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全解世界地理上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5305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全解世界地理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安徽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全解世界地理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安徽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全解世界地理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安徽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全解世界地理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安徽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全解世界地理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全解世界地理上册.docx

《安徽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全解世界地理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全解世界地理上册.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全解世界地理上册.docx

安徽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全解世界地理上册

2019年安徽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全解

二、世界地理

1.海陆分布

(1)在地图上识别海洋与陆地。

(了解)

例题1: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A、非洲、印度洋B、亚洲、太平洋

C、亚洲、大西洋D、大洋洲、北冰洋

(2)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理解)

表面积比例:

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地球上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海陆分布特点:

从南北半球来看: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从东西半球来看:

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无论怎样划分,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轮廓和范围。

(了解)

七大洲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由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黑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自然界线

(北美地区与拉美地区界线:

美国与墨西哥的国界线)——人文界线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

德雷克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丹麦海峡(冰岛和格林兰岛之间)

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

阿拉弗拉海—新几内亚岛西侧

大洋界线:

太平洋与北冰洋的界线:

白令海峡即楚科奇半岛的克利古贡角与苏厄德半岛的约克角连线。

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界线:

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界线:

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大西洋与印度洋的界线:

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20°E)。

(4)在地图上找出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南美洲与北美洲等大洲间的分界线。

(理解)

(5)在地图上识别大陆、主要的岛屿、半岛、海(边缘海、内海)、海峡等。

(了解)

2.海陆变迁

(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应用)

海陆变迁的原因:

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

例题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

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  )

A、海洋中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上来的B、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C、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D、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来的

例题2.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

A、这里曾经是海洋B、这些生物曾生活在陆地上C、生物在不断进化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

(了解)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创立。

科学证据:

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轮廓基本吻合;两块大陆的古老地层相似;两块大陆的古生物相近。

例题1.下图是有关大陆漂移说的一些证据。

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甲_______大陆,乙________洋,丙_______大陆。

(2)请你据图写出大陆漂移说的一条证据: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南美大西非洲

(2)非洲和南美洲都有海牛和鸵鸟。

或:

南美大陆的凸出部分与非洲大陆的凹进部分相吻合。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了解)

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运动使板块之间的海洋缩小,甚至消失,并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如由于非洲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使地中海面积逐渐缩小,并隆起形成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

  板块之间的张裂运动,在陆地上依次形成裂谷→海洋→新的大洋,如红海目前仍在继续扩大,将来有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两种运动形式都会引发火山、地震现象。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都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例题1.图中的A是下列板块中的是()

A.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例题2.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B.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

C.板块内部是火山与地震多发地带D.喜马拉雅山脉是挤压断裂而形成的

(4)在地图上识别主要板块及板块交界地带。

(了解)

(1)世界最高的高原是由于_______和___________板块相互挤压造成的。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            ,而交界处比较___________,多火山、地震。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

(4)由于板块运动,红海在不断         ,而地中海则在不断        。

(5)我国台湾岛多地震,是因为台湾位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参考答案:

(1)印度洋板块 亚欧        

(2)稳定    活跃

(3)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4)扩张    缩小           

(5)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5)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了解)

例题1.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大板块名称:

B,C,D,E,F

 

(2)图中①②③三地中,火山、地震活动较多的是,较少的是,原因是。

(3)图中M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4)我国在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5)预测红海面积。

参考答案:

(1)B是非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D是太平洋板块,E是美洲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

(2)图中①②③三地中,火山、地震活动较多的是①②,较少的是③,原因是①②位于板块交界地带.(3)图中M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4)我国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5)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张裂拉伸,使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例题2:

1831年7月16日,船员们在地中海航行时,发现西西里岛南面的地方升起了蒸汽烟柱。

一周后,船员再次经过却发现这里添了一座小岛。

奇怪的是4个月后小岛却消失了。

后来小岛曾多次出现和消失。

所以人们叫它“幽灵岛”

幽灵岛的多次出现真的是幽灵在作怪吗?

