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中等学校体育现场考试办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2865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市中等学校体育现场考试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淮安市中等学校体育现场考试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淮安市中等学校体育现场考试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淮安市中等学校体育现场考试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淮安市中等学校体育现场考试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安市中等学校体育现场考试办法.docx

《淮安市中等学校体育现场考试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市中等学校体育现场考试办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淮安市中等学校体育现场考试办法.docx

淮安市中等学校体育现场考试办法

2011年淮安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现场

考试办法

一、组成。

2011年,我市中招体育考试继续实行现场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过程性考核按《市教育局关于下发2011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过程性考核方案的通知》(淮教体艺〔2010〕40号)文件执行。

中招体育考试在市招委、市教育局领导下,以县(区)为单位组织实施,开发区学校由清河区局组织实施考试和考核,市直学校由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和市教育考试院直接组织进行。

各地实施方案要于2月28日前报市教育局,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时间。

2011年4月11日-4月29日,在此时间段内由各县(区)教育局自行确定具体时间,但考试进程不得超过一周。

为减轻学校和考生的负担,中招体育现场考试时间尽可能与信息技术和外语口语考试相衔接。

三、分值。

全市所有报考中等学校的应届生和往届生均要参加体育考试,体育考试成绩按规定计入升学考试总分。

2011年中招体育考试的总分为35分,其中:

现场考试31分,过程性考核4分(考生在初二、初三年级过程性考核分之和,转学和往届生过程性考核的办法按淮教体艺〔2010〕40号文件执行)。

四、项目。

现场考试共三项,共31分。

具体为:

1.50米跑:

11分。

身体异常的考生,经过批准可考握力。

2.掷实心球:

10分。

3.篮球运球:

10分。

具体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见附件一。

五、免缓。

因残疾因病丧失运动能力而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学生,现场考试成绩按以下标准进行评定:

1.属重度(一级)残疾和中度(二级)残疾或重病等原因体育课免修的考生,体育现场考试计31分。

2.轻度(三级)残疾者,学校不对其体育课成绩进行具体考核,但有义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锻炼时间和内容(需有详细记录)。

该类学生应保证参加每周3学时的体育锻炼,平均每学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达到50学时者,现场考试计31分,达不到要求的计25分

3.其他因先天或后天造成身体丧失部分运动能力申请免试的学生,现场考试成绩为25分。

这类学生若不申请免试和其它身体异常的学生一样可选择考试项目,所选项目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选择。

有评分标准的依标准,没有评分标准的参照所缺项与自选项相同的得分档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评定。

此类考生由本人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县(区)教育批准并统一集中考试,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4.因临时、临场伤病等特殊情况不参加现场考试的,经批准后可以缓考。

各地对缓考者给予补考,补考要在文化考试之前进行,与正常考试办法相同。

六、安全。

各地各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高度重视体育考试的安全工作。

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应急措施,要加强对交通车辆、考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检查,考场必须配备医护人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考生安全。

七、组织。

体育考试政策性强,要求高,时间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切实加强对中考体育考试的领导,建立体育考试工作领导小组,要科学安排,严格管理,分工合作,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体育考试顺利进行;要坚持“公开、公平、安全第一”的原则,严肃考风考纪,对体育考试工作中不认真执行市招委、市教育局有关规定和要求,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造成学生伤亡事故或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考试实施细则见附件二。

附件:

1.《2011年淮安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现场考试办法与评分标准》

2.《2011年淮安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现场考试实施细则》

2011年中招体育现场考试方法与

评分标准

一、50米跑

场地器材。

50米跑道六条,地面要平坦,跑道线要清楚,发令枪、秒表若干(每道三块表计时,使用前要校正)。

方法。

每六人一组(补考至少2人一组),起跑姿势限为蹲踞式,每人跑一次,记取成绩以秒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每组跑完,当场宣布成绩,并经考生签名认可。

要求。

考生不得穿钉鞋,不得使用起跑器或起跑穴,两次起跑犯规,该项考试以7分计入成绩。

如因他人犯规等原因而影响成绩,经主监考和考试领导小组同意,于当日进行一次性补考。

二、掷实心球

场地器材。

长度不少于20米在坚实、平整场地一块,在场地一端划出一条直线作为起掷线。

距起掷线根据标准标出10、9、8、7四个分值线。

使用标准全胶实心球,重量为2000克(建议使用《捷凯》牌实心球)。

方法。

考生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或左右)站立于投掷线后,双手持球至头上方稍后仰,采用原地的方式将球向前掷出,球出手的同时,后脚(或任一脚)可向前迈一步。

