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758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A.桑代克B.詹姆斯C.罗杰斯D.巴甫洛夫

2.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A )。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903年B.1913年C.1914年D.1900年

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 )。

【解析】自我意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A.自我意识B.自我认知C.性格特征D.能力

4.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B )。

【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经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纳量表》。

A.《比纳—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

5.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A )。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简繁D.学习水平的优劣

6.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C)。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定义。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

7.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A )。

【解析】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8.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C )。

【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

9.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C )。

【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

10.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 D)实现的。

【解析】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A.定势B.讲解C.启发D.迁移

11.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 A )

【解析】真正的创造是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A.鲁班发明锯子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12.先行组织者技术一般用于( B )。

【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因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合作学习D.掌握学习

13.吹拉弹唱属于( C )。

【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

14.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D )。

【解析】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用练习蓝线(学习电码的练习曲线)表示。

A.图示B.坐标C.遗忘曲线D.练习曲线

15.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技能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A )。

A.器械型操作技能B.细微型操作技能C.连续型操作技能D.开放型操作技能

16.教师威信的重要来源是( D )。

【解析】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威信的重要来源。

A.高尚的职业道德B.学识渊博C.情感丰富D.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

17.“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是( A )的观点。

A.乌申斯基B.波斯纳C.阿尔波特D.斯金纳

18.( B )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策略,其内容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

【解析】案卷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策略,其内容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

A.观察B.案卷分析C.情感评价D.测验

19.信度是指测验的( B )。

【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A.正确性B.可靠性C.真实性D.适合性

20.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 D )。

【解析】心理学上,效度可分为效标关联效度、预测效度、构想效度和内容效度等。

其中,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内容效度。

A.效标关联效度B.预测效度C.构想效度D.内容效度

21.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 B )。

【解析】2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A.2~3岁B.4岁C.5岁D.7~8岁

22.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B )。

【解析】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低级的动机。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2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 )。

【解析】桑代克等人认为当两种情景中有相同要素或共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由此提出

了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A.相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

2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解析】奥苏伯尔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

25.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C )。

【解析】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A.实物B.图形C.词汇学习D.事实性知识

26.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D )。

【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

策略。

 

A.复述策略B.理解—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27.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B )。

【解析】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

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

28.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 C )。

【解析】符号学习不仅包括词汇学习,也包括非语言符号的学习。

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构学习

29.技能的学习可以以( D )的掌握为前提。

【解析】技能要解决的是动作能否做出来、会不会做、熟不熟练,因此,技能学习要以程序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30.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利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巩固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A )

【解析】多样化的复习形式是复述策略的一种重要方式。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31.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A )。

【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A.学生B.教师C.教学手段D.教学环境

32.问一名4岁儿童:

“你有兄弟吗?

”他回答:

“有。

”“兄弟叫什么名字?

”他回答:

“吉姆。

”但反过来问:

“吉姆有兄弟吗?

”他回答:

“没有。

”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 B )。

【解析】可逆性指改变人的思维方向,使之回到起点。

前运算儿童不能这样思维。

A.单维性B.不可逆性C.自我中心性D.抽象逻辑性

33.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B  )。

【解析】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

3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B )。

【解析】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难度适中,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难度过低或过高的任务。

A.25%B.50%C.75%D.100%

35.( A )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解析】题干所述是布鲁纳提出的。

A.布鲁纳B.桑代克C.贾德D.维纳

36.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 C )。

【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组块(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

组块是指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体。

A.比特B.字节C.组块D.词

37.阅读技能是一种( C )。

【解析】阅读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A.操作技能B.运动技能C.心智技能D.学习技能

38.下面不是问题的必需成分的是( D )。

【解析】每一个问题必须包括目的、个体已有的知识、障碍和方法四个成分。

A.目的B.方法C.障碍D.途径

39.健康的概念是指( D )。

【解析】健康归结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

A.身体健康B.生理无残疾C.心理健康D.身心健康

40.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C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发展性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41.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A )。

【解析】程序教学的创始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

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

A.斯金纳B.普莱西C.加涅D.布鲁纳

42.布鲁纳对( A )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

【解析】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

A.启发式教学B.情境教学C.合作学习D.程序教学

43.( C )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A.课堂纪律B.学生守则C.课堂常规D.班级日常规范

44.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表明课堂气氛具有( B )。

【解析】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

A.不可知性B.独特性C.即时性D.独创性

45.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 )。

【解析】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A.准则与控制B.约束与规范C.指引与导向D.加强与规范

46.通过( C )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

【解析】配置性评价,也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准备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

47.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A )。

A.教师自编测验B.非测验性测验C.案卷分析D.谈话

48.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B )。

【解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源自于学习者自身内部因素,有的源自于外部因素,以此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A.高尚动机B.内部动机C.观念动机D.外部动机

49.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念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