你能用板块运动的知识解释吗?

(1)幽灵岛的出现和消失说明发生了变迁;

(2)幽灵岛位于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现象;

(3)结论:

幽灵岛是一个火山岛,是位于海底而形成的。

(4)从材料二可以推测地中海在不断,原因是位于板块边界;而红海在不断,原因是这里位于板块边界。

参考答案:

(1)幽灵岛的出现和消失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变迁;

(2)幽灵岛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现象;

(3)结论:

幽灵岛是一个火山岛,是位于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4)从材料二可以推测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原因是位于板块碰撞挤压边界;而红海在不断扩大,原因是这里位于板块张裂边界。

3.天气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应用)

例题1.下列诗句中,描写气候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了解)

例题1.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中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相对应的是( D )

例题2.天气状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类活动表述合适的是(  )

A、①——台风——渔船返港B、②——晴天——晾晒衣物

C、③——雷雨——接打手机D、④——大雨——户外运动

(3)知道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质量指数(空气污染指数)的关系。

(了解)

例题1.空气质量的高低通常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下列城市中空气质量较差的是()

A、合肥81B、南京98C、上海74D、武汉119 

(4)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应用)

例题1.下列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没有影响的是()

A、电动摩托车的使用B、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

C、汽车越来越多,尤其是私家汽车D、秋收后,村民把秸秆烧掉,用秸秆灰肥田

4.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1)知道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温线的概念。

(了解)

气温:

大气的冷热程度。

气温日较差:

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气温年较差:

一年内,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

等温线:

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例题1.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2时B、气温年较差大约是7℃

C、气温年变化图D、气温日变化图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应用)

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一是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说明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二是在同纬度地带,等温线在陆地和海洋弯曲程度不同,表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并不一样;三是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

①从纬度位置看: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例题1、读“中国四城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配”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气温最低的是C地B、图中D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C、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A地D、年降水量最大的是B地

例题2: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影响B、地形地势因素

C、纬度因素D、海陆因素

(3)理解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理解)

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也就越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气温垂直递减率)。

例题1.考察队员站在乞力马扎罗山麓地带,测得海拔高度是500米,气温是20℃,

该山顶部的气温应该是℃。

(-12.37)

例题2.某校地理小组的同学进行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图1是他们考察区域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

米)。

同学们测得A地12时的气温是19℃,则B地此时的气温约为()

A、16℃B、19℃

C、10℃D、13℃

(4)知道降水、降水量、降水等级、等降水量线的概念。

(了解)

降水:

大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水汽,这些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

降水量: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降水量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降水等级:

等降水量线:

在地图上,将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5)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应用)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基本规律: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6)根据气温、降水量资料计算平均气温、气温日(年)较差、年降水量及降水量的差异。

(理解)

例题1.下图是某地气温日变化图,此地气温日较差大约是()

A、2℃B、10℃C、7℃D、4℃

例题2.下列数据,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年降水量的是()

A、1000mmB、200mmC、680mmD、880mm

(7)运用所给数据,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应用)

(8)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归纳气温与降水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

例题1.读图“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图中等温差线受山脉地形的影响,在①区域发生弯曲,①处山脉是()

A、太行山脉B、长白山脉C、秦岭D、大兴安岭

5.主要气候类型

(1)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了解)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式气候:

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寒带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

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例题1.根据下图,判断北京和伦敦的气候类型,并说出他们的气候特征。

北京: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伦敦: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不冷,夏季不热,四季降水比较均匀。

例题2.下图四种气候类型中,夏季炎热干燥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举例说明影响气候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

(应用)

影响气候因素主要有: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

纬度因素: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海陆因素: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海洋增温慢,陆地增温快;阳光减弱以后,海洋降温慢而陆地降温快。

因此,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

地形因素:

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

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因此,在热带地区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先后出现从赤道到极地的气候变化。

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

人类活动因素:

人工绿化、兴修水利、建设生态防护林、滥垦滥伐、过度放牧等。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途径有三种:

一是人为改变下垫面性质,如破坏原生的植被使反射率、粗糙度等发生变化;二是人为改变某些大气成分,如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等;三是人为热的释放,人类消耗的各种能源,像火炉一样使大气增暖。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室效应”的作用也增强;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油排入海洋,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布在海洋上。

这层油膜能抑制海面的蒸发,阻碍潜热的释放,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升高,加剧气温的日、年变化。

同时,由于蒸发作用减弱,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减弱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使海面上出现类似于沙漠的气候。

因而,有人将这种影响称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城市的“热岛效应”,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其气温比周围的农村气温普遍要高;由于气温略高,易形成上升气流,从而导致城区的降水也比周围农村地区的降水要多。

例题1.冬季,我国东北地区天寒地冻,而海南岛却温暖如春、百花争艳。

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人类活动

C、地形D、海陆位置

例题2.读下图,甲、乙坡的降水相比()

A、甲坡降水多B、乙坡降水多C、两坡一样多

(3)说明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差异。

(应用)

例题1.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中下游平原都是重要的农业区,但俄罗斯亚洲部分三大河流的下游地区却几乎没有农田,主要原因是()。

纬度高,气候寒冷。

(4)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应用)

气候对人类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气候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影响(如南船北马等);气候对传统建筑的材料和风格有影响(如房子结构、房子朝向、建筑的高低,墙体的厚薄等);气候对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影响(广东喜茶,湖南喜辣,东北喜大蒜、面食等);气候灾害(如寒潮、台风、冰雹、洪涝干旱等)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害。

例题1.读下图,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

因为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靠近河流,水汽较多,易产生浓雾。

乙路段。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的河谷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5)理解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后果及应对措施。

(理解)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

这些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

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

全球变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积累速度远没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使海洋碳酸化,这会杀死大量微生物。

海洋温度上升也会破坏大量以珊瑚为中心的生物链。

全球变暖导致陆地水分大量流失,不光是森林中的山火,城市中的火灾也将会非常频繁。

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灾难。

水域面积增大。

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各国联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关条款,提高能源能效,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

由于发展中国家受资金、技术制约,抗风险能力较弱,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也较大。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环保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也有着较大优势,因此有必要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帮助。

例题1.读世界四个国家图,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影响到全球气候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例题2.材料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

入肺颗粒”。

机动车尾气排放、生产生活中排放的烟尘及扬尘为主要来源,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体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PM2.5数值越高,代表大气污染越严重。

材料二:

某中学环保社跟随环境监测站监测PM2.5浓度活动的结果如下。

采样点

采样点环境状况

PM2.5(µg/m3)

汽车站

车流量和人流量极大

140

步行街

紧邻大型超市,交通繁忙

100

居民区

靠近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60

化工厂

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东北部有燃煤火电厂

440

(1)材料二的四个采样点中,大气污染程度最轻的是。

(2)根据材料一、二有关信息,写出化工厂采样点PM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3)当PM2.5浓度过高的时候,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在公路旁晨练B、外出活动时尽量带上防护口罩

C、开车时要尽量保持车距D、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扬尘

(1)居民区

(2)机动车排放尾气、生产生活排放烟尘和扬尘

(3)A

6.人口与人种

(1)运用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应用)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世界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

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人口总量仍在持续增长。

(2)运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资料,比较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情况。

(理解)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高。

从全球看,欧洲、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例题1.下图中a点表示某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该国最有可能位于(  )

A、亚洲的南部B、撒哈拉以南非洲C、欧洲西部D、拉丁美洲

例题2.如果某地人口出生率为1.6%,死亡率为0.4%,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2%B、1.2%

C、1%D、0.2%

(3)了解人口密度的意义。

(了解)

人口密度:

指某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能从数量上反映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人口密度=

例题1.读下图,根据人口密度分别图概括出海南岛的人口分别特点,简要分析其主要的自然原因。

(从地形和水资源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