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
《《菜根谭》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菜根谭》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菜根谭》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菜根谭》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
《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
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
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
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
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
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
”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
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面对权贵呢?
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
作为一个大学生,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职位“先同学之忧而忧,后同学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
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
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
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
“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
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
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
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
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
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
”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
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学生,我们的学习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
因此学习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
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
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
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大学生,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
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其中让人可以深思与启发的地方太多,可以自己感悟之。
但读书一定要能吸取有益的知识,不要尽信所述,不然人们办事会难于取舍,做事犹豫不决,一事无成。
总之,尽人事,信天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第二篇:
菜根谭读后感
读《菜根谭》有感
已经很久没有翻阅类似于《菜根谭》这样的著作了。
初读此书,脑中不禁想起了高中语文课中的《论语》,虽不可与之相媲美,但《菜根谭》同样以篇篇简短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应该怎样修身养性,如何为人处世,语淡味长,叹乃奇书经典之作!
翻开前言,大至了解《菜根谭》浓缩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精髓,将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融合为一体。
读一遍下来,竟无初想时的枯燥无味。
因借到的书是图文版,在原文的基础上,图文版的《菜根谭》不仅加注了译文,还通过历史上的经典事例让读者了解其深远意旨,文章中的那些插画也使得文图意趣暗合,相得益彰。
这些都让文章读起来更明白易懂,久久回味起来,书中智慧之光照亮迷茫的心,精辟之语也让人顿悟不少。
当今社会的浮躁之气无处不在,在大学生中更是常见。
或许是因为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或许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就因为这无处不在的浮躁之气,现在很多人都难得静下心来去品阅书中的世界,更少有人能写出传颂天下的文章了。
记得舒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过,现在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学生写出来的文字都是苍白无力的。
就自己而言,在写这篇读后感中也曾感到力不从心,心中无墨,纸上难行啊!
《菜根谭》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写出了很多简而易懂的道理,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还教会了我们该如何去致力学业。
“人生百年,不可虚度”,人的一生,转瞬即逝,大学四年,光阴有限,“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这四年,不能白白虚度,抓住青春的尾巴,去充实自己的人生。
慢慢品读下来,《菜根谭》呈现给我们太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如“退后一步,清淡一分”,当今是个竞争的世界,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并不夸张,若懂得进退自如,那么你也能在以逸待劳中逢凶化吉;如“身放闲处,心安静中”,竞争很残酷,现实很残忍,想起近几年来的公务员考试:
今年的国考有141万多考生参加,角逐137个招考单位的1.6万余岗位。
由此可见,竞争实在是“惨不忍睹”,平均88比1的竞争力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有那多人去争一碗所谓的“铁饭碗”,可是又有多少人“空手而归”。
这个比高考更加“悲壮”的竞争,是得要有多宽的心态去面对其中的得失,又得怎样去衡量这种现象的利弊。
心闲自然闲,心乱自然乱,在世事沉浮之中,主要是在于你有宁静致远的心境,它可以让你不为利欲所动,不至于沉迷万物,让你独具慧眼,冷眼观世,同趋真境。
那考上与考不上都只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让过去成为过去,背起行囊继续向前走,得意与失意尽在你的行动之中。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人世间的冷暖炎凉瞬息就会发生变化。
今年三月,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和海啸,还有因此灾难而发生的核泄漏。
我很清楚的记得那些日子上网时日本的这些灾难消息充满了几乎所有网页的版面。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竟然有些所谓的“愤青”标榜着“爱国之心”,在幸灾乐祸的“庆祝”小日本历此劫难,这让我也吃惊不已。
即使他们过去侵略过我们,不尊重我们的历史,但在天灾面前,我们应该尊重生命,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去标榜自己的爱国之心。
《菜根谭》中说“心旷,则万众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就像刘春说过的那样“他侵略过你,你要仇恨,他跟你老磕磕碰碰,你可能反感,他鸡地屁地被你赶超,你可以显摆。
但是,在天灾面前,你必须同情,作为人。
而透过防灾抗灾救灾,透过建筑国民和政府所折射的文明程度,你只能惭愧,作为邻居。
拜托,别再二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心胸宽阔,不只是在于不斤斤计较,而是能拿的起放的下。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也派过救援队,社会民众也曾募捐物资给汶川灾区的人民。
而且,在此次的大地震中,日本全国危机处理机制的效率,民众对灾难发生的态度,冷静有序,疏导有方,政府没太多的行政命令指引,但各个救急系统运行、讯息传递的有效?
?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知足则仙,善用则生”告诉我们当“知足常乐”;“心闲日长,意广天宽”告诉我们心即宇宙,自由行走,就有机闲之所在?
?
