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会计分录大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1814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会计分录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会计分录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会计分录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会计分录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会计分录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会计分录大全.docx

《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会计分录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会计分录大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会计分录大全.docx

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会计分录大全

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会计分录大全

   

(一)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购进  

  1.购进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验收入库同时支付货款,按其实际成本(包括进价和运杂费等)  

  借:

材料物资 贷:

银行存款

   2.购进材料物资等,先验收入库后支付货款,按其实际成本(或估计成本)  

  借:

材料物资等 贷:

应付帐款

   实际支付货款时

   借:

应付帐款 贷:

银行存款

   3.购进材料物资等,先支付货款后验收入库支付货款时

   借:

应付帐款 贷:

银行存款

   材料物资等验收入库时 

   借:

材料物资 贷:

应付帐款  

  

(二)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领用、摊销及销售

   1.材料物资的领用、销售

   

(1)用于业务经营、设备维修、劳动保护、办公等方面的材料物资,按其实际成本

   借:

经营费用 贷:

材料物资

   

(2)用于在建工程的材料物资,按其实际成本

   借:

在建工程 贷:

材料物资 

   (3)对外销售的材料物资,取得销售收入时,按实际销售收入

   借:

银行存款 贷:

其他业务收入 

   结转材料物资的销售成本时,按其实际成本

   借:

其他业务支出 贷:

材料物资

   2.包装物的领用、摊销、出租、出借及销售

   

(1)企业经营领用包装物,按规定方法进行摊销

   借:

经营费用 贷:

包装物

   

(2)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

经营费用 贷:

包装物

   (3)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

其他业务支出 贷:

包装物

   (4)出租、出借包装物(采用一次或分期摊销)  

   ①出租、出借包装物,在第一次领用新包装物 

   借:

其他业务支出(指出租包装物)  借:

经营费用(指出借包装物)  

  贷:

包装物

   ②出租、出借包装物金额较大的,可分期摊销,在第一次领用新包装物时

   借:

待摊费用  贷:

包装物分期摊销时:

  

  借:

其他业务支出(指出租包装物)  借:

经营费用(指出借包装物)  

  贷:

待摊费用

   ③收到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押金

   借:

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

其他应付款

   ④收到出租包装物的租金 

   借:

银行存款(或现金等) 贷:

其他业务收入 

   ⑤出租、出借包装物发生的修理费用 

    借:

其他业务支出(指出租包装物)  借:

经营费用(指出借包装物)  

  贷:

银行存款 

   ⑥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押金

   借:

其他应付款 贷:

营业外收入  

  (5)出租、出借包装物(采用五五摊销法)  

  ①发出出租、出借包装物 

   借:

包装物(出租包装物、出借包装物)  贷:

包装物(库存包装物)  

  ②月终计提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额(按实际成本的50%)  

  借:

其他业务支出(指出租包装物) 借:

经营费用(指出借包装物)  

  贷:

包装物(包装物摊销)  

  ③收回可以继续使用的包装物

   借:

包装物(库存包装物)  贷:

包装物(出租包装物、出借包装物)  

  ④收回不能继续使用的包装物将收回的残料价值入帐

   借:

材料物资 贷:

包装物(出租包装物、出借包装物)  

  将包装物的摊余价值扣除残料价值后的差额,作为报废包装物的摊销额

   借:

其他业务支出(指出租包装物)  借:

经营费用(指出借包装物)  

  贷:

包装物(出租包装物、出借包装物)  

  同时,将报废包装物的实际成本减去残料价值后的差额与已提摊销对冲

   借:

包装物(包装物摊销)  贷:

包装物(出租包装物、出借包装物)  

  (6)低值易耗品的领用、摊销

   ①采用一次摊销在领用时将其全部价值摊入费用

   借:

管理费用 贷:

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将报废的残料价值作为低值易耗品的减少,冲减管理费用

   借:

材料物资 贷:

管理费用

   ②采用分次摊销领用低值易耗品时,按实际成本

   借:

待摊费用 贷:

低值易耗品

   根据低值易耗品的耐用期限分期摊入费用

   借:

管理费用 贷:

待摊费用

   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将摊余价值扣除残料价值的差额,作为报废低值易耗品的摊销额

   借:

材料物资(残料价值)  借:

管理费用(摊余价值扣除残料价值的差额)  

  贷:

待摊费用(摊余价值)  

  ③采用五五摊销领用时,按实际成本

   借:

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贷:

低值易耗品(库存低值易耗品)  

  根据本月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实际成本的50%,计算当期领用低值易耗品的摊销额

借:

管理费用 贷:

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将报废低值易耗品实际成本的50%扣除残料价值后的差额计入“管理费用”  

  借:

材料物资(残料价值)  

  借:

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已提摊销额)  

  借:

