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学习各种句式句型专项学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642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学习各种句式句型专项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学习各种句式句型专项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学习各种句式句型专项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学习各种句式句型专项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学习各种句式句型专项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学习各种句式句型专项学习.docx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学习各种句式句型专项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学习各种句式句型专项学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学习各种句式句型专项学习.docx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学习各种句式句型专项学习

四大句型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句子一般有四种类型: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陈述句:

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

疑问句:

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

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

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

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

如:

我游览了长城。

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句末用问号。

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练习:

1.他是一个好人。

反问句:

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

感叹句:

他真是一个好人!

2.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反问句:

少先队员不应该讲文明,有礼貌吗?

感叹句:

少先队员,就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3.人的聪明与愚笨不是天生的。

反问句: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

感叹句:

人的聪明与愚笨真的不是天生的!

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

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句子的内容。

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一、将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   

1.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

   

2.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把“你”或“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们)。

一种特殊情况:

说话内容中有连用同性别或同音第三人称的,须指明其中一个,否则,就会造成对象不清。

比如:

孙子对祖父说:

“老虎就在这里。

我去把它叫醒。

这里如果改成“他去把它叫醒”,就会让听话人不明白对象。

那么,转换后的句子就应当是:

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那里。

他去把老虎叫醒。

3.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这一步必不可少。

通过添加、删去或改换某些词语,使句子在表述上通顺、连贯、合理。

“这里”、“这时候”要换成“那里”、“那时候”,“现在”要换成“那时”,等等。

比如:

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

“你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这个句子如果改成:

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我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这样表述就显得不连贯,应作适当调整:

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要我们寒假里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再如:

叙利奥说:

“爸爸,我来替您写。

”应改为:

叙利奥说,他来替他爸爸写。

二、将间接叙述转换为直接叙述将间接叙述转换为直接叙述,跟将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的思路差不多。

(1)改标点改逗号为冒号,添加引号。

(2)改人称如果转述内容中是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应改为“我(们)”;如果在转换时遇到一个句子中有两个第一人称“我”时,应改后面的一个“我”为第二人称“你”。

比如:

姐姐说,她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

这个句子如果改成“我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

显然就不对,应改为:

姐姐说:

“我明天送给你一件生日礼物。

(3)检查句子表述是否合理。

比如: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不是常对她说吗?

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母亲要知道那时是什么时候,那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他哪能离开呢?

      

改换后的句子为: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我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人物对话内容(直接引用)改为第三者转述(间接引用)的形式,归纳起来,人称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说:

“我„„。

” 

如:

鲁迅说: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改成:

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2、×××对×××说:

“我„„,你„„。

” 

如:

张明对王强说:

“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 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强。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强,可去掉,

改成:

 张明对王强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3、×××对×××说:

“我„„,你„„,他„„。

” 

如:

张老师对小明说:

“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

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

 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注意:

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

4、×××对×××说:

“你的„„,我„„。

” 

如:

小明对小芳说:

“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 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

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

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陈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一、改变人称;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

   

练习题一:

   

1、妈妈对我说:

“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   

2、张老师对小明说:

“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   

3、鲁肃对我说: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   

4、妈妈对小宁说:

“昨天,你到哪里去了?

我找了你一整天。

”     5、妈妈说:

“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   

5、总理对我说:

“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   

6、老师傅对鲁班说:

“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  

 8、妈妈对我说:

“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1.美丽的姑娘说:

我是智慧的女儿。

转述:

一位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直接叙述:

一位台湾同胞说: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直接叙述: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

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句式变换

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把”字句:

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

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练习:

(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他把老人手紧紧握住/老人的手被他紧紧握住。

2.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同学们把一项任务交给我/我被同学们赋予了一项任务。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陈医生把孩子的病看好了/孩子的病被陈医生看好了。

缩句(扩句)方法

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

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等。

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对谁做”。

注意:

①保持句子完整,注意主语②留住句子中的“着,了”③不改变句子原意

扩句就是给句子加上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等使句子更生动形象具体。

练习:

1、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许多货物。

缩句:

我们看见船上载着货物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缩句:

爸爸听到外面的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缩句:

这是一座新大楼

4、焰火构成了图案。

扩句:

红色的火焰构成了一副栩栩如生的图案

5、生态保护区生长着银杉树。

扩句:

在广袤的生态保护区里,生长着一种神秘的银杉树。

修改病句病句类型

一、成分残缺:

句子中的缺少主谓宾的其中一种

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

(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来暖和了。

2、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

(月光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

3、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教育。

(学了《爱迪生》这一课我受到了教育。

二、成分赘余:

句子中有多余重复的成分

1、联欢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联欢会上,他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2、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和蔬菜。

——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

3、我经常阅读、看科幻小说。

——我经常阅读科幻小说。

三、表意不明:

句子想要的表达意思不清楚,主谓不清

1、李红有时候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

——李红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

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她心里很着急。

3、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第一种主张。

四、搭配不当:

主谓宾搭配不合适

1、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

——今天联欢会上的杂技和舞蹈真好看。

2、我很喜欢参加自然博物馆。

——我很喜欢参观自然博物馆。

3、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

——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踩着泥泞的小路前进。

五、语序不当:

句子的主谓宾顺序不合适

1、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

——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去参观科技馆。

2、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优美的一支歌。

——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一支优美的歌。

3、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我对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很感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