古人说“书中自由黄金屋”,细细品尝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精髓,如《菜根谭》,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净化,得到升华,在未来的生活里它更像是一盏指明灯,为我们前行的路照亮了方向。
第三篇:
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读后感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
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本。
《菜根谭》作为一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可读爱读的书,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
“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
古人云:
“谭者,谈也,性定根香。
”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初看此书,就让我越看越着迷,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
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
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
“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
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
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
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菜根谭》在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这是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奇书。
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这本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
新中国的创始人——毛泽东也喜欢此书,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
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
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
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
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
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
”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
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面对权贵呢?
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
何谓真君子?
他告诉我们,“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
还有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
《菜根谭》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
可使人从浮躁到沉静,从肤浅到深刻,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知识改变命运。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有一股韧劲,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任何艰难险阻都能被以柔克刚地化解;中国人人生态度中有一种达观,总是相信人性善的光辉会将自家的恶迹掩埋;中国人的应世妙方中有一种率真,饮食男女,人生欲存,醇酒妇人,浅酌低唱,也不失为人生本来面目。
《菜根谭》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在今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躁、不安乃至一天天的失眠和纵欲时。
《菜根谭》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
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
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
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
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
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
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
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第四篇:
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读后感
夜深人寂,于无声处,孑然于点点思绪。
懒坐一缕昏黄的灯光下,轻捧起一份沉淀的的古老智慧,。
静静地读着《菜根谭》,以一颗朴实的心灵,来品味那一丝难言的青涩与甘苦。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我眼中的《菜根谭》,是一部难得的人生奥秘和为人处世的书籍。
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宇宙间的大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作者那天马行空般的思辨以及深邃精妙的处世哲学。
处世之道,先在于为人,后显于行事。
《菜根谭》以简练明隽,兼采雅俗的文字,如云端之飞鸟,似清溪之流水,让我们在陶醉于其间之时,留以人无限的遐想和一次次的心灵上的洗涤。
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
《菜根谭》用最赋予生命的言语,向芸芸众生阐释了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万千智慧。
修身,乃人之始也。
书中有言: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
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便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生命的底限与高度,在于生,在于立。
唯有生存,万物方可拥有成长的机遇与挑战。
唯有直立,万物才能顶天立地,尊严地追求更高的境界。
善待
周围的事物,善待生活中的你我,以一颗质朴的善心去看待世间的一草一木,去享受人与人之间纯美的情感,一个人才能树立起敢为天下担当的气概,去承担天下为公的责任。
养性,人之升华也。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
”这更是一种崭新的境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生活并不缺少喧嚣浮华,我们所缺少的,是漫漫红尘中,那一份心灵的淡定与坚持。
现代社会,处处弥漫着物质财富的欲望和地位名望的渴求。
忙碌的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吧!
平静喧哗的灵魂,回首曾经的过去;放下沉重的负担,重新定位未来的道路。
在利欲熏心的社会中要想在心中独留一份清新,糊涂中则必须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人生需要寂寞。
独守一份宁静,甘受一份寂寞,却是新的人生启程。
正确地对待世间万物,自古是人们的最高追求。
“天地景物,如山间之空翠,水上之涟漪,潭中之云影,草际之烟光,月下之花容,风中之柳态。
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
真天地间一妙境也。
”天地之间最妙之境,非荣华富贵,非高官厚禄,亦非梦想成真。
自然万物之所美,入之以眼,感之以肤,悟之以心。
此刻的美丽,定然不是最美的。
但是如果我们保持一颗感悟的心,一颗真诚的心,一颗享受美的心,我们就能在大千世界中领略到无尽的美,享受更迷人的美。
《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
遨游其中,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不单单的是一种觉悟,心头
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
字里行间,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
在他那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警策下,必然心有所悟且有所得。
今夜,再坐灯旁,用心来品味那一份人生的表白。
“性定菜根香”。
第五篇:
菜根谭读后感
从懵懂幼年到现在书生意气的今天,关于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听得最多的,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每每听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且百听不厌!
感慨之余,幸而未忘激励自己努力的去接触中华之伟大的传统文化。
有一天,当我从图书馆将《菜根谭》捧回宿舍,看完其前集的第一篇后,我彻底的被她的魅力所折服!
