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技巧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6447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技巧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社会工作技巧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社会工作技巧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社会工作技巧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社会工作技巧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技巧篇.docx

《社会工作技巧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技巧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技巧篇.docx

社会工作技巧篇

社会工作技巧篇

1倾听及提升动机技巧

(一).专注

(二)•复述

(三).查证

(四).鼓励及支持

(五).邀请

:

■、引领技巧

(一).澄清

(二).聚焦

(三).摘要

(四).提供资料

三、反映技巧

(一).内容反映

(二).感受反映

(三).经验反映

四、影响技巧

(一).建议

(二).教育

(三).自我坦白

(四).演绎

(五).对质

一、倾听及提升动机技巧

定义

这组技巧在专业关系建立初期经常被使用,是一组最基本的技巧。

运用这类技巧是基于对受

助者独特性的尊重,以及对受助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信心。

通过肢体及口头语言,令受助者

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诱发其动机,维持工作关系,投入互动的过程。

这些基本技巧包括专注、邀请、复述、鼓励及支持和查证等。

目的

1与受助者展开话题,尝试建立并发展初步的工作关系。

2让受助者感到工作者的关心及接纳。

3让受助者感觉工作者对他的话题有兴趣;工作者应掌握其话题的重点。

4让受助者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表达他的感受及想法。

5让受助者了解工作者支持并鼓励他参与辅助过程。

6在小组中,可以通过这些技巧来建立能够促进小组相互信任、相互分享的规范,营造良好气氛。

运用

工作者运用这类技巧时的基本方法:

7保持身体姿势的舒展和开放,传达开放、接纳的肢体语言。

8在谈话中,能专注于受助者的谈话内容及情绪反应。

9讨论的话题、重点及分享的深浅程度都尽量由受助者来作主导,以表达对他的尊重。

10除了语言方面的跟进,还要做到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的一致,表达支持及鼓励,使受助者能尽情表达。

11对受助者的表达进行回应时要尽量简短、精炼,应考虑到受助者是否能明白,使用受助者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以减轻受助者的抗拒心理。

12如发现受助者表达出来的思想混乱不清,谈话的主线飘忽不定,工作者除了肯定受助者的努力外,还要用“复述”及“查证”的技巧协助受助者找到他的关注所在。

工作者运用时需要留意:

13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开头语口:

“我明白……”、“我听到……”、“似乎你想说……”。

14要积极倾听受助者欲传达的信息后,再予以回应。

15为了让受助者思考问题,体会内心的感受,工作者可提供独立空间供其思考,或者是沉默片刻,让受助者细心体会自己的感受。

16做回应时切忌过于积极主动,以免常常打断受助者的思路,干扰其话题。

17在专业关系建立初期和辅助工作过程中,受助者对于工作关系的建立常常会表现出怀疑的态度,这种现象称作“既投入又退缩的现象”(approachandavoidanee)。

时,工作者的接纳、支持及对其感受的认同就显得非常重要。

(1)专注

定义

“专注”指工作者对受助者的言语内容及非语言内容(包括音量、音调、身体、语言等)的专注观察;同时工作者也要用言语及非语言方式,把这种对他的专注传达给受助者,使他能

感受到工作者的尊重和接纳。

目的

1鼓励受助者去表达。

2让受助者感到被接纳,使其心态处于放松状态。

3要让受助者感到自己是沟通过程中的主角,从而促进受助者的自我探索。

运用

在运用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如下:

4工作者用眼神接触受助者,建立初步的关注(eyecontact)。

5工作者与受助者保持适当的距离(distanee),此距离以受助者感到安全为标准。

6工作者保持开放及放松的坐姿(posture)。

7工作者保持自然的神情,讲情理的姿态(gesture)。

8展开话题时,工作者应采用跟进式的说话方式,不宜主动跳跃到新话题,以免打乱受助者的思维,激起受助者的防卫心理。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