管理费用(报废低值易耗品实际成本的50%减去残料价值后的差额)  

  贷:

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报废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  

出租商品会计分录

 1.购进出租商品

   借:

商品采购 

   借:

经营费用 

   贷:

银行存款等

   2.从库存商品中划出转作出租的商品

   

(1)采用进价核算的商品,按商品进价

   借:

出租商品——出租商品原价

   贷:

库存商品

   

(2)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

   借:

出租商品——出租商品原价(商品进价) 

  借:

商品进销差价(商品售价与进价的差额) 

  贷:

库存商品(商品售价) 

   3.收到出租商品的租金收入,按实际收到金额

   借:

银行存款

   贷:

其他业务收入

   4.出租商品摊销,按应摊销金额 

   借:

其他业务支出

   贷:

出租商品——出租商品摊销

   5.出租商品修理,发生的修理费用

   借:

其他业务支出

   贷:

银行存款

   6.出租商品出售或报废

   借:

出租商品——出租商品摊销(已摊销额) 

  借:

其他业务支出(帐面原价与已摊销数额的差额) 

  贷:

出租商品——出租商品原价(商品帐面原价)

 

《初级会计实务》货币资金会计分录处理

   1.现金、银行存款的收入

   

(1)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

   借:

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

实收资本

   

(2)借入款项 

   借:

银行存款 贷:

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  

  (3)收到商品销售帐款

   借:

银行存款 贷:

商品销售收入(或应收帐款等)  

  (4)收到其他业务收入款项

   借:

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

其他业务收入

   (5)收到接受投资企业分回的投资利润

   借:

银行存款等 贷:

投资收益

   (6)收回其他应收暂付款项

   借:

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

其他应收款

   2.现金、银行存款的支出 

   

(1)归还借款

   借:

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  贷:

银行存款

   

(2)采购商品

   借:

商品采购 贷:

银行存款

   (3)购买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借:

材料物资(或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贷:

银行存款

   (4)交纳各种税金

   借:

应交税金 贷:

银行存款 

   (5)支付投资人利润

   借:

应付利润 贷:

银行存款

   (6)支付职工工资

   借:

应付工资 贷:

现金

    (7)支付有关费用

   借:

经营费用(或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贷:

银行存款(或现金)  

  3.货币资金的划转

   

(1)现金存入银行

   借:

银行存款 贷:

现金

   

(2)自银行提取现金

   借:

现金 贷:

银行存款  

 

《初级会计实务》结算款项会计分录处理 

   1.应收票据

   

(1)收到购货方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 

   借:

应收票据 贷:

商品销售收入

   

(2)企业的应收帐款改按应收票据结算方式,在收到购货方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时

   借:

应收票据 贷:

应收帐款

   (3)企业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

   借:

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贴现金额)  借:

财务费用(贴现息)  

  贷:

应收票据(票面价值)  

  (4)收回应收票据本息 

   借:

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

财务费用(利息部分)  贷:

应收票据(票面价值)  

  2.应收帐款  

  

(1)企业商品销售发生的应收帐款

   借:

应收帐款 贷:

商品销售收入

   

(2)企业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

   借:

应收帐款 贷:

银行存款

   (3)企业的应收帐款改用商业汇票结算,在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时

   借:

应收票据 贷:

应收帐款

   (4)企业收到应收帐款时

   借:

银行存款等 贷:

应收帐款

   (5)核销坏帐损失

   借:

坏帐准备(或管理费用)  贷:

应收帐款

   (6)已经确认并转销的坏帐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

   借:

应收帐款 贷:

坏帐准备(或管理费用)  

  同时,借:

银行存款 贷:

应收帐款 

   (7)贴现的商业汇票到期,因承兑人的银行帐户不足支付,申请贴现的企业收到银行退回的应收票据和支款通知或已转作逾期贷款处理的通知时

   借:

应收帐款 贷:

银行存款(或短期借款)  

  3.预收帐款 

   

(1)企业向购货单位预收货款

   借:

银行存款 贷:

预收帐款

   

(2)商品销售实现时,按商品实际售价

   借:

预收帐款 贷:

商品销售收入

   (3)购货单位补付的货款

   借:

银行存款 贷:

预收帐款

   (4)退回购货单位多付的货款

   借:

预收帐款 贷:

银行存款

   4.其他应收款

   

(1)发生其他应收款项时

   借:

其他应收款 贷:

银行存款等

   

(2)收回其他应收款项时

   借:

银行存款 贷:

其他应收款

   5.应付票据 

   

(1)企业因购买商品等对外发生债务,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时

   借:

商品采购等 贷:

应付票据

   

(2)以承兑汇票抵付货款、应付帐款时 

   借:

应付帐款 贷:

应付票据

   (3)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

   借:

财务费用 贷:

银行存款

   (4)收到银行支付本息通知时,

   借:

应付票据 借:

财务费用 贷:

银行存款

   6.应付帐款

   

(1)企业购入商品、材料物资等已验收入库,但货款尚未支付,应根据有关凭证(发票帐单、随货同行发票上记载的实际价款或暂估价值)  

  借:

库存商品(或材料物资)  贷:

应付帐款 

   

(2)企业接受供应单位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付未付款项,应根据供应单位的发票帐单

   借:

其他业务支出(或经营费用等)  贷:

应付帐款

   (3)企业偿付应付帐款时

   借:

应付帐款 贷:

银行存款

   (4)企业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抵付应付帐款 

   借:

应付帐款 贷:

应付票据

   7.预付帐款

   

(1)企业预付货款 

   借:

预付帐款 贷:

银行存款

  

(2)收到所购商品时,根据发票帐单等列明的金额

   借:

商品采购等 贷:

预付帐款

   (3)补付的货款 借:

预付帐款 贷:

银行存款

   (4)退回多付的货款 借:

银行存款 贷:

预付帐款

   8.其他应付款

   

(1)发生其他各种应付、暂收款项时

   借:

银行存款(或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等)  

  贷:

其他应付款

   

(2)支付其他各种应付、暂收款项时

   借:

其他应付款 贷:

银行存款

   9.应付工资

   

(1)企业向银行提取现金准备发放工资时

   借:

现金 贷:

银行存款

   

(2)发放工资时

   借:

应付工资 贷:

现金

   (3)从应付工资中扣还各种款项

   借:

应付工资 贷:

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  

  (4)职工在规定期限内未领取的工资,由发放工资的单位及时交回财会部门时

   借:

现金 贷:

其他应付款 

   (5)月份终了,将本月应发的工资进行分配

   借:

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应付福利费)  

  贷:

应付工资

   10.应付福利费

   

(1)企业提取福利费

   借:

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 贷:

应付福利费

   

(2)支付职工医药卫生费用、职工困难补助和其他福利费用以及应付的医务、福利人员的工资等

   借:

应付福利费 贷:

银行存款(应付工资)

 

“免、抵、退”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

一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二是,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三是,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会计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是,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

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借: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二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

应收补贴款

  贷: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三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

应收补贴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与处理可看出,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会计处理上将无法平衡。

下面,笔者举例说明。

  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

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

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源等,分录为:

  借:

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

  贷:

银行存款5850000

  2.产品外销时,免征本销售环节的销项税分录为:

  借:

应收账款                    24000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      24000000

  3.产品内销时,分录为:

  借:

银行存款                     3510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4.   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17%-15%)=48万元。

  借:

主营业务成本                    480000

  贷: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

  5.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

  借: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90000

  贷:

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90000

  6.实际缴纳时。

  借:

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90000

  贷:

银行存款90000

  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不变,则1至4步分录同上,其余账务处理如下:

  5.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46万元。

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不需作会计分录。

  6.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46=314万元。

  借:

应收补贴款                           46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3140000

  贷: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

  7.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

银行存款                      460000

  贷:

应收补贴款              460000

  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494万元,其他不变,则1至4步分录同上,其余5.6.7步账务处理如下:

  5.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494+5-2400×(17%-15%)]=-400万元,不需作会计分录。

  6.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00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360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360=0万元。

  借:

应收补贴款                       3600000

  贷: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

  7.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

银行存款                            3600000

  贷:

应收补贴款                    3600000

出口退税涉税帐务处理

1.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

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额FOB*征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货: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应退税额:

借:

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应退税额)

货: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退税额)

3.免抵税额:

借: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免抵额)

货: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额)

4.收到退税款

借:

银行存款

货:

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典型例题:

例1:

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

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

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假设不设计信息问题。

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耗等,分录为:

借:

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

货:

银行存款5850000

(2)产品外销时,分录为:

借:

应收外汇账款24000000

货:

主营业务收入24000000

(3)内销产品,分录为:

借:

银行存款3510000

货:

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4)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17%-15%)=48(万元)

借:

产品销售成本480000

货: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

(5)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

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6)实际缴纳时

借:

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90000

货:

银行存款90000

(7)计算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

借: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600000

货: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

例2:

引用例1的资料,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

(1)-(6)分录同上。

其余账务处理如下:

(8)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51-97=-46(万元)

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

(9)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46=314(万元)

借:

应收出口退税46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140000

货: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

(10)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

银行存款460000

货:

应收出口退税460000

请教关于出口退税的会计分录问题?

[商业经济]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之前有人问:

出口商品时,是否按照商品销售处理?

还有在"免抵退"的模式下,会计分录是怎么样的,特别是涉及到出口退税的分录.谢谢老师.附带一个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