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晨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1512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源晨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源晨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源晨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源晨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源晨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源晨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源晨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源晨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源晨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源晨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源晨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丹东市源晨实业有限公司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

实施单位:

丹东市源晨实业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刘志安

 

1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

丹东市源晨实业有限公司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

承办单位:

丹东市源晨实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丹东市国际工程咨询研究中心

资格证书编号:

工咨乙字1030108007

 

1.2项目的研究依据及范围

1.2.1研究依据

1.2.1.1中央、省、市有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政策。

1.2.1.2丹东市国民经济发展“十五”规划

1.2.1.3丹东市农村经济工作的长期规划

1.2.1.4丹东市农业经济发展有关文件

1.2.1.5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2.1.6丹东市国际工程咨询研究中心与丹东市源晨实业有限公司签订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合同书。

1.2.1.7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规定,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96-7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6-87)

《建筑设计师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1.2.2研究范围

丹东市国际工程咨询研究中心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丹东市源晨实业有限公司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任务。

通过实地考查及产品市场状况的调查,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

(1)项目的建设背景、必要性;

(2)项目生产、经营项目市场的调查及发展前景;

(3)项目建设投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测算

(4)项目经济效益的分析

(5)项目财务状况动态及静态的分析

2企业基本情况

2.1企业概况

丹东市源晨实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94年(原名锦江农场)的民营企业,地址在元宝区蛤蟆塘镇炮守营村,主要从事奶牛饲养、蔬菜种植、果树和经济林、养殖林,经几年来的奋斗,企业现有固定资产1700万元,占地530亩,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生产厂房585平方米),成树林180亩,板栗园300亩(2.4万株),蔬菜大棚4个(2.4亩),奶牛50头。

2004年完成总产值100万元,实现利润60万元,成为元宝区农业产业化的骨干企业。

公司自组建以来始终以质量为生命,以质量为保证,以严谨的内部管理、先进的生产设备、优质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合理的价格为宗旨,深受城乡广大客户的欢迎,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大,客户不断增多,业务范围扩大到全省各地。

2.2企业承办条件分析

2.2.1生产优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为此,中央和省、市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丹东市人民政府顺应农村经济发展趋势,把发展优质生态农业作为十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为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提出了新课题。

为此,中央多次强调加强“三农”工作,尤其强调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及生态观光型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鼓励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体,把全市农业优势产业链带好、带活,健康、持久、稳步地发展下去,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丹东市源晨实业有限公司现经营地址在丹东市区的北端,这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寒暑适中,温和宜人,特别适宜种养殖业。

经多年来积累了种植业的经验,多年的经营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积累了一定的发展资金,中央决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又给源晨实业有限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项目单位决心抓住这一机遇加快企业向更高更大方向发展,为元宝区乃至丹东市经济腾飞做出新的贡献。

2.2.2市场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分析

该项目的起点要比市场上相关行业的企业起点要高,生产设备先进,生产技术熟练,产品质量高,服务质量好,人员素质高。

公司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2.2.3发展环境优势和地方政府支持

该公司系地区重点企业,企业发展对当地社会稳定,建设新农村和保护环境均有积极意义,地方各部门积极支持。

3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

3.1项目概况

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该项目生态园农业项目,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示范;(三)为游客和参观者提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自然的农家景色;(四)为本园的生态餐馆提供原料和产品。

本项目作为生态农业的一种,和我国其它地区一样具有生态农业的特性,而在生活性功能上又有着其特长,主要在生态园周围开办生态餐饮、娱乐等旅游项目,同时生产利用牛奶做基本原料的冷饮食品,奶制品和蔬菜大棚种植的山野菜。

针对这种情况结合项目的服务区域作出如下市场分析:

丹东市具有独特的三临优势,即临海、临江、临边,方便的立体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再生资源、沿海开放城市政策优势和地方性优惠条件,良好的投资环境。

城市未来是东北陆地交通枢纽,重要的港口商贸中心,振兴大东北、建设新丹东。

在《丹东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振兴规划》中,市委、市政府又确定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突出边境、山水、生态、民俗风情等特色,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全力打造旅游精品,建设辽宁旅游金三角和全国旅游名城,积极开发工、农业观光、休闲及体育等新兴旅游项目。