要求。

1.投掷过程中,脚和身体其他部位触及投掷线或投掷线前地面均为犯规。

2.成绩判定是以实心球落地痕迹的后沿所在分值区判定分值,不够上一档的判为下一档计分,压线按本档计分。

为了准确判定成绩,要有专人负责观察实心球的着地点。

3.考生可试掷两次,计取最好成绩。

两次犯规者,可再增加一次试掷机会,再犯规者计6分。

三、篮球运球

场地器材。

测试场地长20米,宽7米。

起点线后5米处开始设置标志杆,每排设置两根,各排标志杆底座中心点之间相距3米,共设5排;每排的两根标志杆底座中心点之间相距1米,距同侧边线3米。

测试器材包括秒表、发令哨、30米卷尺、标志杆10根(杆高不低于1.2米,底坐大小适中、较为稳固,不易碰倒)、篮球(符合国家标准)。

设置方式如图所示。

方法。

受试者在起(终)点线后,持球站立,听到出发口令后,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球依次过杆。

发令员发令后开表计时,受试者与球均返回起(终)点线时方可停表,计时结束。

每名考生有两次测试机会,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

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非“0”时进1。

要求。

1.运球过程中篮球脱手后,如球仍在测试场地内,受试者可自行捡回,并在脱手处继续运球,计时不停表。

2.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次成绩:

出发时抢跑,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膝盖以下身体部位触球、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人或球出测试区域、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通过终点时人球分离。

3.受试者有两次测试机会,两次犯规,可再增加一次测试,再犯规者计6分。

四、握力体重指数(选择性项目)

场地器材。

适当的空间即可,选用统一合格的电子握力计和标准的体重秤为考试器材。

方法。

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直立姿势,两臂自然下垂。

手持握力计全力紧握(此时握力计不能接触受试者的衣服和身体),记下握力气所显示的数字。

量取受试者的体重。

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体重×100。

握力和体重的单位公斤,测试时保留一位小数。

计算出指数后,舍去小数,用整数查表评分,例如计算得指数为58.9,按58查表评分。

要求。

考生手臂自然下垂姿势,手心向内,不能触及衣服和身体。

考生根据自己情况调整好握把距离,由工作人员将液晶窗口清零时即可测试,在液晶窗口读数,清零后即可继续测试。

考生可测两次,但不得连续测试,每测一次当场宣布成绩记录。

取最好成绩,并经考生签名认可。

最低成绩7分。

2011年淮安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现场考试评分标准

男生

女生

11分

10分

9分

8分

7分

6分

11分

10分

9分

8分

7分

6分

一、50米(秒)

7.8

8.0

8.2

8.4

8.4以下

8.8

9.0

9.2

9.4

9.4以下

二、掷实心球(米)

7.4

6.9

6.5

5.9

5.9以下

5.8

5.4

5.0

4.5

4.5以下

三、篮球运球(秒)

15.1

15.8

16.4

17.4

17.4以下

19.2

20.6

21.4

22.6

22.6以下

四、握力体重指数

63

60

56

52

52以下

50

48

45

42

42以下

2011年淮安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过程性考核握力体重指数评分标准

初一

初二

初三

男生

44

48

52

女生

41

41

42

此表供过程性考核替代用

2011年淮安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现场考试

实施细则

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确保体育考试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淮安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实施细则》。

一、准备工作

1.组织。

各县(区)教育局和初中学校都要建立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督查学校体育考试工作。

(1)各县(区)的领导小组由局体卫艺科、基教科、招办、教研室、安全办等科室以及纪检监察部门共同组成。

负责制定考试方案和实施及管理。

要加强部门分工合作,强化考试考核监督机制建设,严格规范考试考核。

按照全市统一考试项目、统一成绩评定标准、统一考试规程和统一考试时间的原则统一组织实施。

(2)各初中学校要成立校长室、教务处、德育处、后勤处(总务)、初三年级组组成的考试工作机构,具体协助和配合考试工作。

学校要把中考体育考试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分标准等,在测试前向学生、家长、教师公示,请学生、家长及社会监督。

各初中学校加强学生考前的科学训练与指导,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方案。

各县(区)教育局要按照《淮安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实施办法》,制定本县(区)现场考试方案,并报送市教育局审批后方能实施。

方案包括包括考试的规模、时间、形式,考点的设置,安全措施,纪检监督(举报电话、举报箱的设立),后勤保障,补考的组织,组织机构及成员组成和工作职责等各个方面。

实施方案的上报时间为2月28日前。

各县(区)考点的设立应以提高考务工作的质量、增强安全性、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为原则。

