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科学复习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2222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科学复习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下科学复习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下科学复习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下科学复习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下科学复习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科学复习点.docx

《五下科学复习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科学复习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科学复习点.docx

五下科学复习点

湘教版五下科学复习点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臵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

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

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

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实验证明:

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7、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13.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14、(磁铁)用起来简单,(电磁铁)使用起来烦麻。

15、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它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研制的,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高速、平稳、安全地运行,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6、电磁铁通电后,用铁钉的钉帽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的一端是(南极)。

17、比较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1、日晷是测定(时间)的仪器,日晷又称为(“日归”)。

它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臵不断变化,地面上物体的(影子)也在相应的变化的规律制成的。

2、现存最早的日晷是(秦汉)时期的赤道日晷。

最早在(隋朝)年间,中国就有了关于日晷的文字记载。

3、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臵是(变化的)。

随着太阳位臵的变化,物体的影子的(长度)与(位臵)和(地面上的气温)也随着而变化。

4、影子方向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方向的变化(相反)。

5、人看太阳的视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角度叫做(太阳高度)。

6、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昼夜(交替)。

7、夜间出来活动的动物有(蛾、蝙蝠、老鼠、猫头鹰)等,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牛、羊、蝴蝶)等。

8、在白天开放的植物有(太阳花、向日葵)等,在晚上开花的植物有(昙花)等。

9、有的动物适于白天活动,有的动物适于夜晚活动。

大多数动物一般在(白天)活动。

10、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11、法国科学家(傅科)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后来人们把傅科实验的装臵叫做(“傅科摆”)。

傅科摆摆动时会发生(偏转)。

12、地球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

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现象。

13、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24小时)。

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现象。

(夏至)时,北极附近整天是(白昼),南极附近始终是(黑夜)。

14、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现象叫(极昼),反之是(极夜)。

15、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是四季主要的特征。

16、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形态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17、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有关。

“春耕秋收”和(四季的变化)有关。

18、我们平时看到星星、月亮(自东向西)运行、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形成的。

19、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的有不同状况,一般来讲:

百花齐放是(春季),快速生长是(夏季),硕果累累是(秋季),植物休眠的(冬季)。

20、气候统计上,以公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

这种分法适宜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21、春、夏、秋、冬称为(四季)。

气候统计上,一般

(1)月最冷,(7)月最热。

22、(赤道)没有四季变化,是因为阳光直射点一直在(赤道)附近移动,因而(赤道)温度没有太大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

23、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24、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指出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地球有(公转和自传)。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25、(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1533年,哥白尼完成了(《天体运行论》)的写作,推翻了(“地心说”)。

他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自身又绕地轴自转。

26、2月4日前后是(立春),3月21日前后是(春分),5月6日前后(立夏),6月22日前后是(夏至),8月8日前后(立秋),9月23日前后是(秋分),11月8日前后(立冬),12月22日前后(冬至)。

27、以北半球为例,天文学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中国传统上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软木片的结构是一个一个的(“格子”)。

由此,人类发现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2、显微镜主要由两组(透镜)组成,一组是(目镜),一组是(物镜)。

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取镜和安放)、(对光)、(调节)、(观察与记录)。

4、(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一般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微生物的观察工具是(显微镜)。

6、细胞不仅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长大),还能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生物体从幼体到成年,之所以不断的长大,就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7、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如:

(神经细胞、上皮细胞、肌肉细胞、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干细胞)等。

8、食物放臵一段时间就会(发霉)。

(食物变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9、食物发霉与(温度)和(湿度)有关。

在(温暖)、(潮湿)环境下,食物更容易变质。

10、1856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通过实验发现当把酒加温到(55℃)时,可杀死酒中的(乳酸杆菌)。

后来,(“巴斯德消毒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酿酒)等食品工业中。

11、大肠杆菌是(细菌),霉菌是(真菌),冠状病毒是(病毒),它们与动植物一样,是大自然另外的生命群体。

12、一些生物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构造简单,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