源晨实业有限公司农业生态园做为一个毗邻大都市的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农场,它的发展必然与丹东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辽东半岛范围内,丹东市风景旅游辖区国土面积的10%以上,北有层峦叠嶂的青山为屏,南有一望无际的苇塘与黄海相接,100多条河流、50多座水库组成的水网交织在高山、丘陵、平原之间,多变的山形、丰富的动植物、火山群、瀑布群、温泉区、江海岛屿等构成了无数奇丽的景观,有国家重点风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8处,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8处。

在东北地区有较高知名度,对辽中、辽东南地区客源市场具有较强吸引力。

景观特色

场区自然景物丰富,犹如一幅自然山水画,可分为山青、水秀、林茂、温泉四个方面。

山青

场区内山连山、峰连峰、山山各异、峰峰不同,其中有的似锅盔矗立,有的如冲霄孤烟、奇伟险峻、姿态万千。

清明过后,每逢夕阳西下,落日余晕染红了天际,漫天绿树与其它野花盛开,呈现出“山青林尽染,悬空万朵花”“万山飞霞、层峰尽染”的绚丽景色,冬季雪后,又是一派“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风光。

水秀

山以水为美,水因山而秀,山高水长,长流不息,源晨实业有限公司农业生态园每条山涧都有山溪奔流、平流细流涓涓、温文多姿,平添几分秀气,雨季来临山溪暴发,山流滚滚,如骏马奔腾,显示气壮如虹的磅礴气势,山下有一处人工湖,面积约2平方公里,水平如镜,清澈见底,群鱼戏水,温柔多姿。

徐徐微风,百草起伏,天光湖色,气象万千。

林茂

源晨实业有限公司农业生态园地处长白山和华北两大植物区系交汇处,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优越的气候条件更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场区内的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油松、落叶、柞、榆、柏、柳、槐等20余种。

50年代中期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但在60年代由于过度砍伐森林资源受到毁灭性破坏,自八十年代以来农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大搞封山育林和水土治理,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先后投入资金150万元,人工10万人次,治理沙化土地500亩,栽植油松、落叶松10万株,栽柏栗、葡萄等果树近万株。

成为万亩果园蔚为壮观,春尝满山花争艳,秋闻树树果飘香。

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山上野生小动物和飞禽不断增多如野兔、松鼠、刺猬、山鸡、老鹰、布谷鸟等。

温泉

源晨实业有限公司农业生态园周边有天然的地区资源,炮守营温泉是我省的名泉之一,温泉水质清澈,透明无色,含矿物质碳酸盐,重碳酸盐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和微量元素40多种,用来洗浴,不仅清爽,不油腻,而且有明显的医疗价值。

农场性质

场区峰峦秀美、山林幽深、环境静宜,位于高部,又有炮守营温泉疗养的资源优势,再加上以生态建设、农业观赏、科技示范、果菜基地为特色,具有浓郁的方土气息和田园风光。

以此确定其性质为:

以山青水秀、植被丰富的自然景物为主的集观光、游览、休憩、娱乐、疗养度假为一体山水田园农场。

旅游市场调查和预测分析:

丹东旅游业的发展,在全省已处于重要地位。

2000年至2001年,省政府提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二环三线四区”中,每一项都把丹东列在其中。

省旅游“十五规划”提出要把大连、沈阳、丹东建设成国际性或区域性的旅游名城。

2001年1月,丹东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2002年以来,省提出全力打造辽宁旅游“金三角”的战略,丹东作为沈阳——大连——丹东旅游金三角的一个支点,从2001年以来,丹东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指标都进入全省前4名,其中入境旅游人数、外汇收入增幅和旅游收入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尽管各项指标基数在逐步加大,但每年仍以20%的速度递增,丹东已经成为全省4个旅游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生态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已经逐渐被市场所认可,在十一五期间应能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该项目准确的抓住了市场机遇,提前推出生态旅游,市场前景很好,能够获得预期收益。

