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543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选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选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选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选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docx

《精选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docx

精选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1904年,(清政府)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之后,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纷纷设立商会;到1911年,各省市共设总商会34个,商会,616个.商会的大量出现反映了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B.中国工商社团的近代化已基本完成

C.清政府鼓励实业同新的经济形式并轨D.工商业资产阶级群体意识的形成

2.1912年12月,民国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上之物品及方法首先发明改良者,得呈请专利”;到了1914年,又陆续颁布了《矿业条例》《审查矿商资格细则》《农商部奖章规则》等。

民国政府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振兴民族实业

B.抵制列强侵略

C.完善经济法规

D.指导社会建设

3.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

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

这主要反映了

A.国内市场的扩大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商品流向的变化

D.商业资本的发展

4.1940年8月,国民党政府公布了《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规定私人银行不得兼营商业,不得罔积货物及代客买卖等。

该办法还规定一般银行须将其存款总额的2%作为准备金,转存于中央银行,使中央银行的财力更加充实。

这一做法

A.是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必要措施

B.加强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

C.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是为了准备全面抗战的需要

5.1939年春,国民政府向英国、印度、澳大利亚、美国购买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应厂矿企业,1939—1944年,供应私营厂矿的器材总值为56.3亿元,占同期售料价值的71%。

这说明

A.官僚资本主义是战时经济的核心

B.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已经发生质变

C.民营企业是战时经济的重要组成

D.国际贸易快速发展有利于民族工业

6.以下是1895—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

新增民族工业资本(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40

5600

31

510

1912—1919

470多

13000

75

1625

其中,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条件是

A.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法令的颁布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掀起

D.欧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7.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

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

材料表明

A.抗战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D.抗战期间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8.某班级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的经济”为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活动。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B.“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

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9.“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

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

这篇评论最有可能发表在

A.1905年《民报》

B.1915年《青年杂志》

C.1922年《申报》

D.1946年《解放日报》

10.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400多吨、工人2100多名。

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

这说明

A.工业不平衡格局根本改变

B.官僚资本干预经济发展

C.战争影响了民族工业布局

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

11.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

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D.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

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

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

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迁往滇、川等地。

由此可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工业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

B.工业内迁是为了支持长期抗战

C.内迁企业在国统区有较快发展

D.内迁企业为西部开发作出贡献

13.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C.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14.《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指出:

为“谋国民生活的安定与抵御外侮的国防能力的充实”,“经济建设应速完成重工业”,由“中央予以指导,令各省分别举办,以民营为主,或官民合办,以助成之”。

上述方案是

A.“百日维新”的法令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方案

C.北洋政府初期的政策

D.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

15.中国的北洋军阀统治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北洋军阀曾是历史书中的白脸奸臣,但如今却重新引发人们的思考。

在军阀二字的掩盖下,这一时期隐藏着一颗颗“爱国”、“自强”、“尊师”、“西化”的心。

下列各项符合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有

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②西方思想广泛传播

③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开展

④土地革命遍及全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材料一杨树诚(1885—1973)河北省盐山县人,16岁时,经村人介绍到河南焦作煤矿英国人所办福公司当徒工。

由于聪慧刻苦,备受英人赞赏。

日久,他学得一手地质勘探的技术,成为华北一带知名煤矿钻探工程承包商。

民国9年,杨树诚将历年积累的资本在徐州筹建宝兴铁工厂和勘探钻务处。

徐州交通便利,是苏北、鲁西、豫东的小麦集散地,杨树诚见猎心喜,为寻求更大利润,于民国10年底筹建徐州宝兴面粉厂,是为杨氏独资办实业的新起点。

材料二杨树诚经营面粉业,获得丰厚利润,至民国17年,集资本60万银元,来蚌埠兴建宝兴第二面粉厂,于民国19年投产。

工厂很快垄断了皖北一带的小麦,所出产价廉物美的宝兴“洋面”充斥市场,当地许多传统的手工磨坊即被取代。

杨树诚在厂内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并采取增开夜班、对工人延长工时、严格惩罚制度等手段。

与此同时,他不惜用巨款贿赂当地军政要员,甚至与一些高级将领结拜成异姓兄弟(李宗仁称其为“三哥”),以求得他们的保护。

其企业盈利不断上升。

到民国23年,仅蚌埠面粉厂所获纯利即达200余万银元,超出原始资本三倍多。

因此,杨树诚成了淮海一带著名的面粉业资本家。

——上述两则材料皆摘编自《蚌埠市志》

材料三“七七”事变后,徐州、蚌埠成为战略要地,杨树诚本打算将这两处面粉厂迁往内地。此时国民党大军云集徐、蚌,军队亟需面粉,李宗仁约见杨树诚:

“现在国难当头,我们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三哥不可临危而退,我第五战区的军粮还得仰仗三哥哩!

”杨听罢,慷慨地说:

“好吧,我听兄弟的,厂不迁了,全力以赴,日夜开工,确保五战区的军粮供应无虞。”1938年5月,蚌埠、徐州不幸先后沦陷。至此,杨树诚的两处面粉厂已供应了第五战区的面粉计达60多万袋,这对支援江淮御敌、台儿庄会战及过境部队的军需,起了一定作用。

材料四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杨树诚兴办实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杨树诚的企业经营有哪些特点?

并据此指出以宝兴面粉厂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战期间杨树诚没有内迁的原因。

(2分)

(4)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分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4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商会属于工商业者的团体组织&这一组织出现,说明当时资产阶级形成了浓厚的群体意识,故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一战期间,故A项错误;商会出现并不能说明工商社团的近代化已基本完成,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出鼓励实业与新经济形式并轨的信息,故C项错误。

2.A

【解析】《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矿业条例》《审查矿商资格细则》《农商部奖章规则》等都是关于民族工商业的,结合时间来看,可以知道这是中华民国政府要振兴民族工商业的举措,故选A。

3.B

【解析】从材料中中国进口商品品种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对轻工业产品国外依赖减少,对重工业产品需求较大,这是民族工业发展带来的结果,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没有体现出这一变化的原因;C选项只是浮于表面,没有具体阐述;D选项与此无关。

4.B

【解析】材料反映了官僚资本对私营资本的压制,官僚资本的财力更加充实,这样也就加强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从时间上来看中国正在抗战,是应对战争而非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必要措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时间上来看“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已经结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全面抗战1937年已经开始,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5.C

【解析】1939—1944年是战争时期,而该时期私营厂矿所占比重非常高也就说明了民营企业其实是战时经济的重要组成,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营资本主义而非官僚资本主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尚未发生质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6.C

【解析】由表格可知1895——1919年民族工业快速发展,A项错误,应该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法令;B项对应的时间不符合1912-1919;C项正确,针对日本侵华和“二十一条”,中国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D项只符合欧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7.C

【解析】从材料中给出的时间:

1938~1942年,这个时间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从地点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

这说明抗日战争对中国工业布局产生影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不是材料主要讨论的内容;B选项无法从材料中直接得出;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8.A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图片看出,既包括洋务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汉阳铁厂等),又包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等),洋务企业刺激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两者均采用机器生产,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故A项正确。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目的是推翻封建统治,走资本主义道路,故“富国强兵”表述不准确,故B项错误;“官僚资本主义”这个名词出现于1936年以后,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四大家族”为代表是为官僚买办资本主义,洋务企业属于封建性质的官办、官商合办,不属于官僚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洋务企业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