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814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7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_五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_3章(单元)节1课时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者

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本单元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注重了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充分落实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注重“四能”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指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始终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探究互动认知深刻,掌握牢固,活学活用,富有创新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

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并探索了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的空间观念感比较薄弱,所以针对本班学生,在进行这个单元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足够的时间进行空间想象,借助建立的直观表象进行推理,为学习其他立体图形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长、宽、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学具准备:

长方体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备注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

提问:

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

(不是)教师:

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提问:

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

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

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2、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1、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

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

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

(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讲述:

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一个点)讲述:

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

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

(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

(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

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

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

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

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

课件演示:

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

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板书:

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

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

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

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

(1)第1题:

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

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同桌合作。

(2)第2题:

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第3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

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典中点》习题

2.预习下一课时并完成预习单。

七、教学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五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_3章(单元)节2课时

课题

正方体的认识

设计者

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本单元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注重了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充分落实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注重“四能”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指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始终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探究互动认知深刻,掌握牢固,活学活用,富有创新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

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并探索了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的空间观念感比较薄弱,所以针对本班学生,在进行这个单元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足够的时间进行空间想象,借助建立的直观表象进行推理,为学习其他立体图形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2.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重点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

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

正方体教具课件

学具准备:

正方体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备注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

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

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教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

正方体)

3、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3、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4、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

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

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

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

(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

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

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

正方体有8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

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

请学生讨论:

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

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

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

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

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

预习下一课时并完成预习单

七、教学板书

正方体的认识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_五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_3章(单元)节3课时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设计者

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本单元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注重了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充分落实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注重“四能”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指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始终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探究互动认知深刻,掌握牢固,活学活用,富有创新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

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并探索了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的空间观念感比较薄弱,所以针对本班学生,在进行这个单元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足够的时间进行空间想象,借助建立的直观表象进行推理,为学习其他立体图形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2.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分析能力,发展空间概念

重点

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难点

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学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备注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4、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5、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6、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

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

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

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第1、2题。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本节典中点相关习题

预习下一课时并完成预习单。

七、教学板书

长方体展开图中,长方体“上面”与“下面”,“前面”与“后面”,“左面”与“右面”的面积分别相等。

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五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3_章(单元)节4课时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设计者

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本单元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注重了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充分落实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注重“四能”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指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始终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探究互动认知深刻,掌握牢固,活学活用,富有创新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

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并探索了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的空间观念感比较薄弱,所以针对本班学生,在进行这个单元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足够的时间进行空间想象,借助建立的直观表象进行推理,为学习其他立体图形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操作、观察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初步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学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备注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5、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7、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8、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

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

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

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

(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

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

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

(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

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3、4、6、7题。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1.《典中点》剩余习题

2.预习下一课时并完成预习单。

七、教学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_五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_3单元第5课时

课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

设计者

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本单元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注重了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充分落实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注重“四能”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指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始终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探究互动认知深刻,掌握牢固,活学活用,富有创新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

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并探索了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的空间观念感比较薄弱,所以针对本班学生,在进行这个单元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足够的时间进行空间想象,借助建立的直观表象进行推理,为学习其他立体图形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体会并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大小的概念,知道“体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单位,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

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难点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

PPT

学具准备: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备注

一、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9、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10、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

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

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二、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师:

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生:

因为乌鸦把石子投到瓶子里,石子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就会涨起来。

师:

对,石子占据了空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1)体积的意义

下面的洗衣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师: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问:

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

哪个体积最小?

你能区分面积和体积吗?

请举例说明。

2)常用的体积单位

师:

怎样比较下面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

师:

要注意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小组合作探究

找一找实际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