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教研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90158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教研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名校教研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名校教研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名校教研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名校教研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教研结题报告.docx

《名校教研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教研结题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校教研结题报告.docx

名校教研结题报告

项目类别

重点

编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书

(2009)年度第(8)期

 

课题名称:

构建“观微融合”研修体系,

创新教师专业成长模式 

课题主持人:

徐金良   陈云 

所在单位:

淮安市教研室   清江中学 

申报日期:

 2009年8月15日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二九年制

 

填写说明

1、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立项课题均填写此表。

2、“项目类别”分为“重点”、“立项”两类。

“项目类别”和“编号”由省教研室统一填写,申报人不填写。

3、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

4.《申报、评审书》和相关活页打印或复印时一律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按相关规定报送。

《申报评审书》一式3份,相关活页一式3份。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

姓名

徐金良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59.9

陈云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8.3

行政职务

分别为单位支部副书记,电化教研组长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学高级

研究专长

课堂教学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最后学位

理学学士

工作单位

淮安市教研室(徐金良)

江苏省清江中学(陈云)

固定电话

手机(必填)

通讯地址

淮安市健康西路31号

江苏省清江中学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

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范晓萍

中学高级

清江

中学

教育实践与理论

召集高中组活动,研修

王进

中学高级

清江

中学

教育实践,多媒

体,教育理论

工艺学记录,研修

胡劲松

中学高级

清江

中学

教育实践

网站发布,研修

王艳梅

中学一级

清江

中学

教育实践

召集初中组活动,研修

董建波

中学一级

清江

中学

教育实践,媒

体使用

研修,网站发布

郑桂芬

中学一级

清江

中学

教育实践

研修,网站发布

王曼

中学一级

清江

中学

教育实践

工艺学记录,研修

曹久虎

中学一级

清江

中学

教育实践

研修,网站发布

于海芹

中学一级

清江

中学

教育实践,网络

网站发布,研修

许文

中学二级

清江

中学

教育实践

收集资料,研修

课题主持人(2004年—2008年期间)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项目

来源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

的分工

完成情况

省重点教研课题

运用生物CAI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2002.9

主持人

结题,获省评比

一等奖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1.生物教学中小组讨论技术探索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1671—1696CN32—1082/G4

2007年4月

2.克服硬件“瓶颈”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策略

华师大《生物学教学》ISSN1004CN61—1256/G4

2007年11月

3.生物新课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探索

陕师大《中学生物教学》ISSN1005—2259CN61—1256/G4

2007年4月

4.教学设计的分类及其演化方向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1671—1696 CN32—1082/G4

2004年1月

5.生物微格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黑龙江省《林区教学》ISSN1008—6714CN23—1091/S

2007年8、9月

6.建构主义理论与生物新课程的教学模式

《生物学通报》ISSN0006-3193CN11-2042/Q

2006年3月

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978—7—5345—4443—9

2004年11月~2007年11月(每年修订出版一次)

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教学参考资料》(七年级下册)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45—4442—4/G.1010

2005年1月~2007年1月(每年修订出版一次)

9.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978—7—5345—4598-6

2005年7月~2007年7月(每年修订出版一次)

10.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教学参考资料》(八年级上册)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45—4624—9/G.1091

2005年1月~2007年1月(每年修订出版一次)

11.生物教学参考资料配套光盘(七年级下册)

ISBN978-7-900381-97-2

2005年7月~2007年7月(每年修订出版一次)

12.生物教学参考资料配套光盘(八年级上册)

ISBN7—900381—86—4

2005年7月~2007年7月(每年修订出版一次)

13.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补充教材《生物科学与实践》

ISBN978—7—5345—2901-6

2003年7月~2007年7月(每年修订出版一次)

1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实验》(七年级下册)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45—4441—6/G.1009

2005年1月

1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实验》(八年级上册)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45—2901—8/G.513

2005年7月

16.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ISBN978—7—5343—8009—9/G.7659

2007年1月

17.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ISBN978—7—5641—0978—3/G.81

2007年10月

18.江苏省普通高中教学要求(生物)

(江苏省教育厅文件)

2006年10月

19.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卷(生物)

全省高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用(江苏省教育厅组织)

2007年4月

20.生物教学研究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20364—2

2006年12月

二、课题设计论证(限8000字内,可附页)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观微融合”体系,是指运用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与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相融合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

观,指课堂观察,微,指微格教学。

“观微融合”,具体地说,就是在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并同时进行工艺学记录,通过全方位的研究目标教师的某些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教学效果,在专家和教师团队的共同帮助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固强补弱,逐步提高,最终构建高效课堂,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语境中收集资料,并根据获得的资料、数据,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在国外已成为教师进行学生行为评价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他们还将观察能力和技巧视为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师进行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因素。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是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摄像设备实录受培训教师的教学行为,并组织人员分析评价,以便在短期内让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很多国家把微格教学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

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和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在国外早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理论,近年来被大量地引入国内,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实践之中。

但是,将二者进行有机地融合,用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见诸于报纸和杂志。

尤其是国内,缺少相应的研究报道。

 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典型代表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于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贝尔思的研究拉开了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