而(病毒)连基本的细胞结构也没有。

13、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

(空气、土壤、水体,人体的皮肤、口腔、胃肠道里)都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

据估测,每克肥沃的土壤中大约含有(20亿)个微生物。

14、(细菌)、(真菌)、(病毒)都是微生物。

我们熟知的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青霉、大肠杆菌)等。

15、蘑菇属于(真菌)。

霉是一种(微生物)。

微生物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2009年全球爆发的H1N1(甲流)是由(病毒)引起的。

预防麻疹要注射(疫苗)。

微生物喜欢生活在(富有有机物)的环境。

16、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在(适宜)的条件下,有的细菌大概每(2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

细菌生长的条件是(温暖)和(潮湿)的环境。

17、细菌等微生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但它们的生长也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18、酸奶是由(鲜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

在制酸奶时,既要为(乳酸菌)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又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和破坏。

19、大约4000多年前,(中国)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公元前1000年左右,利用微生物制作(酸菜)。

公元前2300年左右(埃及)利用微生物把牛奶制成(奶酪)。

20、微生物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

微生物数量(大)、繁殖(快),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医药)等领域,包括:

(发酵饲料、抗生素、疫苗、菌苗、有机酸、有机溶剂、各种氨基酸)等等。

21、微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好也有坏)。

严重威胁人类的许多传染病如:

(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痢疾、艾滋病、疟疾、麻疹、细菌性脑膜炎)等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2、微生物担负着大自然(清道夫)的作用,它们把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遗体或排出的废物(分解)成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温暖、潮湿、阴暗、富有有机物质)的地方更适宜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23、人体适宜(微生物)的生存。

人体本身具有抵抗那些有害微生物侵害的能力叫做(免疫力)。

24、(加强体育锻炼)和(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也是预防(微生物的侵害),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方法。

第四单元遗传和变异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水稻繁殖的后代还是水稻、狗妈妈生的孩子还是狗,这些现象就是(遗传)。

2、“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狗妈妈的几个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都有区别,这一现象就是(变异)。

3、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和周围一些人都有类似的色觉缺陷,这就是(色盲)。

色盲是一种(遗传)体征。

4、19世纪西班牙、俄国、英国奇怪的皇族病现在叫(血友病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一世)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也是引起血友病A在这个家族遗传的发端者。

5、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精神分裂症)等。

6、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经验)来(改良和育种)。

在我国人们很早就利用(嫁接)的方法改良(果树)的品种,利用(杂交)的方法选育(动物)良种。

骡子是(驴和马)杂交繁殖的。

7、(孟德尔)在观察(豌豆)开花的过程中发现了(遗传规律)。

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之父)。

8、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为发展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9、(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0、1909年,美国(夏尔)育成了(杂交玉米),使产量大幅度提高。

11、为使粮食获得高产,人们利用(遗传规律)开展杂交育种工作,大大提高了产量并改善了品质。

12、遗传特征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经过很多科学家的研究,终于找到了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基因)。

13、人们通过改变生物的(基因),将其改良成具有人类所需的优良的新品种。

14、中国在1982年开始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乙肝疫苗),并从(200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免费)接种。

15、(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乙肝)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药,非常难以治疗。

16、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但只要尽早(接种疫苗),完全可以避免(乙肝)带来的种种危害。

17、(抗虫棉)是科学家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使棉能合成一种特殊物质,使害虫中毒死亡,而对人畜无害。

2001年该专利被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金)奖。

18、我们生活中的转基因食品有:

(西红柿、黄豆、玉米、小麦、牛肉、猪肉、棉花、大豆)等。

19、美国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西红柿不易腐烂,不仅便于运输、贮藏,还可以使其留在植株生长的时间更长,充分吸收阳光,完全成熟后再运到市场销售,能保存良久并仍然具有“夏日成熟的滋味”。