冷饮制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分析:

根据丹东市冷饮协会统计,丹东市冷饮去年1-5月份,日销售量最低8-10万支;6-9月份,日销量在80万支左右;10-12月份,日销量在8-10万支左右,并且几年来一直呈上升的势头,大约年销量以15-20%递增,市场前景较好。

目前也正是我市发展冷饮的最佳时机,理由有以下几点:

1、近些年来,我市的冷饮业发展比较消沉,过去有的知名冷饮

企业由于设备老化,城市改造的原因退出了市场,目前还有少数厂家在经营,况且主要都是低档次产品,我市的冷饮市场主要是外地厂家通过长途运输供货的方式(省内及天津)占据,这就十分有利于我市企业发展,有先天的竞争优势,并且项目的产品都是新设备、新工艺,较高档次的新产品,完全有能力从价格上、质量上和服务上战胜外地厂家,进而占据我市及其周边县的市场。

2、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经研究发现红豆杉正是这轮健康大潮中不可多得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它在地球上已生活了250多万年,是冰川留下的古老树种,在-40℃~40℃等恶劣气候条件下都能顽强生存,它不但侧根发达,枝叶繁茂,萌发力强,而且适应气候范围广,对土质要求宽,耐修剪、耐寒、耐腐虫害,单株甚至可以生长上千年不衰,其药用价值极高,对利尿消肿,治疗肾脏、糖尿病、肾炎、小便不利、淋病、温肾通经、月经不调、产后淤血、痛经,防癌抗癌都有极好的疗效。

此外由于其生长能力极强,还可广泛应用于水土保护和园林观赏,是新世纪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树种。

3、丹东市“东北东部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的城市定位和建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必将给我市带来更大的商机。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冷饮的需求也就会越大,有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的人均冷饮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这也反映了项目还有很大的冷饮业发展空间。

山野菜市场调查与分析预测:

近几年来,我市山野菜日消费量在6000斤左右,2004年我公司试种了2亩地,日产山野菜130斤左右,销售价10-15元左右,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况且项目又有距城区最近的交通便利条件,发展前景广阔。

3.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丹东市源晨实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94年(原名锦江农场)的民营企业,地址在元宝区蛤蟆塘镇炮守营村,主要从事奶牛饲养、蔬菜种植、果树和经济林、养殖林,经几年来的奋斗,企业现有固定资产1700万元,占地530亩,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生产厂房585平方米),成树林180亩,板栗园300亩(2.4万株),蔬菜大棚4个(2.4亩),奶牛50头。

2004年完成总产值100万元,实现利润60万元,成为元宝区农业产业化的骨干企业。

3.3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技术经济参数

建设工程投资:

110,655万元

流动资金:

15,825万元

3.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4.1项目见效快,并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国农业目前仍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生态农业园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引起区域农业向特色化方向发展。

同时发展生态农业园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该项目符合国家招商引资政策,具备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3.4.2增加地方收入,有利于发展地区经济

项目建设地区材料供应充足,人力资源丰富,是项目建设的理想场址,在本身取得可观的效益回报的同时,其发展还可带动当地与之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商品交换,繁荣市场,带动本地区居民共同富裕,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为生态农业园的发展创造了较大的内部空间。

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符合长远规划的要求,为地区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增加地方税收入,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

3.4.3创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

该项目的建设,能有力地带动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能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4项目的环境状况分析

4.1国内基本环境

《2004~2006年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形势的分析与预测》中明确指出国内旅游发展前景乐观,“200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数的增长率和收入的增长率,都大体保持在‘十五’期间平均增长率和近十年平均增长率之间”。

那么2006年及其随后的几年的趋势将是怎样的呢?

