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2524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docx

《专题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docx

专题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专题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考情分析】

从近两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试题分布情况来看,主要考查了中西方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古代雅典民主制、罗马法内容是命题热点,近三年来高考涉及的重点知识有:

1.古代中国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如2008广东单科第1题考宗法制、2008江苏卷第1题考郡县制、2008年山东文综第8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2008海南卷第6题考宋朝的枢密使,2007年高考考查了秦朝郡县制、唐朝三省制和宋朝的参知政事;2009天津文综第1题考西周宗法制继承原则、2009广东历史第2题考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即分封制度、2009辽宁宁夏文综第25题考西周实行的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2009广东卷第5题考明初废除宰相、2009海南卷第5题考西汉创设的制度刺史监察、2009江苏卷第2题考查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2009浙江文综卷第16题考查了明代内阁。

2.雅典民主政治与罗马法的影响,如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的重要措施,如:

2008江苏卷第13题考《十二铜表法》、2008年广东文基第29题考公民大会、2008海南卷第7题考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2009年天津文综第3题考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2009江苏卷第13题考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与轮番而治、2009海南卷第2题考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2009福建文综第20题考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2009安徽文综卷第17题考查希腊民主的本质、2009广东文基第29题与2009宁夏辽宁文综29题都考查了罗马法、2009安徽文综第17题考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知识交汇】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朝:

内阁制

清朝:

军机处

汉朝:

中外朝制度

秦朝:

三公九卿制

中央官僚机构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秦始皇确立世袭皇帝制度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度

汉:

设刺史

监察诸侯和

地方官

明:

设置按察

司,掌管地方

的监察

唐:

在全国

设立10个道

作为监察区

秦:

设御史

大夫监察

百官

中央职能部门

地方行政机构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监察制度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建立与灭亡: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建立,定都于镐京(今西安市西部)。

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

灭亡: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2)分封制

A、内容:

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权利: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义务:

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派兵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B、评价:

起初有利于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造成国家分裂割据。

(3)宗法制

A、含义:

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实质是按宗法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最终以维护王权的稳定。

B、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C、特点:

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D、作用: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

(4)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专题纵横: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

分封制

宗法制

不同点

含义

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

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

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

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

②邦国有同姓、异性之分。

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

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

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皇权

关系

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的统一

背景: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经过:

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2)皇帝制度

A、由来: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B、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

天下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中央官制

A、确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B、三公:

丞相——皇帝的助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位高权重;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掌管军事。

C、九卿:

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如廷尉,管理刑狱、司法;宗正,管理皇族和外戚事务。

(4)郡县制

A、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含义:

郡:

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县:

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管理地方事务。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由皇帝任命。

C、意义:

是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标志,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D、特点: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5)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A、结构: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B、总结:

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这套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专题纵横:

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传承制度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承秦制,地方继承秦朝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国,郡国二制并行。

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2)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概述: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演变:

A、西汉武帝时,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

B、魏晋南北朝时,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

C、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

(3)唐朝三省六部制

A、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B、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C、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D、门下省设政事堂,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4)元朝的行省制度

A、内容:

元代确定了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的制度。

B、意义: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背景:

A、明朝建立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B、胡惟庸案。

(当时丞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1380年被诛杀)

经过:

A、明太祖时(1380年)废除丞相制度,权归六部。

(标志着君权取得对相权的彻底胜利。

B、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制度。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

形成——秦朝;巩固、发展、完善——从西汉到元朝;

空前强化(顶峰)——明清时期;

结束——1912年宣统下诏退位。

B、中央制度:

秦汉: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汉武帝时中外朝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宋: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元:

设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明: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制;

清:

雍正帝设军机处。

C、地方制度:

秦:

郡县制;西汉初期:

郡国并行制;元朝:

行省制度。

(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作用:

中央官僚机构日益完善并形成严密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君权,削弱相权,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使地方服从于中央,有利于巩固统一;

影响:

A、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

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B、绝对君主专制,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助长了因循守旧之风。

C、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D、极大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A、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

B、希腊的城邦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成为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2)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

A、措施——经济:

颁布解负令;采取措施发展工商业;

政治:

按财产多寡将雅典公民分为4个等级;组成“四百人会议”;设立陪审法庭。

(其中第四等级公民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B、意义——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贵族专权,促进了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3)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6年)

A、措施——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打破了血缘关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组成“五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制定“陶片放逐法”。

B、意义——雅典国家最终形成;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4)伯里克利(公元前443—429年)时代的民主政治

A、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B、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每个公民在大会中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C、“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轮值主席,执掌最高权力;

D、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由10个部落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

E、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5)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A、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B、雅典民主政治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诸多文化名人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专题纵横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与古希腊的民主政体的比较

中国从秦朝以来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古希腊很早就形成了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体。

在古希腊城邦国家和占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是由选举产生的,他们的权力受到元老院之类机构的制约;中国商周时期,大臣是由国君任命的,贵族是由天子分封的,赏罚的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手中。

两种政体的历史作用有其相似之处。

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的中国、希腊和罗马,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们的政治制度为后代沿袭和仿效。

无论是古代中国的农业,还是古希腊罗马的工商业都十分发达,在文化艺术方面也非常繁荣,这与其制度建设密切相关。

两种政体也各有其利弊。

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对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保持文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着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自主意识和平等观念的增强,这种专制政体就成为束缚人类自由和社会进步的障碍。

以雅典民主政体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使公民有了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