第五单元青春活力

1、通过我的(身高)、(体重)发现我自己在(成长)。

成长过程中会留下很多能够证明我们(成长)的证据。

2、(人口平均寿命)是衡量一个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迅猛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更是(直线上升)。

1997年,我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2.1)岁,女性为(75.8)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4、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造成全球恐慌,研究发现,这种传染病的病毒可能来自(动物)。

5、2009年,全球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这种传染病的病毒可能来自(动物)。

6、在成长过程中,测量到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水平)。

7、(身高)、(体重)是反映儿童发育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

8、儿童的身高一般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每年增长(2~3.5千克)。

9、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的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10、(青春期)是人体生理全面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青春前期)、(青春成熟期)、和(青春后期)。

(青春期)是我们从儿童发展为成人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11、(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保证青春期健康的前提,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12、(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爱)的人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13、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意(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健康)。

女孩的青春期比男孩要(早)。

14、(自我意识增强)、(追星)、(对异性产生好感)、(行为易冲动)等现象,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我们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就能顺利度过青春期。

16、(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最早出现的信息,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青春期有(早)有(晚)。

17、青春期正处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爱冲动)、(敏感)、(倔强而脆弱)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

18、青春期需要(充足的各种营养),因此营养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足够的(睡眠时间)对青春期健康很重要。

19、(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能保证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

20、对青春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有(穿紧身衣裤)、(穿高跟鞋)、(抽烟、喝酒)、(费力的大喊大叫)等。

21、(瘦肉)、(鱼类)和(牛奶)中的蛋白质较多。

第六单元我们怎样做计划

1、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针对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后,还必须指定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

2、18世纪有1.5亿人死于(天花)。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一种烈性传染病。

3、英国医生(琴纳)通过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天花从此被人类征服了。

4、琴纳的实验设计中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调查法)。

5、(阿基米德)利用(水)测定出王冠的(体积),他是(古希腊)的物理学家。

二、连线

(1)

青春期健康成长抽烟喝酒

青春期阶段特点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青春期不良影响行为易冲动

变异?

答:

爸爸的双眼皮、无色盲属于遗传,有耳垂属于变异;妈妈的色盲、无耳垂属于遗传,双眼皮属于变异。

五、探究题

文文的家里养了一盆茉莉花,他发现花瓣都是豆瓣的,但是到了开花的时候,发现大多数花都是白色,然而,有两朵花却是红色,请说说为什么?

答:

花瓣的形状都是相同的,说明这些花有遗传特征;花的颜色有差异,这说明红色的花属于变异。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1、请你谈谈电磁铁为什么听话?

答:

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可以改变。

2、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

我们是根据什么道理找到南北极的?

答:

电磁铁有南北极。

我们可以用小磁针来研究:

电磁铁通电后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铁的北极相吸引,这就说明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根据的道理是:

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3、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与什么有关系?

答:

电磁铁南北极的改变与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

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改变了,或者线圈新缠绕的方向改变了,电磁铁的南北极都会改变。

4、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答:

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5、说一说磁悬浮列车有哪些优点?

答:

磁悬浮列车的优点有:

高速、平稳、安全、无噪音、不污染环境等.二、实验题。

1、实验计划一:

研究问题:

电磁铁的磁极能否改变?

我的猜想:

改变导线缠绕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器材:

指南针、铁钉、电池、带绝缘层的导线。

实验步骤:

(1)、制作一个电磁铁,接通电路;

(2)、将接通路的电磁铁靠近指南针,分辨出电磁铁的南北两极;(3)、改变电磁铁导线缠绕方向,电磁铁的磁极也变了。

实验结论:

改变导线缠绕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2、实验计划二:

研究问题:

电磁铁的磁极能否改变?