各地要在城区设立考点,负责实施城区及近郊乡镇学生或全县学生的考试。

城区之外原则上按邻近乡镇划片设立考点,个别因交通不便等特殊原因不能纳入划片的乡镇,经过市教育局批准,可以采取“送考上门”的形式组织考试。

3.人员。

要选聘思想端正、作风正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同志担任考务工作。

要对考务人员进行上岗前业务培训,认真学习体育考试工作的有关文件和规定,熟悉考试方法及操作过程。

各县(区)教育局要按照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的要求,组建测试、监察、医务监督、安全保障、后勤保障等方面的人员队伍,并组织必要的业务培训,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职责。

4.免缓。

因残疾或重病丧失运动能力而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学生可以申请免考,由本人填表(表格附后),家长签字,学校证明,凭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残疾证书由学校到当地教育局统一办理免考手续。

一级、二级残疾考生免考得分按规定办理;三级残疾由学校按规定出具考核意见,报当地教育局批准。

无残疾证书或后天造成身体丧失部分运动能力的考生可以申请选择测试项目,项目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择,由县(区)教育局统一集中组织实施,报市教育局备案。

因伤病或特殊原因暂不能按时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可按规定办理申请缓试,经学校审核,报当地教育局批准,可安排补考。

补考办法和时间按统一规定。

5.分工。

体育考试是中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招办要全程参与体育考试的组织管理、监督审核、成绩登记、分数的合成等工作。

教育局各相关职能处室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把体育考试工作做好。

二、考务工作

1.考点。

考点封闭设置,有横幅、彩旗、考场示意图、考生须知、举报电话号码、举报箱、咨询台、特别提醒。

县(区)教育局要与考点签订责任状。

举报箱钥匙由纪检监察人员掌握,每1小时开一次,及时掌握了解举报信息。

考点内除考点主任外,所有考务人员不准携带通讯工具,携带就是违规行为。

考点应将以上要求制成《特别提醒》,张贴在考务办公室及考点内显著位置。

对考务人员无意中带入考点的,要主动上交,考点要保管好。

各地教育部门在必要时可用金属探测器进行检测,确认考务人员是否带通讯工具。

2.考场。

设置候考区、备考区、考试区,三区既能相通又能相对隔离便于管理。

具体项目的测试场地、器材应能够保证考试正常进行并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

对测试场地、器材、器械,包括与测试相关的配套辅助设备等,要落实专人进行全面的安全卫生检查验收。

学生着装(衣、鞋)必须符合运动安全卫生规范,测试期间不得穿钉鞋、凉鞋和非运动皮鞋;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服从测试人员的指挥,遵守测试现场纪律,认真参加所有项目的测试。

各地在为每位监考教师配备防晒帽时,应配备颜色不同帽子,显示区别每个项目和职责不同的考务人员,不带帽子不得进入考场,有效控制监考人员串岗。

3.主任。

考点实行主任负责制,各地教育局要与考点主任签订责任状,明确职责。

考点主任的人选由以下办法产生。

对全县(区)集中考试设立的考点,主任可由教育局的相关人员担任,也可由所在学校校长担任考点主任(若有本校学生参加考试,期间要由教育局人员代理主任)。

划片设立的考点,若主任是由设点学校的校长担任,则要确定一名代理主任,在轮到该校学生考试时代理主持考务工作。

代理主任由教育局或从非考点学校的人员中产生。

送考上门学校的校长及本校人员不得担任考点主任,本校老师不得担任监考工作。

4.监考。

要从维护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公平性的高度出发,选聘监考教师担任工作。

要严格执行亲属回避制度,考务人员有直系亲属参加当年考试的,应事先向相关领导声明,不得参加考试工作,隐瞒不报的视为作弊。

初三体育教师不得参加监考。

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所有监考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业务培训后方可上岗。

考点主任与监考教师签订诚信协议,建立诚信记录档案。

5.流程。

考生凭准考证结集入场,按候考、备考、考试顺序入场。

侯考学生在候考区等候,备考学生在备考区准备。

考生按考试项目顺序由考试工作人员分组别按批次带到测试现场。

学生考试成绩卡由考生和项目主监考签字认可后,由工作人员随本组一并递交到下个项目测试现场,直至三项测试完毕。

由招办根据成绩记录表当场录入,当场公布考试成绩,招办留存各项原始记录。

严禁考生持有或传递成绩单。

6.程序。

计分程序为主考现场当众宣布成绩,考生当场签字认可,由招办工作人员当场录入,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公示无异议后成绩生效。

