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游锰超标项目综合治理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628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游锰超标项目综合治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游锰超标项目综合治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游锰超标项目综合治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游锰超标项目综合治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游锰超标项目综合治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游锰超标项目综合治理方案.docx

《中游锰超标项目综合治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游锰超标项目综合治理方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游锰超标项目综合治理方案.docx

中游锰超标项目综合治理方案

第1章锰金属来源及危害

锰是环境水质污染物的重要重金属监测指标之一,由于我国锰矿床多为中小型矿床,制约了锰矿山建设的规模,现有锰矿山生产能力普遍较小。

全国年消耗锰矿1000万t以上,居世界首位,但我国锰矿资源相对缺乏,富矿较少,在大量锰矿的开发和深加工过程中由于设备和处理技术等各方面的制约,使我国的含锰废料和含锰废水污染较为严重。

1.1锰污染

锰污染是指锰对环境的污染。

锰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

空气中超过500微克/立方米可造成锰中毒。

水中二价锰对人、畜和水生生物的毒性很小。

地表水一般为8微克/立方米,土壤中锰含量平均值为1000ppm。

对土壤含锰影响最大的是来自大气的锰,酸性土壤易受锰污染。

1.1.1基本信息

锰在地壳中的平均丰度为950ppm,是微量元素中丰度最大的。

自然界中没有元素态的锰。

以锰为主要元素的矿物近百种,而以锰为次要元素的矿物则更多,其中赋存态为二氧化锰的矿物多于赋存态为碳酸锰和硅酸锰的矿物。

火成岩中平均含锰为1000ppm,石油中含锰很少,只有0.6ppm,煤中平均含锰50ppm,褐煤中含锰20~90ppm。

锰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

人每公斤体重平均含锰为0.2毫克。

正常人每日从食物和水中摄取锰3~10毫克。

锰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锰铁和锰合金。

锰铁和二氧化锰用于制造电焊条。

二氧化锰又用于制造干电池的去极剂。

此外,在生产玻璃着色剂、染料、油漆、颜料、火柴、肥皂、人造橡胶、塑料、农药等工业中也用锰及其化合物作原料。

生产上述产品的工厂以及锰的采矿场和冶炼厂,是锰的主要污染源。

锰的天然风化量每年380万吨,从河流流向海洋输送量为30万吨。

全世界每年锰的开采量达2460万吨,大于天然循环量。

1.1.2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含锰量在20~10000ppm之间,平均值为1000ppm。

在岩石风化为土壤的过程中,锰既不因土壤淋溶而损失,也不会大量富集。

例如玄武岩转化为土壤时,锰含量从每公斤岩石含1200毫克变为1300毫克。

有人估算:

对于未经耕作也未受污染的土壤,岩石风化每年输入每平方米土壤的锰为26毫克;降雨和降尘输入土壤的锰为0.8毫克,从土壤输往生物同从腐烂的枯枝叶输入土壤的锰,数量相当,为400毫克;淋溶从土壤输出约2毫克;对于有中等污染而又耕作过的土壤来说,岩石风化输入的锰,数量不变,降水和降尘输入的锰增为20毫克,通过肥料输入的锰为5毫克,从土壤输往作物的锰为5~60毫克。

由此可以看出,除了自然循环以外,对土壤含锰量影响最大的是来自大气中的锰。

受锰污染的土壤主要是酸性土壤,可使某些植物发生锰中毒。

在土壤中拌石灰,能提高土壤的pH值,使土壤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1.1.3对大气的污染

冶炼锰、锰合金和使用锰的厂矿及其周围的大气中,以气溶胶形态存在的锰,其含量超过500微克/立方米,可造成工人职业性的锰中毒。

从区域环境来说,大气中的锰含量,欧洲平均为0.043微克/立方米,北美为0.15微克/立方米,日本为0.08~0.6微克/立方米,意大利的米兰为1.3微克/立方米,北半球海洋上空为0.0079微克/立方米,南半球海洋上空为0.00024微克/立方米,南极洲为0.00001微克/立方米。

大气中锰的氧化物和其他金属氧化物一起,能在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或硫酸盐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1.1.4对水体的污染

