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6277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docx

《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docx

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阶段测试

(一)

时间:

150分钟 分值:

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2012·衡水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而中国戏剧却求与真实隔开一层,达到教人放松、教人解脱的效果。

中西方戏剧在世界整个文化体系中,各有各的特点与意义。

在五四运动时,一般人提倡西方剧,尤其如易卜生,说他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一人生问题来。

其实中国京剧正是人生问题剧,在每一剧中,总有一问题或不止一问题包涵着,如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

这些都是极激动人的人生大问题,中国京剧正能着眼于此。

即使是西方戏剧也未必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在《大劈棺》中,庄子死了,他的妻另有所爱,而其人有病,非得人的心脏不能治,因此庄子妻遂演出了劈棺一幕,要挖取她前夫的心来医救她爱的人。

但庄子却并未死,他变为蝴蝶飞出棺来了。

这一故事中,即包涵有死生忠奸恩怨义利种种问题在内,刺激够深刻。

但蝴蝶飞出,全部问题全变为戏剧化,使看的人于重大刺激之后获得了轻松与解放。

因此看完戏,好像从那戏中情节中解脱了,使人仍可以安然入睡。

一切重要的剧情,则如飞鸟掠空,不留痕迹,实则其感人深处,仍会常留在心坎,这真可谓是存神过化,正是中国文学艺术之最高境界所企。

若看西方戏,正因其太逼真,有时会使人失眠,看了不能化,而因此其所存也不能神。

在他们是戏剧而人生化。

在中国则盼能人生而戏剧化。

其戏剧中之忠孝节义感人至深。

这正是中国艺术之精妙处。

京剧《天雷报》叙述一青年,蒙义父母养大,科举应试得中,成了大官还乡,却忘恩负义,连义父母要求以仆人身份留下来也遭拒绝了。

结果一阵天雷把他击毙。

这出戏谁看了都会流泪。

若说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这是不明白中国戏剧之妙义。

其实亦只是要把太刺激人的真实人生来加以戏剧化,要其冲淡了一些真实性。

而暂时冲淡反而会保持了更深的感染,这是中国文学艺术中之所谓含蓄,需更有其甚深妙义,与科学不相关。

试问世界又哪里去找科学的文学呢?

西方戏剧又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

中国戏剧则只求描出一共相,并无时空条件之束缚,而且在很多处,必须超越时空限制,始能把剧情充分表达出。

《三娘教子》一类的唱工戏不重在情节的复杂与变化,而重在情味之真挚与深厚。

如《三娘教子》,方其在唱训子的一段,似乎像把时间冻结了,一唱三叹,使人回肠荡气,情味无穷。

把当时一番情感曲折唱出,便情味深厚了。

那一番心情之表达,则正能超越时空,直扣听众与观者之心弦。

西方戏剧都重刺激,中国戏剧则重欣赏。

中国的戏剧,既雅俗共赏又极富教育意味。

(节选自《中西方戏剧》)

1.下列关于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京剧的每一剧中,总有一问题或不止一问题包涵着,如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

中国戏剧中忠孝节义感人至深。

B.《大劈棺》极富教育意味,包涵死生忠奸恩怨义利种种问题,并能使全部问题全变为戏剧化,看的人于重大刺激之后获得轻松与解脱。

C.中国京剧能着眼于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极激动人的人生大问题,可称得上是人生问题剧,西方戏剧也不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

D.中国戏剧求与真实隔开一层,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

看西方戏,因其太逼真,有时会使人失眠。

解析 本题C项中“西方戏剧也不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错,太绝对,原文为“未必”。

答案 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京剧有教人放松、教人解脱的作用,一切重要的剧情常如飞鸟掠空,不留痕迹,实则其感人深处,仍会常留在人的心坎。

B.在五四运动时提倡西方剧,是因为当时的进步青年认为以易卜生为代表的西方剧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一人生问题来。

C.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又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戏剧情节上具有重刺激的特点。

D.中国戏剧只求描出一共相,并无时空条件之束缚,为把剧情充分表达出来,在很多处,必须超越时空限制。

解析 B项叙述中,主语与原文不符。

原文为“一般人提倡西方剧,尤其如易卜生,说他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一人生问题来。

”题支中“当时进步青年”错。

答案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娘教子》中直扣听众与观者心弦的唱训子的一段,似乎像把时间冻结了,一唱三叹,此艺术处理方式正体现了中国戏剧无时空条件限制的特点。