7.确认。

学生考试成绩由主考现场宣布,考生签字认可后,招办工作人员当场录入,并经公示无异议后成绩生效。

坚持“阳光操作”。

学生考试成绩分数条有涂改的,无效,特殊情况要经监考教师、考务组长、考点主任签字认可。

8.上报。

各地要在考试结束后(不含补考)的次日(含双休日)立即上报(电子邮件方式)考生的分数和运动成绩,不得只报分数不报运动成绩(立定跳远项目除外)。

各地在收到市教育局成绩上报有效的回复后,才能宣布考务工作结束。

各地在考试结束以后,要认真进行总结,包括组织、考务、安全、成绩分析等方面,要肯定成绩,纠正不足,提出对策。

各地要将全体考生(含补考)的成绩和分数及统计表制作成光盘连同书面总结于5月30日前上报。

四、加强安全工作

1.体检。

在体育考试之前,所有考生均必须参加统一组织的体格检查。

各地在组织考生体格检查时,要特别重视考生的心肺功能检查,并向广大考生和家长充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和家长正确对待体育考试,实事求是,不得隐瞒疾病,坚决消除不安全隐患。

凡因患心血管疾病等不适宜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主动申请免试或减试。

2.预案。

各地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安全工作预案,强化安全措施。

要加强考务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做好考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

3.交通。

参加集中或划片考试的学校,原则上要求乘座车辆集中出行。

学校是校车使用的第一责任人,要选择信誉好、有资质、手续全、车况佳的营运单位,要求其选派责任心强、技术好的驾驶人员。

用车前要签订用车合同,明确责任。

各有关学校要将用车情况(合同、车辆型号、牌照)登记汇总并及时报领导小组备案。

公安交巡警部门要对各校的用车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发现问题要立即督促整改并予以纠正。

对自行前往考点的学生,学校要对其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4.救护。

各地要根据各考点考生人数、当地医疗条件等有关情况,制定总体和各考点应急救护的预案。

对2000人以上的考点,要设立医疗救护点,配备医护人员及必要的医疗设备。

对2000人以下或送考上门的考点,各地可根据情况制定医疗救护预案,完备救护措施,校医必须全程在岗,并与当地医院或医疗救护机构保持热线联系。

5.食品。

各地要加强考点内商店食品、饮用水的监督管理。

对安排就餐的考点,在考试之前卫生部门要进行专项的检查。

对原料采购、餐具消毒、食品加工、熟食品贮存等环节进行全面排查,杜绝食源性事件发生。

6.组织。

各县(区)在组建体育考试领导机构时,要协调公安、卫生部门参加,制定安全措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

五、督查工作

1.巡视。

市、县(区)教育局要加强体育考试的巡视工作。

巡视工作的要点是协助、指导考区和考点做好考务工作;检查成绩记录和成绩单传递过程以及原始记录保管工作。

在考试过程中,如遇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如有可能大面积舞弊、安全事故等)要与主考一起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向市考试领导小组报告。

巡视工作人员于考前一天到达考区参加当地考务会议,坚守工作岗位、坚持原则、模范执行巡视纪律。

如实填写《考点考评表》,考试结束后交巡视组长带回单位。

2.督察。

各地教育纪检监察机构要牵头组织现场监察队伍,要对考试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聘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学生代表参与监督。

加强关键考试环节的督查,对分数单传送过程,分数录入过程派出专人监督。

对送考上门的学校更要重点进行督查。

考点内的举报箱由当地纪检监察人员掌握,每1时开一次,及时掌握了解举报信息。

对凡是有举报的,要一查到底。

确保考试工作严密、严格、严肃和公平、公正、公开与安全有序地进行。

3.惩罚。

在体育考试过程中违规和失职的工作人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8号)处理和追究责任。

考务人员违纪的在给予组织处理或其他方式处理之外,立即停止考务工作,并在一段时间内不得参与考务工作。

考点发生严重问题的要追究考点主任的责任,对发生严重问题的考点学校将在一定时间内不再作为体育考试考点。

体育考试完毕后,对考风考纪情况,违规违纪情况在全市范围通报。

2011年淮安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免(缓)考审批表

姓名

性别

1寸免冠

照片

出生年月

免、缓考

学校

免、缓考

理由

学生签名:

家长签名:

年月日

县区级以上医院(残联)诊断结论

签名:

盖章:

年月日

学校意见

学校盖章

年月日

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组长签名:

县(区)教育局盖章:

年月日

本表一式两份,学校存档,县区教育局备查。

淮安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成绩统计分析表

县(区)(盖章)填报时间:

总人数

免考人数

实际参加人数

备注

%

%

项目

11分

10分

9分

%

%

%

%

%

%

50M

掷球

篮球

握力

项目

8分

7分

6分

%

%

%

%

%

%

50M

掷球

篮球

握力

简要

分析

制表人:

审核人:

领导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