水中的二价锰对人、畜和水生生物的毒性很小。

例如对于水生生物的异脚目,锰的毒性浓度为15毫克/升,对鲤鱼为600毫克/升。

锰对丝鱼的致死浓度为40毫克/升,对溞类为50毫克/升。

但低浓度的锰会影响水的色、臭、味性状。

锰浓度为0.15毫克/升时,水出现浑浊;锰浓度为0.5毫克/升时,水有金属味;氯化锰浓度为1.0毫克/升和硫酸锰浓度为4毫克/升时,水便有感觉出味强度为1级的异味。

二氧化锰可使水染成红色,吸着在工业品上,会产生难看的斑点。

因此许多种工业用水对锰含量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

例如美国规定纺织品染色、纤维造纸、照相业用水中锰的最大容许浓度为0.01毫克/升;透明胶和粘胶制品生产用水为0.02毫克/升;高级纸张生产用水为0.05毫克/升;啤酒酿造、木质纸浆、牛皮纸、漂白纸和主要纺织工业用水为0.10毫克/升;若干种食品工业用水为0.2毫克/升。

地面水中锰的含量不高,为0.02~130微克/升,平均为8微克/升。

主要由地下水补给的河流的水和湖泊底部的湖水,由于缺氧而还原性增强,二氧化锰还原为易溶解的二价锰。

在二价锰重新被空气氧化而生成水合氧化锰沉淀以前,水体中锰含量可达到100微克/升,甚至更高。

水合氧化锰难溶于水,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许多痕量金属或有机物。

水合氧化锰的溶解度随水的pH值的降低而升高,例如酸性矿水中锰含量可高达每升几十毫克。

海洋中溶解的锰在0.03~21微克/升之间,平均为0.2微克/升。

锰的化学形态主要为Mn2+、MnCl+离子。

锰在水底沉积物中的浓度因沉积物类型而异,例如海洋粘土含锰平均为6700ppm,而碳酸盐类的水底沉积物中为1000ppm。

1.2含锰废水的来源

含锰废水的来源钢铁企业的外排废水中锰浓度相对较高,必须进行深度处理。

锰代镍生产不锈钢工艺突破后,电解金属锰的需求量猛增。

95%以上的电解锰生产企业是用碳酸锰矿为原料,采用酸浸、复盐电解制锰工艺,在电解锰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主要废水污染源是钝化废水、洗板废水、车间地面冲洗废水、滤布清洗废水、板框清洗废水、清槽废水、渣库渗滤液、厂区地表径流和电解槽冷却水等。

每生产1t电解锰,大约排放工业废水350t。

锰矿石矿井水污染可分为矿物污染、有机物污染和细菌污染。

在有些矿山中还存在放射性物质污染和热污染。

矿物污染有砂、泥颗粒、矿物杂质、粉尘、溶解质、酸和碱等;有机物污染有油脂、生物代谢产物、木材及其他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物。

细菌污染主要是受开采、运输过程中散落的岩粉、矿粉及伴生矿物的污染。

锰矿石矿井水的一大特点是锰离子含量高。

矿井水中的锰是由岩石和矿物中锰的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及硅酸盐等溶解于水所致。

氧化过程中锰迁移于水中生成Mn2﹢,因此矿井水中锰主要以Mn2﹢形式存在。

矿山开采过程中,从井下排出大量废水废石,污染了河流,占用了大量农田、山林、草场,破坏了生态平衡。

1.3含锰废水的危害

在工业方面,如纺织、印染、造纸、漂白粉和胶卷等行业,漂洗用水中含有较高的锰则会降低产品的色泽,影响其颜色的鲜亮度。

使用含锰水作为食品和酿造用水,将严重影响食品的色、香、味等。

当水中含锰量超过一定值时,还将导致生产设备出现故障而无法正常运行。

在给排水管网方面,水中锰含量高,锰会沉淀在管壁上而降低管道的通水能力,其沉淀剥落或者锰在管道末端产生积淀时,将严重影响供水水质及堵塞管道,增大水流阻力,即形成所谓的“黑水”或“黄水”,严重时还会引起管道的腐蚀破坏。

含锰废水进入生活饮用水中,由于水中锰的异味大,污染生活器具,使人们无法正常使用且会造成慢性中毒,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将水中锰含量限制在0.1mg/L以下。