而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于1960年提出的、后经他自己不断修正的研究成果“互动分类系统”,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

随着科学研究方法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编码表、项目清单等科学、量化研究工具的引入,录音机、录像机等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课堂观察手段与技术,使课堂观察更具可操作性。

但是,量化的课堂观察在加深对课堂教学的描述和认识的同时,也无法掩饰其纯技术的缺陷。

从70年代开始,人种志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开始走入课堂观察。

完整的文字描述呈现了课堂全貌,使原本被剥离出来的课堂事件、课堂行为回归情境本身,从而研究者利用个人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诠释课堂。

今天,人们探索、追求着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融合。

两种性质不同的研究取向,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丰富和充实了课堂观察。

两种取向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已经成为课堂观察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我国,早期的课堂观察通常被称为听课或评课,是作为学校管理者和上级督导员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手段。

其实,尽管课堂观察在我国早已有所介绍,也有学校或教师开展了一些课堂观察的研究工作,但是,对课堂观察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观察的目的与方式单一,还没有在课堂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形成于美国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

斯坦福大学的W.Allen等人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摄像设备实录受培训教师的教学行为,并组织人员分析评价,以便在短期内让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后来逐步完善,形成了一门微格教学课程。

很多国家把微格教学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重要方法。

2.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后,教育工作者已经普遍认识到教师是课程与教学中的核心要素,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新课程健康实施的强有力支撑点。

关于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培养一直是国内外教育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甚至每个学校都相当关心的问题,在此方面的研究也很多。

但是,很多研究都是局限在某种单一理论或某种单一技能方法方面,没有注意到教师的成长是教育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的综合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

单一的研究微格教学或课堂观察,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微格教学和课堂观察能有机整合吗?

这种整合在理论和实践上仍有许多的问题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例如,这种整合能促进课堂学习的改善吗?

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吗?

要对哪些技术作相应改进才能适合中国的课堂?

中国班级规模过大,如何合理地开展研究?

如何自主开发观察或记录工具以适应中国的课堂教学“原型”?

在进行研究之前,如何让观察者和教学者达成情感上的互相理解?

怎样培训教师,使之具有一整套的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和课堂观察的有机整合,可以让我们运用成熟的观察方法和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更确切有效的教育培训,达到促进教师成长的目标。

这种方法在通过多个角度观察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同时,让教师更加全面的理解教学和准确地自我定位,进而有目标地提升教学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采用微格教学和课堂观察有机整合的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整套课堂观察与微格教学相融合的教师研修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完成从教学者到教学研究者和实施者统一的转变,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2.研究内容:

①课堂观察与微格教学融合的理论体系。

②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有机融合的程序、措施和技术。

③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有机融合的理念养成。

④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有机融合的教师团队形成。

⑤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有机融合的案例。

3.重点: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有机融合的程序、措施和技术。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有机融合的教师团队形成。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的思路:

在学习和熟悉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在清江中学建立参与研究的教师团队。

通过研究,总结出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有机融合的程序、措施和技术。

在研究中,引导教师团结合作,实施和接受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有机融合的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

同时,将研究过程的材料与结果,在淮安市生物教学网站生物世纪(http:

//www.sw-)同步公布,与全市生物教师共同分享。

并分阶段对外实施公开课教学,实施开放式的课堂观察研究,通过同伴互动寻找微格教学的内容。

课堂观察内容与微格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着力点,主要是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的分类在微格教学中至关重要,只有对教学技能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才有可能使微格教学富有针对性。

教学技能分类系统繁多,莫衷一是。

我们根据生物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参照原国家教委在1994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把生物教学技能分为12类:

(1)教学设计技能;

(2)情境导入技能;(3)板书板画技能;(4)讲解与提问技能;(5)信息技术整合技能;(6)组织实验技能;(7)新型教学方式组织技能;(8)学习反馈技能;(9)小结与结束技能;(10)学习策略指导技能;(11)信息资源开发技能;(12)教学评价技能。

在上述12类教学技能中,

(2)~(9)属于生物课堂教学技能,是生物微格教学中的重点研究内容。

该教学技能分类既注重传统教学方式与手段的传承,又重视当代生物课程对现代化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要求。

在新课程背景下,很多新教师过分强调新型教学方式的组织创新,对传统教学方式与手段学习不多,缺乏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板画、讲解与提问等传统教学技能。

而老教师又过分注重传统教学方式与手段的应用,缺乏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整合、新型教学方式组织等现代化的教学技能。

所以,在实施课堂观察与微格教学相融合的教师研修方式中,我们将针对不同的生物教师特点,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技能进行研究。

2.研究的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较高质量的研究综述。

(2)理论学习阶段:

学习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已有的理论,还要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认知学习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新课程实施的有关文章。

(3)实践探索阶段:

根据学科的特点,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研究课,在反思的基础上形成案例;建立参与研究的教师团队;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结合各个学校实际,开设区域性的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

(4)总结推广阶段:

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撰写结题报告,将问题解决研究的成果推广到相关学校。

3.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通过学习和研究,达到准确地把握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以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保证。

(2)行动研究法:

在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归纳,边总结,把研究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案例。