9“专注”不仅仅是表达对受助者的身体姿势的专注,还要表达出心理上的专注倾向,

即在说话时也应呈现出对受助者的专注心态。

10工作者除了“专注”外,也可运用“选择性的不专注(selectiveinattention)”

去阻止受助者发言,以达到控制谈话重点的目的。

11在小组中,工作者除了专注于个别组员外,在同一时间内他还需要注视其他组员。

其中一种专注的方法是用“眼睛扫描(scanning)”。

“眼睛扫描”是用眼睛去扫视组

员的面部表情及身体坐姿等,以传达工作者对组员的专注行为。

(2)复述

定义

"复述”是把受助者所说的基本信息(basicmessages),用较简短的语言去重复表达,工

作者只能将受助者所表达的东西浓缩,但不能掺入新资料或自己的意见。

复述可包括整合思

维及综合情绪,但较偏重于前者。

目的

1工作者可检查自己对受助者的了解程度。

2能使受助者觉得工作者正陪伴着他一起探索问题。

3帮助受助者澄清其思路混乱状态,去除重复信息。

4鼓励受助者进行表达。

5能帮助受助者明确把握他要表达什么,表达到什么程度。

运用

在运用此技巧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如下:

6用心倾听受助者所说的语句、所传达的基本信息。

7将受助者传达的基本信息和语句综合起来,重复表述。

8在复述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受助者的一些暗示,或者要求他对工作者的话做出回应,以确定双方的沟通是正常、有效的,是能增进相互认识的。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

9由于种种原因,受助者有可能无法把自己的感受一一清晰地表达和区分开来,而把

它们混杂在对问题的各种陈述之中了。

工作者在复述其说话内容的同时如果能够加以非

语言的表达,会令受助者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

10刚开始运用这技巧时,工作者未必能准确地掌握应复述的内容,也可能因为不习惯重复对方的说话而感到这种沟通方式很不自然。

11工作者可能会习惯性地多次使用“复述”,这会使受助者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3)查证

定义

“查证”是指在沟通过程中,工作者尝试用简短的回应,请求受助者去印证工作者是否掌握

了受助者所表达的内容及重心。

目的

1保证沟通的准确性。

2预先防止发生沟通上的混乱。

3与受助者建立直接、清晰的沟通模式。

运用

在运用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是:

4工作者将所听到及掌握到的信息和感受告知受助者。

5请求受助者用直截了当的方式确定工作者所掌握的内容是否准确。

6如有不准确之处,鼓励受助者去更正工作者所掌握的内容。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

7先认真地听受助者想表达的内容,然后再作查证。

这一技巧不能运用太多,以免影响受助者表达的流畅性。

8“查证”所用的语言要比受助者的语言更浅显、更直接,以免造成更多的沟通混乱

9在小组中,尤其在小组早期组员与组员间的沟通里,查证技巧的运用能确定组员彼此间接收到的信息及对有关信息理解的准确性,有助于小组的发展。

(四)鼓励及支持

定义

工作者通过声音、姿势、简单的句子甚至只言片语等来鼓励受助者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

法。

目的

1鼓励受助者表达,培养其表达的能力和勇气。

2设法激发受助者的勇气,促使其继续去做促进沟通、建立关系、解决问题等理想行为。

3支持受助者去面对并超越心理障碍。

4创造彼此信任的沟通关系。

运用

在运用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

5工作者必须先做好心理准备,去理解受助者的心态,接纳受助者的害怕或逃避情绪。

6工作者预计或已观察到受助者害怕或退缩的行为,例如,沉默、逃避眼神接触、避

免直接对话等。

7在面对下列现象时,工作者可考虑用直接或间接的鼓励方法:

(1)直接的运用是指

用言语加以鼓励(如:

请继续、很好等)或使用非语言的支持(如:

身体前倾、面带微

笑等),使受助者感到受鼓励。

(2)间接的运用必须有除受助者和工作者以外的至少一人(即第三人)在场,工作者可

提出由第三人去支持受助者或向第三人指出受助者曾做到或可能做到的事例。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