含锰废水会对周边的土壤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过重锰的摄入会引起动物和植物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产生毒害,渣废弃地一般通气透水性较差,易造成地表积水,引起植物根部组织缺氧,加上土壤重金属锰的毒害,植物生长严重受阻。

1.4环境标准

国家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对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的锰指标进行限制:

Mn≤0.1mg/L,《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锰含量≤0.1㎎/L。

第2章项目背景与现状

2.1政策背景

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对水污染治理做出了明确要求。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坚持政府市场协同,注重改革创新;坚持全面依法推进,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坚持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洁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

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

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2.2***污染现状

八家子经济开发区是以采掘业为主的工矿型地区,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铅、锌、银、硫、锰、铜、钼、铁等。

其中锰矿石资源量1330万吨,新探明的铁矿储量近5亿吨,铅锌资源量575万吨,硫资源量1400万吨,石灰石资源量超亿吨。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八家子就以铅锌矿、铅硫矿开采、冶炼、选矿及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现有13家重点采矿、选矿企业。

矿山经过六十多年的开采,加上历史的原因和矿权、管理的混乱,致使矿区及其周边附近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如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於塞;堆积了大量的废石、尾矿等隐患。

整个矿区的生态环境令人担忧,且采矿矿渣经雨水冲刷都进入到了***中,经长期沉淀河底淤泥中铅、锌、锰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严重威胁当地及矿区下游青山水库的水质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青山水库于2014年蓄水,为了保证水库的供水安全,***的治理工作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3八家子矿排水现状

葫芦岛八家子矿区现有工业废水年排放量112.5万t,占六股河流域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63.4%;COD年排放量143.08t,占六股河流域工业污染COD排放总量的79.8%;铅年排放量130kg,占六股河流域工业污染铅排放总量的85.7%;砷年排放量307.45kg,占六股河流域工业污染砷排放总量的97.2%.

***干流自西向东横穿矿区,把矿区分为生产区和尾矿库两部分,见图2-1.生产区位于***左岸支沟沟谷中,由东向西两岔回合而成,总集水面积2.68km2;八家子铅锌矿生产区分布在东岔沟,集水面积为1.44km2。

尾矿库位于八家子右岸磊子沟沟谷,集水面积0.8km2。

图2-1八家子矿生产生活区和尾矿区示意图

八家子矿区平面总布置包括采矿、选矿和尾矿库三个部分,矿区平面总布置见图2-2。

采矿井有5座分布在矿区北部,分别为柏家屯、冰沟、东风、红旗和芦沟井田;选矿车间紧邻井田;毛石堆放在生产区西部东、西岔沟分水岭坡面上,毛石堆放场占地面积5600m2,有效容积为43万m3,主要是历史堆放的毛石,用于回填废弃矿井和尾矿库加固,现状毛石开采和回用量基本平衡;尾矿库位于磊子沟沟谷。

图2-2八家子铅锌矿区平面总布置图

八家子矿区生产生活区详细布置见图2-3。

生产生活区主要布置在***左岸支沟的东岔沟,顺沟谷南北方向呈条形布置,从北向南依次为井口、铅锌铜选矿车间、硫精矿车间、沉淀池、居民区、机电处等。

各井田分区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开拓运输系统,选厂距离左岸支流汇入***口直线距离约3000m;沉淀池对选矿车间的生产废水进行沉淀处理;毛石堆放场和职工居住区距离左岸支流汇入***口直线距离约2000m;机电处布设有8个循环池,总容积1600m3,用来容纳矿坑排水和选矿废水,并通过泵站将其抽回选矿流程复用。

图2-3八家子矿区生产生活区平面图

图2-4现状图1

图2-5现状图2

第3章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3.1建设地址

治理区段位于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八家子管委会大楼--污水处理厂之间。

3.2建设条件

3.2.1地理区域

建昌县隶属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位于葫芦岛市西北部。

东邻连山区、兴城市,南连绥中县,西北接凌源市,西南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青龙满族自治县接壤,北靠喀左、朝阳两县。

地处东经119°13′至120°18′,北纬40°24′至41°06′之间。

总土地面积3227.2平方公里。

耕地89万亩。

3.2.2地形地貌

建昌县的地势特点:

西高南低,相对高差1147.5米。

县内主要山川均呈西南-东北斜列伸展。

燕山余脉由青龙县入境,从南至北,由大青山经由土岭,蟒挡坝岭,大黑山的红草沟形成一条脊梁(以大凌河、六股河的分水岭为界),把整个建昌分成岭上、岭下两大部,岭上以大凌河为主,包括青龙河流域;岭下以六股河流域为主,包括黑水河流域,地貌多样,这是建昌县大特点。

建昌县地处辽西低山丘陵区。

按成因可划分为剥蚀构造,剥蚀堆积,堆积4种地形。

如按绝对高度和坡度二个指标概括建昌县地貌,即为中低山低山、丘陵、河谷、平原四大类型。

3.2.3气候特点

建昌县属北温带亚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2℃。

一月平均气温-10℃,最低气温-26.9℃;七月平均气温23.4℃,最高气温40.7℃。

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

春季雨水少,增温迅速,多大风,易春旱。

无霜期158天左右。

3.2.4八家子经济开发区概况

辽宁葫芦岛八家子经济开发区是在原八家子镇基础上成立的,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确立为市级开发区,2006年8月,根据国家发改委审核意见,升格为省级开发区。

2010年,八家子经济开发区列入市沿海经济带13个主题概念区。

八家子经济开发区位于建昌县东南部,辽西沿海经济区的西翼,东与兴城市毗邻、南与绥中县接壤,距建昌县城36.5公里,距葫芦岛市区68公里,国道306线贯穿其中,与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铁路客运专线相距40公里,西北100公里接锦朝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十二五”期内,将启动建设的建绥高速公路、赤绥铁路工程将贯穿八家子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的交通优势将进一步突出。

八家子经济开发区现有人口31256人,区域面积92.6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所在地为八家子村。

八家子经济开发区是以采掘业为主的工矿型地区,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铅、锌、银、硫、锰、铜、钼、铁等。

八家子经济开发区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年平均降水量623.6毫米。

六股河流经开发区四个建制村,绵延15公里,淡水资源充足。

八家子经济开发区目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2010年全区GDP实现13亿元,同比增长15.4%,全口径税收实现1亿元,同比增长5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5048万元,同比增长67%,农民人均收入实现8000元,同比增长14%。

***是三条河流中控制面积最大的一条人工河,流量130m3/s,发源于康平县小城子镇李孤店屯,在康平县郝官屯镇老山头与公河、李家河汇流于三河下拉段入辽河。

***属辽河一级支流,河长35.49km,总流域面积511.10km2,比降0.57‰。

第4章项目概述

4.1项目概况

治理河段:

管委会大楼--污水处理厂

污染原因:

1)八家子矿毛石堆放在生产区西部东、西岔沟分水岭坡面上,毛石堆放场占地面积5600m2,有效容积为43万m3,主要是历史堆放的毛石。

***干流自西向东横穿矿区,毛石堆放场距离左岸支流汇入***口直线距离约2000m。

矿山经过多年的开采,堆积的毛石经雨水冲刷进入到***中,导致河水锰含量超标;

2)八家子矿尾矿库位于八家子右岸磊子沟沟谷,集水面积0.8km2。

选厂设置沉淀池、循环水池对选矿车间的生产废水进行沉淀处理。

选厂距离左岸支流汇入***口直线距离约3000m。

经现场检查1#蓄水池至2#蓄水池之间输送管道年久失修产生漏点,尾矿废水泄露流入***中,也是导致***中游锰超标的原因之一。

4.2治理目标

力争到2017年底,目标河段的锰金属超标状况得到明显缓解;到2020年,目标河段水质优于Ⅴ类水质标准。

在此基础上,再奋斗5年,实现“水清、岸绿、生态”的水环境治理目标。

4.3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突出“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及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生命周期理念,围绕有效防治重金属污染的总体要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依靠科技进步,完善政策措施,扎实做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4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民生保障,大力防控和应对重金属污染,保障环境安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以重点防控区-重点防控行业-重点防控企业-重点防控污染物为主线,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全面规划重点任务,统筹污染防治与产业发展,统筹现有污染源整治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示范,分区、分类、分期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治旧控新,综合防治。

近期以污染源的监管防控为重点,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实施污染源综合整治,努力消化存量、多还旧账,保安全、防风险。