从诸多相关因素来分析,应该说,2006年及其随后的几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数的增长率和收入的增长率,也仍将大体保持在“十五”期间平均增长率和近十年平均增长率之间,如果与2005年比较,它们还仍将保持着与2005年相近的速度;但是如果考虑到下面的有利因素,那么对2006年及其随后的几年估计,还可以更乐观一些。

(1)经济普查,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更大的空间

2005年,经过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我国不仅进一步摸清了自己的“家底”,而且对近几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率进行了重新修订。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年初发布的对GDP历史数据修订结果,“十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从原先估算的8.8%提高到9%以上;2001年至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也从原先的7.5%、8.3%、9.5%、9.5%修订为了8.3%、9.1%、10.0%、10.1%;随后国家统计局又公布了2005年GDP的9.9%增长率。

对我国经济发展现实的这一最新的认定,对过去人们曾经一度存在的认为目前经济快速增长是来自统计的问题的观点,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回应,因而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放开了地方当局重视旅游却不敢大胆发展的手脚,从而带来的将是对旅游发展的更加有力的支持。

(2)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可望逐渐提高

虽然我国的统计资料已经显示,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增长了9.6%和6.2%,分别为10493元和3255元),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更达到了18000元左右,但是也有分析说,之所以居民存款依旧居高不下(截至2005年12月,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已经达到141050.99亿元),也在于居民消费意愿的持续回落。

其中,对未来医疗、教育、住房的关注,实在是不少居民紧捂钱包的重要原因。

但是也有调查显示,尽管面临众多业已存在和即将到来的经济挑战,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仍可望逐渐提高。

而且,从2005年到2006年年初,也不断带来了许多令人舒心的消息——卫生部会同相关部委正在研究制定新的医改方案;我国将在2008年基本实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已经作出了责任明确、切实可行的安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增加居民收入确定为200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以及中央和地方对有关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等的加大投入,也都有力地支持着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提高。

(3)旅游供给能力将继续增强

旅游供给能力继续增强,取决于多方面的经济因素。

1、政策调整的因素。

2005年8月在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上,国

家旅游局正式宣布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把三大市场的开发战略调整为:

“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有专家认为,这个调整中的“全国提升国内旅游”将彻底扭转多少年来一直以发展入境旅游为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它必将推动国内旅游的新发展。

2、地方规划的因素。

目前全国各省市地县的“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大多已经完成,从规划的安排来看,又大多把加快发展、开发产品、整合供给、注重营销作为了规划的重心,虽然规划中的市场开拓几乎毫无例外地包容着入境、出境、国内三大市场,但是开发产品,整合供给,注重营销的适应面也就只有入境和国内两大市场;同时又不能不注意的是,除了不多的口岸城市和驰名海外的名城,以及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外,入境游客大多到不了国内游客的1/10,因此新产品开发,供给事例等的受益者,还主要是国内旅游者和本地居民。

3、相关产业的因素。

当前,国家和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重视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的地方甚至已经注意到了新兴的休闲产业。

虽然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必需,而且文化产业和休闲产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多是本地居民,但是通过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极大地丰富和优化了旅游目的地的产品供给。

4、投资进入的因素。

由于旅游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潜力已经被社会广泛认知,因此将继续显现出它对旅游投资的引力。

虽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目前来华投资旅游业的外商与投资其他行业的外商相比,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资金都尚有距离,但是随着有关承诺的落实和相关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中国旅游业的效应也正在显现出来。

令人瞩目的是我国的民间资本,不仅近年来投资旅游业的越来越多,资金越来越大,而且全国成功的(甚至是非常成功的)范例,也正在带领着新一轮投资的涌入。

如果能够进一步改善旅游投资的引导与服务,民间资本定将成为我国扩大旅游供给的重要力量。

《2004~2006年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形势的分析与预测》还指出生态旅游开始升温。

(1)“2006中国生态游”与生态园旅游的发展的契机

近年来,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我国旅游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同时也越来越得到旅游者的欢迎。

因此2005年国家旅游局所选定的“2006中国生态游”的宣传主题,无疑是抓住了这一良好的契机。

它不仅将会推动我国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必将推动生态旅游的进一步规范化和成型化,并定将进而在我国农村“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

我国的生态旅游,在20世纪就已经有了一些发展,在1989年4月中国农民旅游协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时,该会已经正式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了。