从此往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的潜意识里逐渐的走出朦胧,有了较为确切的轮廓,仍旧不能看到她的边际,在世间的所有事物中难以找到任何一件事物与之相媲美。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爱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语言精炼隽永,对于道德的坚守与否的后果,一语道破。
读罢,我便陷入了沉思——对于人生的道理进行阐述的书籍,名人等数不胜数,此后,便无可救药的被她的魅力迷上了…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于人的正义修身,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积极的咀嚼着“菜根”,细细的品味。
有道是“性定菜根香”
夜深人寂,静下心来,投入到这本书中后,慢慢的从苦涩的菜根中品出了淡淡的甘甜,如同从雪山上渗透下来的清泉在口中轻轻的滑过,丝丝的清甜的同时又带来一种清凉至及的感觉,让人久久地回味,不由自主的再次陶醉于书香…
处世之味
很多人都说:
“90后的年轻人总是装成熟。
”我是一个90后的学生,对于这句话的体会尤其深刻。
以前在同学甚至在父母,老师的面前总有一种要表现的很有能力处理事情的样子,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装成熟”吧。
很多次的经历后,我也就渐渐的明白,其实自己一直都在做着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积极的表现成熟的同时,却毫无保留的表现出了自己的无知,自己的“涉世浅”的特点。
“与其练达,不若普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着实让我对以前的种种想法,表现感到无比的羞愧,对于朋友,亲人的宽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
见识广,老成练达在处会让自己获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别人的信任。
这其中所渗透的处世智慧因该是一种糊涂处世的智慧。
“糊涂处世”并非真的糊涂,而是懂得谦虚,圆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保持沉默和敢于自我批评。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
只要你还在人群中活动,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
毕竟“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然而,最重要的是“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的去处,须知让三分之功”。
这是一种谦让圆润的生活之法,世道人情变幻莫测,给人留点余地,做事留点分寸,也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也就是说,对待别人的过错,不需要过于较真。
由此可以看出,此种处世之法仍旧融纳了“糊涂处世”的智慧。
对人糊涂,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宽恕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
在禅学里也有,“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狱门;万法由心生,万事由心灭。
”人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全由自己来选择,这就是所谓的——一念之别,善恶立制。
由于之前曾对于“糊涂处世”方面的有关书籍有过较长时间品读,读罢《菜根老子曾经说过:
“而不则与人。
有德司契,天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思是说,即使能够化解掉人与人间之间的恩怨,也必有余怨,两人之间也不可能像从前一样,所以抱怨以德也不算是人与人交往的最高之道,最高明的交往策略就是根本不给别人怨恨的机会,能放开手则放手,糊糊涂涂,大家皆大欢喜。
修身之味
修身,无疑就是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高尚的道德素养在我的理解中包括品行的高洁,待人的真诚,处世的智慧及良好的自我审查评判能力。
古人有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高尚之士,犹如极地未被踏足的角落,处处都是毫无瑕疵的亮,洁。
但是,时间的转轴早已将一切改变,先祖们可以“遗世独立”可以“采菊(更多请搜索)东篱下”,但是,我们不能!
我们必须融入到这个社会才会有生存下去的能力。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交往早已成为社会中人们工作与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拥有高尚纯洁的情操固好,但是,过分的清高会使自己独立,在现世中修身,更重要的要懂得如何灵活,智慧的修身。
谈及智慧,“糊涂生活”乃是一种极好的在纷杂社会上修身养性的方法。
《菜根谭》中谈及“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的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看的圆满”,“放的宽平”则是一种“正心”之道。
人们的物质文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多的人会热心的去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淡忘了
古圣贤一直教诲的修身之道。
由此导致社会上人们的价值观,甚至是对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态度都有了严重的扭曲的变化。
这种社会在一个道德素养高尚的人的眼中是一个缺陷的,混沌的世界。
但要活得自在,则,就要“正心”。
首先要自心看得圆满,自心放的宽平,也即是所谓的“活得糊涂一点”。
在利欲熏心的社会中要想在心中独留一份清新,糊涂中则必须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人生需要寂寞。
独守一份宁静,甘受一份寂寞,其实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要耐的住寂寞,就要自觉的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
《礼记》中讲: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
”此时正是各种“污物”对你进行考验的时候。
很喜欢《菜根谭》中的一句话,“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
”毕竟在社会上真正的找到一块清净之地实属不易。
近而不染则为至高处世之道。
因此,必须要保持心底那一份纯洁,宁静如一,安之若素,必须要保持对人格的魅力也会展现无遗!
在读书中静静的思考过程也即是生活的过程,若要真正的读懂一部书,必须要保持一颗融有真实,真诚,真情的心,并可以为你所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感受的到你的真实,真诚与真情。
读书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谛的过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书,让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
当这些集古贤人智慧于一体的文字从舌尖划过时,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
《菜根谭》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让人有积极的对待人生之态度,我“涉世浅”,对于书中的智慧,只能“浅尝”,结合自己以前对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为深刻的就是“糊涂处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
《菜根谭》的智慧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条排遣寂寞的曲径——在夜阑人静时,放下手中的作业,沏上一杯清茗,翻开一本名著,静下心来,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来品味“性定菜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