8在受助者与工作者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下列时刻是特别需要鼓励的。

(1)在建立关系之初,此时受助者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及陌生的工作者。

(2)当在工作者面前须表达个人的看法或感受时,此时受助者的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思

想斗争,并且害怕说出“错误”的话语。

9在小组中,上述的紧张或害怕感会更为严重。

(1)当组员身处于新组合或新场面时,会有陌生及害怕的感觉。

(2)当组员需要在其他组员面前去表达个人的看法或感受时,他会很害怕在他人面前

说出“错误”或“愚蠢”的话语,如果工作者能考虑到小组中不同组员有着不同的面部

表情、喜好、接纳程度等因素,就应当很容易理解那些需表达自己个人感受的组员心中的顾虑了。

10体会到受助者或组员的困扰后,工作者必须保持言行与情绪的一致性,例如,在表

达支持受助者或组员时,要用温和的语调、愉快的面部表情、开放的坐姿,不应使用类

似于“双手抱臂”等带有拒绝意味的坐姿。

11在给予鼓励时要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子。

12最合适的鼓励是以受助者或组员的行为(指可见的具体的行动)为依据,而不是使

用对于个人素质(较为笼统的个人品质的概括,例如聪明、勇敢等)的过于概括的语言。

例如,要鼓励一个愿意在陌生人面前说心里话的组员,应该用“你刚才在他们面前所说的很清楚”这句话而不要使用“你很有勇气”这样过于模糊和概括的语言,因为前者是

直接针对他所做的具体的行为一一和陌生人说心里话去进行鼓励。

(五)邀请

定义

工作者运用言语或非语言的方式,例如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声音和言语,给受助者以暗示

或者直接推动受助者去展开沟通或参与到正在进行的沟通之中。

目的

1邀请受助者参与沟通过程。

2诱导小组中沉默的组员做出参与行为。

3对受助者参与的方向提出建议。

运用

在运用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

4在开展谈话时,工作者以开放的身体语言、轻松的态度等,表示已做好准备听受助者讲话。

5观察受助者或组员在沟通过程中的沉默时段,在不必要的沉默中,可做出邀请。

6工作者用眼神、面部表情或简短的言语,来引发受助者或沉默的组员参与沟通。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

7当受助者开始谈论他或他们的问题及关心的事情时,工作者只要专注地注视便可。

8当受助者或组员流露紧张或情绪激动时,不宜用直接的邀请。

二、引领技巧

定义

这组技巧引导受助者去深入具体地解说、探讨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对人对事的感受。

这组技巧包括澄清、聚焦、摘要等。

另外,工作者向受助者提供资料,从而引导他们考虑问题或是投入活动的行为,也算是一种引领技巧。

目的

1推动受助者在相关主题上做出较具体的、有组织的表达和探讨。

2增进工作者对受助者的认识和了解。

3协助受助者作较深入的自我探索,从而对个人及社会情况有较清楚的了解。

4协助受助者清楚了解面谈或聚会的重点,以推动面谈或聚会的进行。

运用

工作者运用这组技巧时的基本方法:

5用问题来引发受助者作更多和较详细、明确的表达。

6对受助者以语言及非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及感受重点要留心接收。

7运用提问引领讨论的方向。

8将游离的话题带回到本次面谈或聚会的主题上来,继续进行探讨。

9把受助者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感受进行综合、归纳,作重点摘述。

10以简洁易懂的语句把资料信息传送到受助者。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

11鼓励受助者尽量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分享自己的相关经历。

12不要把话题带离主题或经常转化话题。

13不能想当然认为自己已全部理解受助者的情况,认为没有加以澄清的必要。

14深入理解受助者的言语与非语言表达,以判断他们是否领会了工作者进行提问、摘要、提供相关资料的用意等。

(一)澄清

定义

“澄清”是引导受助者把模糊不清的信息及不够清晰的陈述做更详细的解说(elaborating),使不够明确的信息转化为清楚、具体、深入的信息。

此外,由于受助者对

自身的感受无法表达或表达不清,工作者可根据受助者的情况,对其欲表达的信息加以解说。

这种行为也属于“澄清”。

目的

1增进工作者对受助者的了解

(1)澄清问题,使工作者对受助者的问题有所了解。

(2)澄清受助者的想法、感受、行动原因、经历的情境,让工作者对受助者有较清楚的认识。

(3)澄清语句、词汇、单字和非语言信息,使工作者确切明白受助者的意思。

2协助受助者做深入具体的自我探索,使其对自己想要表达的问题、面临的处境有较清楚的了解。

3促使受助者领会工作者所传送的信息。

运用

在运用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

4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受助者做出更多的表达。

5用封闭式问题来获取简单、明确的答案。

6直接请受助者作补充或举例说明。

7直接询问受助者其所使用的某词汇、单字的意思。

8工作者使用事例、补充资料时,以简单易懂的文句、词语,并配合非语言的姿态、动作,重新去解说工作者要表达的信息。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

9在接触、交往的初期,不应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受助者的问题、经历、

言语及非语言的信息而不作澄清。

10过多的封闭式问题或许会令受助者感到不安,有被盘问的感觉。

11要留心倾听,以免自己误解、遗漏了受助者所表达的基本信息。

12工作者向受助者传达了自己的信息之后,应留意受助者的非语言表达,例如表情、

姿态等,以了解受助者是否领会了工作者的信息。

(2)聚焦

定义

“聚焦”是将游离的话题、过于分散的谈论范围或几个同时提出来讨论的问题集中,指出重

心所在,再继续进行商讨。

目的

1减少讨论中的难题,减轻混乱的程度,避免模糊不清的状况,以利在相关的主题上做具体的讨论。

2引导大家共同从某一方向来探讨问题,以更好地组织受助者/组员的谈话内容,使探

讨更为深入,不会停留在似是而非、东拉西扯的环节中。

3协助受助者划定讨论问题的层次,将各问题逐一阐明。

运用

在运用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

4在聚会过程中,留意谈话内容是否出现过于散乱、偏离话题、失去方向的情况。

果有上述情况,工作者需把谈话的重点再次带回主题。

5在带回原来话题时,工作者不宜立即阻止或强行打断组员/受助者的说话,而应先就

他们刚才的说话略作回应,使他们感到受尊重,然后再重申目前应关注的话题,把焦点带回主题上。

6与主题有关的谈论往往都包含多个环节,分为若干部分,工作者可运用提问,主动引导讨论朝某方向进行。

7当受助者同时提出几个问题,工作者应先把有关问题做一摘要(problemareas

summary),然后协助受助者选取优先讨论的问题。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

8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基本原则是鼓励受助者自由表达自己,而“聚焦”技巧的运用是为了避免受助者偏离主题,因此在运用“聚焦”时,会和基本原则产生矛盾。

遇上

这种情况时,工作者要考虑偏离的程度及所持续的时间,以决定是否适合采用"聚焦"技

巧。

9提高自觉性,避免自己将话题带离,或者不经意间让受助者带离主题,使谈话方向偏离或经常转换讨论的焦点。

10在受助者同一时间内谈及好几个问题,而工作者需要把讨论”聚焦”的情况下,工作

者宜尽量请受助者参与决定问题讨论的先后次序、轻重缓急,而非由工作者单方面作判断。

(3)摘要

定义

“摘要”是把受助者一段相当长的说话内容片段或在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感受加以整理,概括归纳,作重点摘述。