其后,虽然该协会为另一个兄弟旅游协会所取代,但是无论是旅游活动还是有关研究都在继续发展。

其间,也有过全国性的生态旅游的学术探讨,然而,生态旅游却几乎一直是以“观光农业”的名称在地方农业部门的领导下作为农村工作来对待的。

“生态旅游”被正式提了出来,那是国家旅游局2001年把推进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列为该年旅游工作要点后才有的。

2005年1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公布了首批全国工农业旅游区306个示范点名单,其中北京韩村河等203个单位成为首批全国生态旅游示范点。

2005年年末,又有233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通过验收,四川方案牌坊新村等156个单位成为又一批“全国生态旅游示范点”,从示范点的名称和名单可以看出来,显然生态旅游示范点的关注重心,还偏重于乡村旅游中与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那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还不能把它完全等同于乡村旅游。

但是另一方面,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确立又为更为广泛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2)发展模式、类型与当前态势

生态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

其核心内容是自然应该是乡村风情,但是由于乡村历来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所以乡村旅游的活动也就与农事难以分割。

正是因为如此,生态园旅游就必然是生态旅游的主体,同时观光农业也就成了生态旅游必不可少的供给。

但是生态旅游所包含的、所涉及的内容,却比农业旅游,比观光农业等要广阔得多、宽泛得多。

如果从旅游者的需求重心来划分,生态旅游自然还可区分为传统乡村生态旅游和现代种植旅游。

只是在实际环境中,这两个部分常常又是不可分离的。

在我国,二十多年来生态旅游的成长,大体上可划分为客源地依托模式(或者称毗邻客源模式);目的地依托模式(或者称毗邻资源模式);非典型模式;复合模式等四种。

目前在我国发展最为普遍的和最快的,是客源地依托模式。

就生态旅游对旅游者的适应而言,它目前表现为这样的七种类型——休息娱乐型(以休息娱乐为主,以一般性“农家乐”、“渔家乐”、“山里人家”等为代表);收获品尝型(以特色餐饮美食,或采摘垂钓等为主,以“采摘游”、“垂钓世界”、“美食村”等为代表);运动养生型(以山野及水体运动,或乡村自然环境疗养健身等为主,以“乡村运动俱乐部”、某些“温泉别墅”等为代表);观光审美型(以特色风光、农事活动或村落名胜等的观光旅游为主,其中包括现代农村观光,科技农业观光,古村落民居观光、临近名胜观光等);认识学习型(以学校或家长等安排的有目的的旅游与考察、写生、实习等为主,以学生的实习、远足、夏令营等为代表);复合型(不过分偏重以上的某一类型,而是几种类型兼而有之);以及其他非典型型。

4.2丹东市基本环境

本项目的生态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已经逐渐被市场所认可,在十一五期间应能成为丹东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该项目准确的抓住了市场机遇,提前推出生态旅游,市场前景很好,能够获得预期收益.

5项目的建设条件

5.1城市背景

5.1.1地理环境

丹东市是辽宁省辖市,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位于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洲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界鞍山、营口,西南与大连市毗邻,北与本溪市接壤。

市区地理座标为东经124°23′,北纬40°07′。

丹东地区东西最大横距19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0公里,总面积14981.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3平方公里。

丹东大陆海岸线长120公里,沿海有大鹿岛,小鹿岛等岛屿。

5.1.2地形地貌

丹东地区除东港沿海平原大部分属辽东山地丘陵外,为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或余脉的东南坡。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

按高度和地形特征,可划分为北部中低山区,南部丘陵区,南缘沿海平原区3类规模较大的地貌单元。

其中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局部还有阶地、台地等小型地貌单元。

凤城市北缘和宽甸县北部属中低山区,一般海拔400~1000米,侵蚀切割深度300~500米,主要有花脖子山、八面威、白石垃子、白云山等构成鸭绿江和辽河流域的分水岭,还有青椅山、黄椅山等休眠火山。

凤城市北部至中部、宽甸县中部属低山丘陵区。

一般海拔300~500米,侵蚀切割深度100~300米。

凤城市、宽甸县南部和东港市北部属丘陵区,一般海拔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