我们的猜想:

改变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级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器材:

指南针、铁钉、电池、带绝缘层的导线。

实验步骤:

(1)、制作一个电磁铁,接通电路;

(2)、将接通电路的电磁铁靠近指南针,分辨出电磁铁的南北两极;(3)、改变电磁铁导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电磁铁的磁极也变了。

实验结论:

改变导线连接电池正负极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1、在一天之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

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正北;傍晚,影子向东。

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2、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与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度、气温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

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气温低;正午太阳高度大,物体影子短,气温高。

3、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答:

四季是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导致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形成四季变化。

4、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

答:

由于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又因为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就形成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就形成黑夜,地球不停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制作酸牛奶的的方法是什么?

(你是怎样制作酸牛奶的?

答:

(1)清洗杯子用热水消毒。

(2)倒半杯鲜牛奶,加入适量酸奶。

(3)用保鲜膜密封搁臵7----8小时。

2、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

答:

细胞是构成多数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

细胞不仅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长大,还能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生物体从幼体到成年,之所以不断的长大,就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3、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肠胃炎的人也较多;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发霉,脏衣服容易发霉,这是为什么?

答:

因为炎热的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真菌容易滋生,食物容易腐败,吃了含有细菌的食品就容易得肠胃炎;洗净晾干的衣服细菌少,没有水分,细菌繁殖慢,而脏衣服含有细菌,湿度大,适宜霉菌生存,所以脏衣服容易长霉。

4、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有哪些?

答:

要防止物品发霉,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保持干燥,食品可以放在低温的环境中,如冰箱、冰柜等,衣服、被褥可以在阳光下晒晒防止受潮发霉。

5、为什么食品在夏季容易发霉?

答:

这是因为夏季温度较高,空气潮湿,食品往往放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这样的环境间接促进了霉菌的滋生和繁殖。

二、实验探究题

研究的问题:

细菌适于怎样的环境?

我的假设:

细菌适于温暖的环境。

研究方法:

实验对照法。

研究步骤:

(1)、取相同质量的两份新鲜牛奶;

(2)、一份放在温暖的环境下,另一份放在冰箱内;(3)、观察两份牛奶产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

放在冰箱内的牛奶几乎没什么变化,放在温暖环境下的牛奶变了味。

实验结论:

细菌适宜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

第四单元遗传和变异

1、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现象?

答:

水稻繁殖的后代还是水稻、狗妈妈生的孩子还是狗,这些现象就是遗传。

同一棵植株上的花、果、叶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尽相同、狗妈妈的几个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都有区别,这一现象就是变异。

2、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有哪些?

答:

(1)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结果;(3)人工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

3、说一说袁隆平爷爷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

答: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经过多次长期对水稻杂交实验,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

4、人类在哪些领域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

答:

人类在医药卫生、农牧业、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

第五单元青春活力

1、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应注意些什么?

答:

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保证青春期健康的前提。

(1)青春期需要充足的各种营养;

(2)要保证足够的睡眠;(3)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保证拥有健康的体魄,(4)要注意心理健康。

2、青春期的少年儿童有什么心理特征?

答:

青春期正处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爱冲动、敏感、倔强、脆弱等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

3、青春期的我们怎样保护自己?

答:

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爱的人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4、我们怎样顺利地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答:

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事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就能顺利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5、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有哪些?

答:

自我意识增强、追星、对异性产生好感、行为易冲动等现象,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

6、青春期,我的嗓子怎么变哑了,是生病了吗?

答:

不是病,是青春期引起的变化。

第六单元我们怎样做计划

1、我们怎样制定计划?

(你有哪些制定计划的经验?

答:

(1)、先要弄清调查的问题;

(2)、、针对调查的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3)、确定好调查的方法和要调查的内容;(4)、弄清调查所需的条件和范围;(5)、安排好调查的时间,明确各阶段的调查任务和目标;(6)、给调查小组人员分好工;(7)、请老师和同学指出自己计划中安排不合理的地方。

2、说一说阿基米德是怎样判断王冠掺了其他金属的?

答:

阿基米德将国王给工匠的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先后浸入满满的一盆水中,比较溢出来水的体积,发现体积有差异,说明王冠掺了其它金属。

二、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