B.在比较中西方戏剧时,作者没有厚此薄彼,他认为在世界整个文化体系中,中西方戏剧各有各的特点与意义。

C.作者认为,西方戏剧讲究逼真,重情节的刺激,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而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

D.《三娘教子》一类的唱工戏,情节虽不复杂,但照样能打动听众与观者的心弦。

是因为此类的戏不重在情节的复杂与变化,而重在情味之真挚与深厚。

解析 本题C项中“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错,不是作者观点。

原文是说“若说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这是不明白中国戏剧之妙义”。

答案 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

“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

嘉祐二年,试礼部。

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

“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神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

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

”安石曰:

“二事皆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

”轼曰:

“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

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安石厉声曰:

“安石须说。

”又曰:

“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

”又曰:

“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

”轼戏曰:

“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

”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

“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而卒不得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注 ①磨勘:

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闻:

听到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诣:

下命令

C.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狱:

刑狱

D.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非常:

不一般的

解析 B项“诣”应为“到,去”。

答案 B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高”的一组是(3分)(  )

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②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③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④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⑤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⑥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A.②③⑥B.①④⑤

C.②④⑥D.③⑤⑥

解析 ①句是说苏轼的品行。

④句是说苏轼守城的决心。

⑤句是苏轼劝王安石进谏说的话。

答案 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听完母亲讲的故事,就能复述出大意来,很小就表现出了才能。

B.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

C.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很让王安石生气。

D.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解析 C项中“很让王安石生气”错,王安石没有生气,二人谈得很融洽。

答案 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石曰:

“二事皆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河水将要毁坏城墙,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尽点力。

(2)王安石说:

“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为官,怎么敢去进言?

(3)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

参考译文 

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各地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有关古今成败的事后,苏轼总能说出它们的大意。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

“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

”程氏说:

“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

”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加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

嘉祐二年,到礼部考试。

凭借对《春秋》的阐释位居第一名。

后来(苏轼)写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

“我应当避开,好让这个人出人头地。

(后来)苏轼做徐州知州。

洪水在曹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城墙就要倒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

苏轼说:

“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

只要我在这里,水就绝不能冲了城。

”迫使富民们再次回到城中。

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说:

“河水将要毁坏城墙,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尽点力。

”卒长说:

“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

”雨日夜不停地下,苏轼住在城墙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

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

“大兴战争和刑狱,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

神宗皇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

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

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您难道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

”王安石说:

“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做官,怎么敢去进言?

”苏轼说:

“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一般的礼节。

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礼数吗?

”王安石大声说:

“我一定会向皇上进言。

”又说:

“今天这些话从我的嘴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去。

(意思是保密,不要外传)”又说:

“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

”苏轼开玩笑说:

“现在当官的人,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的磨勘时间,就算杀人也敢了。

”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

宋仁宗刚开始读苏轼、苏辙的策论,回到后宫高兴地说:

“我今天为子孙后代找到了两个好宰相。

”宋神宗尤其喜爱苏轼的文章,在后宫读苏轼的文章,太监送来膳食也忘了吃,称赞苏轼是天下奇才。

但是一直到去世,苏轼也没有得到重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满 江 红①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③?

平生况有云泉约④。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注 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

②长川:

即下片词中的桐江。

③成底事:

一事无成。

④云泉约:

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

⑤仲宣: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

《乐府解题》曰:

“《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8.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

(2分)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

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

然后写了动景:

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

(2分)“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

(1分)

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

(2分)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

(2分)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

(3)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4)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5)______________,望帝啼鹃。

(关汉卿《窦娥冤》)

答案 

(1)怒涛卷霜雪

(2)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3)回首向来萧瑟处

(4)梧桐更兼细雨

(5)这就是咱苌弘化碧

乙 选考题

请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012·唐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

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

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

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

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

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他的眼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

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

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

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

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

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能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

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

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

“他来了,他来了!

”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

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

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

村里人叫他懒木匠。

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

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

没空。

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

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

递上一支烟:

你忙不忙?

不忙,他说。

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

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

他烟没点上就走了。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

“你请他?

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

”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

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

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

我想他可能改行了。

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

在哪打工?

