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829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

《河南省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x

河南省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河南省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14年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第一部分客观题(总题数:

30,分数:

15.00)

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属于()

(分数:

0.50)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解析:

[解析]“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霍尔提出来的。

这是一种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他不适当地夸大了遗传素质的作用。

2.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分数:

0.50)

 A.顺序性

 B.阶段性 √

 C.互补性

 D.差异性

解析:

[解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学生个体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教育教学中的“一刀切”“一锅煮”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违背了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3.新生儿的心理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周岁以后发展速度相对变慢。

这表明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分数:

0.50)

 A.连续性

 B.整体性

 C.不均衡性 √

 D.高速度

解析:

[解析]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两个高峰期,即新生儿(出生第一年)与青春期(13、14岁~15、16岁),在这两个时期儿童心理发展较快,过了这两个阶段,心理发展速度相对变慢,体现出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

4.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

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分数:

0.50)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

解析:

[解析]学前儿童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易冲动的特征,特别是在其哭闹的时候情绪波动较大,短时间内不易平息。

面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采取冷却法,待幼儿情绪平静后再加以安抚,教育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5.以下对内部学习动机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

0.50)

 A.满足于学习活动之内

 B.学习是因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C.是达到某种结果的手段 √

 D.由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引起

解析:

[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学习需要引起的动机。

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A、B、D三项内容符合对内部学习动机的描述。

6.“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分数:

0.50)

 A.普及性

 B.长期性

 C.终身性 √

 D.公共性

解析:

[解析]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我们所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7.开放式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分数:

0.50)

 A.信息加工

 B.人本主义 √

 C.建构主义

 D.认知主义

解析:

[解析]开放式课程模式,作为新型教育理论的具体表现形式,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开放的公共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主义。

8.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分数:

0.50)

 A.观察法

 B.合作法 √

 C.实践法

 D.行动研究法

解析:

[解析]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题目中的描述符合行动研究法的定义,所以选择D项。

9.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分数:

0.50)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

 D.民主管理

解析:

[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10.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分数:

0.50)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

 D.学生的学习方法

解析:

[解析]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而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学生的学习方法属于客观非必要条件。

11.当人连接不断的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是()

(分数:

0.50)

 A.忧愁感

 B.习得性无助感 √

 C.抑郁感

 D.焦虑感

解析:

[解析]习得性无助感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题于中所描述的现象符合习得性无助感的定义,所以选择B。

12.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是()

(分数:

0.50)

 A.比较

 B.抽象

 C.概括

 D.变式 √

解析:

[解析]变式定义之一的内容是指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

题干的描述符合这一定义,故选择D。

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分数:

0.50)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

解析:

[解析]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在学习结束后应加以适当地温习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具体表现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14.在解决困难问题时,专家型教师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与新手型教师相比()

(分数:

0.50)

 A.更长

 B.更短 √

 C.一样

 D.说不清

解析:

[解析]专家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难问题时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较短,因其富有洞察力,能够鉴别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联系起来,所以用于解决困难问题的时间较短。

15.下列不属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方式的是()

(分数:

0.50)

 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合作学习

 D.接受学习 √

解析: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作为传统学习方式的接受学习,总将被上述学习方式所取代。

16.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分数:

0.50)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 √

解析:

[解析]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分散。

正在画画的幼儿将注意力转移到喧闹的教室外,正是注意分散的一种表现。

17.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以下属于中学生对惩罚的看法是()

(分数:

0.50)

 A.犯了过错被成人惩罚是理所当然的 √

 B.所犯错误的内容与惩罚的性质可以无关

 C.最严厉的惩罚是最有效的

 D.有效的惩罚应该是报应性惩罚

解析:

[解析]中学生所处的道德认识阶段是他律道德阶段,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

所以,中学生认为犯了过错被成人惩罚是理所当然的。

1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分数:

0.50)

 A.课堂教学 √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小组教学

解析:

[解析]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

复式教学、开放教学、小组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其他组织形式,而非基本组织形式。

19.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分数:

0.50)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

 D.桑代克

解析:

[解析]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针对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发挥认知结构中三个变量在新知识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习的有效迁移,提出了所谓“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20.在动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练习成绩出现忽高忽低或停顿的现象,称为()

(分数:

0.50)

 A.起伏现象

 B.高原现象 √

 C.过度学习

 D.中止现象

解析:

[解析]技能学习的练习过程中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此后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

这个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

21.某小学根据当地太极拳具有悠久历史的现实,在该校开设了太极拳课程,该课程属于()

(分数:

0.50)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

 D.学科课程

解析:

[解析]校本课程一般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某小学针对本地拥有深厚的太极拳资源,突出课程资源特色开设太极拳课,属于校本课程。

22.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分数:

0.50)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 √

解析:

[解析]编制课程表时要注意遵循交错原则,将文理科课程、抽象和形象课程交替安排,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认知疲劳,通过学习内容的新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3.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应该采取的策略是()

(分数:

0.50)

 A.取法乎下

 B.取法乎中

 C.取法乎上 √

 D.无法即法

解析:

[解析]“取法乎上”语出《易经》,“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

由此可知,在确定道德修养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志存高远,并为之努力奋斗,才有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2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分数:

0.50)

 A.教学 √

 B.公共关系

 C.行政

 D.安全

解析:

[解析]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教学展开的,目的是确保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5.“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形象地体现了()的内涵。

(分数:

0.50)

 A.相对评价 √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解析:

[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

“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就是相对评价的典型例子。

26.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兹偷药”的故事后,认为“海因兹应该去偷药,谁让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分数:

0.50)

 A.前习俗水平 √

 B.后习俗水平

 C.传习俗水平

 D.习俗水平

解析:

[解析]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中低年级,该阶段的特征是:

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

该孩子认为药剂师的恶劣导致海因兹去偷药,属于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

27.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6岁的孩子属于()阶段。

(分数:

0.50)

 A.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B.自主性对羞怯感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勤奋感对自卑感

解析:

[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内容可知,16岁的青少年处于青春期阶段,这一时期人格呈现出的特点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28.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分数:

0.50)

 A.教学手段

 B.教学方法

 C.课程 √

 D.管理体制

解析:

[解析]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我国现在教育改革的核心。

29.按照归因理论,“努力”属于()因素.

(分数:

0.50)

 A.内部-可控 √

 B.内部-不可控

 C.外部-可控

 D.外部-不可控

解析:

[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努力”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属于内部可控因素。

30.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分数:

0.50)

 A.社会适应 √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解析:

[解析]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涂其代码,多选、少选、错选、未选均不得分)(总题数:

10,分数:

10.00)

31.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

(分数:

1.00)

 A.德育方法 √

 B.德育环境

 C.教育者 √

 D.受教育者 √

 E.德育内容 √

解析:

[解析]德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德育环境并不在构成要素内,应加以排除。

32.教师良心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主要特点有()

(分数:

1.00)

 A.内隐性

 B.层次性高 √

 C.教育性强 √

 D.协作性强

 E.范围广

解析:

[解析]教师良心同其他行业良心相比较,因其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其良心具有更高的层次性和教育性。

内隐性和协作性强是各行业良心所共同拥有的。

33.课程结构的特点有()

(分数:

1.00)

 A.目的性 √

 B.稳定性

 C.层次性 √

 D.整体性 √

 E.计划性

解析:

[解析]课程结构对教学起到的作用说明其目的性;课程结构各部分的具体细化安排说明具有层次性;课程结构各部分的有机结合在一起,说明具有整体性。

34.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确实存在的有()

(分数:

1.00)

 A.态度迁移 √

 B.情感迁移 √

 C.知识迁移 √

 D.技能迁移 √

 E.气质迁移

解析:

[解析]气质,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

态度、情感、知识和技能,通过外在环境的影响和内在的调整是可以发生迁移的。

35.下列哪些不属于违法行为()

(分数:

1.00)

 A.教师适当惩罚学生 √

 B.教师未完成教学计划 √

 C.教师私拆学生的信件

 D.教师批评犯错误的学生 √

 E.教师上课迟到 √

解析:

[解析]教师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违反国家的相关法律,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题干中除教师私拆学生信件侵犯学生隐私权外,其他各项属于违反相关的规章制度,不涉及触犯法律。

36.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分数:

1.00)

 A.讲授法 √

 B.讨论法 √

 C.谈话法 √

 D.实验法 √

 E.案例教学法

解析:

[解析]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和实验法是我国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而案例分析法因其使用的特殊性不适合长时间的使用,所以不是常用方法。

37.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有()

(分数:

1.00)

 A.支架式 √

 B.认知学徒式

 C.接受式

 D.抛锚式 √

 E.随机进入式 √

解析:

[解析]由皮亚杰等人开创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其中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进入式。

38.中学生在认知方面需要加强培养的有()

(分数:

1.00)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推理能力 √

 D.抽象思维 √

 E.概括能力 √

解析:

[解析]我国中学生在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对于复杂、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则难于理解。

所以,中学生应加强培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

39.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的特征有()

(分数:

1.00)

 A.科学性

 B.义务性

 C.基础性 √

 D.强制性 √

 E.普遍性 √

解析: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具有三个特征:

基础性、强制性和普遍性。

40.以下属于学生的问题心理与行为的有()

(分数:

1.00)

 A.攻击性行为 √

 B.吸烟酗酒

 C.成绩差

 D.厌学 √

 E.过度焦虑 √

解析:

[解析]学习的问题心理与行为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因内外部因素的刺激和影响造成的障碍心理和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厌学、过度焦虑等。

吸烟酗酒属于生活中的问题行为,成绩差不意味着学习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了问题。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0.5分,共5分。

判断下列各命题的正误,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总题数:

10,分数:

5.00)

41.自言自语是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

(分数:

0.5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幼儿自言自语是幼儿言语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态,是幼儿言语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

42.教师在工作中履行了道德义务就失去了职业自由。

()

(分数:

0.5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道德义务和职业自由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存在履行道德义务即失去职业自由的情况。

43.效度只是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

()

(分数:

0.5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称为实验的信度。

44.幼儿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

(分数:

0.5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幼儿的识记呈现出的特点是:

无意识记一直是幼儿识记的主要形式,有意识记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而不是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

45.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依据是教育目的。

()

(分数:

0.5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46.追求整体性课程目标是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

()

(分数:

0.5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包括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选择性和讲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7.不能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成不同水平的小组进行教学。

()

(分数:

0.5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的分组教学,就是指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成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

48.3—4岁的儿童容易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发音,所以有人称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为“国际公民”。

()

(分数:

0.5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3~4岁的儿童对不同语言的发音学习能力很强,所以有“国际公民”之称。

49.教师公正,教育必然公正。

()

(分数:

0.5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教育公正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起主要制约作用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所以,教师公正并不能代表教育的公正。

50.我国传统教学的严重弊病是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

(分数:

0.5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和思维发散的培养,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已经影响我国教育的发展。

四、第二部分主观题(总题数:

4,分数:

20.00)

51.简述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

(分数: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基本特点为:

①共同特点:

A.二者都是教育法所确认和保障的一定主体所享有的利益。

B.二者都是教育法所赋予一定主体的一种资格。

C.二者都是教育法所保障或允许的,一定主体能够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②不同特点:

A.二者的主体不同。

B.二者的来源不同。

(2)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相互依托。

主要表现于:

A.受教育者的存在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相互依托的基础。

B.教育权主体与受教育权主体通过一定的权利与义务使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相互依托。

C.教育权的滥用或不合理设定会导致侵害、限制或剥夺一定主体的受教育权。

解析:

52.简述发现法的实施步骤。

(分数: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第一步:

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发现目的。

思维源于问题,疑问引发发现,应用发现教学首先需要给出“发现”的明确任务和目标。

第二步:

做出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第三步:

创设情景,使学生面临矛盾。

只有内心的“矛盾”,才可能引起学生求知探索的动力,所以在提出要求、给出假设后,需要进一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矛盾”。

第四步:

指导学生根据案例,整理资料,罗列证据,发现结论,归纳总结。

第五步:

将发现的结论与事实材料结合,加深理解。

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归纳结论与“答案”一致时,会欣喜异常,若出现不一致,教师则应加以指导。

第六步:

将发现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

这个环节是发现教学法的升华,也是一个后续的要求。

解析:

53.简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分数: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解析:

54.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数: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其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

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会受强化的影响。

强化分为三种:

(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3)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解析: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7分,第3小题8分,共25分。

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作答。

)(总题数:

3,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