量较多

(4)特点:

可食部位多,肉多刺少,肉质细嫩肥软,味鲜香。

(5)用途:

宜鲜食,多用炸、炖、蒸、塌、烧等多种烹调方法。

一般刀工成形为块、段等,在口味上一般以咸鲜为主,以突出带鱼本身的鲜美味道。

(6)体表特征:

体形侧扁呈带形,尾细如长鞭,可长达1米多,口大,牙锐利,背鳍专门长,胸鳍小,无腹鳍,尾鳍退化呈鞭状,鳞退化呈无鳞状,体表有一层银白色的粉。

性凶狠、贪食鱼类、毛虾和乌贼。

指出:

使用注意点:

用带鱼制作菜肴时,宜用凉水,用热水会合菜品腥味重,阻碍菜肴的质量。

新奇带鱼的表面应是银白色,如表面发黄则因鱼体表面的脂肪接触空气而形成的,讲明鱼的新奇度低。

鱼身银白,全身发亮,鱼鳃鲜红,肉质肥厚者为上品。

5、鳓鱼

(1)不名:

白鳞鱼(北方称),曹白鱼(南方称),脍鱼(有的地点称)

(2)产季:

一般在3-7月

(3)产地:

我国沿海及朝鲜、菲律宾、印尼、印度等地均有出产,我国要紧产区是渤海,以秦皇岛产量多质量最好。

(4)特点:

肉质细嫩,味鲜美,但刺多且细小,呈倒钩状,软韧。

其鳞片含脂肪较多,因此加工新奇鳓鱼时不要去鳞,以保持营养价值。

(5)用途:

以清蒸最能体现本身独特的鲜美味道,也可清炖、红烧。

除鲜食外,还可腌制咸鱼,江渐一带称为“咸鲞鱼”,广东、福建称为“曹白鲞”,这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咸鱼制品,也称“酶香鳓鱼”。

不管是鲜的依旧咸的鳓鱼均被认为是上等的食用鱼。

用鳓鱼制作的闻名菜肴有“清蒸鳓鱼”、“煎转鳓鱼”、“酱渍鳓鱼”,广东菜“糟白鱼鲞”、,渐江菜“糟鲞”。

(6)体表特征:

鱼体形侧扁,身高体薄,腹部最薄,银白色,长约17-40cm,口上翘,鳞片大而薄,无侧线,背鳍位于腹鳍后上方,腹鳍专门小,臀鳍长,腹部有棱鳞,尾呈叉形。

(7)生活习性:

春季至初夏由外海游至近海产卵。

6、比目鱼

指出:

按生物学分类,比目鱼是鱼纲鲽形目鱼类的总称。

因其眼睛长在一侧故名比目鱼。

它包括鳒、鲆、鲽、塌、舌塌各科鱼类。

烹饪中常用的有鲆科、鲽科、舌塌科、塌科,其共同特点是体侧扁呈扁片状,不对称,两眼在一侧,有眼一侧鱼灰褐色或有斑点,鳞为栉鳞,无眼一侧鱼体白色有细小的园鳞。

背鳍、腹臀鳍均长,毛鳍截形,全身仅一根大刺。

①鲆常见品种有牙鲆、斑鲆,其中以牙鲆最为闻名

牙鲆:

(1)不名:

牙鲆又名左口、牙偏

(2)产季:

黄海5-6月及10-11月,渤海要紧在12月

(3)产地:

黄海中北部产量较大,东海和南海产量较少。

(4)特点:

肉质细腻,口感鲜爽丰膄,肉质纤维极细,是高档的食用鱼类,是黄海、渤海的名贵鱼类。

(5)用途:

可加工成条、片、丁皆可,适应多种烹调方法,如清蒸、炒、爆、炸、炸熘等,可制成“清蒸牙鲆鱼”,剔出的鱼肉可制成“爆鱼丁”、“炸熘鱼条”等。

②鲽常见品种有星鲽、高眼鲽,其中以星鲽较多。

星鲽

(1)不名:

花片、花鲆

(2)产地:

渤海、黄海、东海,以黄海产量最高。

(3)特点:

鱼肉细嫩味鲜美,品质较好。

(4)用途:

在烹调上的应用大体上与牙鲆鱼一样。

牙鲆与花鲆的区不:

区不

牙鲆

花鲆

眼睛

长在鱼体的左侧

长在鱼体的右侧

有眼一侧的体表

灰色或深褐色的斑点

体且无斑点

侧线

弓形

发达且平直

背鳍

起始于眼前上方

趋于于上眼后缘

③鳎我国产量不大,常见的有条塌

(1)不名:

花塌、花板

(2)用途:

同舌塌

④舌塌

(1)不名:

牛舌鱼、塌目

常见的有半滑舌塌和宽体舌塌

(2)特点:

肉质坚实细嫩而肥美,但其皮易脱落,含胶质多,易粘锅,故一般在烹调前先去皮,然后用鸡蛋清挂皮。

(3)用途:

宜于多种烹调方法

指出:

比目鱼因其表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性蛋白质,极易被细菌污染而引起变质,因此不易贮存。

新奇鱼经冷冻后其肉质也会因脱水而变得松散无力,因此最好趁新奇时烹制食用。

比目鱼在烹制菜肴时忌大火长时刻烧煮,否则鱼肉会成烂糊状。

7、鲳鱼

有银鲳、燕尾鲳、中国鲳等,其中以银鲳最多。

(1)不名:

银鲳、鏡鲳、平鱼、白鲳

(2)产地:

以东海、南海出产较多民,以河口和秦皇岛产的最好。

(3)产季:

4-5月产的最佳,数量最多;9-10月较少

(4)特点:

肉质厚而细嫩雪白,味鲜美,且刺少,骨软,内脏少,肉多,头部也几乎全是肉,可食部分多。

(5)用途:

在烹调中刀工成型较少,多为整尾使用。

最宜清蒸、炖、干烧、焖、煎等烹调方法。

其口味多以突出本身鲜味为主的咸鲜味型居多,也有酱味、咸鲜辣味等。

闻名的菜肴有“清蒸鲳鱼”、“干烧鲳鱼”、“酱焖鲳鱼”等。

(6)休表特征:

体侧扁,而高,卵园形,银灰色,体被有细小园鳞,头小,吻短园,口小牙细。

成鱼腹鳍消逝,胸鳍较长,背鳍和臀鳍较长且对称,尾鳍呈深交叉形叶长于上叶。

(7)生活习性:

以甲壳类为食,初夏游向内海产卵。

8鲅鱼

品种:

中华马鲛、康氏马鲛、和蓝点马鲛(较为常见、又名蓝点鲛、鲅鱼)

产地:

我国沿海均产、

产季:

渤海、黄海为4-5月,东海在7-8月

特点:

刺少肉多,无小刺,肉厚坚实,肉质细嫩富有弹性,味道美,其尾部味道尤佳。

山东沿海民间有“加吉鱼头,鲅鱼尾”之讲。

用途:

在烹调中可整条使用,亦可加工成块、条、丁等,适合红烧、炸、熘、炒、爆等多种烹调方法和多种口味,可制成“红烧鲅鱼”、“干炸鲅鱼”、“汆鱼丸”、“糖醋鱼条”、“五香鲅鱼块”、“炸熘鲅鱼条”等菜肴。

还可制成茸泥做面点的馅心细腻鲜美。

山东沿海闻名的小吃“鲅鱼水饺”饶有风味。

鲅鱼茸泥也是制鱼丸子的上好原料。

指出:

鲅鱼还可腌制,是闻名的咸鱼制品。

鲅鱼的肝不可食用,因其含有鱼油毒和麻痹毒素。

9鲐鱼

不名:

鲭、青花鱼、油筒鱼

产地:

以东海、黄海产量较多

产季:

山东沿海为5-6月,浙江沿海为3-5月

特点:

肉多,刺少,无小刺,肉较粗糙,质地柔软,呈蒜瓣状。

用途:

民间应用较多,可用红烧、炖等烹调方法制作菜肴。

如胶东沿海鱼家的“椿头鲐鱼”为名贵家常菜

加工注意的问题:

鲐鱼中的组胺酸含量较高,不新奇时其含量更高,组织胺能引起食用者发生过敏中毒现象。

组织胺为碱性物质,在烹调前可用1%的食醋溶液浸泡30分钟或在烹制时加入适量的食醋以便与组胺中和,以便减少中毒现象。

休表特征:

呈纺锤形,体长20-60cm,尾柄细,背青色,腹白色,体侧上部有深蓝色液状条纹,头大近园形,吻尖口大。

体被覆有细小园鳞,尾鳍深分叉。

鲐鱼在第二背鳍和臀鳍后方各具5个小鳍。

加吉鱼

学名真鲷

不名:

加级鱼、红加吉、铜盆鱼

产地:

辽宁大东沟、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山东烟台、龙口、青岛,以秦皇岛产的品质最好好 。

产季:

立夏至初伏

特点:

肉多,剌少且无小刺,内质白嫩细腻且紧密,味道极为鲜美少腥味,是名贵的食用鱼类,有“海鱼之冠”的美称。

其头部皮间组织含胶质丰富,而且富含脂肪,煨汤尤为鲜美,民间有“加吉鱼头、鲅鱼尾”之讲。

用途:

多在高级宴席中整尾使用,作为大菜上席。

新奇的一般以清蒸为佳,“清蒸加吉鱼”一菜最为闻名。

胶东沿海在此菜食之内将尽时还要把头及骨炖成鱼汤,献之宴间,一鱼两吃。

该鱼在烹制时讲究清淡,以清蒸、清炖为要紧的烹调方法。

以保持鱼的原形、原汁、原味。

闻名的菜肴如“清蒸加吉鱼”、“沮炖加吉鱼”。

不新奇的加吉鱼可制“红烧加吉鱼”、“红焖加吉鱼”、“干烧加吉鱼”。

体表特征:

体高侧扁,长20-50cm,红色,有淡蓝色斑点,头大眼小,口较小。

尾鳍呈浅叉形,后缘呈黑色,背鳍和臀鳍具有硬棘,背部的前半部为破刺状的硬棘,后半部国软条。

红鳍笛鲷

不名:

红鱼

产地:

南海和东海

其质地及用途同加吉鱼。

鲈鱼:

不名:

花鲈、鲈子鱼、板鲈

产地:

黄海、渤海、以辽宁大东沟、山东省的羊角沟、天津的北塘等处产量较多

产季:

3-8月,立秋前为旺季,肉质最肥美,故有“春鳘秋鲈”之讲。

特点:

肉多刺少,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肉为蒜瓣形,鱼肉韧性强不易破裂。

用途:

适宜清蒸、红烧、炸、炒、锅塌等多种孰烹调方法。

除整条使用外,鱼肉还可加工成丁、片、丝、茸、泥芨花刀等。

在口味上民适合多种调味。

闻名的的菜肴如山东菜“两吃鱼”、“松仁鱼米”、上海菜“软熘鲈鱼片”,广东菜“清蒸鲈鱼”、“香滑鲈鱼球”,江苏菜“锅塌鱼片”,福建菜“菊花鲈鱼”等。

体表特征:

鱼体侧扁,口大下颌突出,背厚、鳞小肚小,背部和背鳍有小黑斑点,第一背鳍由鳍棘组成。

生活习性:

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产卵,性凶狠以鱼虾为食,生长快,个体大。

海鳗

不名:

狼牙鳝、牙鱼

产地:

我国沿海均产

产季:

以冬至前后最盛

特点:

肉多,剌少,肉质细嫩雪白,味鲜美。

用途:

多以焖、炖、熬等烹调方法制作菜肴。

成工成型上可加工成鱼段,鱼块,亦可剔下鱼肉制成鱼片或鱼茸,制馅尤美。

在口味上以突出本身鲜美味道为主。

闻名的菜肴有“清蒸鳗鱼”、“清炖鳗鱼”、“油浸鳗鱼”、“鳗鱼水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