同时,采取综合手段,坚持源头预防,严格准入,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重金属产污强度,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

关停淘汰,重点培育。

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不断促进产业更好发展。

同时要积极培育污染治理水平高,产业工艺技术先进的企业,为其发展壮大提供发展空间。

政府引导,多方行动。

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为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

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国家意志,落实政府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力争做到目标、任务与投入、政策的匹配。

鼓励全社会参与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促进企业改造环境责任,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行动的重金属污染防控新格局。

4.5方案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0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2005年);

7.《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

9.《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

10.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9〕61号);

11.《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09-2020);

12.《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

13.《辽宁省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11年);

14.其他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地方规范性文件。

第5章治理技术介绍与选择

水中锰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然而Mn2﹢在中性条件下的氧化速率很慢,难以被溶解氧氧化为二氧化锰。

一般来说,在pH值>7.0时,地下水中的Fe2﹢的氧化速率已较快,相同的pH值条件下,Mn2﹢的氧化要比Fe2﹢慢得多,因而水中锰的去除比铁要困难得多。

在pH值>9.0时,Mn2﹢的氧化速率才明显加快,溶解氧才能迅速地将Mn2﹢氧化成MnO2析出,因而最初常通过投加碱性物质提高水的pH值或投加强氧化剂等加快Mn2﹢氧化速率的化学方法除锰。

目前,国内外对去除水中金属锰的方法有很多,传统的方法如化学法、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生物-生态修复法等。

5.1化学法

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

该法主要适用于处理锰金属离子浓度较高的废水。

5.1.1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使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重金属转变为不溶于水的重金属化合物,通过过滤和沉淀等方法使沉淀物从水溶液中去除。

该法包括中和沉淀法、中和凝聚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钡盐沉淀法、铁氧体共沉淀法。

5.1.2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一般作为锰金属废水的预处理方法使用。

氧化还原法根据锰金属离子的性质,分两个方向。

一是利用锰金属的多种价态,在废水中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锰金属离子向更易生成沉淀或毒性较小的价态转换然后再沉淀去除。

常用的还原剂有铁屑、铜屑、硫酸亚铁、亚硫酸氢钠、硼氢化钠等,常用的氧化剂有液氯、空气、臭氧等。

二是利用金属的电化学性质,在阴极得电子被还原,使金属离子从相对高浓度的溶液中分离出来。

该方法有利于重金属回收,但能耗高。

5.2物理法

5.2.1截污

截污是河流治理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目前国内受污染河流,无不源于外来污染物远远超出湖泊自身的净化能力而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破坏,而截污则基本能够解决河流的污染之源,防止水体进一步恶化。

截污作为一项有效的措施被广泛认可。

但是,河流截污工程浩大,涉及面广,包括大量管网铺设、污水厂建设、人员动迁、河流周边生态修复、工厂企业排污控制等,其巨额的工程投资、漫长的工期与复杂的工程实施,使众多的河流主管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无力承担,而进展缓慢,因而当前的截污工作更多的体现为相关主管部门量力而行的治河措施之一,通常会结合其他的治理方法实施。

5.2.2清淤

由于常年自然沉积,河流底部聚积了大量淤泥,富含可观的营养盐类,其释放也可能形成河流富营养化和水华暴发。

将底泥从河体中移出,可减少积累在表层底泥中的营养盐,减少潜在性内部污染源,是减少内源污染的直接有效措施。

在工程施工时,要密闭机械工作面,对淤泥要安全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但是,清淤后水质只能暂时性地得到改善,随着污染的输入,河流很快又淤积回去,而且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

河流清淤的成功范例还鲜有报道,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是否清淤及清淤厚度正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论证。

5.2.3曝气复氧

污染严重的河流水体由于耗氧量大于水体的自然复氧量,溶解氧很低,甚至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

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此过程称为河道曝气复氧),可以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流的生态环境。

因此,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流中进行曝气复氧可以补充河流中过量消耗的溶解氧、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助于加快黑臭、感官性差等状态的河流恢复到正常的水生态系统。

由于河流曝气复氧工程的良好效果和相对较低的投资与运行成本费用,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葡萄牙、澳大利亚及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如韩国、中国香港在中小型污染水体乃至港湾和河流水体污染治理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