目的

1突出受助者在想法、感觉、行为、经验上的特点或模式(themesummary),促使受

助者在某个话题的重点上及讨论主题上做更进一步的探讨。

2澄清受助者复杂、冗长、散乱的语言及非语言的表达(clarificationsummary),使

工作者能够准确把握受助者传达的信息。

3使受助者对自己所提出的几个问题有较清晰的了解(problemareassummary),这

有助于受助者去确定处理问题的先后次序。

4协助受助者回顾在倾谈中曾经表述过的内容,以便在面谈和聚会的开始、中间和结束部分,发挥承前启后、推动进程的作用。

5协助受助者进一步明晰自己说话的重点及会谈的重心,给受助者提供方向,以利于其作较深入的自我探索。

运用

在运用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

6留心倾听受助者提到的不同话题,体会其不同的情感反应。

7把所谈及的内容及感受重点串联起来。

8将辅导过程中接收到的主要事情、意念和感受进行综合归纳。

9以简单明了的语句进行摘要。

10根据介入的目的,选择适合的时候、适当的内容来进行摘要。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

11不宜长篇大论地重复受助者的发言。

12只需将受助者谈到的主题重点摘要出来便可。

13可向受助者查证工作者的摘要是否准确,并允许受助者否定、接受或修订工作者摘

要的内容。

(四)提供资料

定义

“提供资料”是将一些受助者或社会人士需要得知的资料传达给他们。

这些资料可包括一些

关于政府政策、社会服务、社区资源、机构服务、活动内容、游戏玩法、工作者的资历、接触服务对象之目的等。

目勺

1协助受助者得到他们需要知道的资料,而这些资料将会有助于他们去考虑自己的情况,采取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使用服务、参与活动、解决问题等目的。

2增进社会人士、居民和服务对象对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政策、服务、活动等信息的认识,以达到认识社会、了解资源的目的。

运用

在运用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

3若提供资料是工作者对社会人士、居民、组员、受助者的提问或查询的回应,工作者需要先搞清楚对方到底关注哪些问题,按照他们的问题,提供适合的资料,以符合对方当时的需要和目标。

4若是工作者主动提供信息给社会人士、居民和服务对象,即想让对方得知有关消息、

资料,工作者就要留心观察对方是否愿意去接收有关的信息。

5当提供资料的时候,工作者宜提供直接、具体和实在的资料,这样利于对方了解所得的资料。

6以简洁的语言、适中的音量,把信息清楚地传送给对方。

7提供资料之后,工作者可请对方复述重点,以此验证对方是否清楚、准确接收到有关信息,并允许对方提问以澄清不明白之处。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

8考虑服务对象的年龄、能力及其他特点,选取切合其需要的资料内容、数量和表达方法。

9对所提供的资料应进行衡量,确认它们的内容或数量既能切合接收人士的需要,又不超出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从中受益。

10一下子提供过多或过于复杂的资料,可能令服务对象难以消化,感觉“吃不消”。

11在服务对象有需要、感兴趣或不抗拒时才提供资料。

12要先熟悉所提供的资料,以免向服务对象提供了错误、失实、过时的资料。

三、反映技巧

定义

“反映”是让受助者感受到工作者已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和思维之中,工作者把自己代入受助

者的世界去看事物。

工作者不单注意受助者的说话内容,还十分留意受助者表达的方式及表

达时的情绪,这一组技巧可包括对内容、感受及经验的反映。

目的

1让工作者了解受助者的切身体会。

2受助者感受到工作者了解受助者。

3让受助者感受到工作者对他或他们深度的关注。

4受助者能更有效地去表达想法及感受。

5受助者将“被明白、被接受的体验”拓展至其它环境。

运用

工作者运用时的基本方法:

6在选取反映的重点前,工作者需接收受助者整体的信息,包括言语表达的内容、感受及非语言的感受。

7工作者以推动帮助关系(helpingrelationship)的发展为主旨,选取最合适的内

容及感受去反映。

8工作者向受助者反映内容、感受或经验。

9在反映后,工作者要给予受助者足够的空间去分析或感受工作者的反映。

10如果工作者观察到受助者不能及时做出回应,可采用以下技巧:

(1)反映受助者思考时的现状。

(2)反映受助者的动机。

(3)反映受助者的感受。

工作者运用时需要留意:

11如果受助者不能对工作者的反映做出回应,工作者应当表示接纳。

12应根据关系的深浅来做反映,尤其是对感受的反映更要注意这一点。

13在沟通过程中,不能有太频繁的反映,以免打扰受助者的表达。

14采用不同的反映回应,这能避免使受助者感到重复单一,觉得工作者缺乏诚意。

(一)内容反映

定义

工作者用比较少的篇幅、比较新鲜的字眼,指出受助者所表达的主要见解。

目的

1帮助受助者去澄清难以表达的部分。

2使受助者通过反映,更加掌握他要表达的重点内容。

3让受助者加强在沟通过程中的自我控制感。

4在小组中,内容反映既可协助个别组员,又可协助其他组员一同了解沟通的重点,促进组员们对讨论内容的交流。

运用

工作者在运用时的基本方法:

5倾听受助者的表达。

6在以下情况可能需要采用内容反映技巧。

(1)当受助者不能清楚地表达欲表达的内容时,工作者可提供词汇,以协助受助者及时、准确地去表达他的想法。

(2)受助者在不同片段中的表达,可能在信息上有矛盾或者较倾向于某个观点,工作者可在反映时强调某些主要字眼,帮助受助者掌握其重点。

(3)在建立关系的初期,受助者的自我防卫意识较强,工作者可根据受助者直接表达的内容做出反映,令受助者有被信任感和自我控制感。

(4)在小组中,当工作者感到组员间没有达成共识,交流、讨论时重点不清,他可以

重申或重组小组中曾经讨论和交流过的事例,指出重点,使组员在小组参与时有所遵循。

在运用时,工作者需要留意:

7要注意受助者在表达时所透露的内在情绪。

8在关系尚未建立或建立之初,内容反映相对于感受反映而言,是一个较中性的回应方法。

9使用内容反映技巧时,工作者更多运用的是受助者曾用过的或与之雷同的字眼,而

不会运用自己所下的判断之语。

(2)感受反映

定义

“感受反映”是工作者把自己“带入”受助者所表达的感受中,如同亲身体验受助者的经历

一样,而后用简洁的反应来表达出对受助者感受的了解。

这种了解不仅包括受助者直接表达

的感受,还包括其暗示的感受。

目的

1帮助受助者澄清模糊不清的感觉。

2受助者在同一时间内表达出来的感受有可能是完全相反或者充满矛盾的,工作者可将这类感受予以归纳或澄清。

3令受助者觉得工作者明白他或他们的感受。

4帮助受助者去归纳自己的感受(ownone'sfeeling)。

5能够让小组中拥有同类感受的组员产生共鸣。

运用

工作者在运用时的基本方法:

6工作者找出受助者想表达的感受。

(1)工作者应当积极地调动眼睛及耳朵等感官去接收受助者的感受。

例如,留意受助者说话时的表情、姿势、小动作及语调。

(2)工作员尝试进入受助者的世界,找出符合受助者经历的感觉。

(3)工作者尝试领会受助者使用非语言的手段表达的感受。

7工作者尝试清晰地去形容受助者的感受。

8观察受助者的语言及非语言反应,以评估自己的感受反映是起到了推动受助者解决问题的作用,还是对受助者解决问题的行为起到了控制的效果。

工作者在运用时需要留意:

9工作者在对受助者的感受进行“感同身受”的尝试时,自身可能体会到与受助者相类似的感受,因此可能会有不舒服、伤痛的感觉。

10不同的关系建立阶段也会影响不同深度的感受反映。

(1)在关系建立初期,工作者可以去反映受助者用言语表达的感受。

(2)在已经建立起信任关系作为反映基础后,工作者可尝试反映受助者谈话内容中非语

言表达的信息,但必须慎重地去尝试、检验。

因为受助者可能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正确面对并处理自己曾经历过的感受。

11工作者所采用的语句和所表达感受的层次,必须和受助者所感受的强度一致。

(3)经验反映

定义

“经验反映”是工作者在与受助者进行一段交往和沟通后,对受助者的心路历程进行综合反

映。

这包括反映受助者的言语或行为、他或他们表达或暗示的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