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生物学科的研究模式。

(3)个案研究法:

针对不同教师进行深入细致地跟踪了解、分析研究,比较他们在实施课题过程中的差异,探寻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

我们在探索“观微融合”的研修体系中,将大胆改革微格教学的形式。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针对化,操作过程真实化,记录过程本土化,观摩评价多样化,研讨结果档案化”。

训练课题针对化。

在职教师大多数是师范生,受过基本的教学技能培训。

因此,我们一方面通过课堂观察的方式,找出每位课题研究者的教学缺失。

寻找的方法,一是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进行课堂观察,二是通过自我录相,进行自我反思。

然后,针对自身教学需改进的方面,结合12项生物教学技能要求,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

另一方面针对在生物教研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短期突击培训。

本课题研究人员,有老教师,也有新教师。

我们采用不同阶段不同分组的方式,一个阶段采用异质分组,另一个阶段采用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即老教师与新教师分别分组。

在同质小组的生物微格教学中,老教师组主要是研讨信息技术整合、新型教学方式组织、学习策略指导等教学技能,新教师组主要研讨板书板画、讲解与提问等教学技能。

异质分组,即新老教师搭配分组。

在由新老教师搭配的异质小组中,则主要研讨学习策略指导、信息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等教学技能。

也考虑以循序渐进的形式逐个研讨12项技能,以便对每个教师的各项教学技能起固强补弱的作用。

操作过程真实化。

微格教学的微型课堂一般由3-5人组成,每人授课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听课人多由指导老师和其他受培训者组成。

但听课人并不真实的参与学习活动,只是以学生的身份在课堂模拟听课,密切注意教学者的有关教学技能的应用情况。

实际上,这与课堂的真实情况有很大不同。

在新课程背景下,每项教学技能都离不开学生的密切配合,每项教学技能会随学生的学习情况变化而发生变化。

我们的做法是,生物微型课堂的一个小组的人数一般为10—20人之间,上课者授课时间为20分钟,教学完一个完整的知识内容。

听课者完全作为学生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如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思考问题、板书板画、分组讨论等。

因为听课者是在职教师,已有了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所以听课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模拟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形,甚至“为难”上课者,而让上课老师感受真实课堂的问题处理过程。

记录过程本土化。

微格教学在记录课堂教学时,传统的做法是运用摄像设备笼统地实录课堂,有时也采用录音或文字笼统地记录课堂。

我们的做法是,根据学校教研组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要,形成本土化的记录特色。

在对课堂行为与事件进行一般性文字记录的描述性记录中,有全程记录、固强记录、补弱记录、补充记录(在原有本本上实录),在对课堂行为与事件做永久性记录的工艺学记录中,有DV记录、像片记录、录像记录、录音记录等。

观摩评价多样化。

在微格教学中,传统的观摩评价方法是通过重放教学实况录像或其它方式回忆课堂,先由上课教师进行自我分析,汇报自己的微型教学过程的设想,并反思自己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要掌握的教学技能;然后听课教师逐一指出上课者有待改进的地方。

当然,上课者的反思与听课者的建议,前后顺序是可以颠倒的。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即使是师徒关系,也是一种互相学习的关系。

所以,我们在观摩评价过程中,有些教学技能的培训是以学习观摩形式出现的,即听课者的评价只是谈学习的体会,有些教学技能的培训是以研讨形式出现的,即专家身份的教师与上课者进行平等的交流,有些教学技能的培训是以示范形式出现的,即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执教,从而打破由受培训者上课的常规,然后由执教老师与听课者一起分析讨论。

对于区域联动式的交流活动,我们主要采取用数码相机拍好微型教学的DV片,然后组织交流研讨。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是对教师技能提升的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完全可以进行有机的整合。

2.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多角度的全方位的成长,可以通过现代技术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并且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进。

3.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的整合活动,在实施中教师既是被研究者也是研究者。

4.构建教师团队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5..进行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的整合不仅能促进教师成长,更能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的融合方法。

论文

2010年12月份

徐金良、王进等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融合的研究案例。

论文集、

录像

2011年6月份

范晓萍、胡劲松等

构建团队实现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和课堂观察(classroomobservation)有效整合。

论文

2009年10月份

陈云、曹久虎等

课堂观察工艺学记录。

录像,照片等

2011年6月份

陈云、王艳梅等

微格教学工艺学记录。

录像,照片等

2011年6月份

陈云、王艳梅等

最终成果(限3项)

1.1套教师培训录像及其它工艺学记录,文字记录。

培训教材和录像

2011年6月份

徐金良、于海芹等

2.5篇以上科研文章发表于省级杂志,其中至少两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

2011年6月份

全体参加研修人员

3.课题研究的案例集,包含课堂观察案例,与微格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

论文集

2011年6月份

全体参加研修人员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

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徐金良,男,特级教师,1991年国家教育部与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93年被破格评聘为35岁以下中学高级老师,2001――200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课程与教学论》。

现为淮安市教研室生物教研员,支部副书记。

主要科研项目有:

(1)主持第三期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重点科研课题《运用生物CAI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获省一等奖);

(2)参与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