他说:

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工资。

我说:

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说:

别的不想做。

(摘编自《百花园》)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中的懒木匠从小就对木工活感兴趣,他曾经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表现了他的天赋和自强。

B.“他的眼睛就这样厉害”,是后文“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的一个重要条件,更为突出的是他的雕刻技艺,他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C.小说详细的叙述了懒木匠之“懒”,这也正是小说耐人寻味的地方,同时也是展现懒木匠人物性格的关键之处。

D.后来懒木匠挣大钱了,足见仿古家具店老板的知人善任,懒木匠也找到了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二者相得益彰。

E.这篇小说表面上讲了一个天才型的木匠始终不肯随波逐流的故事,其实作品中渗透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文笔质朴、细腻而诙谐。

解析 本题A项中“自强”一说于文无据,D项中“仿古家具店老板知人善任”说法牵强,E项中“细腻而诙谐”错。

答案 答B给2分,答C给3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

(2)小说画线句子“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说明懒木匠技艺高超,②为下文写木匠的懒(不做小活)做铺垫,③呼应题目(分析与三点作用相应即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懒木匠的性格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技艺高超,②不惧世俗(坚持不干小活或不随波逐流),③人生追求坚定。

(每点2分,意思对有分析即可)

(4)小说的题目是“活着的手艺”,但文中写了很多木匠之“懒”,如果小说以“懒木匠”为题目,你认为是否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

以“懒木匠”为题目不适合

①小说赞美了木匠坚定的人生追求,以“懒木匠”为题违背这一主旨。

②“活着的手艺”用语新颖,揭示主旨,引人深思。

观点二:

以“懒木匠”为题目合适。

①小说详写了木匠之“懒”,以“懒木匠”为题目与小说内容吻合。

②以“懒木匠”为题目通俗易懂,也能收到似贬实褒的表达效果。

(观点2分,理由每点3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唐诗过后是宋词(节选)

葛兆光

流行歌曲的歌曲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

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根子深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歌词里如果只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会像老让一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再爱吃甜的人也经不起这种过于殷勤的让菜,因为心灵世界并不是只为“甜心”而存在,歌词里要是总出现“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懂非懂的词而没有更含蓄的自然的文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账,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词最终由附庸到蔚为大观。

说实在的,宋词能够成为一代文学的形式,其实还是在文人参与创作之后,过去我们的文学史总是说民间创作对文学有多少多少启发,给文学注入了多少多少新鲜养分,这都不错。

不过,在“下贱者最聪明”“劳动人民最懂得文学”的观念中,只注意了“源”而忽略了“流”,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想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标志,没有文化人的参与是不可能的。

柳永也罢,晏殊也罢,欧阳修也罢,苏轼也罢,其实都是文化人。

文化人的参与创作,意味着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透和对文学品格的提升,就像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样。

也许有人会引《病梅馆记》的病梅来讽刺说这是把朴素自然的文学变成雕琢做作的文学,但是又有哪一种艺术是自生自长、原汁原味的呢?

画布上的山水不是真山水,再怎么推崇朴素的民间味儿也不能回到“杭哟杭哟”的时代不是?

玉不琢还不成器呢,何况作为文学的歌词。

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内涵和精神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

流行如果是指形式与语言,自然很好,通俗如果是指情感和内涵,那就很糟。

没有对人生的真正体验,随你怎么从唐诗宋词那里贩来意象和词语也只是在花裤衩上打补丁,充其量是点缀,时时会露出那种俗气的底色。

没有对语言的真正机智,随你怎么挖空心思乔装作智也只是在玩狗熊掰棒子的把戏,说到底是矫情,听听就会听出那里面口是心非的虚假。

文化品位说来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缺少它就是让人瞧着俗气,知识储备看上去是一种无关的因素,但没有它就是让人看着浅薄。

诗歌是越来越不景气了,这也难怪,一些故作深沉的和故弄玄虚的诗歌好像在那儿有意“自绝于人民”似的,在自我陶醉中画地为牢,那些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的诗歌把那一点点有限的感情拧过来拧过去,痛苦得别扭,欢喜得蹊跷,意思九曲十八弯,上气不接下气地用生造的词语拼接了又撕碎,撕碎了又拼接;流行歌曲是越唱越热闹了,倒也必然,可相当多的歌词也好像是在那儿重复来重复去地唱老调,那些浅浅的笑靥和嗲嗲的娇嗔加上东拼西凑的词语仿佛要把一滴感情化开变成一大锅浓汤灌进听众的耳朵里,常常不知所云的歌词让不知就里的听众觉得深沉奥妙,让稍有知识的听众觉得莫名其妙。

在这个既没有了唐诗又还没等到宋词的时代里,要想留住唐诗的时代,就要使诗歌有点儿亲切和自然,要想迎接宋词的时代,就要让流行歌曲多一些机智和内涵。

随便怎么都行,只要有让人还能感动的东西,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太会被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感动了。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