但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

权力的分散性,也是古希腊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

2.罗马法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贵族垄断着政治经济大权,平民却少地或失地。

(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A、含义:

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

习惯法和成文法。

从整体结构上可以分为:

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等。

B、起源与发展

①共和国早期,平民不断与贵族斗争,争取自己的权利。

但是,早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②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颁布于前449年。

属于公民法。

③公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专门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境内公民的法律。

万民法(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⑤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年)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标志这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专题纵横:

古代希腊与罗马政治制度

希腊民主

罗马法律

历史条件

古希腊多山多岛、城邦小国寡民、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

罗马建立帝国及独裁统治;

罗马奴隶制社会矛盾冲突与发展的产物

 

主要内容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通过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机构,保证民主制度的正常运作;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的方式。

罗马法包括《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其中后者由《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敕》组成。

 

历史作用

希腊的古代民主政治为辉煌的古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极盛提供了条件,也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

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古代希腊与罗马政治制度的认识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城邦政体所形成的民主制度,有利地推动着古希腊经济文化的进步,对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而罗马的法律则是构成古罗马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核,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我们仍在受益于古罗马的文明,现在的许多法律制度就来源于罗马法。

【思想方法】

【例1】(2009年山东文科综合)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提炼单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由文字信息中“外人”、“自己人”可见贾母强调的是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答案为C。

(一)分析2009年部分省高考命题特点

1.2009年江苏卷:

主要考点涉及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宗法制、三省六部制;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太平天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希腊的民主制度、英国代议制及多极化格局等内容。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考查王安石等对科举考试的改革。

总体来说,考查的是学科主体知识,体现了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理念。

在试题呈现方式上,注重新材料和新情境的创设。

必修一占31分,其中选择题7题21分,改革回眸部分占10分。

选考比例适当, 政治史内容略有减少。

第25题(A)考王安石变法,材料角度有新意,提供了同时代的范仲淹、苏轼、司马光对科举改革的不同看法,即有全盘赞同,全面反对,也有区别对待,让考生据此进行判断,有较强的说服力,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2009年广东卷:

广东卷包括历史单科卷和文科基础能力试卷,必修一的考点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丞相制、君主专制下的特例、近代的责任内阁制、鸦片战争和马关条约、抗日战争、陕廿宁边区宪法和1954年宪法、三中全会、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罗马法、科学共产主义、欧盟和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等内容,非选择题所给的设问清淅,有较大的回答空间,较适合中等以上学生的自由发问和思考。

3.2009年海南卷:

主要考点涉及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礼乐制、刺史制、君权与相权矛盾;近代史上鸦片战争、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伯利克里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内战、冷战政策和舒曼计划等内容。

本卷最大的看点是非选择题部分选取了“晚清教案”这一全新的材料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内容予以评价,能力要求很高,突破了现有教材的内容,无疑是个很大的突破,为今后命题留下很大的余地。

此外,本卷十分注重考查知识间的联系,如看待改革与吏治的关系。

必修一占40分,选取的比例相对较大,其中选择题11题22分,非选择题1题10分,改革回眸部分占8分。

(二)展望2010年高考命题趋势

2008—2009年高考涉及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西周、秦汉、宋元、明清诸阶段、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等;从题型看,出现选择题和材料题;从高考趋势来看,朝着“三新”方向发展:

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比较能力。

从命题角度看,主要考查各项制度的内涵和影响,今后综合的可能性也很大,要特别注意。

2010年高考本单元还是命题重点,考生要特别注意我国传统节假日如清明节、中秋节等,还有祭奠祖先、续家谱等,与宗法制之间的渊源关系。

当前,我国正在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提倡制度创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现行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注意寻找这部分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

结合本专题在2009年的高考中涉及的知识点,对2010年高考复习导向是:

掌握中国古代的政权结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两对矛盾;西方的古代政治制度则集中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制。

鉴于目前反腐倡廉是党风建设的重点,不排除本专题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的可能性。

单独考查某知识是今年高考的复习重点所在。

文明史范式的命题趋势:

文明史的学科体系与传统的通史体系有相当大的区别。

一是主线不同,文明史考察的是文明的演进,把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以文明作为研究单位,从不同文明类型把握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并且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文明史之中。

二是角度不同,重视至今仍然有重大影响的文明,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

三是知识范围不同,把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有机地融入文明的演变之中。

文明的演进是长时段的,“文明的产生、安定和成长需要经过难以计数的时间”,它在环境、社会组织、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心理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过程中只是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方向,“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不会发生真正剧烈的变化”。

【专题演练】

1.(09南通市第二次调研)宗法制有利于西周稳定统治秩序,主要是因为它

A.保证了贵族特权地位B.扩大了统治疆域

C.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D.被历代王朝沿用

2.(09济南市调研卷)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上述材料说明秦始皇()

A、赞同分封制B、赞同郡县制C、反对分封制D、反对郡县制

3.(2010·福建师大附中期中·1)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社会政治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4.(2010·苏中四星级联考卷·1)史学家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己”。

其中对

“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5.(2010辽宁大连期中·4)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

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

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

B.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

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

D.激化了两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两周的灭亡

6.(2010湖南娄底联考·3)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是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7.(2010湖南娄底联考·4)柳宗元被贬谪湖南永州时所创作《封建论》中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8.(2009广东·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9.(2009淄博市检测二)有论者称,虽说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但秦王朝却以其浑厚刚强的气魄,开创了其后持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国家方方面面的基本模式。

下列各项中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实行男耕女织经营方式B.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C.开创重农抑商经济政策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