构成一个完整的( B )。

【解析】根据内化概念选B。

A.认知结构B.价值体系C.观念系统D.策略框架

50.( D )是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去体会受辅导学生的内心感觉,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之中。

【解析】题干是对同感的解释。

A.关注B.尊重C.真诚D.同感

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B

【解析】小学教育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学(学生)、教(教师)、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以前两者为主)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C

【解析】由人格的发展阶段可知,6~11岁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性对角色混乱

3.认知—结构学习论在教学中主张(  )。

C

【解析】布鲁纳是认知—结构学习论的代表人物,他在教学中主张采用发现法。

A.探究法B.班级授课制C.发现法D.讨论法

4.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C

【解析】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它们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

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D

【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6.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 )。

【解析】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归属学习

7.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C

【解析】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谷现象

8.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B

【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

9.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

A

【解析】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A.学校B.心理咨询室C.医院D.课堂

10.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

B

【解析】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A.心理测验B.会谈C.观察法D.自述法

11.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B

【解析】操练和练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

这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A.讲解法B.练习C.演示法D.课堂问答

12.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

B

【解析】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A.外部行为B.心理变化C.目标活动D.操作技能

13.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

D

【解析】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

A.修养和处世方法B.身份和地位C.交往方式与方法D.需要满足的程度

14.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D

【解析】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

15.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操作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称为(  )。

D

【解析】题干是对操作技能的解释。

A.心智技能B.表演技能C.写作技能D.操作技能

16.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

B

【解析】这是记忆术的一种方式,属精细加工策略。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

17.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  )。

A

【解析】题干是对信度的名词解释。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8.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创始人是( B )。

A.皮亚杰B.埃里克森C.桑代克D.华生

19.于1994年受邀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发展成果的心理学家是(  )。

D

【解析】1994年布鲁纳接受美国教育研究会特邀作了专题报告,报告中对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发展成果作了高度概括。

A.斯金纳B.奥苏伯尔C.加涅D.布鲁纳

20.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核心的是(  )。

C

【解析】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

A.情感B.意志C.性格D.气质

1.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

【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

【解析】各方面内驱力随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3.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C

【解析】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学习对象之间存在着共同或相同的要素。

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习的方法

4.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

B

【解析】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陈述性知识。

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5.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鸡、鸭作为例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

这是运用了(  )。

A

【解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概括出共同的规律或特征,教学时呈现若干正例来说明。

A.正例B.反例C.提供变式D.科学地进行比较

6.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A

【解析】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A.自我控制B.自我认知C.自我指导D.自我学习

7.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C

【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最重要的标志。

A.道德情感B.道德信念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

8.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C

【解析】由问题的定义可知C项正确。

A.既定疑点B.理论假设C.刺激情境D.给定途径

9.(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C

【解析】态度是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A.能力B.性格C.态度D.气质

10.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  )。

D

【解析】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

A.缺少学习技能B.过度焦虑C.注意力缺陷D.对学习不感兴趣

1.智商(IQ)等于( )。

A

【解析】智商简称IQ。

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2.( )阶段的儿童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思维发展水平接近成人。

D

【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3.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A )。

A.认知测验B.人格测验C.兴趣测验D.成就测验

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

D

【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爱与归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5.默多克(Murdock.D.D)的迁移率计算公式表述为(A )。

A.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

B.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

C.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100

D.迁移率(%)=(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

6.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识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

C

【解析】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

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题干描述的是相关类属学习。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7.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的是(A )。

A.丹瑟洛B.尼斯比特C.皮连牛D.鲍斯菲尔德

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

C

【解析】推测与假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推测与假设训练D.发散思维训练

9.儿童在家中养成的爱劳动的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 )。

D

【解析】爱劳动的习惯是一种行为规范,在家中养成的行为规范在学校中的表现是行为规范的迁移。

A.知识迁移B.技能迁移C.态度迁移D.行为规范迁移

10.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

B

【解析】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

体操正是如此。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

1.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A.维果斯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2.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

A

【解析】由美国心理学家维纳的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可知。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B.外部、稳定、不可控制的C.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

D.内部、稳定、可控制的

3.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这种动机属于(  )。

C

【解析】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

4.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  )。

B

【解析】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A.素质教育B.创设问题情境C.以学生为主D.熟悉学生

5.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

B

【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属于正迁移。

A.负迁移B.正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

6.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C

【解析】贾德在“水下击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经验类化说。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7.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D

【解析】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8.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D )

【解析】由复述策略的定义可知。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

9.创造活动的原动力是(  )。

B

【解析】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

A.个性B.好奇C.创新D.努力

10.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

【解析】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场独立型概念的提出人是( B )。

A.卡特尔B.威特金C.吉尔福特D.列维托夫

2.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

A

【解析】B选项为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为稳定的外在原因;D为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

3.(  )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